“()见()()”的成语「情见乎辞」

2023年06月30日成语大全111

成语“情见乎辞”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情見乎辭
成语读音:qíng xiàn hū cí
成语简拼:QXHC
成语注音:ㄑ一ㄥˊ ㄒ一ㄢˋ ㄏㄨ ㄘˊ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情见乎词
成语出处:《易·系辞下》:“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见:通“现”;乎:于。情感表现在言辞当中。
成语用法:情见乎辞作谓语、定语;指心意在言辞中显露出。
成语造句:清·壮者《扫迷帚》第11回:“住了几日,心斋倦游思返,情见乎辞。”
英文翻译:find somebody's true feeling in his expressions

成语“情见乎辞”的扩展资料

1. 求翻译文言文,很急很赶
出处不详。试为注释、翻译如下:
【原文】
吾读《易》,至泰、否、同人、大有四卦,而谓圣人于今日世变,由君而政党,由政党而民主,圣人不啻先知也。以乾下坤上为泰,言可大可上之理也。以坤下乾上为否,则指未穷未变时之事矣。由否而同人,为离下乾上。由同人而大有,为乾下离上。序卦之意可见也。而谓圣人之贵民、重文明、重大同,圣人不啻明示也。大有一卦,当与比对看,坤下坎上为比,刚得尊位,五阴从之,君极盛时也,而其卦不过曰比。大象明之曰: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自天祜之。系辞曰“履信、思顺、尚贤”,非民主而何?俟乾下离上为大有圣,柔得尊位,而上下应之,此民极盛时,卦乃为大有,于大象赞之曰:“君子以隐恶扬善、顺天休命。”且比之上六曰“比之无首”。由坎之险陷来。大有之上六曰“自天祜之,吉,无不利”,由离之文明来。情见乎辞矣。所尤奇者,孔子系辞曰:“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此非生存竞争、优胜劣败之说乎?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此非猴为人祖之说乎?试思此辞,在天地开辟之后,成男成女之前,有何吉凶变化之可言?而其辞如此。若谓品物既生,有类有群。此类此群,自生吉凶。由吉凶而生变化,而形象乃以成。达尔文悟此理于万物已成之后,孔子乃采此理于万物未成之前,不亦奇乎!往严又陵以乾之直,坤之翕辟,佐天演家质力相推之理。吾今更以此辞为天演之祖。公闻之不当惊喜绝倒乎!二十年前客之罘,与李山农言及孔子乘桴浮海欲居九夷之奇。山农谓:“孔子虽大圣,然今之地圆,大圣亦容有不知。”余曰:“固然!然《大戴礼》已有四角不掩之语矣。且孔子即不知地圆,而考之群经,实未尝一言地方也。”山农大笑,今并举以博一粲。若谓以西学缘附中学,煽思想之奴性而滋益之,则吾必以公为《山海经》之山膏矣。
【注释】
1、不啻:无异于;如同。2、以乾下坤上为泰:坤卦在下、乾卦在上组成泰卦。下文对“否卦”“同人卦”“大有卦”的解析同理。3、比:指比卦。4、尊位:高位。有时特指帝位。5、大象:《易》传之一。以卦象为根据来解释卦辞。如。《易·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唐孔颖达疏:“此大象也。十翼之中第三翼,总象一卦,故谓之大象。”6、明: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明;阐明。7、万国:万邦;天下;各国。8、亲: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亲附。9、祜:福佑。10、履信思顺:笃守信用,思念和顺。11、尚贤:崇尚贤人。12、隐恶扬善:隐瞒人的过恶,宣扬人的好处。13、顺天:遵循天道;顺从天的意旨;
14、休命:美善的命令。多指天子或神明的旨意。15、上六:指爻辞。16、文明:文采光明。17、见:通“现”,表现。18、方以类聚:谓同类事物相聚一处。19、物以群分:即人以群分。物,这里指人。20、品物:犹万物。21、严又陵:即严复。严复(1854—1921)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福建侯官人。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22、直:心一意。23、翕辟:开合,启闭。24、天演:自然界的变化即进化。25、质力:物质力量。26、绝倒:前仰后合地大笑。谓大笑不能自持。27、罘:即之罘。也作芝罘,山名,在今山东烟台市北。28、桴:竹木筏子。29、浮海:漂游于海上。30、容有:或许有。31、四角不掩:四角(四个方向)不能闭合。掩,合上;关闭。32、粲:笑。33、缘附:攀附;依附。34、滋益:滋生增衍。35、山膏:传说中的山中怪兽。
【译文】
吾读《易经》,读到泰卦、否卦、同人卦、大有卦四卦的时候,觉得(这四个卦就是)圣人对今天时代变迁(所做的准确预言):从君制到政党制,再从政党制到民主制,圣人无异于先知啊。(《易经》)以乾卦在下坤卦在上组成泰卦,是阐发可大可上的道理。以坤卦在下乾卦在上组成否卦,说的则是未到尽头未发生变革时的事情。从否卦到同人卦,是离卦在下乾卦在上。从同人卦到大有卦,是乾卦在下离卦在上。《序卦》的大意于此可见。而圣人重视百姓、文明和大同,圣人无异于是明确说明了啊。大有这一卦,应当和比卦对照着来看,坤卦下坎卦上是比卦,(是说人)刚得到高位,五阴随之(而来),(这是)君极盛之时,而这一卦不过是比卦。《大象》阐释明说:先王以此来建立万邦、使诸侯亲附,这来自上天的福佑。《系辞》说:“笃守信用、思念和顺、崇尚贤人。”(这)不是民主是什么?等到乾卦在下离卦在上组成大有卦,(是说人)以柔弱之体得到高位,而上下应和,这是民极盛之时,而这一卦就是大有卦,在《大象》上称赞它说:“君子以此来隐瞒人的过恶,宣扬人的好处,遵循天道,顺从天的意旨。”而且比卦的上六爻辞说:“比卦无首。”这是从坎卦的险陷来的。大有卦的上六爻辞说:“从上天而下都福佑它,吉利,无不吉利。”这是从离卦的文采光明来的。人情表现在言辞中了。我感到特别奇特的,孔子的《系辞》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吉凶就生于此。”这难道不是说的生存竞争、优胜劣败的道理吗?“在天有大象,在地化成具象,变化就显露出来了”。 这难道不是说的猴子是人的祖先的道理吗?试想这些话,在开天辟地之后,男女出现之前,有何吉凶变化可言?而这些话说得如此精确。如果说万物产生以后,又有了不同的群类。此些群类,自然生出吉凶。由吉凶而产生变化,而(事物的)形象就因此生成。达尔文在万物生成之后明白了这个道理,孔子却是在万物生成之前采用了这个道理,这不也是很奇特的现象吗!以后严复用乾卦的心一意,坤卦的开合动静,帮助进化论者探究物质的力量相互推究的道理。吾现在更认为这些话是进化论的源头。您听了不会惊喜或者笑倒吗!二十年前客人(我)到之芝罘山,与李山农谈到孔子乘筏子漂游于海上想住在九夷的奇事。李山农说:“孔子虽然是大圣人,然而今天(人们都知道)地球是圆的,大圣人或许也不知道。”我说:“本来就是这样!然而《大戴礼记》已经有“四角不掩(事物四角不能闭合)”的说法了。况且孔子即使不知道地球是圆的,而从各种经书来考证,确实不曾说地球是方的。”李山农大笑。现在我一起举出来博大家一笑。如果说因为西学依附中国学问,而煽动思想的奴性然后又使之滋长增衍,那么我一定认为您是《山海经》中的山中怪兽了。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2. 求翻译文言文,很急很赶
