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未封」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李广未封”的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中郎将李广任边境上谷太守,他英勇善战,匈奴称他为飞将军,闻风丧胆。他一生不被重用,没有受到封侯的奖赏,最后被逼自杀。他的部将因军功而封侯的人很多,他的堂兄弟李蔡才能不如他却官至丞相李广未封的示例
唐 王勃《滕王阁序》:“ 冯唐 易老, 李广 难封。屈 贾谊 於 长沙 ,非无圣主;窜 梁鸿 於海曲,岂乏明时。”唐 杜甫《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诗:“但见 文翁 能化俗,焉知 李广 未封侯。”五代 徐夤《赠杨著》诗:“ 李广 不侯身渐老, 子山 操赋恨何深!”
内容来自gyjslw.com
逢唐易老李广难封什么意思?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冯唐是一位颇负盛名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在汉文帝时年龄已经较大了,但官职卑微,不受重用。到景帝时,略有升迁,但不久被免官闲居,后来汉武帝寻求贤才,听到人们盛赞冯唐,就召见了他,但这时冯唐已九十余,不能复为官,这就是“冯唐易老”的故事。 冯唐青壮年正逢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时期,政治上还较清明,两位皇帝还比较励精图治,但冯唐一直没得到重用,空有满腹经纶,难遂报国之心,直到白发皓首,也没得到施展的机会,难怪事隔700多年王勃年纪轻轻就发出“冯唐易老”的感叹。 李广是汉武帝时的名将,汉朝对匈奴的战争大小七十余仗,他都参加了,而且英勇善战,匈奴闻风丧胆,称他为“飞将军”。唐诗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一千古绝唱,可谓妇孺皆知。但就是这么一位令匈奴闻风丧胆的名将,最终也不得封侯之赏,而和他同时参加对匈奴作战的将领中,才能和声望远远比不上他却被封侯的达数十人。“飞将军”李广最后在一次追击匈奴的战斗中迷失道路,引咎自杀。全军将士痛哭失声,“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这就是“李广难封”的悲剧。 “冯唐易老”和“李广难封”这两件史实,都发生在汉朝,都和汉武帝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有关。前者是他想用冯唐而为时巳晚,后者的赏罚不明他是难辞其咎的。这两件令人叹惋的故事,反映了“家天下”的封建统治者压制人才、浪费人才和用人的主观随意性。他们的“求贤”“访贤”是出于“欲”的需要,他们的“论功行赏”只不过是施展“术”的一个虚伪口号,而“圣心好恶”才是对臣下行赏贬谪的标准。这是封建社会的一大痼疾,也是造成“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根本原因。
内容来自gyjslw.com
李广未封的意思
李广未封 [lǐ guǎng wèi fēng] 释义:汉名将李广部下因军功而封侯的人很多,而李广本人抗击匈奴,战功显赫,却不见封侯。后因以“李广未封”、“李广不侯”、“李广难封”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
内容来自gyjslw.com
李广未封的典源
《史记》卷一百九〈李将军列传〉 初,广之从弟李蔡与广俱事孝文帝。景帝时,蔡积功劳至二千石。孝武帝时,至代相。以元朔五年为轻车将车,从大将军击右贤王,有功中率,封为乐安侯。元狩二年中,代公孙弘为丞相。蔡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甚远,然广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而蔡为列侯,位至三公。诸广之军吏及士卒或取封侯。广尝与望气王朔燕语,曰:「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朔曰:「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广曰:「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至今大恨独此耳。」朔曰:「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后二岁,大将军、骠骑将军大出击匈奴,广数自请行。天子以为老,弗许;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是岁,元狩四年也。广既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出东道。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广自请曰:「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三国魏·孟康曰:「奇,只不耦也。」唐·颜师古曰:「言广命只不耦合也。孟说是矣。」
内容来自gyjslw.com
李广为什么不能封侯
百度上有不少答案,个人认为以下这篇较客观全面,原文(这个不确定哈)如下:
