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仇敌()”「同仇敌忾」

2024年03月03日成语大全133

成语“同仇敌忾”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同讎敵愾
成语读音:tóng chóu dí kài
成语简拼:TCDK
成语注音:ㄊㄨㄥˊ ㄔㄡˊ ㄉ一ˊ ㄎㄞ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同仇敌慨
反义词:卖国求荣、屈膝投降
成语出处:《诗经 秦风 无衣》:“与子同仇。”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成语解释: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成语用法:同仇敌忾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含褒义。
成语造句:因为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评”或“批判”者同仇敌忾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五论“文人相轻”—明术)
英文翻译:share a bitter hatred of enemy
俄文翻译:охвáченный ненавистью к общему врагу
日文翻译:共通 (きょうつう)の敵にはげしい憤 (いきどお)りをいだく
其他翻译:<德>im Haβ gegen den Feind vereint sein<法>nourrir la plus grande haine contre l'ennemi commun
成语故事:东周春秋时期,有一首流传于军中的歌谣,表现了士兵们 慷慨从军;同心对敌的乐观精神和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这首歌谣 分为三节,可以反复咏唱。其中第一节是这样的:”谁说没有衣服?我 的战袍就是你的。国王兴兵打仗,快把刀枪修好。我与你共同对付仇敌。” “同仇”这个词就来源于上面的歌谣。   公元前623年,卫国的宁俞出使鲁国,鲁文王设宴招待。席间,文王让乐工演唱《湛露》和《彤tong弓》,宁俞一听就知道。这是周天子对诸侯恩赐、褒奖时的宴乐。为此,他在席间不作任何答谢之辞。 文王对宁俞在席间表示沉默不理解。宴饮完毕

