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字结尾的成语「现世报」
成语“现世报”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現丗報成语读音:xiàn shì bào
成语简拼:XSB
成语注音:ㄒ一ㄢˋ ㄕˋ ㄅㄠ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三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现世现报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8回:“单留得我一个现世报,还在这里;却又无男无女,靠唱道情度日。”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现世:今世;报:报应。做了坏事,当世就得到报应
成语用法:现世报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造句:王朔《人莫予毒》:“你前前后后的所作所为是个典型的利欲熏心、不择手段往上爬现世报的例子。”
英文翻译:suffer a retribution in this life
成语“现世报”的扩展资料
1. 真的有现世报吗?有啊。 【现世报】 原称“现报”,为佛家所谓三业报之一。晋·慧远《三报论》说得很明白:“经说业有三报。一曰现报,二曰生报,三曰后报。现报者,善恶始于此身,即此身受。”后俗语用现世报为詈词,意为今生乃至当下就遭到恶报。如《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再没有一个身子上,先前做了贵人,以后流为下贱,现世现报,做人笑柄的。”还特指不肖子孙。如清·顾张思《土风录》卷十一:“骂人曰现世报,见李翊《戒庵漫笔》。张桂当国,有帖‘十可笑’于门。八可笑,驸马招个现世报。”又如《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自他死后,家事都就零落,况又遭着兵火,遂把我阁族子孙,都灭尽了。单留得我一个现世报,还在这里。 【现报】 谓现世作恶,现身即受恶报;现世作善,现身即受善报,是名现报。以上回答你满意么?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2. 什么是现世报
现世报是指人做了坏事就会得到应有的惩罚,人做善恶之事,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也就是“善以善待,恶以恶待”。
来源:儒家思想 。
儒家是以世俗的善恶伦理道德为价值取向,报应的主体不是行为者本人,而是他的家庭和子孙后代,追求报应的终极目的是达到满足人生心理平衡和实现现实生活平等。
看经中有言:先受如是等报,后堕地狱,动经劫数,无有出期。也就是先受报才堕地狱,现世现报。
跟法律一样,并不会因为你学佛或者不学佛有所差别。做错了事,也并不会因为你懂不懂法就判的轻重不同。无论你懂或不懂,做错了一样要受报应。
扩展资料:
“天报”与“报应”是关联词语,儒家的报应观是以世俗的善恶伦理道德为价值取向,强调现世报应,追求报应的终极目的是达到满足人生心理平衡和实现现实生活平等。
儒家不但重视生命,而且特别重视生命的意义。
果报的种类有四种: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士用果。
等流果分两种,一种是作等流果,另一种是受等流果。
作等流果:
作等流果,是指前生的业力习气,带到今生。例如:前世喜欢杀生的,这一生还是喜欢杀生;前世喜欢偷盗的,这一生还是喜欢偷盗;前世喜欢作善事的,这一生还是喜欢行善。类似这些,都是作等流果。
受等流果:
所谓受等流,是指今生感受到相应于前世所造的业。十不善业和十善业,都有各自相应的受等流果。“十不善业”(十恶业)的受等流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现世报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3. 我们中国道德观念讲究善恶到头终有报。可纵观历史,恶有善报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历史上有很多位开国君
一个开国之君杀人如麻,但也功德无量,因为他(们)迎合了民众的呼声,推翻了一个腐朽的王朝,给大家带来一个新的和平和充满希望的王朝,若功大于过,则如何报应,又如何奖赏呢?另外,开国之君杀的主要是什么人?是阻挡社会前进和王朝更迭的人,是鱼肉百姓、丧失民心的人,是维护既得利益、保守而抗拒变革的人,是威胁新政的人等等。杀掉这些人换来一片新天。当然,牺牲掉的人里面必然有“神仙打架百姓遭殃”式的炮灰,兵不血刃改朝换代条件太苛刻。最后,善恶终有报,也许是现世报,也许是未来报,因果关系未必直接明了。而且,谁说善恶终有报是真理呢?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4. 现世报是道家观点还是佛家观点的
现世报于佛教观点。 这是报应的一种时间性体现,另外一种就是来世报。
四种业
(kammacatukkam)
节十八:依作用
Janakam, upatthambakam, upapilakam, upaghatakab ca ti kiccavasena.
