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字的成语「名纸生毛」

2023年08月01日成语大全110

成语“名纸生毛”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名紙生毛
成语读音:míng zhǐ shēng máo
成语简拼:MZSM
成语注音:ㄇ一ㄥˊ ㄓˇ ㄕㄥ ㄇㄠˊ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刘鲁风投谒所知,为典谒所阻,因有诗曰:‘无钱乞与韩知客,名纸生毛不为通。’”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成语解释:名片纸磨得生了毛,字迹模糊了。比喻人的声誉下降,今不如昔
成语用法:名纸生毛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处境。

成语“名纸生毛”的扩展资料

1. 毛是什么意思

基本字义
1. 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笔。羽~。~织品。~骨悚然。轻于鸿~。
2. 像毛的东西,指谷物或草:不~之地。
3. 衣物上的霉菌:老没见太阳都长~了。
4. 粗糙,没有加工的:~布。~估(粗略地估计)。~坯。
5. 不是纯净的:~利。~重。
6. 行动急躁:~躁。
7. 惊慌失措,主意乱了:把他吓~了。
8. 小:~病。~孩子。~~雨。
9. 货币贬值:钱~了。
10. 量词,用于钱币,等于“角”,一圆钱的十分之一:两~钱。
11. 姓。
详细字义
http://dict.baidu.com/s?wd=%C3%AB&tn=dict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2. 关于脸毛
绞脸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年轻的时候可能看不出来什么后遗症,年纪大了皮肤松弛的时候就很难看了。
脸上的汗毛跟眉毛一个道理,不能乱脱的,拖不好有的地方可能张的更凶。尤其是嘴唇上部的毛毛,出现细菌侵入或感染的话,影响整个身体血液健康,因三角区损伤得血液病的事例以前曾经有过。
体毛过长 ,过于浓密会影响美观,现代女性为了实现皮肤光洁细腻的美丽梦想,尝试了各种脱毛的方法,就连越来越多因自己过于浓重的面部毛发而烦恼的男士们,也开始关注种种脱毛方法的效果。从传统的拔除、刮除脱毛法到目前先进、较理想的激光脱毛法,各具特点,现将有关内容综述如下。
1 历史回顾
爱美是人的天性,远古时期人们将糖涂于面部,用来粘除多余的毛发,以达到面容光洁的目的,这是迄今记载的最早的脱毛方法了[1]。我国历史悠久,女性关于眉毛的审美意识出现得很早,先秦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修眉,《诗经·卫风·硕人》有“螓首蛾眉”的诗句,《离骚》也说“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而当时楚国更有剔眉之后画眉的传统,因为是用黛色描画,故称“黛眉”,《释名》说“黛,代也。灭眉而去之,以此画代其处也”。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当少女出嫁时,会有一个“开面”,(俗称“绞脸”)的成人仪式,就是用两手拉起一根细丝,用牙咬住中间,在全脸上下来回滚动,将汗毛捻去,而令容颜美丽。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更加广泛。爱美的女性认识到,唇部生长着浓密的汗毛,影响了面容美,腋毛、腿毛过重也在穿无袖装或短裙时带来诸多不便。于是各式各样的脱毛法应用而生,如机械脱毛法、化学脱毛法、物理脱毛法、激光脱毛法等。
2 各种脱毛方法的评价
2.1 机械脱毛法
2.1.1 拔除法:某些女士采用镊子拔除多余的眉毛和面部汗毛。这种脱毛方法,操作简便,无需费用,但拔除毛发时局部疼痛明显。依据毛发的构造,位于皮肤以外的部分为毛干,位于皮肤以内的部分称毛根,毛根末端膨大部分称毛球[2]。拔除法并不能根本破坏毛发的毛球部分。2-8周后,毛发会重新生长[3]。尽管该法是最简便的脱毛方法,但一般不使用于大面积的脱毛。此外,重复拔毛不仅会导致毛囊过敏性反应,而且对瘢痕体质的人来说,还有留下瘢痕的可能。
