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结尾的成语「簠簋不修」

2023年07月04日成语大全115

成语“簠簋不修”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fǔ guǐ bù xiū
成语简拼:FGBX
成语注音:ㄈㄨˇ ㄍㄨㄟˇ ㄅㄨˋ ㄒ一ㄡ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簠簋不饬、簠簋不饰
成语出处:唐·颜真卿《赠司空上柱国陇西郡开国公李公神道碑》:“公下车,召人吏告之曰:‘官吏有簠簋不修者……未至前一无所问,而今而后,义不相容。”来自gyjslw.com
成语解释:簠、簋:古代食器、祭器。借指贪污
成语用法:簠簋不修作谓语、定语;旧时弹劾贪吏常用此语。

成语“簠簋不修”的扩展资料

1. 修的详细释义
形声。从彡(shān),攸(yōu)声。“彡”有装饰义。本义:改造
如:修身,改造身体,修心,改造心灵。
01、装饰,使完美:~饰。~辞。装~。
02、整治,恢复完美:~复。~治。~缮(修理)。~浚(修理疏通)。~好。~明(古代指政治清明)。
桓公迎接入馆。召伯廖宣惠王之命,赐齐候为方伯,修太公之职,得征伐。——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
03、剪或削:~剪。
04、兴建,建造:~建。~筑。
05、编纂,撰写:~书。~史。~纂。
06、(学问,品行方面)钻研、学习、锻炼:~学。~业。~养。
07、长(cháng ),高:~长。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王羲之《兰亭集序》
大喉以吐,脩颈以纳新,故寿不可量。——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
08、信奉宗教的人虔诚地学习教义,并付诸行动:~行。~女。
09、指修正主义:反~防~。
10、打人(一般对小孩):回家我再修理你。
11、饰:修,饰也。——《说文》
12、出家人出行:修行。
13、实行;从事某种活动 [practise;carry out]。食土不均,地之不修,内有辱於国。——《国语·吴语》。
14、设、置备 [be ready]。修其簠簋。——《国语·周语》。注:“备也。”
15、循;遵循 [follow]。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非子·五蠹》
16、通“休”。休整;休养 [rest]。如:修摄(保养;调护);修鳞养爪(喻保养、积蓄战斗力)。
17、善;美好 [good]。伊中情之信修兮。——张衡《思玄赋》
又重之以修能——屈原《离骚》
18、通“脩”。致送师长的酬金 [present]。降说屦,升坐修。——《礼记·乡饮酒义》。
从(袁可立)问业者云集,稍资束修,以供甘竁。——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19、喻得到某个难得的人(多指异性,尤其是女性):前世修来的福分。
20、通“卣”:《周礼·春宫·鬯人》庙用修。郑注:修,读为卣。卣,又与中尊也。谓献象之。以荐鬯则谓之卣,以荐酒则谓之修。
21、姓。 1. 形声。从彡(shān),攸(yōu)声。“彡”有装饰义。本义:修饰,装饰。
2. 同本义 [embellish;decorate]
修,饰也。——《说文》
义之修而礼之藏也。——《礼记·礼运》。注:“犹饰也。”
美要眇兮宜修。——《楚辞》
以修敬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又如:修容(整饰容貌);修词(修饰词句。亦指作文;文辞);修饰边幅(注意仪容、衣着祳恼);修娖(整理修补)。
4. 整修;修理 [repair]
古不修墓。——《礼记·檀弓》
修橹轒辒。——《孙子·谋攻》
修守战之具。——汉· 贾谊《过秦论》
吾妻死,室坏不修。——归有光《项脊轩志》
5. 又如:修娖(整理修补);修完补辑(修葺整治;补缀损缺);修月(古代传说月由七宝合成,人间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
6. 兴建;建造 [build]
钟鼓不修。——《吕氏春秋·先已》
乃重修岳阳楼。——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修堤梁,通沟浍。——《荀子·王制》
父老曰:‘新旧二城,大司马(袁可立)创修之。’——明 陈继儒《袁伯应诗集序》
7. 又如:修立(修建);修治(制作);修构(修建);修废(兴复废业);修营(修建);修辟(修整开垦)
8. [学问、品行方面]学习、锻炼和培养 [study]
修武之德。——《国语·晋语》
束发修学。——《汉书·叙传下》
一善易修。——唐· 韩愈《原毁》
忌者畏人修。
怠者不能修
9. 又如:修省(提高道德修养,不断反省自己);修省退悔(修身反省,退而自悔);修己(自我修养)
10. 修行 [practise Buddhism or Taoism]。如:修积(行善积德);修服(指道教的修炼服气。服气,即吐纳);修持(持戒修行);修真(道教指学道修行为修真)
11. 整治 [put in order;administer]
管子修之。——《史记·货殖列传》
外结好孙,内修政理。——《三国志·诸葛亮传》
修之于朝廷。——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12. 又如:修文偃武(修明文教,停止武备);修文(采取措施加强文治,主要指修治典章制度,提倡礼乐教化等);修近(整顿内务);修言(统一号令);修事(治理政事)
13. 实行;从事某种活动 [practise;carry out]
食土不均,地之不修,内有辱於国。——《国语·吴语》。注:“垦也。”
修其宗庙。——《礼记·中庸》。注:“谓埽粪也。”
14. 又如:修全(补救;变通);修削(进攻;砍杀);修禊(古代习俗,在三月三日到水边游玩,以祓除不祥)