出处不详。试为注释、翻译如下:
【原文】
吾读《易》,至泰、否、同人、大有四卦,而谓圣人于今日世变,由君而政党,由政党而民主,圣人不啻先知也。以乾下坤上为泰,言可大可上之理也。以坤下乾上为否,则指未穷未变时之事矣。由否而同人,为离下乾上。由同人而大有,为乾下离上。序卦之意可见也。而谓圣人之贵民、重文明、重大同,圣人不啻明示也。大有一卦,当与比对看,坤下坎上为比,刚得尊位,五阴从之,君极盛时也,而其卦不过曰比。大象明之曰: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自天祜之。系辞曰“履信、思顺、尚贤”,非民主而何?俟乾下离上为大有圣,柔得尊位,而上下应之,此民极盛时,卦乃为大有,于大象赞之曰:“君子以隐恶扬善、顺天休命。”且比之上六曰“比之无首”。由坎之险陷来。大有之上六曰“自天祜之,吉,无不利”,由离之文明来。情见乎辞矣。所尤奇者,孔子系辞曰:“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此非生存竞争、优胜劣败之说乎?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此非猴为人祖之说乎?试思此辞,在天地开辟之后,成男成女之前,有何吉凶变化之可言?而其辞如此。若谓品物既生,有类有群。此类此群,自生吉凶。由吉凶而生变化,而形象乃以成。达尔文悟此理于万物已成之后,孔子乃采此理于万物未成之前,不亦奇乎!往严又陵以乾之直,坤之翕辟,佐天演家质力相推之理。吾今更以此辞为天演之祖。公闻之不当惊喜绝倒乎!二十年前客之罘,与李山农言及孔子乘桴浮海欲居九夷之奇。山农谓:“孔子虽大圣,然今之地圆,大圣亦容有不知。”余曰:“固然!然《大戴礼》已有四角不掩之语矣。且孔子即不知地圆,而考之群经,实未尝一言地方也。”山农大笑,今并举以博一粲。若谓以西学缘附中学,煽思想之奴性而滋益之,则吾必以公为《山海经》之山膏矣。
【注释】
1、不啻:无异于;如同。2、以乾下坤上为泰:坤卦在下、乾卦在上组成泰卦。下文对“否卦”“同人卦”“大有卦”的解析同理。3、比:指比卦。4、尊位:高位。有时特指帝位。5、大象:《易》传之一。以卦象为根据来解释卦辞。如。《易·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唐孔颖达疏:“此大象也。十翼之中第三翼,总象一卦,故谓之大象。”6、明: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明;阐明。7、万国:万邦;天下;各国。8、亲: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亲附。9、祜:福佑。10、履信思顺:笃守信用,思念和顺。11、尚贤:崇尚贤人。12、隐恶扬善:隐瞒人的过恶,宣扬人的好处。13、顺天:遵循天道;顺从天的意旨;
14、休命:美善的命令。多指天子或神明的旨意。15、上六:指爻辞。16、文明:文采光明。17、见:通“现”,表现。18、方以类聚:谓同类事物相聚一处。19、物以群分:即人以群分。物,这里指人。20、品物:犹万物。21、严又陵:即严复。严复(1854—1921)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福建侯官人。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22、直:心一意。23、翕辟:开合,启闭。24、天演:自然界的变化即进化。25、质力:物质力量。26、绝倒:前仰后合地大笑。谓大笑不能自持。27、罘:即之罘。也作芝罘,山名,在今山东烟台市北。28、桴:竹木筏子。29、浮海:漂游于海上。30、容有:或许有。31、四角不掩:四角(四个方向)不能闭合。掩,合上;关闭。32、粲:笑。33、缘附:攀附;依附。34、滋益:滋生增衍。35、山膏:传说中的山中怪兽。
【译文】
吾读《易经》,读到泰卦、否卦、同人卦、大有卦四卦的时候,觉得(这四个卦就是)圣人对今天时代变迁(所做的准确预言):从君制到政党制,再从政党制到民主制,圣人无异于先知啊。(《易经》)以乾卦在下坤卦在上组成泰卦,是阐发可大可上的道理。以坤卦在下乾卦在上组成否卦,说的则是未到尽头未发生变革时的事情。从否卦到同人卦,是离卦在下乾卦在上。从同人卦到大有卦,是乾卦在下离卦在上。《序卦》的大意于此可见。而圣人重视百姓、文明和大同,圣人无异于是明确说明了啊。大有这一卦,应当和比卦对照着来看,坤卦下坎卦上是比卦,(是说人)刚得到高位,五阴随之(而来),(这是)君极盛之时,而这一卦不过是比卦。《大象》阐释明说:先王以此来建立万邦、使诸侯亲附,这来自上天的福佑。《系辞》说:“笃守信用、思念和顺、崇尚贤人。”(这)不是民主是什么?等到乾卦在下离卦在上组成大有卦,(是说人)以柔弱之体得到高位,而上下应和,这是民极盛之时,而这一卦就是大有卦,在《大象》上称赞它说:“君子以此来隐瞒人的过恶,宣扬人的好处,遵循天道,顺从天的意旨。”而且比卦的上六爻辞说:“比卦无首。”这是从坎卦的险陷来的。大有卦的上六爻辞说:“从上天而下都福佑它,吉利,无不吉利。”这是从离卦的文采光明来的。人情表现在言辞中了。我感到特别奇特的,孔子的《系辞》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吉凶就生于此。”这难道不是说的生存竞争、优胜劣败的道理吗?“在天有大象,在地化成具象,变化就显露出来了”。 这难道不是说的猴子是人的祖先的道理吗?试想这些话,在开天辟地之后,男女出现之前,有何吉凶变化可言?而这些话说得如此精确。如果说万物产生以后,又有了不同的群类。此些群类,自然生出吉凶。由吉凶而产生变化,而(事物的)形象就因此生成。达尔文在万物生成之后明白了这个道理,孔子却是在万物生成之前采用了这个道理,这不也是很奇特的现象吗!以后严复用乾卦的心一意,坤卦的开合动静,帮助进化论者探究物质的力量相互推究的道理。