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汉武托孤”的成语故事
“汉武托孤”的成语故事:
汉武帝时期,霍去病大将军的弟弟霍光被汉武帝任命为光禄大夫,侍奉汉武帝20多年。汉武帝年事已高,几个儿子争夺帝位而发生变故。汉武帝决定立8岁的小儿子为皇帝,拜托霍光辅佐小皇帝。霍光尽心尽责,直到去世刘备临终托孤选了其他两个托孤重臣,为何不托付诸葛亮?
刘备托孤让李严制衡诸葛亮,是因为不够信任吗?
刘备托孤时不光找了诸葛亮还找了李严制衡,是因为不信任诸葛亮吗?
是也不全是,我只能这么说。
刘备对诸葛亮信任度有多高?恐怕从三件事能看得出来。
第一件事,刘备西征巴蜀,第一波次的团队没有诸葛亮,而是选择了庞统作为军师,而诸葛亮的任务则是协助关于守卫荆州。第二件事,刘备晋升汉中王,诸葛亮的排名在糜竺之后,甚至还在关、马、张、黄之后。第三件事,刘备东征东吴夷陵之战,几乎是倾巢出动,还是还没又带着诸葛亮。
以上三件事上看,刘备对诸葛亮信任度并非百分百,但诸葛亮作为蜀汉第一辅臣的地位并未改变,即便是后来出现的法正等人,也很难撼动诸葛亮对蜀汉集团的掌控力。
正是因为诸葛亮并未得到刘备的完全信任,但却表现出超出常人的治国理政能力,刘备在托孤时还说了一句:’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听到这句话,诸葛亮脊背发凉,不知道身后藏了多少刀斧手!
刘备是一个精于术的人,因为他的这句话,始终成了诸葛亮后半生的一根刺,激励着他为蜀汉政鞠躬精粹死而后已。
其实,刘备有这句话就足够了,为何又找了李严来制衡诸葛亮?
刘备找李严制衡诸葛亮,其实和信任无关,更多是一种稳妥的制度设计,任何一个帝王都会这样做。
后世历代的托孤,大都以汉武帝托孤为范本。汉武帝托孤,从找了四个人,分别是大司马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御史大夫桑弘羊和左将军上官桀。不仅如此,汉武帝还把皇位继承人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杀死。一方面防止辅臣一家独大,一方面防止外戚,可以说是相当费心。如果不是刘弗陵死的早,这场托孤大概是最成功的。
托孤这种事,关系到整个政的兴衰成败,绝非君臣之间的信任可以维持。建立在人心本恶的基础上,以制度设计防范危胁幼主的各种可能性,才是托孤帝王应该考虑的主要问题。
所以,刘备托孤时让李严制衡诸葛亮,第一是对他不能百分百信任,第二是忌惮诸葛亮的才干能力,第三是出于理性的制度设计。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汉武托孤是什么意思
汉武帝时期,霍去病大将军的弟弟霍光被汉武帝任命为光禄大夫,侍奉汉武帝20多年。汉武帝年事已高,几个儿子争夺帝位而发生变故。汉武帝决定立8岁的小儿子为皇帝,拜托霍光辅佐小皇帝。霍光尽心尽责,直到去世。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汉武帝刘彻简介 汉武帝刘彻之后的皇帝是谁
简介: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西汉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刘彻十六岁登基,为巩固皇,汉武帝设置中朝,在地方设置刺史,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收归中央。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汉武帝时期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地范围,另外开辟丝路、建立年号、颁布太初历、兴太学等亦影响深远。刘彻在各个领域均有建树,但在位后期穷兵黩武,又造成了巫蛊之祸,为其整体正面形象留下负面评价。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刘彻下罪己诏。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刘彻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葬于茂陵。汉武帝刘彻之后的皇帝是汉昭帝刘弗陵。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汉武托孤指什么动物
答:汉武托孤事实应该是指行走动物中的马。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汉武托孤是什么意思
汉武帝时期,霍去病大将军的弟弟霍光被汉武帝任命为光禄大夫,侍奉汉武帝20多年。汉武帝年事已高,几个儿子争夺帝位而发生变故。汉武帝决定立8岁的小儿子为皇帝,拜托霍光辅佐小皇帝。霍光尽心尽责,直到去世。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汉武帝是宇文邕吗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前87年),西汉的第7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生于汉景帝前元年(公元前156年)。十六岁登基。[1]为巩固皇,汉武帝建立了中朝,在地方设置刺史。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收归中央。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汉武帝时期开疆拓土,击溃匈奴、东并朝鲜、南诛百越、西愈葱岭,征服大宛,奠定了中华疆域图,首开丝绸之路、首创年号,兴太学。刘彻开拓汉朝最大图,功业辉煌。汉武盛世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盛世之一。晚年的汉武帝穷兵黩武。征和二年造成了巫蛊之祸,征和四年刘彻下罪己诏。公元前87年刘彻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葬于茂陵。北周武帝宇文邕(543―578年),字祢罗突,鲜卑族,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北周文帝宇文泰第四子,南北朝时期北周第三位皇帝。公元560年—578年在位。宇文邕在位期间,诛杀臣宇文护,摆脱鲜卑旧俗。整顿吏治,使北周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国势强盛。宇文邕生活俭朴,能够及时关心民间疾苦。公元575年,宇文邕大举进攻北齐,并于一年半后灭北齐。公元578年,宇文邕率军分五道伐突厥,未出发即病死,英年中逝时年仅36岁,谥号为武帝,庙号高祖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汉武托孤”扩展:
成语简拼:HWTG成语用法:汉武托孤作宾语、定语;用于交往。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读音:hàn wǔ tuō gū
成语年代:当代成语
造句:汉武托孤的故事就这样得以流传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解释:汉武:汉武帝;孤:遗孤。汉武帝把8岁的儿子托霍光辅佐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成语注音:ㄏㄢˋ ㄨˇ ㄊㄨㄛ ㄍㄨ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