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的成语「没而不朽」

2023年11月12日成语大全104

成语“没而不朽”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méi ér bù xiǔ
成语简拼:MEBX
成语注音:ㄇㄟˊ ㄦˊ ㄅㄨˋ ㄒ一ㄡˇ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殁而不朽
成语出处:唐·陈子昂《周故内供奉学士……墓志铭》:“昔子云称李元,常璩叙令伯,皆没而不朽。”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成语解释:没:同“殁”,死。指人的身体虽死,但其精神、业绩、文章永存人间。
成语用法:没而不朽作谓语、定语;指人的名声或功绩等。

成语“没而不朽”的扩展资料

1. 资本主义为何死而不朽,朽而不腐
最简洁的回答:“它还没有发展到足以灭亡自身的程度”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2. 对资本主义“垂而不死,腐而不朽”现象进行分析
一、 资本主义的“腐朽”、“垂死”是表面现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还处在幼年时期。像人在幼儿时候一样,抵抗力弱,多病,经常发烧超过40度。有时候病重得看起来好象要快死的样子。但是幼儿有顽强的生命力,一边感冒发烧,一边茁壮成长。资本主义也是一边不断地暴发经济危机,一边顽强地向前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正反两面都进行了论述,但是列宁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富有生命力的一面,过早地给它下达了“死亡通知书”。资本主义并不是“腐而不朽、垂而不死”,根本上它没有“腐朽”、“垂死”,“腐朽”、“垂死”只是表面现象。 怎样来评价一种生产方式呢?主要是两条,即生产力是否在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否在提高?如果生产力长期停滞不前,甚至倒退,这说明现在的生产关系已经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应该用新的生产关系来取代了。如果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以来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老百姓不起来造现制度的反才怪呢?主要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发展了,贫富差距又不是太悬殊,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能得到提高。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这里所说的不到一百年,是指当时尚未结束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宣言》发表后到1940年是第二个不到一百年,这是发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期。这第二个不到一百年中所创造的生产力,也是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生产力这样的发展,怎么能说,资本主义是“腐朽”、“垂死”的呢?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生产方式,或一种社会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从16世纪至今,已历经了500年的风雨,它将走向何处?是走向灭亡,还是会越来越兴旺,直至变成人类社会惟一的制度?这是一个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研究中,深刻地揭示了其内在的矛盾及其发展规律,指出资本主义虽然是比封建社会更具进步性的社会制度,但是这种制度仍然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人剥削人的制度,因而它仍是不合理的。它必将走向灭亡,被更先进、更合理的社会制度即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列宁曾经指出,帝国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是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但是,直到今天,资本主义制度仍然生存着、发展着。我们应该如何去理解和把握它的历史走向和趋势呢?马克思、列宁已经对资本主义从社会现象、制度特征、基本矛盾的角度作了深刻的研究和论述,今天,面对资本主义仍存在和发展的现实,我们还应该采取一种新的视角,从社会运行机制的层面作更深一步的研究和分析。 纵览历史,一个社会能否快速和健康发展,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它有没有通过一定的制度和体制表现出来的良好的社会运行机制。而这种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动力机制;一个是平衡机制。 动力机制,提供和传输着社会运动、发展、变化的能源和能量,亦即动力;平衡机制,维护和保持着社会各部分及各种力量之间的协调、稳定和平衡。社会需要动力。在一定的动力作用下,社会的每个成员或群体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从事生产劳动,创造日益增多的社会财富和精神财富,整个社会才得以不断发展进步。与此同时,社会也需要平衡,每个成员或群体都按照一定的规范各处其位,各得其所;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和部分都紧密联系,互相协调,整个社会才能始终保持有序和稳定的状态。