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螳螂捕蝉」的故事
“螳螂捕蝉”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吴王寿梦要攻打楚国,并禁止大臣提反对意见,有一个大臣的儿子听说后,带上弹弓到王宫花园去打鸟。吴王问他干什么,他说在看螳螂捕树上的蝉,而黄雀在后面等着吃螳螂。吴王觉得自己的处境同螳螂差不多,就只好取消计划螳螂捕蝉的历史背景
一、历史背景:【原文】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翻译】吴王决定去攻打楚国,(但是大臣们说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国家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他对大臣们说:“谁敢劝阻就处死谁!”吴王的侍从官中有个年轻人想要劝说吴王放弃攻楚的打算,但又不敢直说,就拿着弹弓,一连三天早晨,在王宫后面的花园里走来走去,露水打湿了衣服,也全不在意。吴王问他:“你为什么早晨跑到花园呢?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少年说:“园中有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它停在高高的树上放声地鸣叫着,喝着露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想要吃掉它;螳螂屈着身子靠近蝉,想捕捉它,却没想到黄雀就在自己身旁;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弹弓就在树下瞄准了它。它们三个都力求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忌看到它们身后隐患。”吴王想了想,恍然大悟,说:“原来如此!”于是便放弃了攻打楚国的打算。二、《螳螂捕蝉》的主要内容:《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用“螳螂捕蝉”的故事警示吴王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的隐患。全文生动有趣,寓意深刻。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形容行事仅顾前而不顾后。 或喻目光短浅, 仅视眼前利益,而不知后患能随之而来,常用此语。
来自gyjslw.com
螳螂捕蝉的故事是什么?
处在一个生物链中,环环相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寓言。只顾图谋别人,寓意是说有的人只注意利益而忘却了危险
来自gyjslw.com
螳螂捕蝉什么
螳螂捕蝉是成语。螳螂捕蝉指人目光短浅,没有远见,只顾追求眼前的利益。“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国成语,作者刘向,西汉人。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对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顾后患这类人提出警示。也比喻有人一心想暗算他人,却没想到有人却也在暗算自己。也可以说只为利益,将有报应。告诉我们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要深思熟虑,考虑后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螳螂捕蝉:螳螂想捕捉蝉,却不知潜在危险。比喻目光短浅,没有远见。黄雀在后:比喻等待时机从后面击。也比喻有后顾之忧。
来自gyjslw.com
螳螂捕蝉的寓意是
告诫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隐伏的祸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形容行事仅顾前而不顾后。 或喻目光短浅, 仅视眼前利益,而不知后患能随之而来,常用此语。
来自gyjslw.com
螳螂捕蝉的全文解释
园子里有树,树上有蝉,蝉在高高的树枝上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就在它的身后。螳螂俯着身子向前爬去要捉蝉,而不知黄雀在它身傍。黄雀伸着头颈要啄螳螂,而不知在它的下面有我手中张开的弹丸。这三者都想得到自己的好处,而不顾身后隐藏着祸患啊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蚕,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来自gyjslw.com
螳螂捕蝉文言文翻译(《说苑》)
有一次,吴王准备进攻楚国。他召集群臣,宣布要攻打楚国。大臣们一听这个消息,低声议论起来,因为大家都知道吴国目前的实力还不够雄厚,应该养精蓄锐,先使国富民强,这才是当务之急。 吴王听到大臣们在底下窃窃私语,似有异议,便厉声制止道: “各位不必议论,我决心已定,谁也别想动摇我的决心,倘若有谁执意要阻止我,决不轻饶!” 众大臣面面相觑,谁也不敢乱说一句说,于是,匆匆退朝。 大臣中有一位正直的年轻人,他下朝后心中仍无法安宁,思前想后,他觉得不能因为自己而不顾国家的安危。这位大臣在自家的花园内踱来踱去,目光无意中落到树上的一只蝉的身上,他立刻有了主意。 第二天一大早,这位大臣便来到王宫的后花园内,他知道每天早朝前吴王都要到这里散步,所以,他有意等在这里。 过了大约两个时辰,吴王果然在宫女的陪同下,来到后花园。那位大臣装着没有看见吴王,眼睛紧盯着一棵树。 吴王看到这位大臣的衣服已经被露水打湿了,却仿佛没有察觉一般,眼睛死死地盯着树枝在看什么,手里还擒着一只弹弓,便很纳闷地拍拍他的肩,问道: “喂,你一大早在这里做什么?何以如何入神,连衣服湿了都不知道?” 那位大臣故意装作仿佛刚刚看到吴王,急忙施礼赔罪道: “刚才只顾看那树上的蝉和螳螂,竟不知大王的到来,请大王恕罪。” 吴王挥挥手,却好奇地问: “你究竟在看什么?” 那位大臣说道: “我刚才看到一只蝉在喝露水,毫无觉察一只螳螂正弓首腰准备捕食它,而螳螂也想不到一只黄雀正在把嘴瞄准了自己,黄雀更想不到我手中的弹弓会要它的命……” 吴王笑了说: “我明白了,不要再说了。” 终于,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来自gyjslw.com
螳螂捕蝉古诗及文言文