吾现在更认为这些话是进化论的源头。您听了不会惊喜或者笑倒吗!二十年前客人(我)到之芝罘山,与李山农谈到孔子乘筏子漂游于海上想住在九夷的奇事。李山农说:“孔子虽然是大圣人,然而今天(人们都知道)地球是圆的,大圣人或许也不知道。”我说:“本来就是这样!然而《大戴礼记》已经有“四角不掩(事物四角不能闭合)”的说法了。况且孔子即使不知道地球是圆的,而从各种经书来考证,确实不曾说地球是方的。”李山农大笑。现在我一起举出来博大家一笑。如果说因为西学依附中国学问,而煽动思想的奴性然后又使之滋长增衍,那么我一定认为您是《山海经》中的山中怪兽了。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3. 请问:“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是什么意思?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首时看小於菟。一一《答客诮》鲁迅连老虎都时常回头看顾自己的幼崽,英雄豪杰当然也该有真情厚爱,这不但不会让他们显得儿女情长,还会彰显其伟大人格。但为何会出现英雄伟业与亲情不能兼顾的无奈?看中国历史,确实有无数干大事立大功的人为了事业抛妻别子,不能尽孝不能顾家的,从大禹治水到秋瑾就义,史不绝书。更不用说抗战中无数中华儿女舍了小家顾大家,为了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多少人顾不得妻子儿女和堂上父母!还有些心黑的,比如刘邦,为了逃命可以把一双儿女从车上推下去,武则天为了上位可以害死女儿以嫁祸于人。久而久之,似乎真的可以为了工作事业可以不顾家不顾亲人,更不用说顾身体健康了。如果说,过去艰苦年代极左年代,由于过于强调集体主义而忽视了个人利益,这么做是情有可原迫不得已的话,在物质条件极大好转,思想观念大大进步革新的今天,就再也不能提倡人们为了事业工作,为了国家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牺牲家庭和亲情,不尽孝道。撒切尔夫人从政很成功,被公认为英国史上伟大首相,可是她的一子一女却对她充满了怨恨:母亲为了自己的事业,对我们太不关爱了!而最近新西兰总理为了照顾家人,辞去了职位。我们能说撒切尔夫人公而忘私,值得学习提倡,而新西兰总理为了小家抛弃国家,应该谴责吗?必须担当自己的各种责任。于公如此,于私也如此。为私废公,不对,为公废私,也不能无条件提倡。撒切尔夫人有首相和母亲妻子几个身份,她当母亲不称职,对她的子女就是灾难性的打击,这有损她做人的成功,有损人性的善良。即使为了工作而不顾儿女,也是一种冷酷的损人利己。新西兰总理按法律可以辞职,为什么硬要他牺牲家庭坚守岗位?为什么硬要用圣贤标准来要求一切人一切事?如果有些行业注定了要为公不得不“废私”,如军人警察和特殊行业常常不能顾家,那应该有制度性的补偿,同时要想法避免、减轻减少个人的损失。这些年还阅读到某些先进人物长期带病带伤超负荷工作,最后死在工作现场,或是英年早逝的报道。作为个人这么做,他们自有其不得已的理由,可是他们若能早日治好病养好伤,保持健康,能给党和人民做多少工作多少贡献?他们的同事上级,是不是太冷漠太心狠太自私了?我们整个社会,是不是用某种道德高标,绑架了英模人物,迫使他们在违反人性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他们为社会塑造了我们理想中完美的英模形象,又因自己的牺牲,让整个社会践踏了人类起码的善良和理智。不想再看到这样的英模出现了!伟大的事业不应妨害亲情,更要尽量顾及个人的利益。没有沙粒,不成大漠;没有树木,不成森林;没有涓滴,何来海洋?公私兼顾,既追求伟大理想,又不失七情六欲,才是智慧人生,仁慈本色。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4. 情什么什么什么成语
情什么什么什么成语 :
情深一往、
情见于色、
情同骨肉、
情孚意合、
情礼兼到、
情投谊合、
情深一网、
情不自禁、
情景交融、
情深骨肉、
情真意切、
情见乎言、
情天孽海、
情深似海、
情投意忺、
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投意合、
情见埶竭、
情意绵绵、
情见乎辞、
情长纸短、
情见力屈、
情根爱胎、
情凄意切、
情有独钟、
情见势竭、
情重姜肱、
情比金坚、
情文并茂、
情若手足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5. 与情感有的成语
按纳不住 按纳:克制。指激动、愤怒等感情无法抑制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8卷:“不想遇着许仙,春心荡漾,按纳不住,一时冒犯天条。” 按捺不住 按捺:压抑,忍耐。心里急燥,克制不住。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白娘子水镇雷峰塔》:“不想遇着许宣……按捺不住,一时冒范天条。” 缠绵蕴藉 蕴藉:含蓄而不直露。形容风格情调委婉细腻,含蓄而有节制。 出处: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观彼所制,圆溜潇洒,缠绵蕴藉,于此事固若有别材也。” 儿女之情 特指男女之间缠绵的恋情。同“儿女私情”。 悱恻缠绵 心绪悲苦而不能排遣。 出处:清·嬴宗季女《六月霜》第二折:“宁不愿风肆好,月常圆。乐融融,悱恻缠绵,堪媲美孟和桓。” 古井无波 古井:枯井。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 出处:唐·白居易《赠元稹》诗:“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 关情脉脉 关情:关切的情怀。脉脉:情意深长。形容眼神中表露的意味深长的绵绵情怀。亦作“脉脉含情”。 豪情逸致 豪情:指兴奋豪放的感情;逸致:悠闲脱俗的情趣。兴奋豪放的情感和洒脱的情趣。 出处:清·梁章钜《楹联丛话·三话·上·戏楼旧联》:“记得丁歌甲舞,曾醉昆仑,豪情逸致,飘飘若仙。” 豪情壮志 豪迈的情感,远大的志向。 出处:茅盾《温故以知新》:“他们大多数两鬓添霜,然而豪情壮志,现见坚强。” 怀土之情 怀:怀念;土:故土,家乡。怀念故乡的情感。 出处:汉·班彪《王命论》:“悟戍卒之言,断怀土之情,高四皓之名,割肌肤之爱。” 即景生情 对眼前的情景有所感触而产生某种思想情感。 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部·词采第二》:“善咏物者,妙在即景生情。” 极情纵欲 竭力满足自己的情感和贪欲而不加节制。 