2.1.2 刮除法:自行用男用剃须刀或用刮毛器,将体毛剃除。该法简单、快捷,但也仅能去除毛干部分,1-3天后,毛发会再生,而且常有“变本加厉”,“一刮不可收拾”之势。刮除中皮肤易受伤、感染也是其缺点之一。因此刮除法尽管一直是男性首要选择的既安全又有效的面部脱毛方法,却很少受到女性青睐[4]。
2.2 化学脱毛法:目前用于脱毛的化学脱毛剂包括:脱毛膏、脱毛霜、绝毛液等,合成时包含了近百种化学试剂,其中主要成分有硫羟乙酸盐和硫醇以及碱的组合氢氧化钙、氢氧化钠[5]。该法将化学试剂涂抹于局部皮肤,其化学成分可使毛干即刻被腐蚀、溶解,而迅速达到脱去毛发的效果。因为表皮下部分毛根也可被化学脱毛剂溶解,因此,与刮除法相比,毛发生长速度缓慢,效果可持续2周以上。另外,此法在花费方面也是一种相对实惠的选择。但在眼周、粘膜组织周围等区域此法不宜使用,而且脱毛膏、脱毛霜、绝毛液中含腐蚀成分,反复、长期使用对皮肤可能会造成损伤,引起化学性、过敏性皮炎等。所以化学脱毛法也不是一种理想的脱毛方法。
2.3 物理脱毛法
2.3.1 蜡脱法:蜡脱毛法是美容院用于大面积暂时性脱毛的常用方法之一。操作虽较为麻烦,但脱毛快速又经济。脱毛蜡分为冻蜡和热蜡两种。冻蜡成本高于热蜡。冻蜡的主要成分为多种树脂,具有较强的粘附性,多适用于敏感部位皮肤脱毛。热蜡多为蜂蜡与树脂混合而成。使用前需加热溶化。先使待处理毛发留有约3mm长毛干,将蜡顺毛发生长方向涂于皮肤上,再平贴一层布,稍后逆毛发生长方向将布揭去,以达到脱毛目的。此法可认为是拔除法的改进,因此毛发在2-6周后重新生长。但在治疗过程中,此法可造成皮肤内毛根、毛囊的扭曲,致毛发内生,容易加重和继发毛囊炎(热蜡的使用)或其他类型的皮肤感染[6]。糖尿病、静脉曲张、皮肤破溃及炎症等患者不宜使用该法。
2.3.2 电解脱毛法:将细小的金针刺入到每个毛囊周围,通电流导致组织发生电解反应,破坏毛囊与毛球,以达到脱毛的目的。该法于永久性脱毛法。经过多次的电解治疗破坏毛发“生长中心”的毛囊与毛球,能够达到绝毛的效果。此方法适用于较粗、坚硬的毛发,但对操作者的要求较高,细针只有恰好刺入到毛囊,尤其是毛球的周围,才有较好的疗效。其最大的缺点是治疗费时、疼痛明显、花费较大。有时也会发生皮肤红斑、浮肿、瘢痕体质的患者有可能在接受治疗后局部形成瘢痕疙瘩。此外安装有心脏起博器的患者是不适用此法的[7]。因此,电解脱毛法仅被少数患者所选择。
2.4 激光脱毛法:国际美容界认为激光脱毛是具有革命性意义的高科技美容医疗技术。是目前最先进的永久性脱毛方法[7]。1963年Goldman首先提出用红宝石激光破坏色性毛囊的方法。Ohshiro和Maruyama也发现用红宝石激光治疗巨痣后能发生脱毛,但同时也伴有表皮严重损伤,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选择性光热解”的理论为激光脱毛术的理论基础[8]。该理论认为以适当的波长、脉冲持续时间和光能量密度,利用激光光和热的特异性、选择性作用,穿透皮肤的真皮层,具有黑色素的毛囊对特定波长的光吸收,产热,由毛干截面传导至毛囊深部瞬间产生高温,使毛囊变性、萎缩、破坏,达到永久脱毛作用的同时不损伤周围皮肤组织,安全、并发症少,疗效持久。应用于脱毛的不同波长激光有:波长为1 064nm的掺钕钇铝石榴石(Nd:YAG);波长为694nm的红宝石激光;紫翠玉激光等,各具有其优缺点[8]。刘春利等[9]应用美国COHERENT公司生产的固体工艺半导体激光器(其波长为800nm,光斑直径为9 mm×9mm,脉冲宽度为5-30ms, 能量密度值10-40J/cm2)为134名患者脱毛后得出如下结论:此激光脱毛效果可靠,操作简单,速度快,无损伤、色素沉着及瘢痕等并发症,是目前临床上最好的一种脱毛方法。
现代激光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目前的“光子脱毛法”最受推崇,脱毛原理与其他激光相同,其利用高能光子输出,选择性的破坏毛囊组织,不损伤皮肤和汗腺,可高效的去除全身各部位、各种颜色、质地的毛发,同时,大面积的光斑(光斑面积为22 mm×55mm),无需冷却的连续操作,也缩短了治疗时间。毛发的生长周期一般分为生长期、休止期及退行期,正常情况下约80%的毛发处于生长期。处在生长期毛囊内的黑色素最多,对激光发出的光吸收最强,就成了激光脱毛的最佳作用目标。各部位毛发是在不同时间分散的脱落和再生[2]。