1、刘向《说苑·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2、《庄子·山木》 :“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yì)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3、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四·槐西杂志十四》:“后数年,闻山东雷击一道士,或即此道士淫杀过度,又伏天诛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挟弹者,又在其后,此之谓矣。”
4、宋代袁甫的《螳螂捕蝉诗》
鸣蜩善择木,木美叶敷腴。
国于美荫中,自庆无他虞。
螳螂伺其便,欲进复趦趄。
怒臂俄一施,捕取如囚拘。
委身膏利吻,性命缠须臾。
均之细微物,一何强弱殊。
蜩科汝无识,自知其过欤。
物在宇宙间,谨默酒安居。
今汝独聒聒,书夜长喧呼。
汝闹力不足,彼静智有余。
胜负此决,谁谓汝非辜。
螳螂即得意,自谓零点良图。
那知仅一饱,燕鹊已窥觎。
出尔反乎尔,胡能独全躯。
乃知祸与福,不系巧与愚。
晓晓固不免,默默复何如。
置之不足道,燕坐观厥初。来自gyjslw.com
螳螂捕蝉历史背景
这个成语出自刘向的《说苑·正谏》。
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吴王欲讨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春秋时期,吴国国王寿梦准备攻打荆地(楚国),遭到大臣的反对。吴王很恼火,在召见群臣的会上警告:“胆敢劝告出兵的人,我将他处死!”
这时,有一个少年 ,知道自己地位低下,劝告必定没有效果,只会被处死。每天早晨,他拿着弹弓、弹丸在王宫后花园转来转去,用露水湿透他的衣,这样许多天。吴王很奇怪,问道:“这是为何?”少年道:“园中的大树上有一只蝉,它一面放声鸣叫,一面吸饮露水,却不知已有一只螳螂在它的后面;螳螂想捕蝉,但不知旁边又来了黄雀;而当黄雀正准备啄螳螂时,它又怎知我的弹丸已对准它呢?它们三个都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后边的灾祸。”吴王一听很受启发,随后取消了这次军事行动。来自gyjslw.com
“螳螂捕蝉”的意思是什么?
螳螂捕蝉:吴王要攻打楚国。告诉身边的大臣说:"谁要是敢劝阻我,我就处死谁!"有一个年轻的门客,也想要劝阻吴王。但是他不敢,便游于后园。露水沾湿了他的衣服。就这样等了三个早晨。吴王说:“你来。何必在此沾湿衣服?”年轻人回答道:“后园中有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在高处动听的叫着,喝着甘甜的露水。,却不知道在他的背后螳螂
来自gyjslw.com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文言文中的其是什么意思
(1)园中有树,其上有蝉。(树)
(2)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蝉)
(3)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螳螂)
(4)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黄雀)
(5)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它们自己 )
原文: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译文:园子里有(一棵)榆树,树上有一只蝉。
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译文:蝉高高在上一边悲伤的鸣叫,一边吸饮露水,(它)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后面;
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译文:螳螂紧贴树枝弯曲前肢想捕食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它的旁边;
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译文: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吃螳螂,却不知道弹丸在它的下面(正要弹射它)。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译文:这三种情况都是力求要得到自己眼前的利益,却不顾忌它们后面的灾祸啊。
这个故事,本来是告诫君王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时,要瞻前顾后,通盘谋划,注意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现在用来讽刺那些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防备后患的人。来自gyjslw.com
成语“螳螂捕蝉”扩展:
成语注音:ㄊㄤˊ ㄌㄤˊ ㄅㄨˇ ㄔㄢˊ成语读音:táng láng bǔ chán
反义词:瞻前顾后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英文翻译:The mantis stalks the cicada.
近义词:鼠目寸光、急功近利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解释:蝉:知了。螳螂捉蝉,不知潜在危险。比喻目光短浅
成语简拼:TLBC
成语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螳螂捕蝉,志在有利,不知黄雀在后啄之。” 来自gyjslw.com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螳螂捕蝉作宾语、定语;指人目光短浅。
造句: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小狗子哪知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听得声音,转脸来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