15. 编纂;撰写;写 [compile]
始末修撰,凡十六载。——《北史·序传》
16. 又如:修撰(编辑又指掌修国史的官);修文郎(称阴曹掌著作之官);修札(写信)
17. 设。置备 [be ready]
修其簠簋。——《国语·周语》。注:“备也。”
18. 又如:修名(修刺。置备名帖,以作通报姓名之用);修馔(准备饭食)
19. 循;遵循 [follow]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非子·五蠹》
20. 又如:修今(拘守现状);修古(遵行古道);修本(犹溯源);修名(循名,依照名称)
21. 通“休”。休整;休养 [rest]。如:修摄(保养;调护);修鳞养爪(喻保养、积蓄战斗力)
22. 修订,修改,改正 [revise;amend]
欲自修改。——《世说新语·自新》 1. 长 [long]
修,长也。——《广雅》
德惠修长。——《史记·秦始皇纪》。索隐:“修亦长也。”
邹忌修八尺有余。——《战国策·齐策》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曹植《洛神赋》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明· 魏学洢《核舟记》
巨身修尾。——《聊斋志异·促织》
庞然修尾。
2. 又如:修龄(长龄,长寿);修短固天(生命的长短本由天定);修亘(连绵不断);修篁(修筠。长长的竹子)
3. 高;大 [tall;big]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王羲之《兰亭集序》
4. 又如:修茂(树木高而繁茂);修波(大波);修峻(高峻);修雅(高雅,不粗俗);修皙(身材高而皮肤白)
5. 远 [distant]。如:修阻(路途遥远而阻隔)
6. 善;美好 [good]
伊中情之信修兮。——张衡《思玄赋》
又重之以修能——屈原《离骚》
7. 又如:修名(美好的名声);修直(高尚正直);修眸(漂亮的眼睛;美目);修禀(良好的禀赋) 1. 通“脩”。致送师长的酬金 [present]
降说屦,升坐修。——《礼记·乡饮酒义》。钱宫詹云:“即仪礼之升堂乃羞,今之修爵。”
2. 又如:修金(学费);修脡(旧指送给老师的薪金。修,通“脩”。干肉);修脯(旧时称送给教师的礼物或酬金);修馔(教师的薪金及饭食。修,通脩,束修)
3. 修正主义 [revisionism]。如:防修反修;帝、修、反
4. 姓 「修」在生活中,是一门重要的学问,它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从修身养性,由表及里,开启了生命无有穷尽的力量,《孟子》曰:「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人生许多丰富的阅历与内涵,无不被一「修」字囊括其中 。
古圣先贤克己复礼,诚明合一,留给后人诸多修身要道以教育群萌。《论语》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言简意赅语意深远,将人生中所应秉持的修为态度,面面俱到地揭示出来,堪称为立身行事的人生指南。
人生,俨然一条修行路,路漫漫其修远兮,而最终的一切,无不回归到「德」的原点上,因为厚德方可载物,故夫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启示了圣人对人生修学的行持信念,一生所担心的不是前途命运,而是有无德行,能否积极向上,能否改过迁善,这在我们修学过程中无疑是盏智慧的明灯,永远指引我们走向光明。
在生命的世界里,有令人欣喜的日丽风清,也有让人无所适从的狂风骤雨,此起彼伏的人生境况下,时时处处都有「修炼」的机会,激励我们的人生,所以修身是一个长期训练,管理、调适、改变自我内心世界的过程。《礼记·大学》言:「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要修身需先修心,在生活的待人处事中,渐次修正我们的言行举止,闲邪存诚,方能在心地上扎好仁德基础。
而修心最强的对手,莫过于战胜自己的欲望与降伏内心的妄想与执着。此三者如同我们心内之贼,唯有时刻省察,才能有效地将其抵挡于门外。这就需要我们在艰难困苦中,培养一份宽忍、坚强、乐观的心态,具足在人生厄运中修炼的勇气。从挫折失败中提炼出成功的智慧,过,勿惮改,无怨尤,不嫉妒,不猜疑。春风得意处,保持一份恬淡的冷静,一份谦卑的感恩……只要欲心不起,能拿起,肯放下,人在顺逆之境便可宠辱不惊,不断超越自我,冲破人生的桎梏。 「修」可谓致广大而尽精微,从修心,到修身,到修言语,都是人生的修行境界,毫末之端,精勤打理,才能成为合抱之木。别看穿衣、吃饭、睡觉,都是漫漫人生路上微不足道的平常小事,却无一不是我们的必修课程。穿衣时「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如此就修出了一份从容端庄,对仪礼的敬重。吃饭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就修来了一份对获得的感恩,对贪欲的释然。睡觉时「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就修来了一份对时间的珍视,对生命的尊重。「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就修来了一份言语的诚信,对口德的涵养。曾子云:「吾日三省吾身。」凡事都能认真修学改过,日久自能见功夫。
一个「修」字,内涵之深广,言语难尽。《大学》中循循善诱,从为人枝末到根本,为我们打开恢宏的人生格局。「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铿锵有力的简短数语,为我们道出了人生路上最究竟的修行次第,细细忖度,亦是吾人终其一生不可须臾偏离的座右铭。
如果说从「家和」到「国富」到「天下平」,是一个川流入海的过程,那么「修身」就是在这条不断澎湃拓展的道路上,日渐积厚的道德之水。终有一天此蓬勃之水,将托起我们人生的高度,驶向成功的海洋。来自gyjslw.com
