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口()大()”「口出大言」
成语“口出大言”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kǒu chū dā yán成语简拼:KCDY
成语注音:ㄎㄡˇ ㄔㄨ ㄉㄚ 一ㄢ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口出狂言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回:“御者见考叔口出大言,更不敢上前,且立住脚观看。” gyjslw.com
成语解释:说大话。形容说话狂妄。
成语用法:口出大言作谓语、宾语;指讲大话。
成语造句:某家好意劝你,乐得两邦和好;你反口出大言!不必多言,放马来罢。(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回)
英文翻译:boast <utter bold words>
成语“口出大言”的扩展资料
1. 口出狂言 近义词口出狂言近义词:大言不惭口出狂言_百度汉语口出狂言 [kǒu chū kuáng yán] [释义] 嘴里说出狂妄自大的话。指说话狂妄、放肆。也指胡说八道。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十二回:“宋江听得,慌忙过来看时,却是...
gyjslw.com
2. 大+口=()
多元输入法(多元汉字与图形符号输入法)可以打出:大+口=【夻】=【因】。gyjslw.com
3. “一到冉府上下看,左右端详主人现。横竖就是这样了,有误失口不敢言。” 成语
再住十天,不是成语,参考:http://www.fox2008.cn/ebook/gushilin/gshl2006/gshl20060720.html满意请gyjslw.com
4. 口什么是什么的成语
口齿生香 口出不逊 口出大言 口出狂言 口传心授 口呆目瞪 口呆目钝 口多食寡 口耳并重 口耳相承 口耳相传 口耳之学 口沸目赤 口服心服 口腹之累 口干舌焦 口干舌燥 口含天宪 口惠而实不至 口讲指画 口角春风 口角风情 口角生风 口口声声 口口相传 口快心直 口蜜腹剑 口轻舌薄 口如悬河 口若悬河 口尚乳臭 口是心非 口是心苗 口说无凭 口似悬河 口诵心惟 口诵心维 口头禅 口吐珠玑 口吻生花gyjslw.com
5. 带言和口的四字成语
带言和口的四字成语:
闭口不言
【拼音】:bì kǒu bù yán
【解释】:紧闭着嘴,什么也不说。
【出处】:西汉·桓宽《盐铁论·刺复》:“是以曹丞相日饮醇酒,倪大夫闭口不言。”
【示例】:他~这件事。
【近义词】:爱口识羞、哑口无言
【反义词】:畅所欲言、振振有词
【语法】:作谓语、宾语;比喻人因各种原因而不说话
顿口无言
【拼音】:dùn kǒu wú yán
【解释】:张口结舌,说不出话。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四回:“王庆被范全说得顿口无言。”
【示例】:他的一席话,使在场的人个个~。
【近义词】:张口结舌、哑口无言
【反义词】:伶牙俐齿
【语法】:作谓语、状语;形容张口结舌
金口玉言
【拼音】:jīn kǒu yù yán
【解释】:旧时俗指皇帝说的话。现在指说出口不能改变的话(用在讽刺)。
【出处】:晋·夏侯湛《抵疑》:“今乃金口玉音,漠然沈默。使吾子栖迟穷巷,守此困极。”
【示例】:拜舞已毕,天子~,问道:“卿是许武之弟乎?”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
【近义词】:金科玉律、金口玉牙、金口玉音
【语法】:作主语、宾语;指说话正确,不能改变
口出大言
【拼音】:kǒu chū dā yán
【解释】:说大话。形容说话狂妄。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回:“御者见考叔口出大言,更不敢上前,且立住脚观看。”
【示例】:某家好意劝你,乐得两邦和好;你反~!不必多言,放马来罢。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回
【近义词】:口出狂言
【语法】:作谓语、宾语;指讲大话
讷口少言
【拼音】:nè kǒu shǎo yán
【解释】:讷口:不善于说话。不善言谈,说话不多。
【出处】:《史记·李将军列传》:“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
【近义词】:沉默寡言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不善言谈
钳口不言
【拼音】:qián kǒu bù yán
【解释】:钳口:闭口。闭着嘴不说话。
【出处】:《庄子·田子方》:“吾形解而不欲动,口钳而不欲言,吾所学者,直土梗耳!”
【示例】:遇廷争则~,罗谴责则引身潜避。
★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六
【近义词】:缄口不言
【反义词】:口若悬河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不说话
哑口无言
【拼音】:yǎ kǒu wú yán
【解释】:哑口:象哑巴一样。象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八:“‘他也有儿子,少不也要娶媳妇。看三朝可肯放回家去?闻得亲母是个知礼之人,亏他怎样说了出来?’一番言语,说得张六嫂哑口无言。”
【示例】:他的一席话,使在场的人个个~。
【近义词】:张口结舌、默默无闻、理屈词穷
【反义词】:振振有词、理直气壮、口若悬河
【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惊讶等
有口难言
【拼音】:yǒu kǒu nán yán
【解释】:言:说。虽然有嘴,但话难以说出口。指有话不便说或不敢说。
【出处】:宋·苏轼《醉睡者》诗:“有道难行不如醉,有口难言不如睡。”
【示例】: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
【近义词】:有口难分、有苦难言、难言之隐
【歇后语】:大姑娘说媒;糯米糕粘嗓子
【语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有难言之隐
闭口无言
【拼音】:bì kǒu wú yán
【解释】:闭住嘴巴不言语。形容对事不置可否或事情弄僵,自己觉得理亏而无话可讲时的情态。参见“闭口不言”。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四回:“关胜连忙答礼,闭口无言,手脚无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五回:“一席话说得朱博如闭口无言,只得别去。”
【示例】:刘家父女只剩了彼此瞪着,已无话可讲;祥子是~。 ★老舍《骆驼祥子》十五
【近义词】:哑口无言
【反义词】:口若悬河
【语法】:作谓语、状语;指沉默
杜口绝言
【拼音】:dù kǒu jué yán
【解释】:犹言杜口无言。
【出处】:唐·玄奘《大唐西域记·阿逾陀国》:“昔以舌毁大乘,今以舌赞大乘,补过自新,犹为善矣,杜口绝言,其利安在?”
