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贡称臣怎么造句
成语“纳贡称臣”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納貢稱臣成语读音:nà gòng chēng chén
成语简拼:NGCC
成语注音:ㄋㄚˋ ㄍㄨㄥˋ ㄔㄥ ㄔㄣˊ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近代成语
近义词:称臣纳贡
成语出处:《清史稿·太宗本纪》:“宜要其纳贡称臣,以黄河为界。”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缴纳贡品,自称为臣下。后来也用以比喻心悦诚服,甘拜下风。
成语用法:纳贡称臣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投降。
成语造句:老舍《四世同堂》:“因为对于一个也许就走马上任的特务主任是理当纳贡称臣的。”
英文翻译:pay tribute and submit to or give in
成语“纳贡称臣”的扩展资料
1. 东汉未年,外夷称臣纳贡。宦官弄权,干涉朝政,对天下横征暴虐,大力施行暴政,致使农民军造反遍林全国各不可能的,现在的中华历史是一艘破除所有阻碍的航母,永远不会陷入旧时代历史的死循环,每个朝代都是完全不同的,你所说的完全不可能嘛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2. 唐朝国力强盛,为何建立之初,却要向突厥称臣割地?
唐朝建立之初,若没有向突厥称臣割地,就要腹背受敌,所以李渊投靠突厥,称臣纳贡,以求生存。
隋朝末期由于杨广横征暴敛,滥用民力,导致民间苦不堪言。一时之间不堪劳作的民众纷纷起义,天下大乱,群雄割据。而在关外突厥势力极其强大,甚至已经有了效仿北魏道武帝之心,希望入主中原,便开始入侵中原之地。彼时,刀兵四起,形势异常恶劣。
李渊起兵之时,只有区区太原一地。为了防止受到刘武周以及突厥的两方夹击,李渊不得不向突厥示好,暂时忍耐。为此,甚至做出了愿与突厥可汗共同攻入中原京师,财富宝物都归可汗,人口土地尽归自己的承诺,但是也同时要求突厥约束官兵不得侵扰百姓。以此,李渊便获得了突厥兵源支持,同时也稳固了自己的大后方。
起兵仅有年余,李渊得突厥兵源援助,趁群雄各自开战无暇他顾之时,一路长驱直入,攻入长安。年后便得隋恭帝禅位,建立唐朝,年号武德。而在武德元年,浅水原之战中又得突厥之助,击败来犯的薛举部。因此,李渊又将五原郡,榆林郡赠给突厥,这也导致了突厥可以长驱直入,作乱中原。
而之后随着唐朝国力日益增长,各路群雄或被收编,或被消灭,中原之地日益统一。唐朝同突厥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武德九年,李世民同突厥签订渭水之盟,以暂时的低头获得了休养生息,整合内部的宝贵时间。而在条件成熟,兵强马壮之时,唐朝果断以突厥不守盟约擅自寇边为由,覆灭突厥。
所以,暂时向突厥称臣割地,只是为了更好得发展自己。在兵强马壮之时,便是收回利息之时。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3. 贡物称臣什么意思
国上贡财物,甘做臣子,接受统治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4. 有谁能给我古代中国向外称臣纳贡一览表?
五代儿皇帝石敬瑭曾无耻的尊契丹为父,割让国土,一,汉朝没有称臣纳贡之说。二,至于李渊向突厥纳贡称臣则误解,李渊确实像突厥示弱,但纳贡之说真没有。李世民就更不用说了,登基之初虽曾因突厥兵寇长安,但却以弥天之勇暂退突厥,之后更是驱逐突厥出关,被尊为天可汗。三,宋朝有些弱是真的,纳贡也有,宋辽澶渊之盟就以北宋求和,向辽输送岁币,但称臣真没有。历数中国历史,中国向来以上国正统自居,向不对外称臣,虽有某些朝代苟且求和而与外邦签订丧辱国的条约割地送钱,却没有真实意义上的纳表称臣之说。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5. 明朝不称臣不和亲不纳贡,有那几个朝代和这不一样?举出实例
和亲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很平常的事情;汉,隋唐皆有与外族的和亲,比如昭君出塞,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金城公主等;二晋,南北朝,五代十国,五胡乱华,一场纷乱,汉人衣冠岌岌可危。宋朝曾向辽和金称臣纳贡;至于元朝,只能说我们汉人是被征服的,是蒙古人的帝国;清朝后期的卑躬屈膝,结友邦之友好,就不用说了。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6. 北宋是不是向北方几个国家纳贡?
