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然叹()”「喟然叹息」
成语“喟然叹息”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喟然嘆息成语读音:kuì rán tàn xī
成语简拼:KRTX
成语注音:ㄎㄨㄟˋ ㄖㄢˊ ㄊㄢˋ ㄒ一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喟然长叹、喟然而叹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崔琰传》:“太祖贵其公亮,喟然叹息,迁中尉。”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成语解释:喟然:叹气的样子。形容因深有感慨而叹息
成语用法:喟然叹息作谓语、状语;指感慨。
成语“喟然叹息”的扩展资料
1. 叹可以组什么词叹可以组什么词
:
叹气、
感叹、
叹息、
赞叹、
叹服、
长叹、
喟叹、
叹绝、
叹惋、
叹词、
兴叹、
悲叹、
慨叹、
哀叹、
可叹、
称叹、
叹羡、
惊叹、
嗟叹、
浩叹、
叹惜、
叹赏、
悔叹、
默叹、
邑叹、
叹怪、
叹悔、
叹佛、
余叹、
叹咨、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2. 喟然慨叹的意思
◎ 喟然 kuìrán[sighing] 形容叹气的样子孔明喟然叹曰:“臣自出茅庐,得遇大王,相随至今,言听计从。”——《三国演义》◎ 慨叹 kǎitàn[sigh with regret] 感慨叹息引证解释见“ 慨叹 ”。亦作“ 慨叹 ”。感慨叹息。《晋书·祖逖传》:“中流击楫而誓曰:‘ 祖逖 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 大江 !’辞色壮烈,众皆慨叹。” 唐 王昌龄 《代扶风主人答》诗:“主人就我饮,对我还慨叹。” 明 胡应麟 《诗薮·元》:“ 于介翁 、 李坦之 ,皆新拔多奇句…… 元 诸家诗选亦绝不收,良可慨叹。” 清 黄鷟来 《<友鸥堂集>序》:“与二三遗老,寻前贤之坠绪,伤故国之荒墟,冷烟零露,慨叹不胜。” 朱自清 《航船中的文明》:“这确是一件可以慨叹的事。”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3. 谓为叹息什么意思?
(原文)谓为叹息
(解析)称为叹息
“谓”wèi
告诉:人谓予曰。
称呼,叫作:称谓。何谓人工呼吸?
〔谓语〕对主语加以陈述,说明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的句子成分。
说:所谓。无谓。可谓神速。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4. 带叹的成语有哪些
长吁短叹、
叹为观止、
唉声叹气、
望洋兴叹、
赞叹不已、
摇头叹息、
一咏三叹、
长嘘短叹、
击节叹赏、
凤叹虎视、
桓公叹柳、
废书而叹、
北门之叹、
一唱三叹、
喟然叹息、
仰屋窃叹、
扼腕长叹、
人鼠之叹、
扼腕叹息、
染丝之叹、
废书长叹、
自叹不如、
付之一叹、
叹观止矣、
朱弦三叹、
触目兴叹、
短叹长吁、
坐愁行叹、
望洋惊叹、
亡羊之叹
向若而叹、
赞叹不置、
喟然长叹、
叹老嗟卑、
司马牛之叹、
白头之叹、
击节称叹、
芝焚蕙叹、
惊叹不已、
一夕三叹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5. 喟然太息的成语意思及歇后语
喟然太息【解释】喟然:叹气的样子;太息:大声叹息。因感慨而大声叹息。【出处】《列子·说符》:“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示例】四座有经历世故者,多~。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近义词】喟然而叹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6.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苏辙) 译文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苏辙公讳轼.姓苏,字子瞻,一字和仲,世家眉山。公生十年,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太夫人尝读《东汉史),至(范滂传)慨然太息。公侍侧曰:轼若为滂,太夫人亦许之否乎?”太夫人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那?”公亦奋厉,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否有子矣!’比冠.学通经史,文日教千言。 公之于文,得之于天。少与辙皆师先君。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既而读《庄子》,喟然叹息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乃出《中庸论》,其言微笑妙,皆古人所未喻。尝谓辙曰:“吾视今世学者,独子可与我上下耳。”既而谪居于黄,杜门深居,驰骋翰墨,其文一变,如川之方至,而辙瞠然不能及矣。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也。 先君晚岁作《易传》,未完,疾革,命公述其志。公泣受命,卒以成书,然后千载之徽言,焕然可知也。复作《论语说》,时发孔氏之秘。最后居海南,作《书传》,推明上古之绝学,多先儒所未达。既成三书,抚之叹曰:“今世要未能信,后有君子当知我矣。”公诗本似李、杜,晚喜陶渊明,追和之者几遍,凡四卷。幼而好书.老而不倦.自言不及普人,至唐褚、薛、颜、柳,仿佛近之。平生笃于孝友,轻时好施。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孔于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实有焉。先生讳名轼,姓苏,字子瞻,又字和仲。家族世代居住在(四川)眉山。先生十岁时,母亲亲自教育他,苏轼听了古今成败的故事,就能说出它的要旨。一次,母亲读《后汉书》读到《范滂传》,慨然叹息。苏轼侍立在一旁,说:“我如果是范滂,母亲也会赞许我吗?”母亲说:“你能成为范滂,我怎么不能成为范滂的母亲呢?”先生更加勤奋有志于效力社会。母亲欣喜道:“我真有一个好儿子啊。”等到苏轼成年,学问通贯儒家经典和史书,写文章一天能下笔千言。公的文章,是上天赋予的。小的时候和我一起向父亲学习,起初喜好贾谊、陆贽的文章,议论古今成败,不说空话。后来读《庄子》,感慨万千说:“我过去心中有所得,但不能说出,今天看《庄子》,说出了我的心里话。”于是写成《中庸论》,语词精妙,都是古人所不知道的。他曾经对我说:“我看当今做学问的人,只有你可和我不相上下。”后来贬谪到黄州,关门读书,挥洒文墨,他的文风一变,(文章气势就)像大河奔流而来,我只能惊叹却无法企及。后来他读佛书,深刻地感悟到宇宙人生,融合儒道,广博雄辩没有阻碍,知识渊博,无边无际。父亲晚年作《易传》,没有完成,就病重了,让公继承他的遗志。公哭着接受父命,最后完成了这本书,从这以后,千年以前的精微道理才鲜明彰显而能让人知晓。又写《论语说》,不时发掘孔子的深奥道理。最后在海南,写《书传》,推测探索上古宏伟独到的学说,许多都是先儒所未能达到的。三本书写成后,公抚着书叹息道:“今生今世如果不能有人理解我,后世也一定有君子理解我。”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7. 喟然嗟叹是什么意思?
1、喟然(1) 感叹、叹息貌。 《礼记•礼运》:“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 (2) 迅疾貌。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于斯之时,天下大说,向风而听,随流而化,喟然兴道而迁义。” 2、嗟叹(1)赞美。《诗经.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近太息(2)感叹、叹息。《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平之嗟叹不已,道:‘尊兄且自宁耐,毋得过伤!’”3、喟然嗟叹喟然,叹息的样子;嗟叹,叹息。也就是叹息,用喟然强化叹息的状态。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