依作用(分别),业有四种,即:
一、令生业;
二、支助业;
三、阻碍业;
四、毁坏业。
节十八之助读说明
四种业:此节里的巴利文kammacatukkam意为四种业。但事实上在这一节里会解释‘四个四种业’,因此依四种分析法则有十六种业。
直译巴利文kamma是‘作为’,但在佛教里则指‘意愿的作为’。在究竟界的角度来看,业是指善或不善思心所(cetana),因为思是负责造业的心所。佛陀说‘诸比丘,我说为业的即是思,因为由于它的意愿,人们才会通过身、口、意造业。’(《增支部》A.6:63/iii,415)除了佛陀与阿罗汉的思之外,一切(速行心的)思都有业。佛陀与阿罗汉不再造业,因为他们已完全断除了作为业之根源的无明与爱。然而,只要名色还存在,即使佛陀与阿罗汉也都必须体验由成熟的过去业所致的果报,直至他们入灭为止。
业之定法(kammaniyama)是独立运作的;它确保所造的业依其善恶而带来相符的果报,即如所种下的种子肯定会依其种类而长出果子。在诸缘具足时,业即会产生其果,即果报心与心所,以及业生色(kammasamutthana-rupa)。
依作用:诸业执行各种不同的作用(kicca),在此提及了四种。业能在不同的时期,执行当中一个或多个作用。
令生业(janakakamma)是在结生及一辈子里产生果报心、心所与业生色的善或不善思。在结生那一刻,令生业产生了结生心以及组成新生命的身体的业生色。在一世之中,它继续产生其他果报心与业生色,例如五根、性根色及心所依处。只有在临死时成熟的业才能产生结生心,但一切善与不善业都能在生命期里产生其果报。通常执行产生结生的是‘足道之业’或‘完成作为之业’,但‘未足道之业’也能够执行产生结生。
表5-2:四个四种业总览
依作用
依成熟的次序
依成熟的时间
依成熟之地
1
令生业
重业
现生受业
不善业
2
支助业
临死业
次生受业
欲界善业
3
阻碍业
惯行业
无尽业
色界善业
4
毁坏业
已作业
无效业
无色界善业
支助业(upatthambakakamma):这是没有机会成熟以产生结生的业,但它支助令生业,延长后者所产生的善报或恶报,或者是支助后者所产生的五蕴。例如,由于善的令生业成熟,某有情投生为人,支助业即协助延长其寿命,以及确保他健康、丰衣足食。反之,当不善的令生业带来病痛时,其他不善业则可能支助它,以令医药无效,因而延长了病痛。当某有情由于不善的令生业而投生为动物时,支助业即会援助该恶业产生更多的苦果,也可能延长其寿命,令到不善果报心之流更长久。
阻碍业(upapilakakamma):此业也是没能产生结生之业,但能够阻碍令生业,以缩短后者的善或恶报。即使令生业在过去造下时是很强,但在阻碍业的直接对抗之下,它即不能全面地产生它的果报。例如,在阻碍业的影响之下,原本能够导致投生到高等善趣的令生业,变成只能导致投生到较低等的善趣;原本能够导致投生到高等家庭的令生业,变成只能导致投生到较低等的家庭;原本能带来长命的业,变成只能带来短命;原本能带来美貌的业,变成只能带来平庸的面貌等等。反之,原本能够导致投生到大地狱的不善令生业,变成只能导致投生到小地狱或饿鬼道。
在一生当中,可看到许多是阻碍业造成的事件。例如,在人间里,这种业会阻碍业生五蕴,而支助恶业成熟,导致个人在财富、亲友等方面遭受损失与痛苦。在恶趣里,阻碍业则可能对抗令生业,而带来一些快乐。
毁坏业(upaghatakakamma):此业可以是善或不善;它中止了较弱的业,不令它继续产生果报,而引生自己的果报。例如,某人生为人,其令生业原本能够带给他长寿,但毁坏业的出现令到他早日夭折。根据列迪长老,毁坏业也能中止眼、耳等五根作用,而导致瞎眼、耳聋等,也能够导致变性。