出处:《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又曰:‘我为天子,极情纵欲,有谏者辄杀之,不过杀数百人,众自定矣。’” 矫情镇物 矫情:克制情感。比喻故作镇静,使人无法猜度。 出处:《晋书·谢安传》:“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 刳心雕肾 犹言刻骨铭心。表示强烈的情感。 款款深深 指情意诚挚深切。 乐而不荒 指表现的情感有节制。同“乐而不淫”。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其余皆数世之主也。子展其后亡者也,在上不忘降。印氏其次也,乐而不荒。”又《襄公二十九年》:“哀而不愁,乐而不荒,用而不匮,广而不宜。”杜预注:“节之以礼。” 乐而不淫 快乐而不过分。指表现的情感有节制。 出处:《论语·八佾》:“《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脉脉含情 脉脉:两眼凝神,要向别人诉说心曲的样子。饱含温情,默默地用眼神表达自己的感情。形容用眼神或行动默然地表达情意。 出处:唐·李德裕《二芳丛赋》:“一则含情脉脉,如有思而不得,类西施之容冶,眼红罗之盛饰。” 莫逆于心 心中没有抵触。指情感一致,心意相投。 出处:先秦·庄周《庄子·大宗师》:“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木石心肠 形容人心肠硬,不为情感所动。 出处:清·洪楝园《后南柯·辞职》:“虽木石心肠,亦为之动。” 讫情尽意 指尽量满足自己的情感和心意,不加控制。 情长纸短 简短的信纸无法写完深长的情意。形容情意深长。同“纸短情长”。 出处: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七》:“情长纸短,不尽欲言,祝你们三好!” 情见乎词 情感表现在言辞当中。同“情见乎辞”。 情见乎辞 见:通“现”;乎:于。情感表现在言辞当中。 出处:《周易·系辞下》:“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 情见乎言 情感表现在言辞当中。同“情见乎辞”。 情深义重 指情感深远、恩义厚重。 出处:晋·温峤《重与陶侃书》:“且自顷之顾,绸缪往来,情深义重,著于人士之口。” 情深意重 情意深重。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八回:“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 情投意洽 情感融洽,心意相通。亦作情投意合。指双方思想感情很融洽。 出处:明·刘璋《飞花艳想》第一回:“三人谈笑饮酒,正说得情投意洽,忽见抱琴进来道:‘外面刘相公来访。’三人听见,各不欢喜。” 情意绵绵 情意:对人的感情。绵绵:延续不断的样子。形容情意深长,不能解脱。 出处:周恩来《别李愚如并示述弟》:“何况情意绵绵,‘藕断丝不断’。” 情真意切 指情意十分真切。 出处:清·吴乔《答万季埜诗问》:“六朝体宽无粘,韵得叶用,粘缀但情真意切,得句即佳。故‘城上草’一篇,止十三字,而意味无穷。” 柔情密意 指温柔亲密的情意。 柔情蜜意 温柔甜蜜的情意。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1回:“如今悬空在宝玉屋内,虽说宝玉仍是柔情蜜意,究竟算不得什么,于是更哭得哀切。” 世道人情 泛指社会的道德风尚和人们的思想情感等。同“世道人心”。 世道人心 泛指社会的道德风尚和人们的思想情感等。 出处:《明史·儒林传序》:“所关于世道人心者甚钜,是以载籍虽繁,莫可废也。” 太上忘情 太上:指圣人。圣人不为情感所动。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托物寓感 假借外物寄托情感。 心不由主 为情感所激动,指神智不能由自己控制。 出处:宋·无名氏《张协状元·张协贫女团圆》:“张协本意无心娶你,在穷途身自不由己。况天寒举目又无亲,乱与伊家相娶。” 心如木石 心灵像树木石头一样,毫无情感、欲念。 出处:《五灯会元·百丈怀海禅师》:“一切诸法,莫记忆,莫缘念,放舍身心,令其自在,心如木石,无所辨别。”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君不以异类见薄,故为悦己者容,北室生心如木石,吾安敢近?” 心如死灰 死灰:已冷却的灰烬。原指心境淡漠,毫无情感。现也形容意志消沉,态度冷漠到极点。 出处:《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6. 第三个字是 乎 的成语或者古语
溜之乎也 溜走(讽刺的、风趣的说法)。 情见乎辞 心意在言辞中显露出来。 情见乎辞 见:通“现”;乎:于。情感表现在言辞当中。 情见乎言 情感表现在言辞当中。同“情见乎辞”。 情见乎词 情感表现在言辞当中。同“情见乎辞”。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 取上等的为准则,也只能得到中等的。指做事要高标准严要求。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7. 与情感有的成语
按纳不住 按纳:克制。指激动、愤怒等感情无法抑制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8卷:“不想遇着许仙,春心荡漾,按纳不住,一时冒犯天条。” 按捺不住 按捺:压抑,忍耐。心里急燥,克制不住。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白娘子水镇雷峰塔》:“不想遇着许宣……按捺不住,一时冒范天条。” 缠绵蕴藉 蕴藉:含蓄而不直露。形容风格情调委婉细腻,含蓄而有节制。 出处: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观彼所制,圆溜潇洒,缠绵蕴藉,于此事固若有别材也。” 儿女之情 特指男女之间缠绵的恋情。同“儿女私情”。 悱恻缠绵 心绪悲苦而不能排遣。 出处:清·嬴宗季女《六月霜》第二折:“宁不愿风肆好,月常圆。乐融融,悱恻缠绵,堪媲美孟和桓。” 古井无波 古井:枯井。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 出处:唐·白居易《赠元稹》诗:“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 关情脉脉 关情:关切的情怀。脉脉:情意深长。形容眼神中表露的意味深长的绵绵情怀。亦作“脉脉含情”。 