2. 关于修建的成语
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富丽堂皇:形容房屋宏伟豪华。 冠冕堂皇:形容外表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勾心斗角: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 炉火纯青: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精雕细刻:比喻认真细致地加工。 家徒四壁: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八面玲珑:指窗户明亮轩敞。 空前绝后: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 前所未有:从来没有过的。来自gyjslw.com
3. 多义词解释:修
1、装饰,使完美:~饰。~辞。装~。 2、整治,恢复完美:~复。~治。~缮(修理)。~浚(修理疏通)。~好。~明(古代指政治清明)。 3、剪或削:~剪。 4、兴建,建造:~建。~筑。 5、编纂,撰写:~书。~史。~纂。 6、(学问,品行方面)钻研、学习、锻炼:~学。~业。~养。 7、长(cháng ),高:~长。 8、信奉宗教的人虔诚地学习教义,并付诸行动:~行。~女。 9、姓。[2]详细字义 〈动〉 1、形声。从彡(shān),攸(yōu)声。“彡”有装饰义。本义:修饰,装饰。 2、同本义 [embellish;decorate]。 修,饰也。——《说文》 义之修而礼之藏也。——《礼记·礼运》。注:“犹饰也。” 美要眇兮宜修。——《楚辞》 以修敬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又如:修容(整饰容貌);修词(修饰词句。亦指作文;文辞);修饰边幅(形容注意仪容、衣着祳恼);修娖(整理修补)。 4、整修;修理 [repair]。 古不修墓。——《礼记·檀弓》 修橹轒辒。——《孙子·谋攻》 修守战之具。——汉· 贾谊《过秦论》 吾妻死,室坏不修。——归有光《项脊轩志》 5、又如:修娖(整理修补);修完补辑(修葺整治;补缀损缺);修月(古代传说月由七宝合成,人间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 6、兴建;建造 [build]。 钟鼓不修。——《吕氏春秋·先已》 乃重修岳阳楼。——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修堤梁,通沟浍。——《荀子·王制》 7、又如:修立(修建);修治(制作);修构(修建);修废(兴复废业);修营(修建);修辟(修整开垦)。 8、 [学问、品行方面]学习、锻炼和培养 [study]。 修武之德。——《国语·晋语》 束发修学。——《汉书·叙传下》 一善易修。——唐· 韩愈《原毁》 忌者畏人修。 怠者不能修。 9、又如:修省(提高道德修养,不断反省自己);修省退悔(修身反省,退而自悔);修己(自我修养)。 10、 修行 [practise Buddhism or Taoism]。如:修积(行善积德);修服(指道教的修炼服气。服气,即吐纳);修持(持戒修行);修真(道教指学道修行为修真)。 11、整治 [put in order;administer] 管子修之。——《史记·货殖列传》 外结好孙,内修政理。——《三国志·诸葛亮传》 修之于朝廷。——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12、又如:修文偃武(修明文教,停止武备);修文(采取措施加强文治,主要指修治典章制度,提倡礼乐教化等);修近(整顿内务);修言(统一号令);修事(治理政事)。 13、实行;从事某种活动 [practise;carry out]。 食土不均,地之不修,内有辱於国。——《国语·吴语》。注:“垦也。” 修其宗庙。——《礼记·中庸》。注:“谓埽粪也。” 14、又如:修全(补救;变通);修削(进攻;砍杀);修禊(古代习俗,在三月三日到水边游玩,以祓除不祥)。 15、编纂;撰写;写 [compile]。 始末修撰,凡十六载。——《北史·序传》 16、又如:修撰(编辑又指掌修国史的官);修文郎(称阴曹掌著作之官);修札(写信)。 17、设。置备 [be ready]。 修其簠簋。——《国语·周语》。注:“备也。” 18、又如:修名(修刺。置备名帖,以作通报姓名之用);修馔(准备饭食)。 19、循;遵循 [follow]。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非子·五蠹》 20、又如:修今(拘守现状);修古(遵行古道);修本(犹溯源);修名(循名,依照名称)。 21、通“休”。休整;休养 [rest]。如:修摄(保养;调护);修鳞养爪(喻保养、积蓄战斗力)。 22、修订,修改,改正 [revise;amend]。 欲自修改。——《世说新语·自新》[3]词性变化 〈形〉 1、长 [long] 修,长也。——《广雅》 德惠修长。——《史记·秦始皇纪》。索隐:“修亦长也。” 邹忌修八尺有余。——《战国策·齐策》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曹植《洛神赋》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明· 魏学洢《核舟记》 巨身修尾。——《聊斋志异·促织》 庞然修尾。 2、又如:修龄(长龄,长寿);修短固天(生命的长短本由天定);修亘(连绵不断);修篁(修筠。长长的竹子)。 3、高;大 [tall;big]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王羲之《兰亭集序》 4、又如:修茂(树木高而繁茂);修波(大波);修峻(高峻);修雅(高雅,不粗俗);修皙(身材高而皮肤白)。 5、远 [distant]。如:修阻(路途遥远而阻隔)。 6、善;美好 [good]。 伊中情之信修兮。——张衡《思玄赋》 7、又如:修名(美好的名声);修直(高尚正直);修眸(漂亮的眼睛;美目);修禀(良好的禀赋)。 〈名〉 1、通“修”。致送师长的酬金 [present]。 降说屦,升坐修。——《礼记·乡饮酒义》。钱宫詹云:“即仪礼之升堂乃羞,今之修爵。” 2、又如:修金(学费);修脡(旧指送给老师的薪金。修,通“修”。干肉);修脯(旧时称送给教师的礼物或酬金);修馔(教师的薪金及饭食。修,通修,束修)。 3、修正主义 [revisionism]。如:防修反修;帝、修、反。 4、姓。[4]来自gyjslw.com