《阿毗达摩义广释》对令生业及毁坏业之间的分别所作的解释是:令生业在引生自己的果报时并没有中止其他业,而毁坏业则先中止其他业的果报,然后产生自己的(结生)果报。但《阿毗达摩义广释》所提到的其他论师则认为毁坏业完全没有产生自己的(结生)果报;它只是中止其他业的果报,然后让另一种业有机会产生它的(结生)果报。
列迪长老举出了故意杀生作为例子,以阐明一种业如何执行上述四种作用。在某人杀了人之后,只要该业没有机会(在临死时)成熟,(以产生结生),它只能执行支助、阻碍与毁坏三种作用之一,即:它能支助其他恶业成熟;或阻碍善业成熟;或中止善业的效力。当杀生业获得机会成熟时,每一个‘杀生之思’皆能导致投生到诸恶趣。过后,当它没有能力再导致投生时,它还是有能力执行其他三种作用,甚至在未来的十万大劫也都还有效。
节十九:依成熟的次序
Garukam, asannam, acinnam, katatta kammab ca ti pakadana-pariyayena.
依业产生果报的次序,业有四种,即:
一、重业;
二、临死业;
三、惯行业;
四、已作业。
节十九之助读说明
依业产生果报的次序:这一节是关于各种不同的业产生下一世的结生的次序。
重业(garukakamma):这种业非常的强,必定会产生下一世的结生,没有任何其他业可以阻止它。在善的方面,于重业的是禅那。在不善的方面,于重业的有五逆罪或无间业与不能改变的邪见。五无间业(anantariya-kamma)是:弑父、弑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及分裂僧团。若人培育了禅那,但在过后造了任何一种逆罪,其善业即会被该恶业阻止,且后者必定会成熟而导致下一世投生到恶趣里。例如:佛陀的表兄弟提婆达多深具野心,(想要代替佛陀领导僧团,而在该念头一生起,他即)因此失去了神通。过后他再伤了佛陀与导致僧团分裂,而因后者之业在死后堕入阿鼻地狱。但若人是先造了任何一种五逆罪,他过后即不可能证得禅那或出世间法,因为该恶罪形成了一种无可抗敌的障碍。这是为何当阿阇世王在听佛陀开示《沙门果经》时,虽然拥有一切证悟须陀洹道的因缘,但却不能证得须陀洹道果,因为他之前已杀死了自己的父亲频毗沙罗王。
临死业(asannakamma):这是在临死之前所忆起或所造之业,也就是在临死速行心路过程即将生起之前所忆起或所造之业。若性格恶劣者在临终时忆起以前所造的善业,或在当时造了一件善业,他即可能投生至善趣;反之,若有个善人在临终时忆起以前所造的恶业,或在当时造了一件恶业,他即可能投生至恶趣。这是为何在佛教国家里,提醒临终者以前所造的善业,或劝他激起善念已成为一种传统。
在没有重业之下,一般上所造的临死业即会决定下一世的投生至那里。这并不意谓该人能够免除以往所造的善业或恶业。在诸缘具足时,这些业也能够产生它们的果报。
惯行业(acinnakamma):这是习惯性上时常造的善或恶业。在没有重业与临死业之下,一般上这种业即会决定下一世投生到那里。
已作业(katattakamma):这是所有不包括在上述三种的业。在没有上述三种业之下,这种业即会决定下一世投生到那里。
节二十:依成熟的时间
Ditthadhammavedaniyam, upapajjavedaniyam, apara-pariyavedaniyam, ahosikammab ca ti pakakalavasena cattari kammani nama.