没有动力机制,社会就没有生机和活力,就会停滞,甚至倒退;而没有平衡机制,社会就失去了有序正常的状况,就会陷于混乱和动荡,社会也会倒退,一个社会的成熟程度,或说一个社会能否存在和不断发展的关键,就在于这两种机制能否有机地结合起来,合谐地、有效地、稳定地发挥其作用。动力机制的社会表现和衡量尺度之一是效率,在经济领域,主要集中在发展上;平衡机制,在经济领域的主要表现是资源配置的结构比例和财富分配的公正合理。在人的社会关系上。主要表现为平等,作为社会整体,则集中表现为有序和稳定。 效率和公平,是当今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存在的一个难题,是各国都致力于解决的一个中心课题,而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的关系,往往突出地表现在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孰优孰劣,相互关系及其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演化变迁,追根溯源,都可以从运行机制的比较中找出内在的历史逻辑。 资本主义在它诞生的百年内所创造的生产力,超过了以往所有社会形态生产力的总和,这是马克思的评价。但是,为什么资本主义能创造出远远超过封建主义的劳动生产率?为什么资本主义历经几百年风风雨雨,发生大大小小的经济危机,却能转危为安,垂而不死,腐而不朽,至今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呢?可以从它特殊的运行机制,特别是动力机制上来寻找。马克思曾为资本勾勒了一幅活灵活现、人木三分的画像。他说: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小,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 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有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了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这说的是资本的贪婪本性,实际上揭示了:追求自身物质利益,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也就是利润,是资本主义社会特别是资本家一切行为的根本动力。为了剩余价值或利润的获得,资本家无非采取两种方式:绝对剩余价值——延长工作日创造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采用绝对剩余价值是普遍的。随着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和社会力量对比的变化,相对剩余价值已成了主要方式,为了取得更多的相对剩余价值,资本家必须不断采用先进技术、设备,采用先进的管理办法以减少成本,提高效率。这一切,都造成了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在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剩余价值规律的支配下,资本家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优胜劣汰,没有任何慈悲可言。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应付竞争的外在压力,迫使每一个企业自动地、持续不断地提高效率;企业的每一个成员都处在这种严格管理的控制乃至于强制下,努力提高工作效率。这样,整个社会的效益也就相应得到了提高。与此同时,产业后备军的大量存在,一方面自动调节着生产要素在各部门、各企业以及在不同时期的分配,保持着企业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相对稳定,但另一方面却给生产者和管理者巨大的压力,迫使他们不敢松懈,竭尽全力,否则就会遭遇失业的厄运。总而言之,资本主义的动力机制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上,依赖的是物质利益原则,使社会成员在竞争规律的作用下感受强大的压力和生存的危机;同时,又享有发挥自身能力的空间和自由,其结果就是个体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和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及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显然,这种动力机制是以人的生存危机为筹码的,因而是近乎残酷的,但就其对生产力的发展来说,又是十分有效的。资产阶级之所以像马克思所说的能创造巨大的生产力,历经风险却仍不断创造着繁荣兴旺,至今仍保持强劲的势头,其根本的奥秘就在于存在着这样的动力机制。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3. 成语i填空,()而不朽
  1、死而不朽
  sǐ ér bù xiǔ
  【解释】指身虽死而言论、事业等长存。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谓也。’”
  【结构】偏正式成语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事业永不磨灭
  2、没而不朽
  méi ér bù xiǔ
  【解释】没:同“殁”,死。指人的身体虽死,但其精神、业绩、文章永存人间。
  【出处】唐·陈子昂《周故内供奉学士……墓志铭》:“昔子云称李元,常璩叙令伯,皆没而不朽。”
  【结构】偏正式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的名声或功绩等
  3、殁而不朽
  mò ér bù xiǔ
  【解释】殁:死。人虽然死了,名声或事业长存
  【出处】唐·白居易《与刘总诏》:“卿之先父,为朕元臣,大节殊功,殁而不朽。”
  【结构】偏正式成语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的名声或功绩等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4. 为什么不朽情缘大奖没有一个敢露面的中奖者?
