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美不”的成语「美言不信」

2023年06月26日成语大全99

成语“美言不信”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měi yán bù xìn
成语简拼:MYBX
成语注音:ㄇㄟˇ 一ㄢˊ ㄅㄨˋ ㄒ一ㄣˋ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春秋·楚·李耳《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内容来自gyjslw.com
成语解释:信:信实,真实。词藻华美的言辞、文章,内容往往不真实。
成语用法:美言不信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造句:清·刘熙载《艺概·赋概》:“若美言不信,玩物丧志,其赋不可已乎?”
英文翻译:Fine words are not true.

成语“美言不信”的扩展资料

1.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真实的话听起来不好听,听起来好听的话不真实;行为良善的人不狡辩,狡辩的人不善良。真正有学问的人,知道学海无涯,因为处处虚心向别人请教。一知半解的人,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到处卖弄自己。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出自《道德经》第81章。
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信”者,诚实也。“信言不美”,是说凡是诚实之言,都是质朴无华,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行一致。说到做到者,此谓之“信言”。凡是信言,句句真实,句句质朴,没有虚伪粉饰,没有投其所好,没有奸巧诡诈,而且都是真诚一片,所谓“忠言逆耳”即是。“信言”世人多不爱听,故称之为“不美”。
“美言”者,即人都喜欢听的漂亮话,用浮华词藻装饰起来的虚言伪语。此类“美言”,或是为了投人所好,美言悦人,以夸大之辞比拟、讨好别人;或为了达到个人某种目的,巧簧如舌,将黑说白,掩人耳目……。凡是美言,多是中听不中用,往往言而无信,言多谎诈,虚诞无凭,说话不算数,故终而不被人信。有德之人,外行庄重,内心真诚,其言朴实,并不悦耳动听,但却句句忠恳。无德之人,外行轻躁,内心狡诈,其言虽动听悦耳,却未必真实可信。故曰“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2、“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善者不辩”,是说有道之人,全德备身,其言合于天道真理,可以道达人事。言无彩文饰华,句句真实不虚,此乃“善言”也。善言者则心必善,与人为善,不与人争辩。哪怕是遇到委曲之言,侮辱性的语言,也必是心平气和,不动声色。取人之善,当据其事理,不必深究其心。别人偏激,我受之以宽;别人险仄,我待之以坦荡。我不争胜于人,以善心待不善。别人的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用浑厚以养大德。当人来争辨时,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气度要宏,言动要谨。不用巧辞奇说,其心自然清静平和。先辈云:“穷天下之辩者,不在辩在讷(nè)。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由此可知“不辩”之深义。
所谓“辨者不善”,是说凡是“善辩”之人,皆是“嘴尖皮厚腹中空”。因其心中空虚,缺乏德性涵养,理屈辞穷,夸夸其谈,以逞其能。常见世人为争私利,或为显能,或抱偏知邪说以乱真,便以三寸不烂之舌,逞口锋之利,无理也要辩三分。此即俗话所称之“舌辩猴”。
3、“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知者不博”,所谓“知者”,即真智真慧,深知宇宙大真理者。真知者从不显露,含光内敛,厚德贵藏。所谓“不博”者,即守元抱一,心致静。不刻意追求后天知识的广博,绝学无忧,绝圣弃智,惟以一颗先天真心,求知大道。待到功成性圆,大智慧已就,则能一知百知,一通百通。深明宇宙真理,广知万物之性。
有道之人,立于高维空间,总揽宇宙规律,执本驭末,执简驾繁,举纲目张。对万事万物心领神会,明觉四达,洞晓阴阳,宇宙万物融于一心,此谓之“真知”。知之既真,天地间一切事理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虽不广搜远览,不出门户,而天地万物万事的变化消息,皆在其不见不闻的真性中,皆在无为自然之静心中。故真知者虽不博学后天有为知识,而天地间的一切知识,则无所不知;天地间的一切事物,则无所不晓。
“博者不知”,“博者”,此处是指广见多闻,博览群书,研究古今,有丰富的后天知识。“不知”者,是指这些所谓博学者,只知后天有为知识,只知显态世间的智观科学,而不知隐态微观、宏观、宇观世界的慧观科学。只知显态科学的某个领域或某一学科,而难知宇宙这个庞大、复杂的超巨科学领域。其知虽比一般人广博,但所知仅是表象,失却道要之真,而在宇宙大真理面前,仍是十分无知。故曰“博者不知。”内容来自gyjslw.com
