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金不昧_拼音_意思_解释_近义词_反义词
成语“拾金不昧”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shí jīn bù mèi成语简拼:SJBM
成语注音:ㄕˊ ㄐ一ㄣ ㄅㄨˋ ㄇㄟ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褒义成语
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
成语年代:近代成语
近义词:路不拾遗
反义词:贪得无厌、财迷心窍
读音纠正:昧,不能读作“wèi”。
错字纠正:昧,不能写作“味”。
成语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把家人名分扯倒,又表其拾金不昧。” 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昧:隐瞒;金:原指金钱;现泛指钱物;拾到东西不藏起来据为己有。
成语用法:拾金不昧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造句:我们每个人都应从小养成拾金不昧的好品德。
英文翻译:return the money found
俄文翻译:не присваивать себе найденные чужие деньги
日文翻译:金(かね)を拾(ひろ)っても猫ばばしない
成语谜语:拾到金钱交公
成语歇后语:拾到巨款交公
成语“拾金不昧”的扩展资料
1. 拾金不昧的昧字是什么意思昧昧 #mèi【释义】①糊涂;头脑不清:暧昧|愚昧。②隐藏;隐瞒:昧心|拾金不昧。
公益成语:gyjslw.com
2. 拾金不昧的古诗词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
●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养心莫善于诚(荀子) ●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诚而后心正.(《大学》)
●与人以实,虽疏必密;与人以虚,虽戚必疏.(汉•韩婴《韩诗外传》)
●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宋•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学篇》)
●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潘序伦)
●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诚.(潘序伦)
●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朱镕基)
●独立、客观、公正执业是我们注册会计师的天职,我们既然选择了做荷花,就要力求做到出污泥而不染.(郭晋龙,深圳注协)
●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 但丁
●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 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
● 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卢照龄
●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李嘉诚公益成语:gyjslw.com
3. 拾金不昧的意思
拾金不昧的意思是:拾到东西并不隐瞒下来据为己有。指良好的仆人道德和社会风尚。
拾金不昧
[ shí jīn bù mèi ]
详细解释
1. 【解释】:金:原指钱财,现泛指各种贵重物品;昧:隐藏。拾到东西并不隐瞒下来据为己有。指良好的仆人道德和社会风尚。
2. 【出自】:清·吴炽昌《客窗闲话·义丐》:“乃呼里长,为之谋宅于市廛,置货立业且表之以额曰‘拾金不昧’。”清·《歧路灯》第一百八回:“把家人名分扯倒,又表其拾金不昧。”
3. 【示例】:我们每个人都应从小养成~的好品德。
4.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5. 【近义词】:路不拾遗
6. 【反义词】:敲榨勒索 ,见财起意, 贪得无厌, 财迷心窍, 敲诈勒索
拓展资料:
1、我捡到一百元,可我拾金不昧的交给了警察。
2、我们要做个拾金不昧的好孩子,而不能只贪一时的小便宜。
3、昨天捡一银行卡,后来给村长了送去了,村长说你这个拾金不昧的精神一定要发扬下去。
4、我们要学习他拾金不昧的高尚品德。
5、道德在我国的传统道德中,经常将拾金不昧的故事作为阐明道德理想的典范。公益成语:gyjslw.com
4. 拾金不昧是什么意思?
词目 拾金不昧 发音 shí jīn bù mèi 释义 金:原指钱财,现泛指各种贵重物品;昧:隐藏。拾到东西并不隐瞒下来据为己有。指良好的仆人道德和社会风尚。 出处 清·吴炽昌《客窗闲话·义丐》:“乃呼里长,为之谋宅于市廛,置货立业且表之以额曰‘拾金不昧’。”清·《歧路灯》第一百八回:“把家人名分扯倒,又表其拾金不昧。”示例 我们每个人都应从小养成~的好品德。原文: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译文:秀才何岳,自号畏斋,曾经在夜晚走路时捡到200余两白银,但是不敢和家人说起这件事,担心家人劝他留下这笔钱。第二天早晨,他携带着银子来到他捡到钱的地方,看到有一个人正在寻找,便上前问他,回答的数目与封存的标记都与他捡到的相符合。那人想从中取出一部分钱作为酬谢,何岳说:“捡到钱而没有人知道,就可以算都是我的东西了,(我连这写都不要),又怎么会贪图这些钱呢?”那人拜谢而走。他又曾经在做官的人家中教书,官吏有事要去京城,将一个箱子寄放在何岳那里,里面有金数百两,(官吏)说:“等到他日我回来再来取。”,去了许多年,没有一点音信,(后来)听说官吏的侄子为了他的事情南下,但并非取箱子。(何岳)得以托官吏的侄子把箱子带回官吏那儿。秀才何岳,只是一个穷书生而已,捡到钱归还,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金钱寄放在他那数年却一点也不动心,凭着一点就可以看出他远过与常人。 意义:拾金不昧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中叙述了穷秀才何岳两次还金的故事,表现了何岳的高尚品格,至今仍有教育意义。 物法草案新规挑战传统道德观念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面……”当我们许多人打小起就哼唱这首童谣时,就知道捡了东西要归还的道理。千百年来,把拾金不昧作为一项传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