因此每个部位需要3-5次的治疗,相隔时间却不全相同。例如:面部隔3周1次,双下肢隔2-3个月1次,腋部1个月1次等。任何时间都有一些毛囊处在对激光治疗不敏感的休止期及退行期,脱毛后约10%毛发还是有可能再生的,但新生的毛发会变得稀疏、色淡、细软而不明显。依据黑色素吸收光和热,患者皮肤的颜色与疗效紧密相关[10]。皮肤吸收的光过多,会影响破坏毛囊的力度[11]。所以深肤色的人,比白色皮肤者较易受损[1]。激光脱毛的治疗对操作者要求较高,根据不同部位、肤色、毛发的粗细去调整能量密度、脉冲宽度,可避免因操作不当引起的局部肿胀、红斑甚至炎症。激光脱毛治疗禁忌症如下:①孕妇;②近期(1-3个月内)接受过阳光暴晒者;③有开放伤口者;④有感染伤口者;⑤患有皮肤病者;⑥癫痫患者;⑦上眼睑禁做。激光脱毛的确优于其他各种脱毛方法,但是否已是最佳的去除毛发的治疗方法,仍需长期的观察研究[12]。另外,治疗费用高是本方法的最大不足。
3 展望
尽管脱毛方法及手段层出不穷,各有其可被选择的优点,也存在着不理想的方面。到目前为止,尚缺乏经济、简便、无痛苦、效果持久的理想的脱毛方法。值得欣慰的是国内外美容家正不断努力开发新的脱毛手段。不久前,美国业生产化妆品的布里斯托尔公司生产的油脂脱毛剂通过了临床实验,取得FDA认可后,很快将会投放市场。此产品作用原理是化学性的阻止面部毛发生长所需的关键酶,具有无刺激性、方便、快速、高效的特点。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们期待更加高效、完善的脱毛方法的出现,并使之服务于社会
听老一辈的人说,旧时的大姑娘、小媳妇都会在过年前“净脸”。就是两手拉起一根细线,用牙咬住中间,在脸部滚动。据说,这样就会捻去脸上的汗毛,让容颜格外光洁面净。旧时的这种净面法我没有试过,也不管效果如何,但是现代科技的确为我们提供了不少“亮颜法”,你不妨试一试。
面部的多余汗毛一般出现于嘴唇上部、下巴和面庞两侧。在选择脱毛方法前,最好先确保这些汗发生长的诱发因素不是荷尔蒙的非正常分泌。如果是你觉得自己的汗毛生长状况不很正常,或者面脸汗毛非常浓密,那么建议你最好先去看看医生,请他/她帮助你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如果汗毛的生长不是由非正常的荷尔蒙分泌引起的,那么有许多办法可以帮助你去掉这些多余的汗毛。
许多女性用钳子拔去面部汗毛,但这种方法并不是最佳的选择,因为重复性的拔毛可能会导致毛囊的过敏性反应,而且对于某些人来说,这种方法还会留下疤痕。除非你只需把少数几根偶尔长出来的汗毛去掉,那么最好不要采取这种办法。
脱毛膏可以深入毛囊,把汗毛根溶解掉。这种方法对于大面积毛发(如腿部)的去除十分理想而有效,但是用在脸上就可能有问题了,因为它会带来过敏反应,同时也无法去除所有的汗毛。但是从另一方面讲,脱毛膏是相对来说比较实惠的选择。一般来说,效果可以持续一至两个星期。
蜡脱是较为普遍的办法。一般来说,它在去除嘴唇上部和脸庞两侧的毛发方面较为有效,但是并不建议你在下巴上使用它,因为在那里使用蜡会让新长出的汗毛发变得更粗。根据汗毛的类型,蜡脱的效果在二至六星期之间。
电解法是使用低压电流破坏毛囊。它的优点是效果可以比蜡脱和脱毛膏持久更多时间。缺点是既费时间又费金钱。在采取这种方法时,找一个好的美容师是关键,因为如果操作上出现问题,可能会留下疤痕。在脱毛之前,先询问一下前面的顾客,确保每次都使用新的电针。建议那些脸上局部汗毛较重的女性选择这种方法。
去汗毛的秘密
用过许多方法,最后发现最有效的方法是刮刀,最管用的工具不是漂亮的各色
女性用刮刀,而是男用的!找个有润滑功能,有多层结构(好几层刀片的),
手柄合手的,不但去除汗毛效率很高,据说还有去死皮作用(男士为何比女士不
显老?与天天刮胡子有关,比做皮肤护理还管用).去了汗毛后整张脸光滑有致,
妆也上得格外服贴.觉得古时候女子出嫁都要先’净脸’太有道理了,只不过那时候是用熟鸡蛋加棉线,肯定很疼,现在我们的工具可好用多了.只不过做的时候
要把卫生间门关紧,免得被别人看到尴尬.呵呵.因为脸部皮肤细腻,汗毛也细,
动作要轻柔,只用水做润滑剂即可,刮刀轻轻与脸部接触,无需用力下压.力的方向是逆着汗毛生长方向,试几次就熟练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3. 每本毛主席语录的主席像前一页都会有一张薄薄的宣纸,这是为什么?有什么象征吗?