依成熟的时间,业有四种,即:
一、现生受业;
二、次生受业;
三、无尽业;
四、无效业。
节二十之助读说明
现生受业(ditthadhammavedaniyakamma):这种业必须在它被造的那一世里成熟;若在该世没有具足的缘以令它成熟,它即变成无效。根据《阿毗达摩论》,在同一个心路过程里的七个速行心,第一个速行是最弱的,因此只能在被造的那一世带来果报。
次生受业(upapajjavedaniyakamma):这种业必须在它被造的下一世里成熟;若在该世没有具足的缘以令它成熟,它即变成无效。这种业是由心路过程里的第七个速行心所造,该速行是第二弱的速行。
无尽业(aparapariyavedaniyakamma):只要诸缘具足,这种业能够从它被造下的第二世以后的任何一世里成熟。这种业是由心路过程里的中间五个速行心所造;而且只要还在轮回,它即永远不会变成无效。没有任何人能够免除体验无尽业的果报,即使佛陀与阿罗汉也不例外。
无效业(ahosikamma):这一词没有指定是那一种业。它可以是没有获得具足的缘以成熟的现生受业及次生受业。对于诸阿罗汉,只能在未来世成熟的业都变成无效业,因为他们在当世即会证入般涅槃。
节廿一:依成熟之地
Tatha akusalam, kamavacarakusalam, rupavacara-kusalam, arupavacarakusalab ca ti pakatthanavasena.
依产生果报之处,业有四种,即:
一、不善业;
二、欲界善业;
三、色界善业;
四、无色界善业。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5. 形容现世报的成语有哪些?
因果报应yīn guǒ bào yīng 、
冤冤相报yuān yuān xiāng bào、
活眼现报huó yǎn xiàn bào、
现世报:xiàn shì bào、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zhòng guā dé guā,zhòng dòu dé dòu、
善有善报:shàn yǒu shàn bào、
1、冤冤相报yuān yuān xiāng bào:冤:冤仇;报:报复,报应。佛家语,认为冤仇总会有报应。作谓语;指报复。
2、因果报应yīn guǒ bào yìng:因果:原因和结果。佛教迷信,认为今生种什么因,来生结什么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作宾语、定语;佛教观点。
3、活眼现报huó yǎn xiàn bào:指现世的报应。作宾语;指现世的报应。
4、现世报xiàn shì bào:报:报应。原为佛家语。后指人做了恶事,今生就会得到报应。意指报应很快。也指人自作自受。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5、种瓜得瓜,种豆得豆zhòng guā dé guā,zhòng dòu dé dòu:种什么,收什么。原为佛教语,比喻因果报应关系。后比喻做了什么事,得到什么样的结果。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因果报应。
6、善有善报shàn yǒu shàn bào:善:好的。报:报应。做好事必有好的报答。常与“恶有恶报”连用。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7、恶有恶报è yǒu è bào:做坏事的人会得到不好的报应。指因办坏事而自食其果。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6. 请问,现世报是什么意思呢?