造成李广难封的因素很多,主要原因有:一、运气不好;二、生不逢时;三、性格问题;四、竞争对手;五、皇帝好恶。
首先说第一点,李广总是在非常难打的攻坚战中非常出彩,但一旦到了必须取胜或众人瞩目的战斗中,反而倒阴沟翻船掉链子,致使他的仕途非常受影响,以至于最后每次有人向汉武帝举荐李广,汉武帝都不确信李广的能力。
第二点,李广确实生不逢时。李广正直能征惯战的年岁时,经常打出以少胜多,惊世骇俗的经典战役,但当时西汉的国力尚不足支持大规模的对匈奴的作战,所以李广的用兵主要是以防守守备为主。而到了西汉秣兵历马,有足够的资本与匈奴作战并能千里追击时,李广老矣。
第三点,李广的性格却有问题,他杀死在他赋闲时候藐视他的地方长官,尽管汉武帝没有批评他,但足以见到他的心胸狭隘。程不识说:“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王朔说:“将领的罪过没有比杀已降的人更大了。这就是你不得封侯的原因。”
第四点和第五点可以合起来说。汉武帝本身更喜爱青年将领担当大任。卫青年老的时候也遭遇了李广式的尴尬,因为涌现出了霍去病。更何况年纪更大的李广。
综上所述,李广难封,简直就是板上钉钉,难以翻身了。内容来自gyjslw.com
李广是什么成语
李广未封没石饮羽射石饮羽飞将数奇射石搏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内容来自gyjslw.com
李广有什么成语
李广未封没石饮羽射石饮羽飞将数奇射石搏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李广未封 出处:《史记·李将军列传》。 汉代名将李广英勇善战,才略过人,一生与匈奴打了大大小小70多仗,威名远扬,匈奴望风而逃,称之为“飞将军”。然而李广没有能够封侯。没石饮羽mò shí yǐn yǔ 汉李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箭入石,箭翎也隐没不见。事见《史记·李将军列传》。后用以喻指功力精湛。射石饮羽:同“没石饮羽”。飞将数奇fē jiàng shù jī 比喻能人而遭遇不佳。例句:时人以“飞将数奇”来形容李广的运气不佳。射石搏虎 李广出猎,看到草丛中的一块石头,以为是老虎,张弓而射,一箭射去把整个箭头都射进了石头里。仔细看去,原来是石头,过后再射,就怎么也射不进石头里去了。李广一听说哪儿出现老虎,他就常常要亲自去射杀,居守右北平时一次射虎,恶虎扑伤了李广,李广带伤最终竟也射死了这只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蹊:小路。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论》:“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内容来自gyjslw.com
李广难封出自哪里
“李广难封”的典故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与从弟李蔡俱事汉,“蔡为人在中下,名声出广下甚远,然广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而蔡为列侯,位至三公。”后遂用“李广难封”“李广未封”“李广不侯”等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
内容来自gyjslw.com
冯唐未老,李广难封是什麽意思,冯唐又指的是什麽?
冯唐西汉大臣。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文帝时,为中郎署长,年已老。曾在文帝前为云中守魏尚辩解,指出“赏轻罚重”之失。文帝乃复以魏尚为云中守,并任他为车骑都尉。景帝时,任楚相。冯唐未老,李广难封冯唐并没有衰老,李广是那么难得封侯。
内容来自gyjslw.com
用四个词语描写李广。
骁勇善战 勇猛,善于战斗.李广不侯 见“李广未封”.李广难封 见“李广未封”.李广未封 汉名将李广部下因军功而封侯的人很多,而李广本人抗击匈奴,战功显赫,却不见封侯.后因以“李广未封”、“李广不侯”、“李广难封”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没石饮羽 汉李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箭入石,箭翎也隐没不见.事见《史记·李将军列传》.后用以喻指功力精湛.
内容来自gyjslw.com
李广难封的原因!!
以之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同“李广未封”。 飞将军李广在历史上的评价是很高的,唐朝诗人王昌龄曾赞美李广“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但是李广纵然战功赫赫,但其至死也没有封候,唐朝诗人王勃在《藤王阁序》中为李广惋惜“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但李广难封是真的不走运吗?历史评价一个人常带有感情色彩(现代评价一个人多带有政治色彩),对李广同情多于理性分析。因此对于李广难封候的原因,除了其不走运外,我认为还有其它方面原因。 李广身材高大,手臂修长,擅长骑射,打起仗来行踪飘乎不定,行动敏捷,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在做上谷太守时,他每天都跟匈奴人打仗,他置个人生死于外,战斗非常勇猛。