有句古话是这样说的,“财不外露”,意思是不把自己拥有的钱财在其他人面前展露。而不朽情缘大奖没有一个敢露面的中奖者也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吧:财不外露。因为他们害怕被别人知道自己得奖了,害怕被别人惦记上了,这样子肯定会给自己带来不少麻烦的。想想看,如果中奖者认识一群势利的人,在自己中奖后必然会千方百计的来找自己的麻烦,比如说时不时地来借点钱,却借口说反正你有那么多钱也不差我还你这么点然后就不还钱,或者是道德绑架每次出去吃都让你买单,买什么东西都让你还钱等等。如此行径,相信没有人受得了吧,自然也就不想让人知道自己中奖了。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谢谢!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5. 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现代汉语的意思是:颜渊能够永存不朽的原因,本来就不是凭借他所建立的功业,更不必说是著作吧?这是欧阳修《送徐无党南归序》中的一句,通过举孔子弟子颜渊独居穷宅时挨饥受冷,在与人相处时又整天沉默寡言,然而却受到当时孔门中众多弟子尊重的例子,强调一个人努力修炼个人操守的重要性。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6. 不朽什么的四字词语
不朽传奇不朽之作不朽诗篇等等立言不朽、 户枢不朽、 死而不朽、 朽棘不雕、 传之不朽、 千古不朽、 殁而不朽、 朽木不雕、 木朽不雕、 没而不朽、 殁世不朽、 远垂不朽、 永垂不朽、 永存不朽、 死且不朽、 同垂不朽、 朽棘不雕、 万世不朽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7.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2分)治学 (东汉)徐幹①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学
小题1:B小题2:本段以宝物在暗室让人难以发现来比喻人因不学而处于蒙昧的状态,以太阳能够照亮暗室让人发现宝物来比喻学能够消除人的蒙昧,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小题3:D小题4:该段句式整齐和谐,节奏感强,富有气势,有力地论述了治学要付诸行动的道理。小题5:作者首先强调治学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引出立志的重要性;再论述志与才的关系,强调了志的主导作用;在此基础上得出一定要立志的结论。 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于《2014年高考上海卷考试手册·语文科》“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点。“兮”:文言助词,相当于现代的“啊”或“呀”,多用于诗歌中,如“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哉”:语气词,可表示感叹,相当于“啊”;表示肯定语气,相当于“啊”;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呢”或“吗”;表示测度,相当于“吧”;还可以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吧”。“夫”:文言发语词、文言助词、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或“那”。“矣”:用于句末,与“了”相同。四个虚词的用法相比较,可以确定答案应为B项。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于《2014年高考上海卷考试手册·语文科》“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写作特点”考点。此类题目要求考生在备考中注意积累并掌握议论文常用的各种论证方法,并能结合具体文段加以分析。组织答案的方法是,指出该文段是如何运用这种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道理,达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比喻论证”是用打比方形象地对论点进行证明的一种论证方法,又叫喻证法。由于这种方法是用容易理解和浅显的事物来说明不易理解和较深的事理,具有形象性,能将抽象的道理予以具体化,做到深入浅出、平易生动,从而加强对论点的证明。本文第②段“民之初载,其矇未知。譬如宝在于玄室”,把百姓不学习处于蒙昧状态比作宝物在暗室,“学者,心之白日也”,把学习比作太阳,意思是说学习能使人消除蒙昧,就像太阳能消除暗室的黑暗照到宝物一样。