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拾()”「涂不拾遗」

2023年06月23日成语大全98

成语“涂不拾遗”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涂不拾遺
成语读音:tú bù shí yí
成语简拼:TBSY
成语注音:ㄊㄨˊ ㄅㄨˋ ㄕˊ 一ˊ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道不拾遗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涂不拾遗。”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涂:通“途”,道路。路上有失物,无人拾取。形容社会风气好
成语用法:涂不拾遗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好的社会风气。

成语“涂不拾遗”的扩展资料

1. 茶肆不拾遗文言文翻译
茶店内有人遗失物品都没人乱捡走,形容世风好。茶肆:茶店、茶楼。不拾遗:不拾取遗失物品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2. 拾遗什么意思
拾遗1.(1) [appropriate lost property]∶拾取旁人遗失的东西,据为己有涂(途)不拾遗。--《史记.孔子世家》夜不闭户,道不拾遗2.(2) [make good omissions]∶补充旁人所遗漏的事物拾遗补阙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3. 心口如()笔抹()一儆()家争()锣开()不拾() 成语接龙
心口如(一)笔抹(杀)一儆(百)家争(鸣)锣开(道)不拾(遗)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4. 道不拾遗是何意·出自于哪?
“道不拾遗”形容民风淳厚,现在多用来形容社会风气和道德良好。此典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下》:仲尼为政于鲁,道不拾遗,齐景公患之。春秋时代,鲁定公时,孔子曾在鲁国做过几任官。起初仅做了中都宰,后来升为大司寇(系掌理一国刑罚的官职)摄行鲁国宰相的职务。孔子在当时被认为是最有学问、最有道德的一个人,他在职不过三个月,鲁国的政治便得到了很大的改良;民间的风气,也有了极大的转变;连市上售卖猪羊肉的贩子,也自动地取消了讨价还价的恶习,全部统一了价格;路上行人都各自谨守秩序,毫不混乱。在路途上,如果遗失了贵重的物品,不必用严厉的法律制裁,老百姓也知道各自尊重自己的人格,不会据为己有。所以四方的游客都不必惊动到官府,自然就可以取回。这种大家严守纪律的廉洁风气,当时称为“道不拾遗”。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5. 永不拾遗是什么意思
拾遗(1)拾取旁人遗失的东西,据为己有。有成语“路不拾遗”,反其意而用之。例: 涂(途)不拾遗。——《史记·孔子世家》。(2)补充他人所遗漏的事物。例: 拾遗补阙永不拾遗是:永远不会拾取旁人遗失的东西,据为己有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gyjslw.com/post/101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