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捐躯报国
“捐躯报国”的成语故事:
金章宗时期,元帅高琪推荐王戢任副统军,镇守涿鹿关,元太祖成吉思汗率军南下,在涿鹿激战三天,终于抓住了王戢。王戢昂然说自己深受金主恩惠,发誓捐躯报国,为主殉难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成吉思汗觉得他是个人才就放了他捐躯报国陵园埋忠骨对联
捐躯报国陵园埋忠骨沥胆披肝方寸缅英烈捐躯报国陵园埋忠骨祈天求福祭坛度英魂原创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是什么意思
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出自《白马篇》,是中国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前期的代表作品。此诗以曲折动人的情节描写边塞游侠儿捐躯赴难、奋不顾身的英勇行为,塑造了边疆地区一位武艺高超、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游侠少年形象,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全诗(节选)如下: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名编 一作:名在)
译文如下:
上战场面对着刀山剑树,从不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赤胆忠心, 忧国忧民, 忠君报国, 碧血丹心, 为国捐躯, 忠心耿耿
赤胆忠心, 忧国忧民, 忠君报国, 碧血丹心, 为国捐躯, 忠心耿耿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比喻有志报国的成语
精忠报国 [jīng zhōng bào guó] 生词本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出 处《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例 句从小就听妈妈讲“岳母刺字”的故事,岳飞~的故事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近反义词近义词尽忠报国 捐躯报国 毁家纾难反义词卖国求荣 怀宝迷邦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捐躯报国陵园埋忠骨对联
捐躯报国陵园埋忠骨沥胆披肝方寸缅英烈捐躯报国陵园埋忠骨祈天求福祭坛度英魂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精忠报国之类的成语
捐躯报国 [juān qū bào guó] 生词本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解释】:舍弃身躯,报效国家。【出自】:《元史·王戢传》:“臣以布衣受恩,誓捐躯报国,今既偾军,得死为幸!”【示例】:我想做了武将,固当~。 ◎清·钱采《说岳全传》第16回【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宾语;指舍弃身躯,报效国家出 处《元史·王檝传》:“臣以布衣受恩;誓捐躯报国;今既偾军;得死为幸!”例 句他是个孤儿,是人民把他养育长大的,他立下了~之志,准备以实际行动来报答祖国和人民的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捐躯赴国难,的下一句是什么?
捐躯赴国难下一句:视死忽如归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报国的诗句是什么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晏殊和尚的诗句“: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欢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成冰。”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捐躯报国”扩展:
成语读音:juān qū bào guó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造句:我想做了武将,固当捐躯报国。清·钱采《说岳全传》第16回
成语简拼:JQBG
反义词:卖国求荣
错字纠正:捐,不能写作“涓”。
读音纠正:躯,不能读作“qǔ”。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褒义成语
成语注音:ㄐㄨㄢ ㄑㄨ ㄅㄠˋ ㄍㄨㄛˊ
成语用法:捐躯报国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宾语;指舍弃身躯,报效国家。
英文翻译:die a martyr to one's country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尽忠报国、为国捐躯、精忠报国
繁体成语:捐軀報國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成语出处:《元史 王戢传》:“臣以布衣受恩,誓捐躯报国,今既偾军,得死为幸!”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捐躯:舍弃生命。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报效国家。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