这就把抽象的道理形象生动了表述出来,使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小题3:试题分析:本题于《2014年高考上海卷考试手册·语文科》“理解词语、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考点。在解答时考生可首先将画线句子翻译过来,结合上下文了解画线句子含义,然后对照选项找出答案。第④段画线句翻译过来就是“回顾学习活动走过的路,就遥远渺茫了,但因为它难而懈怠,这就不仅是认识错误,而且是行为完全不正确了”。意思是说,学习走过的路是漫长的,但是如果因为学习中遇到困难就松懈了,那就无论是从认识上还是行为上都是错误的。由此可知答案是D项。小题4:试题分析:本题于《2014年高考上海卷考试手册·语文科》“鉴赏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考点。此类题目要求考生在备考时详细了解各类句式的特点和表达效果,考场上考生根据自己掌握的句式知识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即可。整句是指一对或一组结构相似的句子。整句的特点是,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节奏协调,气势贯通,适合于加强语势、强调语义,表达丰富的感情,能给读者以深刻、鲜明的印象。本文第⑤段中运用整句论述治学要付诸行动的道理,就具有以上特点,考生逐一列出即可。小题5:试题分析:本题于《2014年高考上海卷考试手册·语文科》“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写作特点”考点。此类题目在解答时考生首先要通读全段,明确该段一共有几句话,思考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然后划分层次,概括每层的含义,最后按照“先写了……再写了……最后写了……”模式组织答案就可以了。第⑥段一共五句话,第一句中“君子之于学也,其不懈”是说学习需要坚持不懈,“没而后已”是说学习要穷其一生,是个漫长的过程;第二句中“有其才而无其志,亦不能兴其功”指出要想成就功业必须立下志向,点明立志的重要性,这是第一层意思。第三句、第四句是第二层,“志者,学之帅也;才者,学之徒也”,指明志向在学习中起主导作用,而才华的作用是次要的。第五句是最后一层,通过对比学习的人多,有成就的人少,得出“故君子必立其志”的结论,再次强调立志的重要性。【参考译文】从前的君子,能够成就高尚的道德、建立卓越的品行,身体死亡而名声不朽,是什么原因呢?那就是学习。学习是用来通明精神、畅达思想、和悦情绪、修养品性的手段,是圣人最为看重的事情。人刚出生的时候,处于蒙昧的状态,什么也不知道,就好像珍宝放在暗室里,想寻找却看不见,太阳的光辉一照进来,各种东西都一目了然。学习,就是心灵的太阳。学习就好像是修整装饰,器物不加修饰,就无法获得美丽的外观;人不学习,也就无法拥有美好的品德。具有了美好的品德,才可以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器物做得美观好看,才可以供奉给神祇祖先。聆听过了黄钟的声音,这样以后才知道叩击瓦罐所发出的声音是多么的细小;目睹了帝王礼服上的绣龙纹饰,这样以后才知道自己所穿的粗布短衣是多么的粗劣;接受过学校的教育,这样以后才知道不学习的困惑。所以学习这件事,就好像是登山,越走越高;就好像是睡眠,越久越充足。回顾学习活动的走过的路,就遥远渺茫了,但因为它难而懈怠,这就不仅是认识错误,而且是行为完全不正确了。倚着器物伫立而想着要到远方去,不如立即行走一定能抵达远方,仰着头想追随鸟儿翱翔长空,不如自己修治翅膀定能实现梦想,孤身独处希望获取智慧,不如努力学习则一定能达到目标。所以,君子的内心不随便幻想,而是一定要努力学习,自身不轻举妄动,而是一定要追随老师;说话不信口开河,而一定要广泛听取。君子对于学习,其坚持不懈的精神,就好像是天空的运转,就好像是日月的运行,终身勤勉不倦,死后才停止。因此,虽然有那样的天赋才华,却没有那样的远大志向,也不能够建立那样大的功业。志向在学习中起的是主导作用,才华在学习中起的是次要作用。求学的人不担心自己的才学不充足,而担心志向没有确立。所以,自古至今致力学习的人成千上万,不计其数,而有所成就的人却寥寥无几。因此,君子一定要确立他的志向。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8. 左传 襄公二十四年 何为不朽的译文和理解
  左传 襄公二十四年 何为不朽的原文:
  二十四年春,穆叔如晋。范宣子逆之,问焉,曰:「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谓也?」穆叔未对。宣子曰:「昔□之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其是之谓乎?」穆叔曰:「以豹所闻,此之谓世禄,非不朽也。鲁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没,其言立。其是之谓乎!豹闻之,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绝祀,无国无之,禄之大者,不可谓不朽。」
  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若吾子赖之,则晋国贰。诸侯贰,则晋国坏。晋国贰,则子之家坏。何没没也!将焉用贿?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诗》云:『乐只君子,邦家之基。』有令德也夫!『上帝临女,无贰尔心。』有令名也夫!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是以远至迩安。毋宁使人谓子『子实生我』,而谓『子濬我以生』乎?像有齿以焚其身,贿也。」宣子说,乃轻币。是行也,郑伯朝晋,为重币故,且请伐陈也。郑伯稽首,宣子辞。子西相,曰:「以陈国之介恃大国而陵虐于敝邑,寡君是以请罪焉。敢不稽首。」
  孟孝伯侵齐,晋故也。
  夏,楚子为舟师以伐吴,不为军政,无功而还。
  齐侯既伐晋而惧,将欲见楚子。楚子使薳启强如齐聘,且请期。齐社,搜军实,使客观之。陈文子曰:「齐将有寇。吾闻之,兵不戢,必取其族。」
  秋,齐侯闻将有晋师,使陈无宇从薳启强如楚,辞,且乞师。崔杼帅师送之,遂伐莒,侵介根。
  会于夷仪,将以伐齐,水,不克。
  冬,楚子伐郑以救齐,门于东门,次于棘泽。诸侯还救郑。晋侯使张骼、辅跞致楚师,求御于郑。郑人卜宛射犬,吉。子大叔戒之曰:「大国之人,不可与也。」对曰:「无有众寡,其上一也。」大叔曰:「不然,部娄无松柏。」二子在幄,坐射犬于外,既食而后食之。使御广车而行,己皆乘乘车。将及楚师,而后从之乘,皆踞转而鼓琴。近,不告而驰之。皆取胄于櫜而胄,入垒,皆下,搏人以投,收禽挟囚。弗待而出。皆超乘,抽弓而射。既免,复踞转而鼓琴,曰:「公孙!同乘,兄弟也。胡再不谋?」对曰:「曩者志入而已,今则怯也。」皆笑,曰:「公孙之亟也。」
  楚子自棘泽还,使薳启强帅师送陈无宇。
  吴人为楚舟师之役故,召舒鸠人,舒鸠人叛楚。楚子师于荒浦,使沈尹寿与师祁犁让之。舒鸠子敬逆二子,而告无之,且请受盟。二子覆命,王欲伐之。薳子曰:「不可。彼告不叛,且请受盟,而又伐之,伐无罪也。姑归息民,以待其卒。卒而不贰,吾又何求?若犹叛我,无辞有庸。」乃还。
  陈人复讨庆氏之党,金咸宜咎出奔楚。
  齐人城郏。穆叔如周聘,且贺城。王嘉其有礼也,赐之大路。
  晋侯嬖程郑,使佐下军。郑行人公孙挥如晋聘。程郑问焉,曰:「敢问降阶何由?」子羽不能对。归以语然明,然明曰:「是将死矣。不然将亡。贵而知惧,惧而思降,乃得其阶,下人而已,又何问焉?且夫既登而求降阶者,知人也,不在程郑。其有亡衅乎?不然,其有惑疾,将死而忧也。」
  译文:
  二十四年春季,穆叔到了晋国,范宣子迎接他,询问他,说:“古人有话说,‘死而不朽’,这是说的什么?”穆叔没有回答。范宣子说:“从前匄的祖先,从虞舜以上是陶唐氏,在夏朝是御龙氏,在商朝是豕韦氏,在周朝是唐杜氏,晋国主持中原的盟会的时候是范氏,恐怕所说的不朽就是这个吧!”穆叔说:“据豹所听到的,这叫做世禄,不是不朽。鲁国有一位先大夫叫臧文仲,死了以后,他的话世代不废,所谓不朽,说的就是这个吧!豹听说:‘最高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树立功业,再其次是树立言论。’能做到这样,虽然死了也久久不会废弃,这叫做不朽。像这样保存姓、接受氏,用业守住宗庙,世世代代不断绝祭祀。没有一个国家没有这种情况。这只是官禄中的大的,不能说是不朽。”
  范宣子主持政事,诸侯朝见晋国的贡品很重,郑国人对这件事感到忧虑。二月,郑简公去到晋国,子产托子西带信给范宣子,说:“您治理晋国,四邻的诸侯不听说有美德,而听说要很重的贡品,侨对这种情况感到迷惑。侨听说君子治理国和家,不是担心没有财礼,而是害怕没有好名声。诸侯的财货,聚集在国君家里,内部就分裂。如果您把这个作为利己之物,晋国的内部就不和。诸侯的内部不和,晋国就受到损害。晋国的内部不和,您的家就受到损害。为什么那么糊涂呢!还哪里用得着财货?好名声,是装载德行的车子。德行,是国家和家族的基础。有基础才不至于毁坏,您不也应该这么做吗?有了德行就快乐,快乐了就能长久。《》说,‘快乐啊君子,是国家和家族的基础’,这就是有美德吧!‘天帝在你的上面,你不要有二心’,这就是有好名声吧!用宽恕来发扬德行,那么好的名声就会自然传布天下,因此远方的人会因仰慕而来,近处的人也会获得安宁。您是宁可使人对您说‘您确实养活了我’,还是说‘您剥削了我,来养活自己’呢?象有了象牙而毁了自己,这是由于象牙值钱的缘故。”范宣子听了子产的这番道理之后很高兴,就减轻了贡品。这一趟,郑简公朝见晋国,是为了贡品太重的缘故,同时请求进攻陈国。郑简公行叩首礼,范宣子辞谢不敢当。子西相礼,说:“由于陈国仗恃大国而欺凌侵害敝邑,寡君因此请求向陈国问罪,岂敢不叩头?”
