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善()()”的成语「劝善惩恶」

2023年06月28日成语大全132

成语“劝善惩恶”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勸善懲惡
成语读音:quàn shàn chéng è
成语简拼:QSCE
成语注音:ㄑㄨㄢˋ ㄕㄢˋ ㄔㄥˊ ㄜ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劝善戒恶
成语出处:《左传·成公四十年》:“《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劝:勉励;惩:责罚。惩罚坏人,奖励好人。
成语用法:劝善惩恶作谓语、定语;指惩罚坏人,勉励好人。
成语造句:其于劝善惩恶之意,片言只字之奇,或可取焉。(明 赵弼《效颦集后序》)
英文翻译:advise to be good and penalize the vicious
日文翻译:勧善懲悪(かんぜんちょうあく)

成语“劝善惩恶”的扩展资料

1. 这是讲的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
〖 释义 〗
这个心起了善念,善虽然还没有去做,就已经感动了吉神,跟随着护卫,希望他的善行圆满而多方赐福;或是心中起了恶,恶虽然还没有去做,就已经感应了凶神,跟随鉴察,等待他恶贯满盈的时候而多方降祸。
〖 原文 〗
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
〖 释义 〗
若是有人曾经做过坏事,后来自己忏悔改过,并且必须要断除一切的恶事,奉行一切的善事,这样行之久久,必定就能够获得吉祥喜庆,也就是所谓的转祸为福啊!
〖 说明 〗
改就是改过,悔就是忏悔。天下纯善无恶的人非常地少,而曾经做过恶事的人,则相当地多啊!所谓忏悔,就是改正过去的过失,使未来不再重蹈覆辙,生善灭恶的重要方法啊! “诸恶莫作”,就是希望他能够将恶业刮磨净尽,“众善奉行”,就是希望他能够将善行积累得圆满。这样地去做,久而久之,才能够将从前所造的恶业渐渐地消释去,因此它的祸害方能够全部地消除,而后来的行持,则一天一天渐行地圆满,新增的福报,自然地就会到来啊!
经上说:“一切业障海,皆从妄想生。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所以我们要至心恳切地忏悔,就像百年都没有洗过的脏衣服,可以一天就把它洗干净了;又像千年蒙尘的古镜,可以一下子就把它擦拭出原来就具有的光明啊!所以忏悔能够解除千生万生的过失,能够灭掉四重五逆的罪业。只要能够真诚地忏悔,就没有什么恶业灭除不掉的,也没有什么善业生不起来啊!
〖 原文 〗
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
〖 释义 〗
所以勉励力行众善的吉人,因为他的语言善、视善、行为善,在一天之中,就有了三件的善事;等到三年满了,他的善行也就圆满了,上天必定会赐福给他,增长他的寿命;而常作诸恶的凶人,因为他的语言恶、视恶、行为恶,在一天之中,就做了三件恶行,等到三年满了,他所造的恶行也到了恶贯满盈的时候,上天必定会降祸于他,减除他的寿命啊!所以人为什么不肯勉励力行众善,以转祸为福呢!
〖 说明 〗
语善,例如非礼勿言,乐道别人的善行,劝人做好事等等。视善,例如非礼勿视,乐于见到善人,喜欢看善书,常常见到自己的恶行,而不去见别人的恶事。行善,例如非礼勿动,非法的事情绝不去做,勇猛地行善,时时行方便,种种作阴功,提倡引导于一方,乃至推广到四方,感化世人,共同地来行善。恶则恰好与此相反。三年就是千日,也就是圆满之期,因为这个时候已经是善积而恶盈了啊!
人心至为灵活,而且变化无常,若是一个人在三年那么久的时间,而心却没有改变的话,则他所造的善或恶,也就到了纯熟的地步啊!在这里指出了“天”字,就是因为上天为赏善罚恶赐福降祸的大主宰,也是整篇文章的精华关键所在啊!而这里所谓的天,也就是我们的心。孟子说:“保持了自己灵明的本心,顺养自己天赋的本性,这就是奉侍顺从上天的方法。”
要知道,没有行善就不会有福,没有造恶就不会有祸,这是天道永恒不变的真理。然而善恶的报应,有的是报在本人身上,有的则报在子孙的身上。有的现世是恶人,而他过去生中所修的福德因缘成熟了,这一生应该受祸而转受福;有的现世是善人,因为他过去生中所造的恶业成熟了,这一生应该受福却转而受祸。等到前世的祸福受过之后,则今生所造善恶的报应,方才会一一地现前受报,这只是迟早先后的问题而已,并不是说善恶的报应有了误失啊!
