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合()”的成语「同志合道」
成语“同志合道”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tóng zhì hé dào成语简拼:TZHD
成语注音:ㄊㄨㄥˊ ㄓˋ ㄏㄜˊ ㄉㄠˋ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近代成语
近义词:志同道合
成语出处:清·方望溪《兵部尚书法公墓表》:“始知公忠孝发于至诚,体国忧民,常恨未得同志合道人,相与辅成治教。”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成语解释:志:志趣;道:道路。志趣相同,意见一致
成语用法:同志合道作谓语、定语;用于志趣相投的人。
英文翻译:have a common goal
成语“同志合道”的扩展资料
1. 春日登楼怀旧《春日登楼怀旧》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远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深树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诗的前三联写春日登楼的见闻,尾联由见闻而怀归。
首联首句即点明登楼。聊,姑且。引,长,引伸为“远”。次句至颈联写望中之景。次句写诗人登高远眺,放眼所见的是一片广袤无际的平野。
颔联俯瞰,写楼前景色,一条河流,一条渡船,四野空旷无人,不见渡者,也不知船家何往,尽日只有那条孤零零的渡船横躺在水里飘荡。此联明显化用了韦应物的“野渡无人舟自横”句,两者意境相近,寇诗着一“孤”字及“尽日”一词,尤其后者,更强调了其持续时间之长,再加上“野水”的意象,其意境比韦诗要来得更为丰厚些。
颈联写抬眼所见。霭,轻烟。断霭,谓烟时起时没。诗人登高览景,当目光投向荒村时,已近黄昏,村里人家大约已在点火做饭了,故冒出缕缕轻烟。不远处的古寺那边,不时传来黄莺婉转清脆的啼鸣声。
眼中所见的“野渡”、“炊烟”之景,耳边所闻的“流莺”之声,引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尾联写诗人不由地怀念起故乡来:在那遥远的地方,有自己的田园家业(故业)、自己的亲人,迷离恍惚中,诗人仿佛置身故乡,看到了家乡的流水,家乡的渡船,家乡的村舍……诗人陷入了沉思之中。末句则写诗人从对故乡的沉思遐想之中惊觉的情状。
律诗要求中间两联即颔联、颈联要对仗。本诗的颔联、颈联对仗工整,意象鲜明,写景生动形象。颔联“野水”对“孤舟”、“无人渡”对“尽日横”,浑然天成;颈联以“荒村”对“古寺”、“生”对“语”、“断霭”对“流莺”,严谨工整。
从诗人思想感情的变化看,首句“聊”字表明其并非因怀归而登楼,而后由登楼见闻引发怀归之情,进而进入沉思遐想,末句一“惊”字,生动地揭示了诗人由遐思默想到突然惊觉的心理变化过程,蕴含着游子对故乡的依恋之情。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2. 受用不尽 成语接龙
尽室以行 → 行不顾言 → 言信行直 → 直言贾祸 → 祸近池鱼 → 鱼水之情 → 情同羊左 → 左邻右舍 → 舍己从人 → 人去楼空 → 空穴来风 → 风驰云走 → 走马看花 → 花貌蓬心 → 心荡神移 → 移缓就急 → 急则计生 → 生死关头 → 头重脚轻 → 轻薄无行 → 行成功满 → 满面含春 → 春风夏雨 → 雨过天晴→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3. 同心同德同义词
同心同德——同德:为同一目的而努力。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
同义词或近义词:
同德同心——谓思想行动完全一致。同“同心同德”。