豪情逸致 豪情:指兴奋豪放的感情;逸致:悠闲脱俗的情趣。兴奋豪放的情感和洒脱的情趣。 出处:清·梁章钜《楹联丛话·三话·上·戏楼旧联》:“记得丁歌甲舞,曾醉昆仑,豪情逸致,飘飘若仙。” 豪情壮志 豪迈的情感,远大的志向。 出处:茅盾《温故以知新》:“他们大多数两鬓添霜,然而豪情壮志,现见坚强。” 怀土之情 怀:怀念;土:故土,家乡。怀念故乡的情感。 出处:汉·班彪《王命论》:“悟戍卒之言,断怀土之情,高四皓之名,割肌肤之爱。” 即景生情 对眼前的情景有所感触而产生某种思想情感。 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部·词采第二》:“善咏物者,妙在即景生情。” 极情纵欲 竭力满足自己的情感和贪欲而不加节制。 出处:《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又曰:‘我为天子,极情纵欲,有谏者辄杀之,不过杀数百人,众自定矣。’” 矫情镇物 矫情:克制情感。比喻故作镇静,使人无法猜度。 出处:《晋书·谢安传》:“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 刳心雕肾 犹言刻骨铭心。表示强烈的情感。 款款深深 指情意诚挚深切。 乐而不荒 指表现的情感有节制。同“乐而不淫”。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其余皆数世之主也。子展其后亡者也,在上不忘降。印氏其次也,乐而不荒。”又《襄公二十九年》:“哀而不愁,乐而不荒,用而不匮,广而不宜。”杜预注:“节之以礼。” 乐而不淫 快乐而不过分。指表现的情感有节制。 出处:《论语·八佾》:“《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脉脉含情 脉脉:两眼凝神,要向别人诉说心曲的样子。饱含温情,默默地用眼神表达自己的感情。形容用眼神或行动默然地表达情意。 出处:唐·李德裕《二芳丛赋》:“一则含情脉脉,如有思而不得,类西施之容冶,眼红罗之盛饰。” 莫逆于心 心中没有抵触。指情感一致,心意相投。 出处:先秦·庄周《庄子·大宗师》:“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木石心肠 形容人心肠硬,不为情感所动。 出处:清·洪楝园《后南柯·辞职》:“虽木石心肠,亦为之动。” 讫情尽意 指尽量满足自己的情感和心意,不加控制。 情长纸短 简短的信纸无法写完深长的情意。形容情意深长。同“纸短情长”。 出处: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七》:“情长纸短,不尽欲言,祝你们三好!” 情见乎词 情感表现在言辞当中。同“情见乎辞”。 情见乎辞 见:通“现”;乎:于。情感表现在言辞当中。 出处:《周易·系辞下》:“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 情见乎言 情感表现在言辞当中。同“情见乎辞”。 情深义重 指情感深远、恩义厚重。 出处:晋·温峤《重与陶侃书》:“且自顷之顾,绸缪往来,情深义重,著于人士之口。” 情深意重 情意深重。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八回:“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 情投意洽 情感融洽,心意相通。亦作情投意合。指双方思想感情很融洽。 出处:明·刘璋《飞花艳想》第一回:“三人谈笑饮酒,正说得情投意洽,忽见抱琴进来道:‘外面刘相公来访。’三人听见,各不欢喜。” 情意绵绵 情意:对人的感情。绵绵:延续不断的样子。形容情意深长,不能解脱。 出处:周恩来《别李愚如并示述弟》:“何况情意绵绵,‘藕断丝不断’。” 情真意切 指情意十分真切。 出处:清·吴乔《答万季埜诗问》:“六朝体宽无粘,韵得叶用,粘缀但情真意切,得句即佳。故‘城上草’一篇,止十三字,而意味无穷。” 柔情密意 指温柔亲密的情意。 柔情蜜意 温柔甜蜜的情意。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1回:“如今悬空在宝玉屋内,虽说宝玉仍是柔情蜜意,究竟算不得什么,于是更哭得哀切。” 世道人情 泛指社会的道德风尚和人们的思想情感等。同“世道人心”。 世道人心 泛指社会的道德风尚和人们的思想情感等。 出处:《明史·儒林传序》:“所关于世道人心者甚钜,是以载籍虽繁,莫可废也。” 太上忘情 太上:指圣人。圣人不为情感所动。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托物寓感 假借外物寄托情感。 心不由主 为情感所激动,指神智不能由自己控制。 出处:宋·无名氏《张协状元·张协贫女团圆》:“张协本意无心娶你,在穷途身自不由己。况天寒举目又无亲,乱与伊家相娶。” 心如木石 心灵像树木石头一样,毫无情感、欲念。 出处:《五灯会元·百丈怀海禅师》:“一切诸法,莫记忆,莫缘念,放舍身心,令其自在,心如木石,无所辨别。”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君不以异类见薄,故为悦己者容,北室生心如木石,吾安敢近?” 心如死灰 死灰:已冷却的灰烬。原指心境淡漠,毫无情感。现也形容意志消沉,态度冷漠到极点。 出处:《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8. 孔子在《周易.系辞下》中说过“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
易 传
系辞上传
第一章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干道成男,坤道成女。干知大始,坤作成物。干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第二章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第三章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辨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大小,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第四章
易与天地准,是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第五章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干,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第六章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夫干,其静也,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第七章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第八章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乎天地也。可不慎乎?「同人,先号啕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初六,其用白茅。无咎。」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亢龙有悔。」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第九章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捋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捋而后褂。干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其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子曰:「知变化之道者,知神之所为乎。」
第十章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向,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与于此?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机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机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第十一章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于此哉?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干,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吉凶,吉凶生大业。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着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第十二章
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行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儰,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乾坤其易之蕴耶?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系辞下传
第一章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地之动,贞夫一者也。夫干,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魁颓然示人简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第二章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使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羲氏没,神农氏作,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第三章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财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着也。
第四章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耦。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第五章
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圣也。易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耶?」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屦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灭耳,凶。」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用也。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易曰:「不远复,无只悔。元吉。」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第六章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耶!」干,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第七章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履以和行,谦以制澧,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
第八章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无有师保,如临父母。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第九章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也。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邪?