4. 劝、勉、师、善、修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一、劝:拼音 quàn  
【释义】
1、(形声。从力,雚( guàn)声。简化字中“又”仅是一个符号。本义:勉励)
2、同本义 
劝,勉也。——《说文》
劝防之事。——《周礼·丧祝》。司农注:“劝防引柩也。”
则楚之应之也,必劝。——《战国策·秦策》。注:“进也”。
子文无后,何以劝善?——《左传·宣公四年》
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左传·成公二年》
昔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庄子·天地》
各劝其业。——《史记·货殖列传》
太公劝其女功。
所以劝之。——唐· 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
又如:劝进(劝勉,策进);劝蚕(勉励种桑养蚕);劝戒(劝勉警戒);劝相(劝助,劝勉);劝掖(劝勉扶持);劝督(劝勉督促);劝奖(劝勉鼓励);劝劳(劝慰;慰劳);劝农(奖励农事);劝慕(因受奖勉而有所企慕、向往,多指倾心向善);劝惩(奖惩)
3、劝说 
劝君更尽一杯酒。——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
肃劝召瑜还。——《资治通鉴》
劝东游。——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劝君东游。
又如:劝沮(劝阻);劝酬(劝酒);劝杯(劝人饮酒用的小酒杯);劝盘(放劝杯用的盘子);劝讽(婉言劝告);劝导(规劝开导);劝谏(劝说谏诤)
4、勤勉;努力 
荆王大说;许救甚劝。——《战国策·宋策》
又如:劝赞(努力引见);劝心(努力进取之心);劝功(谓努力建功立业);劝务(勤勉努力);劝耕(努力耕种);劝业(努力从事其事业)
5、通“观”。细看,看 
称德度功,劝其所能。——《管子·君臣下》
6、通“欢”。喜乐 
以劝其心使犯其主。——《韩非子·八奸》
二、勉:拼音 miǎn   
【释义】
1、(形声。从力,免声。本义:力所不及而强作)
2、同本义
勉,彊也。——《说文》
丧事不敢不勉。——《论语·子罕》
曰勉升降以上下兮。——《楚辞·离骚》
勉力不时。——《荀子·天论》
又如:勉意(勉强;勉为其难)
3、尽力,用尽所有力量 
尔其勉之。——《左传·昭公二十年》。注:“谓努力。”
愿子勉为寡人治之。——《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史记·魏公子列传》
知力耕可以得谷,勉贸可以得货。——《论衡》
又如:勉勉(努力的样子);勉旃(努力);勉农(努力从事农务);勉厉(努力)
4、勉励,鼓励 
国安不殆,勉农而不偷。——《商君书·垦令》
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国语·越语》
不加勉,而民自尽竭。——《管子》
又如:勉学;勉勖(勉励);勉劳(勉励慰劳);勉厉(劝勉鼓励);勉慰(勉励安慰);勉喻,勉谕(晓谕,劝说)
5、通“免”。除去,脱掉 
乃厚其外交而勉之。——《国语·晋语八》
七十而无德,虽有微过,亦可以勉矣。——《大戴礼·曾子立事篇》
6、姓
三、师:拼音 shī  
【释义】
1、(会意。从币,从垖。垖( ī)是小土山,帀( zā)是包围。四下里都是小土山,表示众多。
本义:古代军队编制的一级。二千五百人为一师)
2、同本义 
师,二千五百人为师。——《说文》
王乃犬巡六师。——《书·伪泰誓》
陈师鞠旅。——《诗·小雅·采芑》
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周礼·地官·小司徒》
3、泛指军队
十年春,齐师伐王。——《左传·庄公十年》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汉· 贾谊《过秦论》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 晋人御师必于 肴。”——《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又如:水师(水军);挥师(指挥并带领军队);师旅(军队的通称,亦用来指战争);师船(师舶,兵船,兵舰);师老(军队疲劳,士气低落,战斗力衰弱);师吏(军吏);师令(军令);师干(本指军队的防御力量。后指军队);师禁(军队的禁令)
4、军师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论语·先进》
5、民众,徒众 
溥彼韩城, 燕师所完。——《诗·大雅·韩奕》
师,众也。——《尔雅》
师锡帝曰。——《书·尧典》
6、天子所都曰京师。地下之众者,莫过于水,地上之众者,莫过于人,京大师众也。
又如:师锡(众人的意见;舆论)
7、古代行政区划单位
八家而为邻,三邻而为朋,三朋而为里,五里而为邑,十邑而为都,十都而为师,州十有二师焉。——《尚书大传》
8、老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 韩愈《师说》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又如:师儒(乡里教人道艺的人);师生关系;师风(老师的风度);师台(对老师的尊称);师保(负责教导贵族子弟的官);师课(由书院负责人主持的对学生进行的月考)