同心合德——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同“同心同德”。
同心协德——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同“同心同德”。
同心一德——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同“同心同德”。
一心同体——犹言同心同德。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
一心一德——犹言同心同德。大家一条心,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
同志合道——志:志趣;道:道路。志趣相同,意见一致。
同心共胆——心志一致。亦作“同心合胆”
道合志同——指彼此的志趣理想一致。
同心一力——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同“同心协力”。
并心同力——想法一致,共同努力。同“同心协力”。
同心合力——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同心一意——指心志一致。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4. 含合的成语有哪些
『包含有“合”字的成语』“合”字开头的成语:(共11则) [h] 合胆同心 合而为一 合二为一 合两为一 合浦还珠 合盘托出 合浦珠还 合情合理 合眼摸象 合衷共济 合从连衡 第二个字是“合”的成语:(共40则) [b] 闭合思过 闭合自责 不合时宜 璧合珠连 璧合珠联 [c]揣合逢迎 [d] 钿合金钗 道合志同 [f] 蜂合豕突 蜂合蚁聚 [g] 苟合取容 [j] 计合谋从 九合一匡 纠合之众 [k] 开合自如 [l] 离合悲欢 六合之内 [m] 貌合情离 貌合神离 貌合心离 貌合行离 貌合形离 [q] 牵合附会 前合后仰 契合金兰 [r] 若合符节 [s] 势合形离 [t] 偷合苟从 偷合苟容 偷合取容 [w] 外合里差 五合六聚 外合里应 乌合之众 瓦合之卒 [x] 行合趋同 [y] 云合景从 意合情投 云合雾集 云合响应 第三个字是“合”的成语:(共34则) [b] 闭门合辙 [c] 攒零合整 出门合辙 持合变 [d] 斗唇合舌 斗榫合缝 [f] 分工合作 反经合道 分进合击 反经合义 [g] 公道合理 公平合理 [h] 合情合理 还珠合浦 [l] 连珠合璧 [q] 齐心合力 [r] 日月合壁 日月合璧 [t] 同船合命 同尘合污 同符合契 同流合污 通力合作 通时合变 同心合胆 同心合德 同心合力 同心合意 [y] 应节合拍 严丝合缝 [z] 造车合辙 珠还合浦 中外合璧 中西合璧 “合”字结尾的成语:(共50则) [b] 悲欢离合 不谋而合 百年好合 [c] 楚歌四合 承嬗离合 [d] 大开大合 道同契合 道同义合 道同志合 [f] 肤寸而合 蜂屯乌合 [h] 毁方瓦合 [j] 金钗细合 镜圆璧合 龃龉不合 [l] 论高寡合 落落寡合 碌碌寡合 落落难合 劳逸结合 里应外合 [m] 貌离神合 [p] 破镜重合 [q] 起承转合 情孚意合 牵强附合 情投契合 情投谊合 情投意合 前仰后合 曲意迎合 千载一合 [t] 天缘凑合 土洋结合 天作之合 [w] 雾集云合 [x] 行不苟合 信口开合 [y] 延津剑合 云交雨合 延津之合 一匡九合 一拍即合 [z] 纵横开合 针芥之合 珠连璧合 珠联璧合 朝升暮合 志同道合 贞元会合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5. 如梦令·元旦的作品鉴赏
如梦令·元旦
宁化、清流、归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
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
译文:
在宁化、清流、归化三县城中,
路途险窄,密林深暗,青苔光滑。
今天我们又去哪儿?