北宋给辽和西夏的不能算纳贡。宋辽澶渊之盟,两国约为兄弟之邦,北宋给的称岁币,给西夏的则是以赏赐的名义。南宋给金的才可称之为纳贡,因为宋金两国地位并不平等。在绍兴和议中明文写实纳贡银和纳贡绢。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7. 被称为战斗民族的大唐,为什么曾向突厥称臣?
因为当时的大唐国力尚未稳定, 国家局势动荡不安,为了不被突厥攻占,大唐选择隐忍地发展自身实力,向突厥称臣。
突厥是我国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突厥人民天生好战,尤其擅长以打仗的方式占领土地,突厥族以狼为图腾,对于战争中死亡的战士,他们会为他立一块石头,并且在石头上刻上狼图腾,这是身为一名战士的最高荣誉。
当时中国的匈奴日渐衰弱,而突厥族以战争的方式占领了大片土地,拥有一片极大的势力范围,而且还处于迅速增长的局势,并且时不时的进攻中原。
在隋朝南北统一后,中原开始崛起。隋朝与突厥为敌,尽全力攻打突厥,突厥这时候由于国家内部的冲突无暇顾及隋朝的进攻,再加上隋朝的进攻,突厥分成了东突厥与西突厥,并且依附于隋朝。
但是好景不长,随着隋炀帝杨广的登基,隋朝出现了国家动荡不安的局势,国力衰弱,各地纷纷雄起,很多地方的势力都选择了臣服于突厥,突厥再一次强大起来。
随着唐朝领域的进一步扩大,突厥不满于现状,开始狮子大开口,要求唐朝进贡也越来越多,在李世民登基后,突厥对唐朝的要求达到了顶峰,甚至率领二十万将士直击长安,在离长安四十米的地方驻扎,朝廷动荡不安。
李世民知道自己无法反抗,只能向突厥进贡大量财物,而在背后自己默默发展国力。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8. 当年为什么蒙古帝国与后金、满清没有占领并统治朝鲜王国与高丽王国??朝与高丽只是称臣纳贡而已,并未
藩国就是投降了。。节假日都要进贡君主国。并却礼物都很贵重,其实是在哄君主国的君王。在君主国的皇帝面前还要真诚的敬礼,表示我们永远都是好盆友,不会侵犯你的。。君主国这边不废一兵一卒,每到节假日就有各种奇珍异宝献上。。皇帝开心自豪的很呢。。换成是谁也不去打呀。。清朝末期,自己明明如此弱小,还死要面子,吹自己有多强大。。人家真打过来了。。想签什么条约就签什么条约。。所以有时候做强国的藩国也是理智的。。起码国家稳定,国民安全。。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9. 为什么唐朝武力如此强大,还长达12年向突厥称臣?
唯唐太宗乃大丈夫也,能屈能伸尔。突厥原始于南北朝时期,后主要活跃于蒙古高原、中亚等地区的一个以游牧为主的少数民族。他们生长于铁勒、柔然、契丹等强大的少数民族的夹缝中,其生存之艰辛可想而知。那么生存环境的恶劣、物资的匮乏等作为外部因素和突厥人天生好战的性格作为内部因素,两种因素的结合便成了他们将目光投向了掠夺的条件。
一、唐朝建立之初的大环境
隋文帝一统中原之后伴随着他对于突厥人的打击,无论是军事方面还是政治方面,都给予了突厥人极大的削弱。而隋炀帝上位之后大兴土木,极大的增加了百姓的赋税,整个国家怨声载道民不聊生,从而正式进入了又一个乱世时代。隋末唐初群雄并起,而许多强大的诸侯又选择依附于突厥,这就让突厥的势力大增,几欲大举进攻中原,更有甚者举兵直逼长安,使得京师震动。
二、隐忍蛰伏,以待时机
唐朝的开国之君李世民的父亲李渊,在起兵初期也明智的选择了向突厥臣服。要知道突厥人的骑兵战斗力非常恐怖,为了少树立一个劲敌李渊的做法无疑是正确的。而且突厥可汗贪财,而每年如果仅仅是纳贡则对于当时的唐朝来说压力并不大。而李世民继位之时,大唐国力刚刚开始恢复,百姓刚开始恢复生产,也没有多余的力量去与突厥战斗。所以只能选择暂时隐忍,向突厥纳贡,同时暗地里加强兵士训练为将来翻身做准备。
李世民一代明君,文治武功都相当了得,更加难得的是他懂得隐忍,电视剧隋唐演义中李世民为了笼络尉迟恭之心,甘愿受胯下之辱。且不论真伪,这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一代明君的隐忍之心和爱才之意。有这样的胸怀和气度,最终会将突厥彻底消灭,让百姓彻底安居乐业。长达十二年向突厥臣服的屈辱终会抹去。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