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悬()”的成语「辨如悬河」

2023年08月06日成语大全98

成语“辨如悬河”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biàn rú xuán hé
成语简拼:BRXH
成语注音:ㄅ一ㄢˋ ㄖㄨˊ ㄒㄨㄢˊ ㄏㄜˊ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能言善辩、辨若悬河
成语出处:金 王若虚《<道学发源>后序》:“故士有读书万卷,辨如悬河,而不免为陋儒……唯其不合于大公至正之道故也。” 来自gyjslw.com
成语解释:辨,通“辩”。犹言口若悬河。
成语用法:辨如悬河作谓语、定语;指人能言善辩。

成语“辨如悬河”的扩展资料

1. 悬河组成啥成语
口若悬河 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悬河泻水 悬河:瀑布;泻水:水很快地往下流。河水直往下泻。比喻说话滔滔不绝或文辞流畅奔放。 辨如悬河 辨,通“辩”。犹言口若悬河。 辨若悬河 辨,通“辩”。犹言口若悬河。 口如悬河 见“口若悬河”。 口似悬河 见“口若悬河”。 谈若悬河 犹言口若悬河。 悬河泻火 见“悬河注火”。 悬河注火 谓以河水倾泻于火。比喻以强大力量去消灭敌方。 悬河注水 见“悬河泻水”。 言类悬河 形容能言善辩,说话滔滔不绝。 言若悬河 见“言类悬河”。
来自gyjslw.com
2. 口若悬河的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出处辨析】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南朝·齐·王僧虔《诫子书》:“郭象言类悬河,不自劳苦,何由至此。”
南朝·陈·徐陵《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滴海未尽其书,悬河不穷其义。”
北魏(公元386-557年)郦道元(公元约470-527年)《水经注·清水》:“瀑布乘岩,悬河注壑,二十余丈,雷赴之声,震动山谷。”
注:南朝顺序为宋、齐、梁、陈,刘义庆为公元403-444年人,为南朝宋时宋武帝刘裕侄子,《世说新语》成书于公元439-440年,早于北魏的郦道元《水经注》,但《世说新语》传世本皆为唐以后本;句中提到的郭子玄即郭象。
《北史·裴蕴传》:“蕴亦机辩,所论法理,言若悬河,或重或轻,皆由其口,剖析明敏,......《北史》为唐朝李延寿所著。
唐 房玄龄《晋书 郭象传》 :“太尉王衍每云,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注:《晋书 王衍传》有(王衍(256年—311年),字夷甫,西晋清谈家)“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更改,世号口中雌黄”,雌黄即鸡冠石,当时用于涂改在黄纸上写的错字。此段与《世说新语》重复,可视为对《世说新语》记载的转述。
唐·牟融《邵公母》诗:“搔首惊闻楚些歌,拂衣归去泪悬河。”
《新唐书·文艺传上·王勃》:“ 盈川文如悬河,酌之不竭。”
明·李东阳《哭舍弟东山》诗之三:“我心方抱棘,汝泪复悬河。”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
清·唐孙华《赠赵松一》诗:“辩如悬河注,目如巖电烂。”
苏曼殊《碎簪记》:“ 莲佩至此,忽停其悬河之口。”来自gyjslw.com
3. 悬河成语有哪些
悬河泻来火
比喻以强大源力量去消灭敌方.同“悬河注火”.
悬河注火
指以河水倾泻于火.比喻以强大力量去消灭敌方.
悬河注水
比喻以强大力量去消灭敌方.同“悬河泻水”.
口若悬河
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辨如悬河
辨,通“辩”.犹言口若悬河.
辨若悬河
辨,通“辩”.犹言口若悬河.
口如悬河
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同“口若悬河”.
口似悬河
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同“口若悬河”
谈若悬河
犹言口若悬河.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言类悬河
形容能言善辩,说话滔滔不绝.
言若悬河
形容能言善辩,说话滔滔不绝.同“言类悬河”来自gyjslw.com
4. 悬河有什么成语
悬河泻火 比喻以强大力量去消灭敌方.同“悬河注火”. 悬河注火 指以河水倾泻于火.比喻以强大力量去消灭敌方. 悬河注水 比喻以强大力量去消灭敌方.同“悬河泻水”. 口若悬河 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辨如悬河 辨,通“辩”.犹言口若悬河. 辨若悬河 辨,通“辩”.犹言口若悬河. 口如悬河 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同“口若悬河”. 口似悬河 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同“口若悬河” 谈若悬河 犹言口若悬河.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言类悬河 形容能言善辩,说话滔滔不绝. 言若悬河 形容能言善辩,说话滔滔不绝.同“言类悬河”.——汉高机械
来自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gyjslw.com/post/142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