建议你 常读、常看《地藏菩萨本愿经》 看后你自然会明白怎么回事的 如按《地藏菩萨本愿经》的内容做的话 对你本人也会有极大益处 。《地藏菩萨本愿经》“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四天王,地藏菩萨若遇杀生者,说宿殃短命报。若遇窃盗者,说贫穷苦楚报。若遇邪淫者,说雀鸽鸳鸯报。若遇恶口者,说眷斗诤报。若遇毁谤者,说无舌疮口报。若遇嗔恚者,说丑陋癃残报。若遇悭吝者,说所求违愿报。若遇饮食无度者,说饥渴咽病报。若遇畋猎恣情者,说惊狂丧命报。若遇悖逆父母者,说天地灾杀报。若遇烧山林木者,说狂迷取死报。若遇前后父母恶毒者,说返生鞭挞现受报。若遇网捕生雏者,说骨肉分离报。若遇毁谤三宝者,说盲聋喑哑报。若遇轻法慢教者,说永处恶道报。若遇破用常住者,说亿劫轮回地狱报。若遇污梵诬僧者,说永在畜生报。若遇汤火斩斫伤生者,说轮回递偿报。若遇破戒犯斋者,说禽兽饥饿报。若遇非理毁用者,说所求阙绝报。若遇吾我贡高者,说卑使下贱报。若遇两舌斗乱者,说无舌百舌报。若遇邪见者,说边地受生报。”“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如是等阎浮提众生,身口意业,恶习结果,百千报应,今粗略说。如是等阎浮提众生业感差别,地藏菩萨百千方便而教化之。是诸众生,先受如是等报,后堕地狱,动经劫数,无有出期。是故汝等护人护国,无令是诸众业迷惑众生。四天王闻已,涕泪悲叹合掌而退”。 浅说因果规律2009-08-05 11:12什么叫因果?因果又叫业因果报,又叫因果报应。它和循环周期轮,生灭变化法则一起是宇宙人生的三大定律,其中循环是表现;生死是根本;因果是动力。现代枓学家说,如果没有因果律,整个宇宙、人类社会将是一片混乱。它也是佛教最基本原理之一。因就是原因,也叫因缘,(缘就是条件).果就是结果;是前因在条件满足时的必然结果。‘业’就是一切的身、心活动、做为。分身、口、意三个方面。报就是对‘业’的回应和反作用。即是三因业(身、口、意三方面做为)的善恶所导致的后果。故业就是因,果就是报;业报就是因缘而结的果。我们凡做一件事、说一句话、甚至动一个念头都是种因,随其善恶的性质和份量,都有恰如其分的结果在后边;迟早总会由自己承担相应的结果。概括地说种善因得福报,种恶因得苦果。你骂人、人也会骂你,你害人、人必报复你、现在报复不了也会记住你,心里埋下恨的种子、一有机会条件必报复你。你赞誉人、人也会说你好;你对别人好、使人受益;别人感激你就对你好。正如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一样恰如其分。佛说:“行上品十善生天,中品十善做人,下品十善做阿修罗;犯上十恶者落地狱,中品十恶堕俄鬼,下品十恶沦畜生”说明十善十恶是六道轮回形成的业因动力;六道轮回是十恶十善应得的结果(报应)。人生本是业报(因果)相续,“无老死也无老死尽”《心经》,不是你老死就没事了,轮回无尽;人生不过是借路走一程,借一付皮骨而己。先来后去作主人,的第八识:阿赖耶识(灵魂)便是因果业报的主体,它把一个人前世所做的善恶带到现世来;又把今世所做的善恶带到后世去。阿赖耶识,意藏识它包含、缢藏诸法种子;就像个仓库,储存一切前世各种信息。由上世业因到果报;再由果报到下一世的业因;生灭流转、轮回不息。人的苦乐、世运的盛衰,都是前面业因所感、所推动。所以佛说:“自作自受;共作共受《”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八说:“已作不失,未作不得。”意思是:‘因’在未得果之前,不会自行消失。反之,不造做业因;也不会得相应结果。由此可见,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因不虚弃、果无浪得。正如《涅槃经.矫陈品》所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现世间法如此;将来的出世间法也是如此。 因果规律,并不是佛陀所规定或制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规律。