那不是宣纸,是一种半透明的纸,为了保护画像。我看了我的小开本平装的毛选,就没有这种纸,可能平装的就没有,精装的才有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4. 求一种美术课用的纸的名字!十万火急!
刮画纸??瓦楞纸??亲。你要画什么画啊????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5. 纸的成语有哪些
金迷纸醉、
挥毫落纸、
落纸云烟、
官情纸薄、
翦纸招魂、
名纸生毛、
落纸烟云、
落纸如飞、
纸贵洛阳、
纸糊老虎、
片纸只字、
纸贵洛城、
笔困纸穷、
纸上空谈、
钻故纸堆、
纸醉金迷、
力透纸背、
断纸馀墨、
油纸枚子、
断幅残纸、
染翰操纸、
吞纸抱犬、
嚼墨喷纸、
情长纸短、
金迷纸碎、
白纸黑字、
三纸无驴、
倚马七纸、
断缣寸纸、
世情如纸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6. 蔡伦造纸的全过程(文字)
1.造纸术介绍 造纸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古人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这表明了中国造纸术的起源同丝絮有着渊源关系。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发明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植物原料,经过挫、捣、、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自从造纸术发明之后,纸张便以新的姿态进入社会文化生活之中,并逐步在中国大地传播开来,以后又传布到世界各地。 纸是用以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一般由经过制浆处理的植物纤维的水悬浮液,在网上交错的组合,初步脱水,再经压缩、烘干而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根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8年),我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质地粗糙,且数量少,成本高,不普及。 2.纸发明过程 西汉初年,政治西汉麻纸稳定,思想文化十分活跃,对传播工具的需求旺盛,纸作为新的书写材料应运而生。许慎著《说文解字》,成书于公元100年。谈到“纸”的来源。他说:“‘纸’从系旁,也就是‘丝’旁”。这句说话见当时的纸主要是用绢丝类物品制成,与现在意义上的纸是完全不同的。许慎认为纸是丝絮在水中经打击而留在床席上的薄片。这种薄片可能是最原始的“纸”,有人把这种“纸”称为“赫蹄”。这可能是纸发明的一个前奏,关于这种“纸”的记载,可以追溯到西汉成帝元延元年(公元前12年)。《汉书·赵皇后传》中记录了成帝妃曹伟能生皇子,遭皇后赵飞燕姐妹的迫害,她们送给曹伟能的毒药就是用“赫蹄”纸包裹,“纸”上写:“告伟能,努力饮此药!不可复入,汝自知之!”。由此推测纸可能与丝有一定关系。 远古以来,中国人就已经懂得养蚕、缫丝。秦汉之际以次茧作丝绵的手工业十分普及。这种处理次茧的方法称为漂絮法,操作时的基本要点包括,反复捶打,以捣碎蚕衣。这一技术后来发展成为造纸中的打浆。此外,中国古代常用石灰水或草木灰水为丝麻脱胶,这种技术也给造纸中为植物纤维脱胶以启示。纸张就是借助这些技术发展起来的。 从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来看,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初年。最早出土的西汉古纸是1933年在新疆罗布淖尔古烽燧亭中发现的,年代不晚于公元前49年。 1957年5月在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出土的古纸经过科学分析鉴定,为西汉麻纸,年代不晚于公元前118年。1973年在甘肃居延肩水金关发现了不晚于公元前52年的两块麻纸,暗黄色,质地较粗糙。 1978年在陕西扶风中延村出土了西汉宣帝时期(公元前73~49年)的三张麻纸;1979年在甘肃敦煌县马圈湾西汉烽燧遗址出土了五件八片西汉麻纸。