径直奔向武夷山下。
就在那里的山下呀,
风卷着红旗如幅幅图画。
作品赏析
一首小诗胜任了诗人心灵上重大而喜悦的任务,几个地点名词(音、形俱佳)流溢着汉风之美同时又轻快地勾出红军战略转移行军作战的运动之美。 整首诗读起来音韵和谐、畅达,意境开阔、清朗。
这首词前两句写得巧妙,都是二个字一顿,一连六顿, 读来朗朗上口,又颇感凉快宜人,此诗虽写于冬天的行军,但给人有如沐春风,如享春雨的感觉,毫无冬日的萧索和寒冷:凉爽、轻灵、洁净、开阔; 而诗中’风展红旗’般的大气乃毛诗一贯特征。
次句又列举了行军途中的困难状况:道路险隘,林木幽深,苔藓湿滑,选取了当时富有代表性的自然物象,从不同方面,共同写出行军的困难,征途的艰险。
接下来,’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又以设问引领下文,自问自答。以问句提起,从句式上即增强了表达的力量,问得直接,答得也干脆,’直指’标明此次行军的方向,既是正面作答,也显示此次军事行动目标明确,虽未直接着笔,而部队的纪律严明,行动迅速,词人的胸怀全局,指挥若定,于此也宛然可见。既然指明了行军的目标是武夷山下,那么山下又如何呢?’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词人在众多景物中,单选取了红旗,风展红旗,明媚如画,这一方面是直接上文而来;另一方面也间接表现了斗争的火热场面,既是真实之景,同时也是理想之象,让人仿佛看到红军进军途中的欢快情绪,看到日益发展、如火如荼的革命形势,也可感受到词人的坚定信念和豪迈胸襟。词作语言简洁生动,明白晓畅,词人避繁趋易,有意地选择平实的语句,彻底摆脱传统词供人浅斟低唱,有时甚至语僻难晓的境地。更让人称奇的是,全篇未用一个典故,词语明白如口语,即使文化程度不高的工农大众,听了也容易明白,从而深受鼓舞,力量倍增。
整篇词虽明白如话,然也精于锻字炼句,词人将推敲之迹隐藏在平实的语言表象下,极炼如不炼,看似寻常,细品方见奇功。如’路隘林深苔滑’一句,尽显行军途中的实际困难,也象征着革命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同时也透露出红军战士不怕困难、以苦为乐的革命豪情。对于所选事物’路’、’林’、’苔’,均以一字’隘’、’深’、’滑’点出其特征,概括精当,且所用字也并非深奥险僻,而是通俗常见,却又准确之至,从这也可见作者对事物的仔细观察,对语言的精心推敲。另外这数种物象之间,并无词连接,只是单独并置,却又浑然融为一体。
这种明白如话而精于锻字炼句以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强烈的艺术效果为人称道。在修辞上,这种手法被称为列锦,于表现上,多种意象同时并置,所取得的艺术效果,则远胜于单个事物的简单叠加,实强化、烘托了整体的情感意蕴。古典诗词中,这种词语并置、意象叠加的手法,多表现的是凄冷的景物、黯淡的情感,’冷色调’,但在这首《如梦令·元旦》中,虽也说的是困难,然其中却蕴含着一股乐观的精神,透露出一种藐视并战胜困难的信念和豪情,实为’暖色调’。词中既有多种意象同时并置,也有单个意象孑然孤立,如词末句’风展红旗如画’中的’红旗’,红旗是工农红军的旗帜,是革命的象征,词人以风中飘扬的红旗,描绘了一幅革命的壮景。这里虚实结合,正侧相映,理想与现实交织,全篇的情感,都凝聚在这面迎风招展的红旗上。选取红旗,可谓是以一当十,不惟让整篇作品、整幅画面立时充满亮色,而且’曲终奏雅’,使全篇所展现的乐观精神、革命豪情得以升华。词中有的地方,又反常合道,词之首句即是。古体诗词因篇幅字数有严格限制,作时需惜墨如金,人名、地名以少用为佳,多用则为大忌,但这首词却是反其道而行之,首句连用三处地名,在清楚标明进军路线和红军队伍行动状况的同时,又像是信手拈来,妥帖明快之至。李白的《峨眉山月歌》诗中云:’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四句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而浑然天成,丝毫不显重叠堆砌,让人叹为观止。《如梦令·元旦》词首句看似粗拙,实含匠心,也确有李白诗的意致。大凡诗文高手,皆能举重若轻,点石成金,生活中事,无不可采撷入诗,一入诗中,又仿佛天造地设,精彩百倍,此句即如此。另外,从节奏上来说,此词首句出以三处地名,次句继以三种物象,虽并非完全对仗,然两字一顿,一连六顿,上下相合,节奏相应。凡此种种,均看似寻常,细究起来却委实是摇曳多姿,光华难掩。
另外,这首诗的韵脚是:’化’、’滑’、’下’、’下’、’画’。 音韵在此巧妙、妥贴,只有’滑’字入声,而其它三个字为去声, 虽不在一个韵部,但仍自然滑顺,而且用的也是方音取叶法。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