9、对僧、尼、道士的尊称 。
如:师太(对年长尼姑的尊称);师丈(对老僧的尊称);师姑堂(尼姑庵);师婆(巫婆);师哥(寺院中伺候客人的小和尚);师娘(巫婆);师巫(巫师);师姥(巫婆);师姨(比丘尼。即女僧)
10、长,首领 
甸师,下士二人。——《周礼》
11、亦以称司一事的神道或官员
12、首都,京城 
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后汉书·张衡传》
13、擅长某种技术或在某个领域里有特殊技能的人 
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宋· 苏轼《石钟山记》
又如:工程师;医师;厨师;技师;师工(技工。亦指厨师与烧火工人);师家(师傅门下)
14、乐师;乐官 
师旷鼓琴。——《盐铁论·相刺》
又如:师工(古称主事制曲奏乐的人。即乐师);师襄(春秋卫国的乐官)
15、学习的榜样 。
如: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16、效法;学习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唐· 韩愈《师说》
又如:师古(效法古代);师仰(师法敬仰);师师(互相效法);师式(学习或效法的典范);师效(效法)
17、出兵征伐,进军 
若国作民而师田行役之事。——《周礼·地官·州长》
又如:师祭(古代军队出兵时所行祭祀祈祷之礼);师期(出师的日期)
18、姓
四、善:拼 音 shàn  
【释义】
1、(会意,从言,从羊。言是讲话。羊是吉祥的象征。本义,吉祥)
2、同本义
善,吉也。——《说文》
来者以善日邪时,孰与邪日善时?——《汉书·翼奉传》
又如:善时(吉时);善祥(吉祥;吉兆);善征(吉兆);善日(吉日)
3、好;美好 
母氏圣善。——《诗·邶风·凯风》
善,德之建也。——《国语·晋语》
善人国之主也。——《左传·襄公三十年》
所以善代者乃万故。——《吕氏春秋·长攻》。注:“善好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岂人主之子孙则敢不善哉?——《战国策·赵策》
又如:善风(良好的风气);善言(美言;说好话);善处(好办法);善马(良马);善少(好少年);善秀(佳穗。比喻资质甚佳,才品出众)
4、善良;好心 
供养三德为善。——《左传·昭公十二年》
又尽善也。——《论语·八佾》。皇疏:“善者,理事不恶之名。”
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汉书·苏武传》
又如:善熟(和善);善德(善良,以德待人);善善(犹“善罢干休”;顺顺当当);善觑(好心看待);善眉善眼(面孔和善);善模善样(模样和善);善性(善良的本性);善顺(善良和顺)
5、慈善 
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唐· 韩愈《原毁》
又如:善事;善举;善友(佛教教友);善信(佛教称虔诚信仰佛教的人);善胜(非常善良;慈善信佛);善根(佛教用语。指人所以能为善的根性);善堂(旧指育婴堂、养老院等慈善机构)
6、表示应诺。对,好 
王曰:“善!”——《战国策·齐策》
先主:“善?”——《三国志·诸葛亮传》
7、慎重 。
如:善政(妥善的政策法令);善思(慎重地思考);善败(事情失败后的妥善措施)
8、高明,工巧 
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老子》
吹籁工为善声。——《论衡·逢遇》
又如:善手(高手,能手);善工(高手)
9、熟悉,经常看到或经历,易于辨认 
识其品式,辨其条理;善其用,定其体,则“默而成之,不言而信”。——王夫之《周易外传》
又如:善便(善变。不费力,轻易);善查(好对付的人。又作“善荐儿”)
10、善于,擅长。有做好或处理好某事的才能或技巧 
善戏谑兮。——《诗·卫风·淇奥》
大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奕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孟子·告子上》
秦皇帝惜其善击筑。——《史记·刺客列传》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明· 刘基《卖柑者言》
又如:善宽(善解;善于迎合);善丹青(擅长画画);善时(善于把握时机);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善喻(善于教喻);善贷(善于施与);善渊(善于保持沉默);善诱(善于诱导);善贾(长于贸易,善于做生意);善富(善于保持富有地位);善文(擅长为文);善化(擅长教化)
11、通“缮”。修治 
善刀而藏之。——《庄子·养生主》
故有善迩而远至。——《易·略例》。注:“善,修治也。”
又如:善刀(拭刀而加以收藏。比喻收敛自己的才华)
12、羡慕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陶渊明《归去来辞》
13、喜爱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左传》
14、认为好 
[常]忌信道任数,不从下人,故为势所不善。——《华阳国志》
15、赞许 
使孔子欲表善 颜渊。—— 王充《论衡》
又如:善善(赞扬人家的优点、美德);善颂善祷(赞美能寓规劝于颂祷之中);善善从长(本是称道别人的善德渊源流长。后转为赞扬人家向善弃恶、舍短取长)
16、友好,亲善 
余宗老涂山, 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 史公云。—— 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又如:善气迎人
17好人;好事;好处 
存抚良善。——宋· 沈括《梦溪笔谈》