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文帝时期(公元前179~前141年)的纸质地图残片,表明了当时的纸可供写绘之用。从上述西汉出土的纸的质量来看,西汉初年的造纸技术已基本成熟。 历史上关于汉代的造纸技术的文献资料很少,因此难以了解其完整、详细的工艺流程。后人虽有推测,也只能作为参考之用。总体来看,造纸技术环节众多,因此必然有一个发展和演进的过程,绝非一人之功。它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3.改进造纸术(其实造纸术不是蔡伦发明的,是他改进的。)关蔡伦纸的图片于造纸术的起源,过去多沿用历史学家范晔在《后汉书·蔡伦传》中的说法,认为纸是东汉时代宦官蔡伦于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发明的。其实古籍中的已有记载,在蔡伦’发明’纸之前,已经有人使用纸张。’后汉书·贾逵传’提到,建初元年(公元76年)汉章帝命贾逵选择成绩优秀的太学生二千人,奖给’简、纸、经传各一通’。这说明当时已用纸写书籍,这个时间早于蔡伦造纸近30年。’东观汉记’ 中只记有’蔡伦典尚方作只纸’ ’东观汉记’的作者刘珍、延笃等人,都是蔡伦同时代的人,如果蔡伦发明了纸他们是不会不记载的。20世纪以来由于西汉古纸的发现,蔡伦发明纸的说法开始动摇,继而被否定。蔡伦虽然不是纸的发明者,但他仍然是一位造纸技术的革新和推广者。 蔡伦认真总结了前人的经验,他认为扩大造纸原料的来源,改进造纸技术,提高纸张质量,就可以使纸张为大家接受。蔡伦首先使用树皮造纸,树皮是比麻类丰富得多的原料,这可以使纸的产量大幅度的提高。树皮中所含的木素、果胶、蛋白质远比麻类高,因此树皮的脱胶、制浆要比麻类难度大。这就促使蔡伦改进造纸的技术。西汉时利用石灰水制浆,东汉时改用草木灰水制浆,草木灰水有较大的碱性,有利于提高纸浆的质量。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把他在尚方制造出来的一批优质纸张献给汉和帝刘肇,汉和帝很称赞他的才能,马上通令天下采用。这样,蔡伦的造纸方法很快传遍各地。 “汉代造纸工艺流程图”形象地再现了两汉时期的造纸术,将麻头、破布等原料经水浸、切碎、洗涤、蒸煮、漂洗、舂捣、加水配成悬浮的浆液、捞取纸浆、干燥后即成为纸张。 史书记载:汉和帝曾到缑氏巡视过,有可能是参观这里的造纸作坊和纸庄(现分前纸庄和后纸庄,位于洛阳汉魏故城东约2000米,面临洛河)很可能是汉代造纸作坊所在地。这两个地方,附近有造纸需要的优越的地理环境,有比较丰富的造纸资源(如麻、楮林等)。 蔡伦献纸之后,造纸技术和纸张广为流传。东汉末年,东莱人左伯也是一位造纸能手。他造的纸,比蔡侯纸更为白洁细腻。赵歧著的《三辅决录》中,提到左伯的纸、张艺的笔、韦诞的墨,说它们都是名贵的书写工具。笔、墨和纸并列,说明纸已是当时常用的书写材料。纸成为竹简、木牍、缣帛的有力竞争者,到了三、四世纪就基本上取代了简帛,成为唯一的书写材料,这就有力地促进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4.●造纸 走进楮皮纸制技艺传承人张逢学家,首先看到的是他的儿媳贴着墙根,从一沓30公分厚的湿纸砖上,撕下一张张薄纸,贴在墙面上晾晒。这个场景让人立刻联想到那句古老的民谣:“有女甭嫁北张村,半夜起来站墙根。”据说这是造纸的最后一道工序晒纸。 69岁的老人张逢学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拿出几把树皮介绍说:“这就是枸树皮,学名叫楮树皮。这边两把都是枸树做的穰。夏天的枸树皮叫牙皮,从树上很容易剥落,作成的穰是黑色的;十冬腊月的树皮和树干粘在一起,剥下的时候带着树干上的东西,这样做出的穰是白色的。因为穰分黑白两种,所以做出的纸也分黑白两种。” 据张逢学介绍,生产纸浆要经过备料—切穰—踏碓—捣浆—淘浆的几道工序,具体流程是:先筛选出用清水泡过的新鲜枸树皮,放到石灰水里泡2-3天,然后在大锅里蒸一天一夜。待纤维彻底软化,拿到河里将石灰和其他杂质彻底洗干净后放到石碾上碾成穰,再用铡刀切碎然后用工具压成松散状,之后还要放到石缸里用石具捣,使植物纤维变得更软更细,最后放到石槽里淘浆变成均匀的纸浆。 张家后院有一个5米长、3米宽浸泡纸浆的水槽,据说,这个水槽一定要用石头垒砌,才能保证水不变臭。