  孟孝伯入侵齐国,这是为了晋国的缘故。
  夏季,楚康王出动水兵以攻打吴国,由于不教育军队,没有得到成功就回来了。
  齐庄公对晋国发动进攻以后又害怕,打算会见楚康王。楚康王派薳启彊去到齐国聘问,同时请问会见的日期。齐国人在军队中祭祀土地神,并举行大检阅,让客人观看。陈文子说:“齐国将要受到侵犯。我听说,不收敛武力,还会自己害自己。”
  秋季,齐庄公听说晋国打算出兵,就派遣陈无宇跟随薳启彊去到楚国。说明将有战事而不能会见,同时请求出兵。崔杼带兵送他,就乘机进攻莒国,侵介根。
  鲁襄公和晋平公、宋平公、卫殇公、郑简公、曹武公、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在夷仪会见,准备进攻齐国。由于大水,没有能进攻。
  冬季,楚康王进攻郑国以救援齐国,进攻东门,驻扎在棘泽。诸侯回军救援郑国。晋平公派遣张骼,辅跞向楚军单车挑战,向郑国求取驾御战车的人。郑国人占卜派遣宛射犬,吉利。子太叔告诫宛射犬说:“对大国的人不能和他们平行抗礼。”宛射犬回答说:“不论兵多兵少,御者的地位在车左车右之上是一样的。”太叔说:“不是这样。小土山上没有松柏。”张骼、辅跞两个人在帐篷里,让射犬坐在帐篷外,吃完饭,才让射犬吃。让射犬驾御进攻的车前进,张、辅自己却坐着平时的战车,将要到达楚军营垒,然后才登上射犬的车子,二人均蹲在车后边的横木上弹琴。车子驶近楚营,射犬没有告诉这两个人就疾驰而进。这两个人都从袋子里拿出头盔戴上,进入营垒,都下车,把楚兵抓起来扔出去,把俘虏的楚兵捆绑好或者挟在腋下。射犬不等待这两个人而独自驱车出来,这两个人就都跳上车,抽出弓箭来射向追兵。脱险以后,张、辅二人又蹲在车后边横木上弹琴,说:“公孙!同坐一辆战车,就是兄弟,为什么两次都不招呼一下?”射犬回答说:“从前一心想着冲人敌营,这次是心里害怕敌军人多,顾不上商量。”两个人都笑了,说:“公孙是个急性的人啊!”
  楚康王从棘泽回来,派薳启彊护送陈无宇。
  吴国人为楚国“舟师之役”的缘故,召集舒鸠人。舒鸠人背叛楚国。楚康王在荒浦驻兵,派沈尹寿和师祁犁责备他们。舒鸠子恭恭敬敬地迎接这两个人,告诉他们没有这回事。同时请求接受盟约。这两个人回见楚康王复命,楚康王想要进攻舒鸠。薳子说:“不行。他告诉我们说不背叛,同时又请求接受盟约,而我们又去进攻他,这是进攻无罪的国家。姑且回去使百姓休息,以等待结果。结果没有三心二意,我们还有什么可要求的?如果还是背叛我们,他就无话可说,我们打它就可以获得成功了。”楚康王于是就退兵回去。
  陈国人再次讨伐庆氏的亲族,针宜咎逃亡到楚国。
  齐国人在郏地为周王筑城。穆叔到成周聘问,同时祝贺筑城完工。周灵王嘉奖穆叔合于礼仪,赐给他大路之车。
  晋平公宠信程郑,任命他为下军副帅。郑国的行人公孙挥去到晋国聘问,程郑向他请教,说:“谨敢请问怎样才能降级?”公孙挥不能回答,回去告诉了然明。然明说:“这个人将要死了。否则,就将要逃亡。地位尊贵而知道害怕,害怕而想到了降级,就可以得到适合他的地位,不过是在别人下面罢了,又问什么?而且既己登上高位而要求降级的,这是聪明人,不是程郑这样的人。恐怕有了逃亡的迹象了吧!否则,恐怕就是有疑心病,自知将要死了而忧虑啊!”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9. ( )而不( )
华而不实笑而不语 锲而不舍 学而不厌视而不见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0. 资本主义为何垂而不死,腐而不朽?
1.资本主义尚未丧失自我调节的能力; 2.无产阶级革命没有发生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心脏部位(西欧、北美); 3.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的发挥和体现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gyjslw.com/post/183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