成语“同仇敌忾”的扩展资料

1. 同仇敌忾的意思
同仇敌忾( tóng chóu dí kài )
  [编辑本段]解 释
  同仇:共同对敌。敌忾:抵抗所怨恨的人(抵抗敌人)。意谓共同怀着无比的仇恨和愤怒,戮力同心抵抗敌人。
  [编辑本段]出 处
  《诗经·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日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日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编辑本段]例 句
  先秦·左丘明《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
  孔颖达 疏:“当王所怒,谓往征伐之。”
  后以“同仇敌忾”指全体一致地痛恨、打击敌人。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中国之前途及国民应尽之责任》:“我有军备,我自整之。乃同仇敌忾之军国民,非残屠同胞之刽子手也。”
  瞿秋白 《乱弹•狗样的英雄》:“一望见穿上制服的人,就发生同仇敌忾之心,马上想动手收拾掉他。”
  郭澄清 《大刀记》第五章:“[人民]为了抗日救国的伟大事业,正在同仇敌忾,英勇奋战,抗击 日本 侵略者。”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五论“文人相轻”--明术》:“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评’或‘批判’者同仇敌慨的。”
  [编辑本段]用 法
  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含褒义 ;指共同作战。
  [编辑本段]典 故
  故事 东周春秋时期,有一首流传于军中的歌谣,表现了士兵们 慷慨从军;同心对敌的乐观精神和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这首歌谣 分为三节,可以反复咏唱。其中第一节是这样的:“谁说没有衣服?我的战袍就是你的。国王兴兵打仗,快把刀枪修好。我与你共同对付仇 敌。” “同仇”这个词就来源于上面的歌谣。 公元前623年,卫国的宁俞出使鲁国,鲁文王设宴招待。席间,文 王让乐工演唱《湛露》和《彤tóng弓》,宁俞一听就知道。这是周天子 对诸侯恩赐、褒奖时的宴乐。为此,他在席间不作任何答谢之辞。 文王对宁俞在席间表示沉默不理解。宴饮完毕后,命人私下询 问他是什么原因。宁俞回答说:“当年诸侯以周天子对敌人的愤恨为 同恨,所以为天子献上战功。天子为了酬谢诸侯,在酒宴中赐彤弓, 赋《湛露》,这是应该的。但如今我们卫国来到鲁国表示友好,大王学 天子赐诸侯的礼节,也命乐工演唱《湛露》和《彤弓》。在这种情况下, 我只好沉默不言了。” “敌忾(kài)”这个词就来源宁俞说的话。
  [编辑本段]同义词
  同仇敌慨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2. 同仇敌忾是什么意思
【同仇敌忾】( tóng chóu dí kài )亦作“ 同仇敌慨 ”。
表示 抱着共同的愤恨,一致对付敌人。
出处《诗经·秦风·无衣》:“与子同仇。
例句先秦·左丘明《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
孔颖达 疏:“当王所怒,谓往征伐之。”
后以“同仇敌忾”指全体一致地痛恨、打击敌人。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中国之前途及国民应尽之责任》:“我有军备,我自整之。乃同仇敌忾之军国民,非残屠同胞之刽子手也。”
瞿秋白 《乱弹狗样的英雄》:“一望见穿上制服的人,就发生同仇敌忾之心,马上想动手收拾掉他。”
郭澄清 《大刀记》第五章:“[人民]为了抗日救国的伟大事业,正在同仇敌忾,英勇奋战,抗击 日本 侵略者。”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五论“文人相轻”--明术》:“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评’或‘批判’者同仇敌慨的。”
用法 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含褒义典故故事 东周春秋时期,有一首流传于军中的歌谣,表现了士兵们 慷慨从军;同心对敌的乐观精神和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这首歌谣 分为三节,可以反复咏唱。其中第一节是这样的:”谁说没有衣服?我 的战袍就是你的。国王兴兵打仗,快把刀枪修好。我与你共同对付仇 敌。” “同仇”这个词就来源于上面的歌谣。 公元前623年,卫国的宁俞出使鲁国,鲁文王设宴招待。席间,文 王让乐工演唱《湛露》和《彤tong弓》,宁俞一听就知道。这是周天子 对诸侯恩赐、褒奖时的宴乐。为此,他在席间不作任何答谢之辞。 文王对宁俞在席间表示沉默不理解。宴饮完毕后,命人私下询 问他是什么原因。宁俞回答说:“当年诸侯以周天子对敌人的愤恨为 同恨,所以为天子献上战功。天子为了酬谢诸侯,在酒宴中赐彤弓, 赋《湛露》,这是应该的。但如今我们卫国来到鲁国表示友好,大王学 天子赐诸侯的礼节,也命乐工演唱《湛露》和《彤弓》。在这种情况下, 我只好沉默不言了。” “敌忾(kai)”这个词就来源宁俞说的话。
出处《诗·秦风·无衣》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3. 同仇敌忾的意思是什么
【同仇敌忾】
【tóng chóu dí kài】
【解释】: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出自】:《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
【示例】:因为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评”或“批判”者~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五论“文人相轻”—明术》
【语法】: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含褒义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4. 同仇敌忾是什么意思?
成语: 同仇敌忾 (拼音:tóng chóu dí kài) 出处: 《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 意思: 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例子: 因为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评”或“批判”者~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五论“文人相轻”—明术)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5. 同仇敌忾忾的意思是什么
同仇敌忾的忾意思是:愤恨,愤怒。
同仇敌忾[ tóng chóu dí kài ]
释义:大家一致地对敌人仇恨和愤怒。
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五论“文人相轻”—明术》:因为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评”或“批判”者同仇敌忾的。 
忾拼音:kài、 xì
释义:
忾kài(ㄎㄞˋ)
愤怒,愤恨:同仇敌忾(大家一致痛恨敌人)。
忾xì(ㄒ一ˋ)
1、叹息。
2、遍及;到:“忾乎天下。”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忾敌[kài dí] 
同仇敌忾。
2、同忾[tóng kài] 
相同的愤慨。
3、怫忾[fú kài] 
气郁满。
4、忾然[kài rán] 
感慨貌;叹息。
5、忾惜[kài xī] 
感叹惋惜。
6、慷忾[kāng kài] 
慷慨。情绪激昂。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6. 同仇敌忾是什么意思?
同仇敌忾:同仇:共同对敌。敌忾:抵抗所怨恨的人(抵抗敌人)。意谓共同怀着无比的仇恨和愤怒,戮力同心抵抗敌人。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7. 同仇敌忾什么意思
同仇敌忾( tóng chóu dí kài )亦作“ 同仇敌慨 ”。
解 释
同仇:共同对敌。敌忾:抵抗所怨恨的人(抵抗敌人)。意谓共同怀着无比的仇恨和愤怒,戮力同心抵抗敌人。
出 处
《诗经·秦风·无衣》:“与子同仇。
例 句
先秦·左丘明《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
孔颖达 疏:“当王所怒,谓往征伐之。”
后以“同仇敌忾”指全体一致地痛恨、打击敌人。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中国之前途及国民应尽之责任》:“我有军备,我自整之。乃同仇敌忾之军国民,非残屠同胞之刽子手也。”
瞿秋白 《乱弹•狗样的英雄》:“一望见穿上制服的人,就发生同仇敌忾之心,马上想动手收拾掉他。”
郭澄清 《大刀记》第五章:“[人民]为了抗日救国的伟大事业,正在同仇敌忾,英勇奋战,抗击 日本 侵略者。”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五论“文人相轻”--明术》:“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评’或‘批判’者同仇敌慨的。”
用 法
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含褒义 ;指共同作战。
典 故
故事 东周春秋时期,有一首流传于军中的歌谣,表现了士兵们 慷慨从军;同心对敌的乐观精神和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这首歌谣 分为三节,可以反复咏唱。其中第一节是这样的:”谁说没有衣服?我 的战袍就是你的。国王兴兵打仗,快把刀枪修好。我与你共同对付仇 敌。” “同仇”这个词就来源于上面的歌谣。 公元前623年,卫国的宁俞出使鲁国,鲁文王设宴招待。席间,文 王让乐工演唱《湛露》和《彤tong弓》,宁俞一听就知道。这是周天子 对诸侯恩赐、褒奖时的宴乐。为此,他在席间不作任何答谢之辞。 文王对宁俞在席间表示沉默不理解。宴饮完毕后,命人私下询 问他是什么原因。宁俞回答说:“当年诸侯以周天子对敌人的愤恨为 同恨,所以为天子献上战功。天子为了酬谢诸侯,在酒宴中赐彤弓, 赋《湛露》,这是应该的。但如今我们卫国来到鲁国表示友好,大王学 天子赐诸侯的礼节,也命乐工演唱《湛露》和《彤弓》。在这种情况下, 我只好沉默不言了。” “敌忾(kai)”这个词就来源宁俞说的话。
同义词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8. 同仇敌忾的忾的意思是什么
【注音】tóng chóu dí kài  【释义】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地仇恨敌人。  【全释义】指全体一致地痛恨打击敌人。  【用法】作谓语、定语、分句;指共同作战;多用作褒义。  【结构】动宾结构  【近义词】同心同德、戮力同心、齐心协力、众人一条心  【反义词】自相残杀公益成语网:gyjsl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