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母”字的成语「母夜叉」

2023年12月12日成语大全127

成语“母夜叉”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mǔ yè chā
成语简拼:MYC
成语注音:ㄇㄨˇ 一ㄝˋ ㄔㄚ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三字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母老虎
反义词:贤妻良母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7回:“那人夫妻两个,亦是江湖上好汉有名的,都叫他做菜园子张青,其妻母夜叉孙二娘,甚是好义气。” 内容来自gyjslw.com
成语解释:比喻凶悍的妇女
成语用法:母夜叉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成语造句:老舍《骆驼祥子》:“他知道娶来一位母夜叉,可是这个夜叉会作饭。”
英文翻译:an ugly shrew or vixen
其他翻译:<法>mégère <chipie>
成语谜语:孙二娘

成语“母夜叉”的扩展资料

1. 《水浒传》中孙二娘为何是母夜叉?
《水浒传》中,母夜叉只是孙二娘的绰号。
绰号由来是在《水浒传》第17回:“那人夫妻两个,亦是江湖上好汉有名的,都叫他做菜园子张青,其妻母夜叉孙二娘,甚是好义气。”母夜叉比喻凶悍,泼辣的妇女。
孙二娘从小跟父亲拦路抢劫,结亲后同丈夫张青在孟州道十字坡一起经营黑店,杀了人卖人肉馒头。鲁智深和武松路过他们店时,都险遭毒手,但都不打不相识,和张青结为兄弟。孙二娘后来和张青一起上梁山,主持梁山西山酒店,打探消息。受招安后,在征讨方腊中,攻清溪时被杜微飞刀杀死。死后加封旌德郡君。
扩展资料:
同归梁山
武松被发配到孟州路过十字坡,险遭孙二娘的毒手。武松假装喝醉酒捉住了孙二娘,孙二娘求饶,武松遂与张青、孙二娘夫妇相识,武松后来二龙山头领率孙二娘夫妇等同归梁山;
担任梁山驻西山酒店迎宾使兼消息头领,迎来送往,打探消息,是梁山第一百零三条好汉,随宋江征讨方腊时,孙二娘被杜微飞刀打中,阵亡。死后追封旌德郡君。内容来自gyjslw.com
2. 母夜叉这个绰号的来源?
提起〝母夜叉〞,人们就会想到那个出场时头上黄烘烘的满插钗环,鬓边插野花,抹一脸胭脂水粉,敞开胸脯,露出桃红纱主腰,身体粗壮有力,性格豪爽泼辣的十字坡黑店女老板孙二娘。因为她丑陋粗野,所以才被称作〝母夜叉〞。今天人们也常把这种粗野厉害的女人叫做〝母夜叉〞。可是人们也许不会想到,〝母夜叉〞这个名字来自佛教的典籍。〝母夜〞在佛经中又叫〝药叉〞,是梵语〝yaksa〞的音译,又译作〝阅叉〞。意译是能吃鬼或捷疾鬼,意思是勇健、轻捷和秘密等。〝母夜叉〞在佛经中也有踪影,据《根本说一切有部毗耶奈杂事》的记载,在王舍城内,有一个叫娑多的药叉神,生了一个女儿叫欢喜。欢喜嫁给陀罗国的药叉半支迦,生了五百个儿子,最小的一个叫爱儿。爱儿的母亲欢喜依仗丈夫势力,横行城里,将王舍城中别人家所生男女小儿,挨个儿吃掉。大家对她又恨又怕,因此都叫她〝轲梨底母夜叉〞。大家一起找到佛,请他来主持公道。佛就用一个钵子将母夜叉的最小儿子爱儿盖上,藏了起来。母夜叉找不到小儿子,顿时大惊失色,到处寻找,也不见踪影。她痛苦万分,呼天抢地,后悔不应当以恶害人。佛见她有悔改之心,就为她授戒,让她进入佛门。王舍城人们从此皆得安宁。《水浒传》中用〝母夜叉〞来作为孙二娘的绰号,是用来形容孙二娘的粗野和强悍,和佛经中母夜叉的吃人儿女和遁入佛门的故事已经没有关联。
内容来自gyjslw.com
3. 《水浒传》中的母大虫、母夜叉、一丈青分别指谁
母大虫顾大嫂,母夜叉孙二娘,一丈青扈三娘
内容来自gyjslw.com
4. 母夜叉是什么意思?
母夜叉是印度神话传说中很厉害的护法神。但在中国,就是指为了利益、力而凶相毕露的女内性。当然,一容个为了保护自己的亲人(比如自己的孩子)而不顾一切的女人女人也会被敌对的人看做是“母夜叉”,这样的“母夜叉”也是很伟大的。
内容来自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gyjslw.com/post/195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