以力战为名。典国公孙昆邪哭着对皇帝说:“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皇上爱其才,恐亡之,把李广调到上郡做太守。老子曰:“揣而锐之,不可长葆。”意思是兵器太锋利了就容易折断。李广本人自以为天下无敌,从心底里蔑视匈奴人,因此每次打仗拼了命的打,匈奴算什么,多亏匈奴人不懂汉家孙子兵法,如果匈奴人略懂兵法一二,李广很有可能被匈奴人施计捉走或杀死。虽然李广每次都是身先士卒,作战勇敢,但李广除了力战外,不懂战略布署,从战术上胜敌人,只是以勇猛胜人,如一介猛夫,自负非常轻敌。 李广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李广被捉。此点说明李广一介勇夫,除了单对单、等对等、多打少外,只要敌人兵一多,李广便无可奈何,要么兵败,要么被捉。 李广设计逃走,李广兵败,当斩,赎为庶人。李广回霸陵亭太晚,城门已关。霸陵亭尉趁着一股酒劲,呵斥广:“今将军不得夜行,何况你是前将军!”李广气而无可奈何。虽然霸陵亭尉酒喝多了,但他也算的上是秉公办事。等李广又一次被皇上用为右北平太守时,李广心想:“上次被那个霸陵亭尉拒之城外,竟然蔑视我飞将军,这次我非杀了他而后快。”于是李广把霸陵亭尉召至自己的军中,后而斩之。这一点说明李广心胸太狭窄,心中容不得对自己有意见的人。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额头能跑马。”李广心里竟容不下一个小小的霸陵亭尉,可见李广气量狭小,不足以成大事。如果李广不杀霸陵亭尉的话,霸陵亭尉必然会内疚自责,感激李广的不杀之恩,他也必然在杀敌时力战以报答李广,但李广却凭一时之气杀了他。没有恢宏气度的人又怎么会去统领千军万马呢? 同样是同时代的御史大夫韩安国,内容来自gyjslw.com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典故。
冯唐易老的典故:早在汉文帝时,就做上郎官的位置了。但是因为其性格太耿直,说话直来直去,一直得不到升迁的机会。有次汉文帝到郎官署“慰问”。因为郎官的年龄都相比较小,只有冯唐“满脸褶子”。
汉文帝到了冯唐跟前“慰问”一番,当得知冯唐老家是代郡人,汉文帝显得温和许多。因为汉文帝没有做皇帝之前,他老爹刘邦给他的封地就是代郡,算是“半个老乡”。
汉文帝就问冯唐:以前在代郡时,身边人一直给我说你们老家的李奇很厉害,打仗从来没输过,你听说过他吗?冯唐随口来了句:他厉害?他可比李牧,廉颇差远了。我们冯家和李家有几代人的交情,所以我非常清楚。
虽然不高兴,但是汉文帝还是说了句:如果让我拥有李牧,廉颇这样的帅才多好啊,哪里还怕他匈奴人骚扰?冯唐耿直的性格出来了,说到:臣担心陛下就算拥有这些人才,也不一定会用他们。听完这句话汉文帝拂袖而去。本来看你有才华,又是“半个老乡”想提拔你,谁知你个“刺头”当众“怼”我?
幸亏汉文帝是个仁慈皇帝。这件事过后没多久,汉文帝又召见冯唐问他为什么说寡人不能善用“帅才”?冯唐回答:古时候帝王让将军领军征战,出征前都会“拜将”。
甚至临行前会扶着大将军的车辇嘱咐:此去,对外的作战全部由将军一人决断,得征。代表皇帝行使利。所以君臣齐心,无往不利。而我听说云中郡守魏尚把云中治理的很好,能灵活运用军民,抵御匈奴入侵,使匈奴人不敢正面击云中,却因为小错误被革除职务,接受审判。所以我才说陛下不会用人,请恕罪。
汉文帝一听有道理,随后让冯唐持节恢复了魏尚的职位,并因此加封冯唐为车骑都尉。但是,到了汉景帝时,冯唐不知是什么原因被罢免官职,估计还是因为“脾气太臭”。
又到了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时代,他非常欣赏冯唐的才华,于是就派人召冯唐进宫准备授予官职。可是当时的冯唐已经九十岁的高龄了,再也没有精力为国效力……这就是冯唐易老的典故。
李广难封的典故:汉文帝时,面对匈奴的进攻,李广就展现了其勇猛的一面,获封郎官。汉文帝称赞他说:你呀,就是错生了时代。如果在高祖时代,你一定能封个万户侯。
后来到汉景帝时代,李广跟随太尉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立有大功。却因为不识时务,私自接受梁王刘武授予的“大将军印”。引起汉景帝的不满,所以内容来自gyjslw.com
成语“李广未封”扩展: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成语读音:lǐ guǎng wèi fēng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注音:ㄌ一ˇ ㄍㄨㄤˇ ㄨㄟˋ ㄈㄥ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李广未封作宾语、定语;用于慨叹。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近义词:李广难封
成语简拼:LGWF
成语解释:汉名将李广部下因军功而封侯的人很多,而李广本人抗击匈奴,战功显赫,却不见封侯。后因以“李广未封”、“李广不侯”、“李广难封”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
成语出处:唐·杜甫《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 内容来自gyjslw.com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