【近义词】:杜口无言、杜口结舌、杜口绝舌
【语法】:作谓语、宾语;指无言以对
杜口无言
【拼音】:dù kǒu wú yán
【解释】:闭住嘴巴,不出一言。
【出处】:《晋书·吉挹传》:“挹辞气慷慨,志在不辱,杖刃推戈,期之以陨,将吏持守,用不即毙,遂乃杜口无言,绝粒而死。”
【近义词】:杜口绝言、杜口结舌、杜口木舌
【语法】:作谓语、宾语;指无言以对
缄口不言
【拼音】:jiān kǒu bù yán
【解释】:缄:封闭。封住嘴巴,不开口说话。
【出处】:《明史·何遵传》:“正德间,给事、御史挟势凌人,趋择便,凡朝廷大阙失,群臣大奸恶,缄口不言。”
【示例】:商民工匠,见诸官绅,皆~,恐犯当道之怒,祸生不测云。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商务》
【近义词】:缄口无言
【反义词】:口若悬河
【语法】:作谓语;形容沉默不语
缄口无言
【拼音】:jiān kǒu wú yán
【解释】:缄口:闭着嘴。闭着嘴,不说话。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二:“师云:‘汝若不会,老僧即缄口无言。’”
【近义词】:缄口不言、哑口无言
【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金口御言
【拼音】:jīn kǒu yù yán
【解释】:旧时用以指天子之言。后泛指说话正确,不能改变。同“金口玉音”。
【出处】:聂绀弩《独夫之最后》:“一个大人物,真像金口御言,有鬼神相助似的,说什么就是什么。”
【示例】:我们不能把他的话当作~。
【近义词】:金口玉牙、金口玉言、金口玉音
【语法】:作主语、宾语;指说话正确,不能改变
口不择言
【拼音】:kǒu bù zé yán
【解释】:指情急时说话不能正确用词表达或指说话随便。
【出处】:《北史·魏艾陵伯子华传》:“性甚褊急,当其急也,口不择言,手自捶击。”
【示例】:周近他居然这样~,他怎么能这样说!
★郭沫若《蔡文姬》第一幕
【近义词】:口无遮拦
【反义词】:妙语连珠
【语法】:作谓语、宾语、状语;用于紧急情况
口出狂言
【拼音】:kǒu chū kuáng yán
【解释】:嘴里说出狂妄自大的话。指说话狂妄、放肆。也指胡说八道。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十二回:“宋江听得,慌忙过来看时,却是‘九纹龙’史进,‘没遮拦’穆弘,在阁子内吃得大醉,口出狂言。”
【示例】:刺客姓李名景纯,直隶正定府人。身体短悍,面貌凶恶。手脚系以铁锁,依然~,侮蔑政府。 ★老舍《赵子曰》二十三
【近义词】:大言不惭
【语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说话
【成语故事】:隋朝时期,杨广谋取太子之位,在宇文述的鼓动下,借机陷害姓李的人,于是天下姓李的人纷纷逃避。惟独李靖不信邪,他到庙宇求卜,他当众口出狂言想有成为天子的非分之想,可惜卦象显现他只是一个辅臣而已,他只有待时而动了
口无择言
【拼音】:kǒu wú zé yán
【解释】:指出口皆合道理,无需选择。
【出处】:《孝经·卿大夫章》:“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后汉书·刘般传》:“数年,扬州刺史观恂荐般在国口无择言,行无怨恶,宜蒙旌显。”
【示例】:心根孝友,器包礼乐,动蹑思后,故~。 ★唐·张说《赠吏部尚书萧公神道碑》
【近义词】:口无择言,身无择行
【语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巧言利口
【拼音】:qiǎo yán lì kǒu
【解释】:巧伪的言辞,锋利的口辩。
【出处】: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三人皆诈伪,巧言利口以进其身。”
【示例】:妄惑朱紫,诋败朝政,疑间亲贤,~。
★南朝·齐·东昏侯《诛谢朓诏》
【近义词】:伶牙俐齿
【反义词】:笨嘴拙舌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人口才好
轻言肆口
【拼音】:qīng yán sì kǒu
【解释】:指说话轻率、放肆。
【出处】:《旧唐书·张玄素传》:“近代宋孝武轻言肆口,侮弄朝臣,攻其门户,乃至狼狈。”
【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说话
信口胡言
【拼音】:xìn kǒu hú yán
【解释】:随口乱说。指毫无根据、不负责任地瞎说。
【出处】:清·吴璿《飞龙全传》第一回:“这里什么去处,你敢信口胡言!”
【示例】:请不要相信他的~
【近义词】:信口开河、信口胡诌
【语法】:作谓语、宾语、状语;指随口乱说
直口无言
【拼音】:zhí kǒu wú yán
【解释】:犹言哑口无言。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一回:“众人被他骂的直口无言。”
【近义词】:哑口无言
【反义词】:口若悬河
【语法】:作定语、状语;指无话可说gyjslw.com
6. 大言若纳是什么意思?
《老子》四十五章有:“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疑“大言若纳”应为“大辩若讷”。辩:口才好;讷(nè)言语迟钝。 意为:极直却似弯曲,极巧倒像笨拙,口才极佳反而如同言语迟钝。说明高才大智都是含蓄的,并不轻易显示在表面上。 参考: 《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意为君子要言语谨慎,而做事要勤奋敏捷。意谓君子要少说多做。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