世人惟有尊敬相信感应篇的道理,认真地随事奉行,自然就会福禄无量,子孙荣显昌盛。遵行了一年,万罪就能消灭;遵行四年,百福就能到来;遵行七年,子孙就能考取功名;遵行十年,寿命就能延长;遵行十五年,万事就会如意;遵行二十三十年,就能够名列仙籍;遵行五十年,天神就会恭敬,而且位列上界。人若是能够如此,就一定会达到行满功圆成真,或是证得圣人果位的境界。
参考:佛教百科 因果定律
阿弥陀佛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2. 形容奖励的成语
【奖拔公心】:奖:劝勉,夸奖;拔:选拔,提升。奖励和提拔出于公心。
【劝善惩恶】:劝:勉励;惩:责罚。惩罚坏人,奖励好人。
【劝善戒恶】:惩罚坏人,奖励好人。同“劝善惩恶”。
【赏一劝百】:奖励一个人的先进事迹而鼓励好多人。
【赏一劝众】:奖励一个人的先进事迹而鼓励好多人。
【受之无愧】:受:接受,得到。得到某种奖励或荣誉没有什么可惭愧的。
【有功不赏,有劳不录】:功、劳:功劳,成绩;录:记录。对有的人,既不奖励,也不记录。形容赏罚不明。
【诱掖奖劝】:引导扶持,奖励劝勉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3. 劝善惩恶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劝善惩恶 [ quàn shàn chéng è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quàn shàn chéng è ]
劝:勉励;惩:责罚。惩罚坏人,奖励好人。
出 处
《左传·成公四十年》:“《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4. 老子里讲的五善是什么
五善是佛家主张:佛学大词典 :【五善五恶】 指五种善恶。能守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等五戒者,称为五善。反之,破此五戒者,称为五恶。五恶招五痛五烧之苦果,五善得福德度世长寿涅槃之乐果。[无量寿经卷下]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对
“五善五恶”解释如下:
【五善五恶】 (名数)无量寿经谓不杀等五戒曰五善,反此五戒曰五恶。经下曰:‘教化群生令舍五恶,令去五痛,令离五烧。降化其意,令持五善,获福德度世寿泥洹之道。’同净影疏曰:‘五恶,所谓杀,盗,邪淫,妄语,饮酒。令持五善,所谓五戒,翻前五恶。’已下经下详说五恶,称曰五恶段。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对
“五善五恶”解释如下:【五善五恶】
能守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等五戒者,称为五善。反之,破此五戒者,称为五恶。依《无量寿经》卷下所述,五善可得福德度世、长寿泥洹之乐报,五恶能招痛烧之苦果。
关于五善五恶的相状,据《无量寿经》卷下所述,五恶之中,第一恶以杀生为主,即强者伏弱,转相克贼,残害杀戮,迭相吞噬。第二恶以偷盗为主,即常怀盗心,悕望他利,而心口不一,言念无实;或各怀贪欲嗔恚愚痴,欲自厚己,欲贪多有者,亦偷盗。第三恶以邪淫为主。即指常怀邪恶,但念淫■,爱欲交乱。此外,邪态外逸,厌憎自妻,私妄出入,费损家财,事为非法者,亦之。第四恶指口业的四恶,即两舌、恶口、妄言、绮语。如轻慢师长,对朋友无信,难得诚实者即是。第五恶以饮酒为主。人若耽酒嗜美,饮食无度,则肆心荡逸,不识人情,憎恶人之善,无义无礼,甚或杀人斗乱,欲害父母兄弟眷。反此五恶者则为五善之相状。
就五善五恶之体而言,对于五善与佛教之五戒、世间之五常的同异,古来有种种论说。如慧远《无量寿经义疏》认为五善即五戒,五恶反此。憬兴《无量寿经连义述文赞》也说五善即防五恶的戒,持五戒则无众苦。然而有谓五善与五戒有宽狭之别,五善非但摄根本业道,亦取眷、加行、后起诸不善法。或说五恶五善是取自印度世俗劝善惩恶之教,因此五善相当于五常,而五戒是先授三归,后有授戒之仪所成立者,因此五善不同于五戒。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5. 无德而官,则官不足以劝有德;无功而赏,则赏不足以劝有功