张逢学的儿子张建昌站进一个水池边1米见方的洞里,手持飞杆在水中来回搅动,让纤维均匀分布在水中,随后巧妙地使浆中的纤维覆盖在纸帘上,形成湿纸,一张张叠放于纸床上。待达到一定厚度后,用杠杆的方法把成沓的湿纸放在支点上,逐渐除去湿纸中大量水分,形成纸砖。最后就是我们刚刚进门时看到的一幕,把纸一张张撕下,贴在墙上晒干。 老人揭开一个大布袋,厚厚一沓楮皮纸展现在眼前。这种纯天然的纸亮白洁净,柔韧性非常好,用手使劲揉搓再展开,基本平展如初。据说这纸还耐保存,其书画作品百十年后拿出来仍然跟刚画的一样。遗憾的是现在书画大都改用现代宣纸,白麻纸基本上没什么人用了,偶尔有西安美院的老师、学生或者长安画派的一些老画家作书画用,还有一些来旅游的外国游客、华侨买回去当纸艺术品。现在北张村造的白麻纸虽然在西安每张仅为0.25元人民币,在国外的展览会上每张却能卖到6-7美元。古代造纸方法 5.古代造纸方法 以竹纸为例,《天工开物》中指出:在芒种前后登山砍竹,截断五七尺长,在塘水中浸沤一百天,加工捶洗以后,脱去粗壳和青皮。再用上好石灰化汁涂浆,放在楻桶中蒸煮八昼夜,歇火一日,取出竹料用清水漂洗,更用柴灰(草木灰水)浆过,再入釜上蒸煮,用灰水淋下,这样十多天,自然臭烂。取出入臼,舂成泥面状,再制浆造 纸。这些记载,和后来的民间土法造竹纸过程大体相同。 6.现代造纸方法 现代的造纸程序可分为制浆、调制、造、加工等主要步骤: 1.制浆的过程 制浆为造纸的第一步,一般将木材转变成纸浆的方法有机械制浆法、化学制浆法和半化学制浆法等三种。 2.调制过程 纸料的调制为造纸的另一重点,纸张完成后的强度、色调、印刷性的优劣、纸张保存期限的长短直接与它有关。 一般常见的调制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三步骤: a. 散浆 b.打浆 c.加胶与充填 3.造过程 纸部门的主要工作为将稀的纸料,使其均匀的交织和脱水,再经干燥、压光、卷纸、裁切、选别、包装,故一般常见之流程如下: a.纸料的筛选 将调制过的纸料再稀释成较低的浓度,并借着筛选设备,再次的筛除杂物及未解离纤维束,以保持品质及保护设备。 b.网部 使纸料从头箱流出在循环的铜丝网或塑料网上并均匀的分布和交织。 c.压榨部 将网面移开的湿纸引到一附有毛布的二个滚辘间,藉滚辘的压挤和毛布的吸水作用,将湿纸作进一步的脱水,并使纸质较紧密,以改善纸面,增加强度。 d.干燥部 由于经过压榨后的湿纸,其含水量仍高达52-70%,此时已无法再利用机械力来压除水分,故改让湿纸经过许多个内通热蒸气的圆筒表面使纸干燥。 e.压光 由于经过压榨后的湿纸,其含水量仍高达52-70%,此时已无法再利用机械力来压除水分,故改让湿纸经过许多个内通热蒸气的圆筒表面使纸干燥。 f.卷纸 由于经过压榨后的湿纸,其含水量仍高达52-70%,此时已无法再利用机械力来压除水分,故改让湿纸经过许多个内通热蒸气的圆筒表面使纸干燥。 g.裁切、选别 包装:取前面已卷成筒状的纸卷多支,用裁纸机裁成一张张的纸,再经人工或机械的选别,剔除有破损或污点的纸张,最后将每五百张包成一包(通常叫做一令)。 打了这么多,应该加点分吧···不然对不起我的手啊。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7. 什么毛什么什成语
火烧眉毛、
毛手毛脚、
九牛一毛、
鹅毛大雪、
凤毛麟角、
茹毛饮血、
牛毛细雨、
轻于鸿毛、
鸡毛蒜皮、
毛骨悚然、
吹毛求疵、
块儿八毛、
羽毛未丰、
眉毛胡子一把抓、
一毛不拔、
羊毛出在羊身上、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略知皮毛、
雁过拔毛、
凤毛济美、
一毛吞海、
吹毛数睫、
毛离里、
鸿毛泰山、
摇羽毛扇、
谨毛失貌、
爱惜羽毛、
毛举细故
挦毛捣鬓、
毛森骨立、
披毛带角、
毛毛腾腾、
鳞集毛萃、
蛇毛马角、
毛羽零落、
没毛大虫、
三毛七孔、
德輶如毛、
不擒二毛、
毛发为竖、
名纸生毛、
龟毛兔角、
吹毛索疵、
一毛片甲、
寒毛卓竖、
千里送鹅毛、
茧丝牛毛、
颠毛种种、
拔毛济世、
吹毛利刃、
披毛戴角、
多如牛毛、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披毛索黡、
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伐毛洗髓
挑毛拣刺、
骐骥一毛、
毛发尽竖、
毛举缕析、
乍毛变色、
信外轻毛、