2. 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着不善;什么意思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信言”就是信实可靠的引人入道之言,必以真为本。有道者言语质朴简约。其文风既不像表现情感的诗词歌赋,更不像猎取功名的八股文章。虚华美言,也能传世以扬名,邀宠以获利,但不能启人本性,救人真命。老子的文风质朴无华,绝无“美言”媚世之病。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此处的“善”,不指狭义的“仁善”,而是有道之上善。有道者的“理论”风格是彻底的实事求是,必合于“大道至简至易”,其宗旨是知行合一,方有效验。因此不会搞繁琐哲学,更不会玩弄诡辩的概念游戏以惑人 取胜。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这里的“知”指觉悟了的宇宙-生命真相,可称真知。 “博”则是博学,指书本学问的广泛,也包括修炼理法 的博杂。修道是化繁为简、万法归一的实修实证,而非 求博学,因此最忌理障杂陈,使心不。而有道明师的 启示形式,也是一理贯串,方可通达人心,不会显示博 学,喧宾夺主 、横生枝节。老子的“学说”形式之实质,就是始终不离于“道”性的无为大法、最上乘法、顿悟渐修之法、全方位高层次养生大法内容来自gyjslw.com
3. 翻译如女人,漂亮不忠诚,忠诚不漂亮与美言不信,信言不美有什么异同
翻译如女人,漂亮不忠诚,忠诚不漂亮与美言不信,信言不美有什么异同。Translation as a woman, pretty disloyal, loyalty is not pretty and kind words do not believe, do not believe the United States made by what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内容来自gyjslw.com
4. 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体现出什么? A怀疑精神 B辩证法思想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故而,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而言何其道哉?我倾向于 A怀疑精神这才能开启《庄子》精神齐一性。中国辩证法是相对转化。区别于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辩证法。内容来自gyjslw.com
5. 美言不信 信言不美是什么意思?
类似良药苦口,忠言逆耳。意思:好听的言语不一定可信,可信的语言不一定动听。主要是告诉你不能轻信他人。内容来自gyjslw.com
6. 翻译犹如女人漂亮并不忠诚忠诚便不漂亮,这个比喻与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名言美言不信信言不美有何异同?
主要是各人不同看法,人与人都不同我就不知道别人看法。内容来自gyjslw.com
7. 帮个忙 以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写一篇议论文 高中生的
估计都是宜章一中高三的受毒害的同学们那内容来自gyjslw.com
8. 请问,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是什么意思?
释义: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
出处:春秋·老子《老子·道德经八十一章》
原文: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译文: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
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
扩展资料
这三句从人类认识事物的角度,提出了信与美、善与辩、知与博的矛盾的对立关系,是善者、圣人(具有最完善人格的人)立言、立学、求知的准则。“信言”是诚实可信的言说。“美言”是表面华美、刻意修饰的言说。
这一句是对“上善若水”一章中“言善信”一句的进一步诠释,是说诚实可信的言说表面是不华美的,诚实可信的言说不需要追求表面的华美。上善之人的言说表现出的是朴实无华,追求的是诚实可信。“善者”(有的本为“善言”)即可以理解为上善之人,也可以理解为善于言说的人。
“辩”是辩解或狡辩的意思。善者的言说因为是诚实可信的,所以不需要辩解,而言说狡辩的人就不是善者,或是还不善于言说的人。“知者”可以理解为有真知灼见的人,也可以理解为有精深知识、有技能绝活的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信言不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子道德经内容来自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gyjslw.com/post/104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