是宇宙人生的基本规律!佛陀只不过把它揭示出来罢了。印光师说:“如来成正觉,众生堕三途;皆不出因果之外”可见连诸佛菩萨,尚不能超出因果之外。何况我们一般人(凡夫),不管你信与不信;都要受因果规律的支配、治栽。 因果贯通三世(过去、现在、和未来)。有些人看到好人受恶报;恶人得善报。便怀疑因果、怀疑佛法,这是不明因果、贯通三世;的道理。佛经:“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说明了我们今生所受的善恶果报,都是自己前世所种业因。是自种因、自受果。而现前身、口、意三业,时时造做的业(事)因,又正是未来应受的(果)报应。前因后果,循环不断;也没有丝毫差异。经文中:“又说假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百千劫’是很遥远的时侯,‘所作业’是自己种下的远因;远在百千劫种的业因,并不会自行消失。‘因缘会遇时’是指所种之因,在合适的条件下,就会发生作用、成果。如千百年植物种子,被深埋在土里都不会坏;即使千百年后,遇水、气即萌发,成形、成果。这是大自然的法则;也是植物界公认的因果循环规律。 关于果报的迟早.大体有三种情况:(一)现报。即做即报、现在做善事,现在享福报;现在做坏事,现在受恶报。(二)生报(跨越一生)即今生做好、做恶;来世受福报、苦报。(三)后报。既现在作善、做恶。到第三、四世,乃至百千万劫后;才受到善报、恶报;后报,虽然早迟不定,但只要种下业因;没有不受报应的。所以说:“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二、 浅说因果律为什么恶人会获福报呢?这是由于他过去生活中培植的善根厚深,现在又因缘成熟;因此享福报。如果他今生不作恶事,后报就会更好。至于他今生所种恶因,也不会自行消失。将来因缘会遇时,必然受到应得的恶报。如像富贵人家的子第,吃喝嫖赌、任意挥霍,可是他并没有受饥寒;这是因为家底很厚原故,不过照这样一直乱花下去,纵有百万财产终有一天,会倾家荡产受到罪报。 至于善人受恶报,这是由于他过去所造罪业大。来原罪、还债了。而现在因缘(条件)已成熟,故恶报。这一点全世界都相通。西方哲学、基督教有原罪说,千百年民间还债说。就是千百万劫以来所欠的,令今世还债。如果他今世不行善,恶报会更重。另一方面,他今生所种善因并没有失未,来必定受到相应的福报。如像一个重罪犯人没有被立即处死,他有悔改立了,但是功小罪大,不能完全赦免其罪;只是将重刑改判轻刑,如能继续立功,结果的功劳又多又大;则不仅全部赦免其罪,而且还会受到奖赏;改命致福、受到好运;获富致贵。所以做人处事,一定不要亏欠别人;身、口、意,不能伤害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记住:‘欠债还钱、杀人偿命’恒古不变,中外皆通。 唐代大法师玄藏(唐僧)的师父,印度高僧戒贤;是佛教最高学府的住持。他戒行精严、德高望众。但他患病巨重;甚至无法忍受,准备绝食自杀。这时得到观音、文殊、普贤三位菩萨开示说:“因为你在过去生中曾经多次做国王,做过不少危害人民的罪恶;本应受长期坠地狱的恶报。由于你今生努力弘扬佛法,度众生;所以才受这点世间小苦,来抵消掉长期下地狱的大苦。你应当忍受、并恳切忏悔;病苦自然消失。”戒贤法师依照执行。后来疾病全愈。这件事,人们如果不明白是过去种的因;会说戒贤不是高僧、或者说这种大修行的人,还患这样大病遭这种罪;佛法有什么灵验和利益呢?其实三世因果,错综复杂:有的转为后报,有的重报转为现报、轻报;有的转现报为后报;转轻报为重报。这点必须了解清楚!正因为报应和果实,可以改变。所以命运可以改变和改造!命运即在自已手中,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每一次起心动念中;说好话、做好事、使好心;天不负!必有好报。 转变和改造命运,全由心念。 自已的心念,正了 觉了心境马上就变对了、好了。因果律是宇宙大法则。它是活泼、生动地贯彻于一切事理中间!决不是庸俗的‘宿命论’(认为人的命运注定不可改变)和死板的‘定命论’(认为命由客观决定,努力也不行,让人消极)记住:因果循环规律:现在是过去的‘果’;同时又是未来的‘因 ’!