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18、好好地 
今姑贷汝,后不善自改,且复妄言,我当焚汝庐,戕汝家矣!——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秦王必喜而善见臣。——《战国策·燕策》
19、多;常;易 
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明· 刘基《苦斋记》
又如:善变;善疑;善怀(多所怀思)
20、姓
五、修:拼音 xiū 
【释义】
1、(形声。从彡( shān),攸( yōu)声。“彡”有装饰义。本义:修饰,装饰)
2、同本义 
修,饰也。——《说文》
义之修而礼之藏也。——《礼记·礼运》。注:“犹饰也。”
美要眇兮宜修。——《楚辞》
以修敬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又如:修容(整饰容貌);修词(修饰词句。亦指作文;文辞);修饰边幅(形容注意仪容、衣着祳恼);修娖(整理修补)
3、整修;修理 
古不修墓。——《礼记·檀弓》
修橹轒辒。——《孙子·谋攻》
修守战之具。——汉· 贾谊《过秦论》
吾妻死,室坏不修。——归有光《项脊轩志》
又如:修娖(整理修补);修完补辑(修葺整治;补缀损缺);修月(古代传说月由七宝合成,人间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
4、兴建;建造 
钟鼓不修。——《吕氏春秋·先已》
乃重修岳阳楼。——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修堤梁,通沟浍。——《荀子·王制》
又如:修立(修建);修治(制作);修构(修建);修废(兴复废业);修营(修建);修辟(修整开垦)
5、[学问、品行方面]学习、锻炼和培养 
修武之德。——《国语·晋语》
束发修学。——《汉书·叙传下》
一善易修。——唐· 韩愈《原毁》
忌者畏人修。
怠者不能修
又如:修省(提高道德修养,不断反省自己);修省退悔(修身反省,退而自悔);修己(自我修养)
6、修行 。
如:修积(行善积德);修服(指道教的修炼服气。服气,即吐纳);修持(持戒修行);修真(道教指学道修行为修真)
7、整治 
管子修之。——《史记·货殖列传》
外结好孙,内修政理。——《三国志·诸葛亮传》
修之于朝廷。——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又如:修文偃武(修明文教,停止武备);修文(采取措施加强文治,主要指修治典章制度,提倡礼乐教化等);修近(整顿内务);修言(统一号令);修事(治理政事)
8、实行;从事某种活动 
地之不休。——《国语·吴语》。注:“垦也。”
修其宗庙。——《礼记·中庸》。注:“谓埽粪也。”
又如:修全(补救;变通);修削(进攻;砍杀);修禊(古代习俗,在三月三日到水边游玩,以祓除不祥)
9、编纂;撰写;写 
始末修撰,凡十六载。——《北史·序传》
又如:修撰(编辑又指掌修国史的官);修文郎(称阴曹掌著作之官);修札(写信)
10、设。置备 
修其簠簋。——《国语·周语》。注:“备也。”
又如:修名(修刺。置备名帖,以作通报姓名之用);修馔(准备饭食)
11、循;遵循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非子·五蠹》
又如:修今(拘守现状);修古(遵行古道);修本(犹溯源);修名(循名,依照名称)
12、通“休”。休整;休养 。
如:修摄(保养;调护);修鳞养爪(喻保养、积蓄战斗力)
13、修订,修改,改正 
欲自修改。——《世说新语·自新》
15、长 
修,长也。——《广雅》
德惠修长。——《史记·秦始皇纪》。索隐:“修亦长也。”
邹忌修八尺有余。——《战国策·齐策》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曹植《洛神赋》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明· 魏学洢《核舟记》
巨身修尾。——《聊斋志异·促织》
庞然修尾。
又如:修龄(长龄,长寿);修短固天(生命的长短本由天定);修亘(连绵不断);修篁(修筠。长长的竹子)
16、高;大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王羲之《兰亭集序》
又如:修茂(树木高而繁茂);修波(大波);修峻(高峻);修雅(高雅,不粗俗);修皙(身材高而皮肤白)
17、远 。
如:修阻(路途遥远而阻隔)
18、善;美好 
伊中情之信修兮。——张衡《思玄赋》
又如:修名(美好的名声);修直(高尚正直);修眸(漂亮的眼睛;美目);修禀(良好的禀赋)
19、通“脩”。致送师长的酬金 
降说屦,升坐修。——《礼记·乡饮酒义》。钱宫詹云:“即仪礼之升堂乃羞,今之修爵。”
又如:修金(学费);修脡(旧指送给老师的薪金。修;通“脩”。干肉);修脯(旧时称送给教师的礼物或酬金);修馔(教师的薪金及饭食。修;通脩;束修)
20、修正主义 。
如:防修反修;帝、修、反
21、姓来自gyjslw.com
5. 关于修修的成语有哪些
年久失修、
反本修古、
帏箔不修、
束身自修、
修己安人、
茂林修竹、
明修栈道、
地下修文、
修仁行义、
不期修古、
重修旧好、
演武修文、
修旧利废、
簠簋不修、
封豨修蛇、
帏薄不修、
日修夜短、
不修边幅、
修身慎行、
学行修明、
修文偃武、
束身修行、
半路修行、
修短随化、
帷幕不修、
修真养性、
内修外攘、
修桥补路、
修心养性、
双修福慧
福慧双修、
慎身修永、
改往修来、
偃武修文、
日短夜修、
修饰边幅、
文修武备、
帷薄不修、
经明行修、
修葺一新、
修辞立诚、
偃兵修文、
日省月修、
武偃文修、
修鳞养爪、
文修武偃、
条修叶贯、
不修小节、
修旧起废、
讲信修睦、
藏修游息、
修身洁行、
修身立节、
束修自好、
事修傍兴、
姱容修态、
帷箔不修、
修齐治平、
进德修业、
法成令修来自gyjslw.com
6. 带“修”字的成语?