没有好德行而授于官职,那么这种官职不能够鼓励有好德行的人;没有功劳而给予赏赐,那么这种赏赐不能够鼓励有功劳的人。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6. 天道以爱人为心,以劝善惩恶为公的意思
就是以博爱生灵为内心出发的基础。以劝善惩恶作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标准。。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7. 诗经共收集了多少篇诗歌,其中什么篇为笙诗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一、采诗说  最早的记载出现于《左传》。另外在《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出牖户而知天下。” 当时的采诗官被称为“行人”(见于《左传》)。  二、献诗说  《国语·周语》:“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三、删诗说  《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 但是众学者认为此说法不可信,其最大的可能性应该是孔子参加了诗经的编订。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具有浓郁的现实主义风格的诗歌总集。《诗经》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 诗经封面  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北部一些地方(齐、楚、韩、赵、魏、秦),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是“五经”之一。《诗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诗经》共收集了311篇诗歌(又称诗三百),其中6篇为笙诗,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现存305篇(既有标题又有文辞的)(取其整数,成为诗三百)。到了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大量乐谱失传,仅存的歌词则编入《诗经》。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保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形式,但在长期的流传中,乐谱和舞蹈失传,就只剩下诗歌了。 孔子说:《诗经》一共有三百零五篇,每一篇讲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有一个道理,可以说相当多了,然而用其中的一句话就可以涵盖《诗经》中所有的义理而没有丝毫遗漏,这就是《鲁颂 駉》中说的:思无邪。它的意思是,人的思想念头,都是由天理中生来的,而不是由私欲所扭曲的,这一句话,就把《诗经》的思想、道理完全概括了。诗人的言语有赞美的,有讽刺的,对善良的人和事,就用美好的语言来赞美它,以感发人的善心,对丑恶的人和事,就用尖刻的言语来讽刺它,以惩罚人的恶念。都是要提起人们善良的念头,除去人们丑恶的思想,使得人们的性情温和纯正。如果人心的每个念头都是纯正的,没有被私欲邪念扭曲的,那他的所作所为,自然是充满了善行,而没有恶行,充满了被赞美的行为,而没有被讽刺的行为。诗人的赞美和讽刺,也不过是为了劝善惩恶而已,因此由思无邪三个字,足以概括《诗经》的精神了。想要修身的学人务必了解,应该将功夫下在“慎思”之上。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8. 请帮忙翻译一下文言文.
