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拥书()()”「拥书南面」
成语“拥书南面”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yōng shū nán miàn成语简拼:YSNM
成语注音:ㄩㄥ ㄕㄨ ㄋㄢˊ ㄇ一ㄢˋ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近代成语
近义词:拥书百城
成语出处:清·归庄《感怀》诗:“捉鼻东山关气运,拥书南面足经纶。” 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见“拥书百城”。
成语用法:拥书南面作谓语、定语;指藏书多。
成语“拥书南面”的扩展资料
1. 丈夫拥有万卷书,,何假南面百城是什么意思?意即只要有万卷书,又何必做管辖百城的官。
出自:《魏书·逸士传·李谧》,作者:北齐魏收。
“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典故:
李谧为北魏藏书家。字永和。赵州平棘(今河北赵县南)人。李安世子。13岁即通音律、五经、历数、方技诸学。18岁,与博士孔璠讨论经学,数年后孔璠却要向他请教疑难,有同门师兄戏之曰:“青成蓝,蓝谢青,师何常,在明经”。后他仍感觉书籍不足,乃发愤鸠集诸经,广校异同。
曾说“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又绝交下帷,杜门却扫,弃产营书。对重复讹误之书,手自削删校仇。所藏书“无重复者,4 000卷有余”。因读《考工记》、《大戴礼记》、考其明堂之制不同,著《明堂制度论》。另有《春秋丛林》。
扩展资料:
“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引申成语:
1、摊书傲百城:意即只要有万卷书,又何必做管辖百城的官。
2、拥书百城:比喻藏书极其丰富或嗜书之深。
3、南面百城:用以形容统治者尊贵富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面百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谧 (古代人物)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2. ‘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什么意思‘丈夫拥书万...
该语出自于《魏书.李谧传》。意思是说,男子汉拥有万卷书(才学过人),胜过去做能管理百座城池的君主。
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3. 有拥的四字成语
蜂拥而至、
左拥右抱、
纷纷拥拥、
拥篲救火、
持衡拥璇、
拥兵自固、
拥书百城、
蜂拥蚁聚、
后拥前驱、
徒拥其名、
拥彗扫门、
拥雾翻波、
窃势拥、
前遮后拥、
前呼后拥、
拥政爱民、
拥书南面、
坐拥百城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4. 形容“图书很多”的词语有哪些?
[充栋盈车] chōng dòng yíng chē
释义:
堆满屋子,装满车。形容书籍很多。
[出处]:明·胡应麟《诗薮·遗逸中》:“充栋盈车,鞠为黄壤。”
[例句]:他从没想到人类知识的积蓄竟会如此汗牛充栋。
[卷帙浩繁] juàn zhì hào fán
释义:
卷帙:书籍或书籍的篇章。形容书籍很多或一部书的部头很大。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
[例句]卷帙浩繁,也恐一时纸价腾贵,赀力不给。
[舛讹百出] chuǎn é bǎi chū
释义:
舛:错乱。讹:错误。错乱的地方很多。一般指书籍的写作或印制不精。
[例句]这本手本真是舛讹百出。
[读书破万卷] dú shū pò wàn juàn
释义:
破:突破;卷:书籍册数。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出处]:于唐·杜甫《奉赠韦左丞文二十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例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汗牛充栋] hàn niú chōng dòng
释义:
栋:栋宇,屋子。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
[出处]:唐·柳宗元《陆文通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左图右史]、zuǒ tú yòu shǐ
[释义]
形容室内图书多。
[出处]《新唐书·杨绾传》:“独处一室,左图右史。”
[例句]万一尚得相见,免得左图右史,事在不疑。
[浩如烟海]、hào rú yān hǎi
[释义]
浩:广大;烟海:茫茫大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
[出处]隋·释真观《梦赋》:“若夫正法宏深,妙理难寻,非生非灭,非色非心,浩如沧海,郁如邓林。”
[例句]看到这浩如烟海的书籍,他的头都昏了
[拥书南面]、yōng shū nán miàn
[释义]: 比喻藏书极其丰富或嗜书之深。同“拥书百城”。
[出处]: 《魏书·逸士传·李谧》:“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清·归庄《感怀》诗:“捉鼻东山关气运,拥书南面足经纶。”
[例句]: 高枕北窗寻乐地,拥书南面作长城。
[坐拥百城] yōng bǎi chéng
[释义]有一万卷书,胜似管理一百座城的大官。比喻藏书极丰富。
[出处]《魏书·李谧传》:“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
[保罗万象]bāoluówànxiàng
释义:
包罗:网罗,包括;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指形形色色的事物。形容内容丰富、复杂、无所不包。
[出处]:《黄帝宅经》卷上:“所以包罗万象,举一千从。”
[例句]:你怎言~,迟早飞升。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