【不法古不修今】指不应效法古代,也不应拘泥于现状。
【半路修行】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
【不期修古】期:希望;修:遵循。不要照搬老办法。指应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变革。
【不修边幅】边幅:布帛的边缘,比喻人的衣着、仪表。原形容随随便便,不拘小节。后形容不注意衣着或容貌的整洁。
【不脩边幅】形容不讲究衣饰仪容或不拘形式小节。亦作“不修边幅”。
【不修小节】不注意生活上的小事。形容处世潇洒旷达。
【重修旧好】恢复旧情,重归于好。
【藏修游息】心里常常想着学习,不能废弃,甚至休息或闲暇的时候也要学习。
【断恶修善】断:断绝;恶:坏事;修:候行。断绝坏事,修行善业,做好事。
【地下修文】旧指有才文人早死。
【反本修古】本:根本;反本:复归本源,引申为人的禀性。恢复人的禀性,维持最初的善良品质。
【法成令修】指有法律为依据,行政命令也恰当。
【簠簋不修】簠、簋:古代食器、祭器。借指贪污。
【福慧双修】原指福德和智能都达到至善的境地。现指有福气又聪敏。
【封豨修蛇】比喻贪暴者、侵略者。同“封豕长蛇”。
【改往修来】指改变以往的错误,修治来日的善行。
【公修公德,婆修婆德】指修德个人,不得兼代。
【进德脩业】指增进道德与建立功业。
【进德修业】修业:推广、扩大功业。提高道德修养,扩大功业建树。
【经明行修】旧指通晓经学,品行端正。来自gyjslw.com
7. 修,是怎么解释
01、装饰,使完美:~饰。~辞。装~。
02、整治,恢复完美:~复。~治。~缮(修理)。~浚(修理疏通)。~好。~明(古代指政治清明)。
桓公迎接入馆。召伯廖宣惠王之命,赐齐候为方伯,修太公之职,得征伐。——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
03、剪或削:~剪。
04、兴建,建造:~建。~筑。
05、编纂,撰写:~书。~史。~纂。
06、(学问,品行方面)钻研、学习、锻炼:~学。~业。~养。
07、长(cháng ),高:~长。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王羲之《兰亭集序》
大喉以吐,脩颈以纳新,故寿不可量。——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
08、信奉宗教的人虔诚地学习教义,并付诸行动:~行。~女。
09、指修正主义:反~防~。
10、打人(一般对小孩):回家我再修理你。
11、饰:修,饰也。——《说文》
12、出家人出行:修行。
13、实行;从事某种活动 [practise;carry out]。食土不均,地之不修,内有辱於国。——《国语·吴语》。
14、设、置备 [be ready]。修其簠簋。——《国语·周语》。注:“备也。”
15、循;遵循 [follow]。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非子·五蠹》
16、通“休”。休整;休养 [rest]。如:修摄(保养;调护);修鳞养爪(喻保养、积蓄战斗力)。
17、善;美好 [good]。伊中情之信修兮。——张衡《思玄赋》
18、通“脩”。致送师长的酬金 [present]。降说屦,升坐修。——《礼记·乡饮酒义》。
从(袁可立)问业者云集,稍资束修,以供甘竁。——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19、喻得到某个难得的人(多指异性,尤其是女性):前世修来的福分。
20、通“卣”:《周礼·春宫·鬯人》庙用修。郑注:修,读为卣。卣,又与中尊也。谓献象之。以荐鬯则谓之卣,以荐酒则谓之修。
21、姓。来自gyjslw.com
8. 簠的读音和含义
簠fǔ、古代祭祀时盛谷物的器皿,长方形,有足,有盖,有耳。
一、释义
形声。从竹、从皿(表示与竹器有关),甫声。本义:古代盛食物的竹制方形器具。
如:簠簋(古代祭祀燕享时,盛黍、稷、稻粱的器皿);簠簋不饬(簠簋,祭器名;不饬,不整齐。比喻为官不廉洁);簠梁(盛在簠中的饭食);簠簋之风(指官吏贪财受贿的风气)
二、说文解字
古文:黍稷圜器也。从竹从皿甫声。
译文:盛食物的竹制方形器具。以竹为偏旁,以皿甫为声旁。
三、字形演变(如图)
扩展资料
组词:簠粱 簠簋 簋簠 簠簋不修 簠簋之风 簠簋不饰 簠簋不脩 簠簋不饬
一、簠粱 [ fǔ liáng ] 
盛在簠中的饭食
二、簠簋 [ fǔ guǐ ] 
1、簠与簋。两种盛黍稷稻粱之礼器。
2、犹苞苴。指贿赂。
三、簋簠 [ guǐ fǔ ] 
1、簋与簠。盛黍稷的祭器。
2、借指礼仪。
四、簠簋不饬 [ fǔ guǐ bù chì ] 
【解释】:簠、簋:都是古代食器,也用作放祭品;不饬:不整饬。借指贪污。旧时弹劾贪吏常用此语。
【出自】:《汉书·贾谊传》:“古者大臣有坐不廉而废者,不谓不廉,曰:‘簠簋不饬’。”
【译文】:在以前有做官的人不清廉而被罢官的,不是叫做不清廉,而是叫做簠簋不饬。
五、簠簋不饰 [ fǔ guǐ bù shì ] 
【解释】:对做官不廉正者的一种婉转的说法。不饰,不整饬。
【出自】:西汉司马迁《续资治通鉴·元成宗大德三年》:“曰:‘礼,大臣贪墨,惟曰簠簋不饬。’”
【译文】:送礼到的,做官的人贪污下来,叫做簠簋不饰。来自gyjslw.com
9. 跟修有关的成语
年久失修、
反本修古、
帏箔不修、
束身自修、
修己安人、
茂林修竹、
明修栈道、
地下修文、
修仁行义、
不期修古、
重修旧好、
演武修文、
修旧利废、
簠簋不修、
封豨修蛇、
帏薄不修、来自gyjslw.com
10. 污秽古义是什么意思?