业‘因’既能随时变迁;‘果’报自然能随着转变。如前所说,轻变为重、 现转为后;重也可变轻、后也可转为现在。 人们常说的‘命运’实际就是:因果循环报应;自已的所做、所为,受到他人和社会报应的结果。弄清因果、循环报应的道理: 过去、现在和未来互为因果循环不断、轮回不止。并具体分析自已、亲朋、社会的业因果报、循环轮回;人生和社会就明白了、清楚了。自已也清醒了,方知“相由心生”、“命由自造”。浅说因果规律(三)从十二因缘的道理知道:我们的身体就是由果报所生的;也是来接受善恶业报的;所以叫‘报身’。一个人相貌好坏,寿命的长短,命运的穷苦、通达福报;都于正报家庭环境的好坏亲子女的优劣生活享用的厚溥多少于依报(环境、外物)。这些都是过去种的‘因’;现世结的‘果’并不是从外来的;全是自做自受。一个人的‘命’.‘相’,正是这些业因成果,报应的体现。 佛法从根本上揭示了‘命’和‘相’的原因及由来。却不教人去算命、看相、求签、问卜;因为这是舍本求末,徒劳无益的。因为‘命’和‘相’算也是这样;不算也是这样。前世做的‘业’已形成,无法更改;只有今生现在多做好事,改变现在的因;或改造现在的缘(条件);才转变、转化未来的果。转变的关键又是什么呢?就是转变自己的心态!因为一切唯心造.主动在你手(心)里。心既能造业;也能转化业。心态好了喟‘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回头即是转变;由‘向恶’转成‘向善’。 如果只是知命、安命,还是消极的、无益的;必须改造自已的命运,掌握自已的未来。才是积极的、有益的;所谓“相由心转”、“境随心转,“命油自立”;“福由自求”。以及‘祸福无门;唯自 之’。六祖慧能大师说:“一切福田离不开自已的心;从自已的心田去寻找,没有得不到的、不感通的”。古往今来,多少事实以及我们人类五千年的道路,都反复证明了这些道理!真实不虚。明代人袁了凡,被云南孔先生算命,某年考试中第几名,某年当贡生,某年做知县,都一一应验因此确信:人生一切遭遇,全是命中注定;自已无能为力。后来遇见高僧云谷禅师,讲因果命理,才知能改命。从此以后,每天记自已的功过格、严格检查言行心念、并诵持经咒,以求感通!从这以后,孔先生所算的命全不灵验了。孔先生算他寿命只有五十三岁,没有儿子;结果他活了七十岁,不但有儿子、并且很成才;晚年他将自已改造命运的经验和体会,写成书;大家可查看《了凡四训》。我们要想创造未来的幸福,掌握自已的命运。首先必须“深信因果”《无量寿经》。因为佛陀在顿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理后,悟到得就是:因果、循环、报应规律!他看到了所有众生的前生(因)得知了:现在世界为什么如此?悟到了宇宙世界为什么是这样的原因----因果循环规律。才到处说法,普度众生。谈经三百多会,说法四十九年。总结一句话:不外因果、循环、报应而已。所以修学做人,要深信因果、循环、报应规律,知见才正确。只有在深信因果的基础上,才能自觉地止恶、错;行善、对。不种恶坏、因;勤行十善、好。广种善因、结良缘。这样就能转变并消除过去的罪、错业 。又能培植现在和未来的幸福、 德能。这是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也是自利、利他,有益家庭、社会之道。从更高境界上讲,我们修行佛法的人,真要了解生死;自生净土。才能度众生,成佛道。这也须从深信因果做起!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7. 容易得现世报和后世报各是什么星座
这个 是 每个人 都这样的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8. 这个世界真的存在现世报吗?
佛说三世因果里有现世报一说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9. 大家身边有没有遇到现世报的人
有啊,这是目标不一样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