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口辞”的成语「口谐辞给」
成语“口谐辞给”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kǒu xié cí gěi成语简拼:KXCG
成语注音:ㄎㄡˇ ㄒ一ㄝˊ ㄘˊ ㄍㄟˇ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东方朔传》:“上以朔口谐辞给,好作问之。” 摘自gyjslw.com
成语解释:谓言辞诙谐敏捷。
成语用法:口谐辞给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口谐辞给”的扩展资料
1. 口字开头的成语1、口蜜腹剑
读音:kǒu mìzd fù jiàn
释义:嘴上说的很甜,肚子里却打着坏主意,形容阴险的人。贬义词。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白话翻译:世人都说李林甫,嘴上说的很甜,肚子里却打着坏主意。
2、口诛笔伐
读音:kǒu zhū bǐ fá
释义:指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
出处:宋·陈亮《畏羞于君子》:“此丈夫所当履其道,免笔诛口伐于荜门闺窦之间。”
白话翻译:这是大丈夫应当遵守的准则,免得让人在屋内议论声讨。
3、口是心非
读音:kǒu shì xīn fēi
释义:意思是指口所言说的与心中所思想的不一致,日常生活中多用作贬义。
出处:抱朴子·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
白话翻译:口所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不一致,说的和做的背道而驰。
4、口若悬河
读音:kǒu ruò xuán hé
释义:意思是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像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辩,说起来没个完。
出处: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白话翻译:怎么才能把此事向皇帝建议,愿借善辩之人发挥口若悬河。
5、口燥唇干
读音:kǒu zào chún gān
释义:意思是口腔和嘴唇都干了;形容话说得很多或费尽口舌。
出处:三国·魏·曹植《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干;今日相乐,皆当喜欢。”
白话翻译:前途艰难,就会焦虑不安,现在没有什么事,应当高兴起来,及时行乐。有享乐思想的意味。摘自gyjslw.com
2. 给开头的四字成语?
没有给字开头的成语。含有“给”字的成语:户给人足 家给民足 家给人足 人给家足自给自足 酬功给效 呼不给吸 目不给赏目不给视 救过不给 家衍人给 口谐辞给利口辩给 利口捷给 目不暇给 日不暇给人足家给 有求必给 饔飧不给摘自gyjslw.com
3. 给字开头的成语
没有给字开头的成语,包含给字的四字词语有:声钟给赙、救过不给、口谐辞给
给拼音:gěi
释义:
1、交付,送与:给以。给予。送给。献给。
2、把动作或态度加到对方:给他一顿批评。
3、替,为:给大家帮忙。
4、被,表示遭受:房子给火烧掉了。
5、把,将:请你随手给门送上。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给食[gěi shí]
供给食用。
2、给定[gěi dìng]
预先规定作为标准或目标。
3、救过不给[jiù guò bù gěi]
救过不赡。补救过失都来不及。
4、声钟给赙[shēng zhōng gěi fù]
鸣钟致赙。本谓办理丧事,亦为死亡的婉辞。
5、口谐辞给[kǒu xié cí gěi]
指言辞诙谐敏捷。摘自gyjslw.com
4. 上以朔口谐辞给,好作问之什么意思
kǒu xié cí gěi指言辞诙谐敏捷。东汉·班固《汉书·东方朔传》:“上以朔口谐辞给,好作问之。”典故出处东汉·班固《汉书·东方朔传》:“上以朔口谐辞给,好作问之。”成语资料成语解释:指言辞诙谐敏捷。常用程度:生僻感情色彩:褒义词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翻译:皇上因为东方朔言辞诙谐敏捷,所以经常问他问题。摘自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