爱毛反裘、
毫毛不犯、
饮血菇毛、
马瘦毛长、
举如鸿毛,取如拾遗、
牛之一毛、
众毛攒裘、
屯毛不辨、
管城毛颖、
腹背之毛、
毛遂自荐、
毛宝放龟、
马毛猬磔、
毛遂堕井、
鹰击毛挚、
食毛践土、
千里鹅毛、
凤毛鸡胆、
麟凤一毛、
羽毛已丰、
毛发皆竖、
以毛相马
毡上拖毛、
附肤落毛、
羊毛尘量、
千里寄鹅毛、
毛发丝粟、
毛发之功、
骨寒毛竖、
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刮毛龟背、
晰毛辨发、
凤毛龙甲、
蚕丝牛毛、
吹毛取瑕、
众毛飞骨、
毛发倒竖、
毛羽鳞鬣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8. 纸的由来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纸张,纸张起源于中国南方,并且和岭南地区特别是环珠江口周围6000多年前涌现的丰富的树皮布文化体系有密切关系。南中国在6000年前已经发现丰富树皮布文化,树皮布在植物上采用构树(楮树)、榕树等,前者也是中国造纸所采用重要的植物。
中国自上世纪90年代环珠江口包括香港出土大量石拍,其中,深圳咸头岭遗址出土的不同时期石拍,科学测年表明距今6800年前或更早,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树皮布制作石拍,揭示出中国岭南地区是世界树皮布文化起源地。纸张发明的时间大大向前推进。
纸的发明结束了古代简牍繁复的历史,大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纸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用于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
早在2200年前,西汉初期已有,但还是很粗糙,不被广泛应用。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改进后,被认为是现代造纸术的鼻祖。
扩展资料
纸的优点
1、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品种多样、容易形成大批量生产。
2、加工性能好、便于复合加工且印刷性能优良。
3、具有一定机械件能、重量较轻、缓冲件好。
4、卫生安全性好。
5、废弃物可回收利用,无白色污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纸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9. 报纸是用什么纸张加工生产的。
。。。。你想知道它是用什么纸张做的吗?你看看以下的用途可不可以帮到你呢?。。。白报纸是报刊及书籍的主要用纸。。。。适用于报纸、期刊、课本、连环画等正文用纸。新闻纸的特点有:纸质松轻、有较好的弹性;吸墨性能好,这就保证了油墨能较好地固着在纸面上。纸张经过压光后两面平滑,不起毛,从而使两面印迹比较清晰而饱满;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不透明性能好;适合于高速轮转机印刷。 这种纸是以机械木浆(或其他化学浆)为原料生产的,含有大量的木质素和其他杂质,不宜长期存放。保存时间过长,纸张会发黄变脆,抗水性能差,不宜书写等。必须使用印报油墨或书籍油墨,油墨粘度不要过高,平印刷时必须严格控制面水分。 重量:(49-52)±2g/m2 平板纸规格:787×1092,850×1168,880×1230 卷筒纸规格:宽度787,1092,1575;长度约6000m-8000m 还有画报纸 画报纸的质地细白、平滑、用于印刷画报、图册和宣传画等。 重量:65,90,120(g/m2) 平板纸规格:690×960,787×1092 顺便祝你中秋快乐。。。。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0. 被毛是什么意思
被毛(hair),哺乳动物(包括人)特有的、由表皮角质化形成、覆于身体表面的一种结构。有保温、保护、感觉和形成第二性征作用。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1. 书法作品是写在宣纸的光滑面还是粗糙面?