第十章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第十一章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第十二章
夫干,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往知来。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说卦传
第一章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第二章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第三章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第四章
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晅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干以君之,坤以藏之。
第五章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干,劳乎坎,成言乎艮。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洁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干;干,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第六章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动万物者莫疾乎雷,挠万物者莫疾乎风,燥万物者莫乎火,说万物者莫说乎泽,润万物者莫润乎水,终万物始万物者莫盛乎艮。故水火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
第七章
干,健也。坤,顺也。震,动。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
第八章
干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
第九章
干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
第十章
干,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
第十一章
干为天,为圜,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为吝啬,为均,为子母牛,为大舆,为文,为众,为柄,其于地也为黑。震为雷,为龙,为玄黄,为,为大涂,为长子,为决躁,为苍筤竹,为苇,其于马也为善鸣,为馵足,为作足,为的颡,其于稼也为反生,其究为健,为蕃鲜。巽为木,为风,为长女,为绳直,为工,为白,为长,为高,为进退,为不果,为臭,其于人也为寡发,为广颡,为多白眼,为近利市三倍,其究为躁卦。坎为水,为沟渎,为隐伏,为矫輮,为弓轮,其于人也为加忧,为心病,为耳痛,为血卦,为赤,其于马也为美脊,为亟心,为下首,为薄蹄,为曳,其于舆也为多眚,为通,为月,为盗,其于木也为坚多心。离为火,为日,为电,为中女,为甲胄,为戈兵,其于人也为大腹。为乾卦,为鳖,为蟹,为蠃,为蚌,为龟,其于木也,为科上槁,艮为山,为径路,为小石,为门阙,为果蓏,为阍寺,为指,为狗,为鼠,为黔喙之,其于木也,为坚多节,兑,为泽,为少女,为巫,为口舌,为毁折,为附决,其于地也,为刚卤,为妾,为羊。
序卦传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豫,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蛊,蛊者,事也,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临,临者,大也,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可观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贲者,饰也,至饰然后亨则尽矣,故受之以剥,剥者,剥也,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复则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有无妄然后可畜,故受之以大畜,物畜然后可养,故受之以颐,颐者,养也,不养则不可动,故受之以大过,物不可以终过,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陷必有所丽,故受之以离,离者,丽也,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遯,遯者,退也,物不可以终遯,故受之以大壮,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晋,晋者,进也,进必有所伤,故受之以明夷,夷者,伤也,伤于外者必反于家,故受之以家人,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必有难,故受之以蹇,蹇者,难也,物不可以终难,故受之以解,解者,缓也,缓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损,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有夬,夬者,决也,决必有遇,故受之以姤,姤者,遇也,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谓之升,故受之以升,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动也,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终止,故受之以渐,渐者,进也,进必有所归,故受之以归妹,得其所归者必大,故受之以丰,丰者,大也,穷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入而后说之,故受之以兑,兑者,说也,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涣,涣者,离也,物不可以终离,故受之以节,节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过,有过物者必济,故受之以既济,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
杂卦传
干刚坤柔,比乐师忧,临观之义,或与或求,屯见而不失其居,蒙杂而着,震,起也,艮,止也,损,益,盛衰之始也,大畜,时也,无妄,灾也,萃聚,而升不来也,谦轻,而豫怠也,噬嗑,食也,贲,无色也,兑见,而巽伏也,随,无故也,蛊则饬也,剥,烂也,复,反也,晋,昼也,明夷,诛也,井通,而困相遇也,咸,速也,恒,久也,涣,离也,节,止也,解,缓也,蹇,难也,睽,外也,家人,内也,否泰,反其类也,大壮则止,遯则退也,大有,众也,同人,亲也,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小过,过也,中孚,信也,丰,多故也,亲寡,旅也,离上,而坎下也,小畜,寡也,履,不处也,需,不进也,讼,不亲也,大过颠也,姤,遇也,柔遇刚也,渐,女归待男行也,颐,养正也,既济,定也,归妹,女之终也,未济,男之穷也,夬,决也,刚决柔也,君子道长,小人道忧也。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9. 情欲信,辞欲巧。什么意思?