叶盛字与中,是昆山人。正统十年中进士,被授予兵科给事中的职务。英宗兵败土木堡的时候,将领们大都逃回来了,叶盛率领言官同僚请求先查明随从英宗的人中犯罪的人的罪责,同时选将练兵,做复仇的打算。代宗即位之后,按照惯例赏众大臣,叶盛用英宗被俘虏的原因推辞,不被准许。也先的军队逼近都城,叶盛请求停止宫内军人工匠的工作准备作为兵员。又请求命令有关部门储备粮草供给给战斗人员,派溃逃回来的散兵去天津取来军备,壮大外援的声势。三天之中,上了七八个奏章,都很符合时机。蒙古人退去之后,晋职为都给事中。上书说:“劝善惩恶的原则,就是明确赏罚的界限。敢战的例如孙镗的,战死的例如谢泽、韩青的,应当奖赏。其他那些守备不严密,不为挽救国难尽力的,都应处罚。”大臣陈循等人商议召镇守居庸关的都御使罗通回朝廷,并且留下宣府都督杨洪执掌京城军营。叶盛上书说:“现在的情况,边关的情况比较紧急。之前的时候如果没有放弃独石和马营,英宗怎么会在土木堡兵败呢?紫荆关和白羊关不被攻破的话,蒙古人怎么能迫近都城呢?现在紫荆、倒马等关隘,敌兵已经退去快一个月了,还没有设兵防守。宣府作为大同的支援,居庸关是京城门户,守备将领尤其不可以不称职。杨洪等人既然留下了,就要有可以比得上他们的人才来代替他们,然后才可以寄以厚望从而使其建功立业。”皇帝认为他说得对。不久后命令叶盛出巡去安抚陈州的流民。景泰元年,叶盛回朝,进言说:“流民从四方而来,他们的情况各有不同。虽然有幸被编为定户,然而争斗仇杀,时有发生,应当派职官员安抚。”又说:“京城附近蝗灾和旱灾相继发生,请加以宽恤。”皇帝了他很多意见。京城卫所的武臣和他们的子弟大都骄傲惰怠不熟悉军事,叶盛请求精简选拔其中精壮的人员,加以训练来守卫京城。功臣和皇亲所设置的市场,每月征税。叶盛因为觉得国家财力不足,请求用这个税款来补充军饷。皇帝都听从了他的意见。第二年,上书陈述了平息灾情防御祸患的八种措施。皇帝因为战争逐渐停息,花很多时间在喝酒玩乐上。叶盛就请求恢复中午朝会的惯例,马上就被通知说同意。在这个时候,皇帝虚怀纳谏,凡是六科给事中连署上书请求的事情,大都是叶盛和林聪为首。朝廷上大臣议事,叶盛往往首先发言,反复讨论争辩。参与商议的大臣中有的因此不开心,说“那个人难道是太子少保么!”,并因此称叶盛为“叶少保”。然而大家的评价都评价叶盛才能很高。升职为右参政,都督宣府的军饷事宜。不久就推荐李秉,协助都督佥事孙安办理军务。一开始的时候,孙安曾经领独石、马营、龙门的卫所四城的防务。英宗被俘之后,孙安认为这四座城池远在长城之外,势单力薄,奏请放弃他们向关内迁徙。到了这时候朝廷商议令孙安修复这四座城。叶盛跟他们一起开辟荒地,修建房屋,制作兵器,招抚流民,为过往商人设置暖铺,请求用公款买了上千头牛给屯田的兵卒,建立学校,设置公墓,为伤病者治疗。两年之间,这四城和赤城、雕鹗等城差不多都完工了,孙安因此晋职副总兵。然而守备中官弓胜陷害孙安,上奏说孙安病重应该被替代。皇帝用这个事情问叶盛,叶盛说:“孙安被弓胜挟持,所以说有病。现在将领们没有超越孙安的。”于是留下孙安,并且派医生给他看病。完了之后叶盛又弹劾弓胜,最终把弓胜调到其他镇所。英宗复位时候,叶盛因为父亲去世,回家奔丧。天顺二年召他为右佥都御使,做为两广的巡抚。叶盛请求守丧满三年,皇帝不允许。泷水的瑶族凤弟吉肆虐抢掠,叶盛都督将领们生擒了他。这时候两广盗贼费蜂拥而起,经过的地方攻破城池杀害将领。诸将都害怕不敢出战,杀平民冒领战功,民众因此都跟从贼寇。叶盛认为蛮兵出没没有规律,请求从现在起到了攻击劫掠城池这种情况的才上报,其他的不许上奏。奏章到了并不,被驳回不得执行。叶盛和总兵官颜彪攻破贼兵城寨七百多个。颜彪滥杀很多人,诽谤的人于是把这个归咎于叶盛。天顺六年,命吴桢为广西巡抚,叶盛职为广东巡抚。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9. 求这句话的原文,出处。
刘知几的《史通》刘知几,唐代史学家。永隆年间(680年)以弱冠举进士,历任着作佐郎、中书舍人、着作郎,又撰起居注,兼修国史二十馀年。景龙二年(708年)辞去史职,从事私人修史工作。开元九年,六十岁时因营救长子犯罪流配一事而被唐玄宗贬为安州都督府别驾,不久去世。有《史通》传世,对中国唐朝以前的史籍作了全面的分析和批评,是中国第一部史学理论著。你的认可是我解答的动力,请。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0. 劝善惩恶的示 例
其于~之意,片言只字之奇,或可取焉。(明·赵弼《效颦集后序》)蔡东藩 《清史演义·自序》:“以此为史,微论其穿凿失真也,即果有文足征,有献可考,亦无当于大雅;劝善惩恶不足,鬻奸导淫有余矣。”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gyjslw.com/post/106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