1、肮脏的东西。
  《关尹子·一宇》:“吾道如海,有亿万金投之不见,有亿万石投之不见,有亿万污秽投之不见。”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污秽堆积,似废坏多年者。”
  鲁迅《华盖集·“碰壁”之后》:“看见污秽洒满了风籁琴。”
2、肮脏,不干净。
  《敦煌曲·<十恩德>之六》:“乾处与儿眠,不嫌污秽与腥羶。”
  元李翀《日闻录》:“古者,祭之用牲,以七体为贵,羊首牛首,肩臑心肺,皆上体也;至於肾肠臀足之类皆不用,以其在下而汚秽也。”
  《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更有一节苦处,任你滴水成冰的天气,少不得向水孔中洗澣污秽衣服。”
  许地山《枯杨生花》:“污秽的土能养美丽的花朵。”
3、卑污;卑下。
  《韩非子·内储说上》:“ 卜皮 为县令,其御史污秽而有爱妾。”
  《后汉书·皇甫规传》:“臣虽污秽,廉絜无闻,今见覆没,耻痛实深。”
  叶紫《星》第二章六:“她想不清人们为什么要将她的声名说得那样难堪而污秽。”
4、玷污;弄脏。
  《楚辞·远游》:“遭沉浊而污秽兮,独郁结其谁语!”
  《旧唐书·刘乃传》:“ 镇 亦尝忝列曹郎,苟不能死,以至於斯,宁以自辱羶腥,复欲污秽贤哲乎?”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为此就有那不守分的汚秽了禅堂佛殿。”
  清东轩主人《述异记·狐祟》:“衙斋有狐作祟,白日抛掷沙土,污秽几席。”
  叶紫 《星》第二章六:“人们毕竟不能原谅她,毕竟要造谣污秽她。”
5、指贪赃。
  《孔子家语·五刑》:“古之大夫,其有坐不廉污秽而退放之者,不谓之不廉污秽而退放,则曰‘簠簋不饰’。”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七:“汝取官若干百斛谷,藏著某处。为吏污秽,而敢论吾。今当白於官,将人取汝所盗谷。”
6、指淫秽或奸污。
  《汉书·贾谊传》:“(大臣)坐污秽淫乱男女亡别者,不曰污秽,曰‘帷薄不修’。”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至于贪淫纵欲,使心用腹,汚秽人家女眷,没有一个不减等夺禄。”
  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一章:“这流言说是阿艾和阿兴昨天晚上在野地里干下了污秽的勾当。”
7、指肮脏的东西。
  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来自gyjslw.com
11. 修 什么意思?
东西坏了’修’还有人姓’修’你确实该’修一修’了来自gyjslw.com
12. 竹+艮+皿,上中下结构,怎么念?
簋 【读音】Guǐ
簋   [guǐ]
笔划  17
五笔  TVEL
部首  皿
结构  上中下结构
五行  木
笔顺  撇、横、点、撇、横、点、横折、横、横、竖提、撇、捺、竖、横折、竖、竖、横
释义
古代盛食物器具,圆口,双耳。
详细释义
〈名〉
(会意,从竹,从皿,从皀。本义:古代青铜或陶制盛食物的容器,圆口,两耳或四耳)同本义
簋,黍稷方器也。——《说文》
皆云圆曰簋,谓内圆也。——《周礼·舍人》注
二簋可用享。——《易·损》
每食四簋。——《诗·秦风·舆》
宰夫设黍稷六簋。——《仪礼·公食礼》
陈馈八簋。——《诗·小雅·伐木》
鼎簋十有二。——《周礼·掌客》
饭土簋。——《史记·始皇纪》
臣闻昔者尧有天下,饭于土簋,饮于土簠。——《韩非子·十过》
管仲镂簋朱紘,山节藻棁,孔子鄙其小器。——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如:簋廉(盛酒的瓦器);簋实(置于簋器的黍稷)
相关词语
胡簋 簋实  二簋 八簋 土簋 彝簋 胡簋
簋贰 簠簋 秦公簋 竹簋方 簠簋不饬 簠簋之风
簠簋不修 镂簋朱绂 簠来自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gyjslw.com/post/112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