1、宣纸光面阻力少,写起来隽秀之气浓,适合秀美洒脱之字,运笔行云流水,如楷书,行书,草书
2、宣纸粗面阻力大,写起来古朴之味重,适合大气刚健之字,飞白效果明显,如篆书,隶书;
3、宣纸润墨性好,耐久耐老化强,不易变色。宣纸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有独特的渗透、润滑性能。
写字、作画“墨分五色,”即一笔落成,深浅浓淡,纹理可见,墨韵清晰,层次分明。少虫蛀,寿命长。宣纸自古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誉称。 
扩展资料:
书法作品用纸
1、宣纸与彷宣
今日最名贵之书写用纸便是玉板宣了。玉板宣,合桑、短节木头、稻杆与檀木皮以以石灰浸之制成,吸墨性最强,质地最优。宣纸以安徽宣城而得名,但宣城本身实不产纸,而是周围诸地产纸,皆以宣为散集地的原因。
继续来讲名贵的玉板宣。这种纸可不是人人有办法用的,因为它非常吸墨,所以运笔过慢的人,用的就很辛苦了,只要笔稍停,墨就会渗出来,形成一个大大的墨团!
但也有人利用它的特性,写出别有风味的字,像包世臣的淡墨书,齐白石的大笔写意画等。因为宣纸过于吸墨难写,所以就有人加以改良或用砑光,或加胶矾,还有加浆而成的。经过改良之后的宣纸吸墨性略减,比较容易书写。
2、澄心堂纸
为南唐李后主所使用之名纸,与廷圭墨齐名。特性平滑紧密,有“滑如春冰密如玺”之称,为弱吸墨纸之上品,差一点的称玉水纸,次差的称冷金牋。“轻脆”,即其特性。
3、蜀牋
据说西蜀传蔡伦造纸古法,所产蜀牋,自唐以来颇富盛名,如薛涛牋、谢公牋等。据说其地水质精纯,故其纸特优。“谢公牋”以师厚创牋样得名,因有十色,又称十色牋。“薛涛牋”则因涛得名,但此种彩色牋纸,虽系遵古法制成,染色易败,不能传久,为应酬把玩罢了。
4、藏经纸
藏经纸乃佛寺用以书写或印制佛经者,又名金粟牋,有黄白两种。明清人常用之泥金牋、蜡牋,今天已很少见,冷光牋虽为表光之最下者,也很少见了。今天一般都用日本制的鸟子纸,但价格昂贵,又不能持久,实在也并不实用。
5、强吸墨纸类
多系木质纤维所制,吸墨性强,表面生涩,墨一落纸,极易漫开,书写常加浆或涂蜡,光彩不若牋纸鲜明,较为含蓄,以宣纸类为主。虽然较晚出现,但今已取代牋纸,成为最名贵的书写用纸。
6、毛边纸、元书纸与棉纸
宣纸昂贵,一般习字时多用毛边纸。这种纸本来是用于印书的,但因为纸质好,有人买了书之后裁来练字,所以称为“毛边纸”。此纸所用原料,以竹为主,色呈牙黄,质地精良,和我们今天中小学生习字簿所用的机器制毛边纸有很大的差距。元书纸和毛边纸近似,但今已无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书画用纸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gyjslw.com/post/138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