情欲信,辞欲巧。语出礼记中表记第三十二。解释:孔子说,感情要真实,言辞要和婉美巧。贵在这个巧字,含有委婉、巧妙的意思,是说你要表达真实的情感,一定要注意表达方式,语言要讲究技巧,既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又能让人接受!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0. 孔子在《周易.系辞下》中说过“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
易 传
系辞上传
第一章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干道成男,坤道成女。干知大始,坤作成物。干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第二章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第三章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辨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大小,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第四章
易与天地准,是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第五章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干,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第六章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夫干,其静也,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第七章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第八章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乎天地也。可不慎乎?「同人,先号啕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初六,其用白茅。无咎。」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亢龙有悔。」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第九章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捋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捋而后褂。干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其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子曰:「知变化之道者,知神之所为乎。」
第十章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向,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与于此?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机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机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第十一章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于此哉?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干,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吉凶,吉凶生大业。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着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第十二章
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行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儰,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乾坤其易之蕴耶?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系辞下传
第一章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地之动,贞夫一者也。夫干,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魁颓然示人简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第二章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使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羲氏没,神农氏作,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第三章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财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着也。
第四章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耦。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第五章
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圣也。易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耶?」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屦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灭耳,凶。」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用也。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易曰:「不远复,无只悔。元吉。」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第六章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耶!」干,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第七章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履以和行,谦以制澧,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
第八章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无有师保,如临父母。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第九章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也。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邪?
第十章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第十一章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第十二章
夫干,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往知来。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说卦传
第一章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第二章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第三章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第四章
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晅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干以君之,坤以藏之。
第五章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干,劳乎坎,成言乎艮。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洁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干;干,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第六章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动万物者莫疾乎雷,挠万物者莫疾乎风,燥万物者莫乎火,说万物者莫说乎泽,润万物者莫润乎水,终万物始万物者莫盛乎艮。故水火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
第七章
干,健也。坤,顺也。震,动。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
第八章
干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
第九章
干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
第十章
干,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
第十一章
干为天,为圜,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为吝啬,为均,为子母牛,为大舆,为文,为众,为柄,其于地也为黑。震为雷,为龙,为玄黄,为,为大涂,为长子,为决躁,为苍筤竹,为苇,其于马也为善鸣,为馵足,为作足,为的颡,其于稼也为反生,其究为健,为蕃鲜。巽为木,为风,为长女,为绳直,为工,为白,为长,为高,为进退,为不果,为臭,其于人也为寡发,为广颡,为多白眼,为近利市三倍,其究为躁卦。坎为水,为沟渎,为隐伏,为矫輮,为弓轮,其于人也为加忧,为心病,为耳痛,为血卦,为赤,其于马也为美脊,为亟心,为下首,为薄蹄,为曳,其于舆也为多眚,为通,为月,为盗,其于木也为坚多心。离为火,为日,为电,为中女,为甲胄,为戈兵,其于人也为大腹。为乾卦,为鳖,为蟹,为蠃,为蚌,为龟,其于木也,为科上槁,艮为山,为径路,为小石,为门阙,为果蓏,为阍寺,为指,为狗,为鼠,为黔喙之,其于木也,为坚多节,兑,为泽,为少女,为巫,为口舌,为毁折,为附决,其于地也,为刚卤,为妾,为羊。
序卦传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豫,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蛊,蛊者,事也,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临,临者,大也,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可观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贲者,饰也,至饰然后亨则尽矣,故受之以剥,剥者,剥也,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复则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有无妄然后可畜,故受之以大畜,物畜然后可养,故受之以颐,颐者,养也,不养则不可动,故受之以大过,物不可以终过,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陷必有所丽,故受之以离,离者,丽也,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遯,遯者,退也,物不可以终遯,故受之以大壮,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晋,晋者,进也,进必有所伤,故受之以明夷,夷者,伤也,伤于外者必反于家,故受之以家人,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必有难,故受之以蹇,蹇者,难也,物不可以终难,故受之以解,解者,缓也,缓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损,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有夬,夬者,决也,决必有遇,故受之以姤,姤者,遇也,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谓之升,故受之以升,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动也,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终止,故受之以渐,渐者,进也,进必有所归,故受之以归妹,得其所归者必大,故受之以丰,丰者,大也,穷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入而后说之,故受之以兑,兑者,说也,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涣,涣者,离也,物不可以终离,故受之以节,节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过,有过物者必济,故受之以既济,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
杂卦传
干刚坤柔,比乐师忧,临观之义,或与或求,屯见而不失其居,蒙杂而着,震,起也,艮,止也,损,益,盛衰之始也,大畜,时也,无妄,灾也,萃聚,而升不来也,谦轻,而豫怠也,噬嗑,食也,贲,无色也,兑见,而巽伏也,随,无故也,蛊则饬也,剥,烂也,复,反也,晋,昼也,明夷,诛也,井通,而困相遇也,咸,速也,恒,久也,涣,离也,节,止也,解,缓也,蹇,难也,睽,外也,家人,内也,否泰,反其类也,大壮则止,遯则退也,大有,众也,同人,亲也,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小过,过也,中孚,信也,丰,多故也,亲寡,旅也,离上,而坎下也,小畜,寡也,履,不处也,需,不进也,讼,不亲也,大过颠也,姤,遇也,柔遇刚也,渐,女归待男行也,颐,养正也,既济,定也,归妹,女之终也,未济,男之穷也,夬,决也,刚决柔也,君子道长,小人道忧也。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gyjslw.com/post/108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