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养正”「蒙以养正」
成语“蒙以养正”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蒙以養正成语读音:méng yǐ yǎng zhèng
成语简拼:MYYZ
成语注音:ㄇㄥˊ 一ˇ 一ㄤˇ ㄓㄥˋ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易·蒙》:“蒙以养正,圣功也。”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指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
成语用法:蒙以养正作宾语;指教育要从童年开始。
成语“蒙以养正”的扩展资料
1. 成语什么以养正: 蒙以养正 [méng yǐ yǎng zhèng] 生词本 基本释义 指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 出 处 《易·蒙》:“蒙以养正,圣功也。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2. 请问蒙以养正国学机的效果咋样?我想给孩子买一台。
这类粗制滥造的模仿和山寨机器害人害己!一无正规网站或者官网(只有一个完全为了销售而做的网站www.myyzgxj.com,网站中非法宣传说该产品是CCTV推荐品牌,非法宣传称于丹教授、王财贵教授、蔡礼旭教授以及8年前就已经仙逝的季羡林大师等多位人士为他们的讲师团队......等等不实或者非法宣传),二无任何实体店,三无生产厂家(更别说机子内容有没有、电器产品有没有安全性的3C强制认证标志),四无售后(整个网站就一个一直跳出的400开头的销售电话以及一个名为张小谦的私人微信二维码)。这类三无产品实在害人害己!真的要买请选择正规产品。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3. 蒙的词语
蒙的词语 :
启蒙、承蒙、蒙昧、蒙药、蒙眬、开蒙、蒙尘、蒙哄、冥蒙、蒙混、
蒙受、坑蒙、愚蒙、蒙童、蒙难、发蒙、鸿蒙、蒙馆、童蒙、不蒙、
蒙冤、蒙士、讲蒙、蒙括、伀蒙、蒙公、眳蒙、蒙盖、蒙犯、旃蒙、
猥蒙、包蒙、蒙珑、孱蒙、蓊蒙、蒙、蒙瞳、霾蒙、徇蒙、蒙聋、
放蒙挣、细蒙蒙、蒙蒙黑、东蒙客、费落蒙、逢蒙视、表蒙子、绿蒙蒙、
吴阿蒙、两头蒙、黄蒙蒙、蒙园吏、蒙昧主义、蒙古人种、蒙混过关、
启蒙运动、坑蒙拐骗、蒙络摇缀、晨昏蒙影、开辟鸿蒙、葱茏迷蒙、蒙山施食、
旷若发蒙、承蒙关照、蒙氏阅读、醉态蒙眬、承蒙眷顾、蒙面丧心、烟雨迷蒙、
明昭昏蒙、驴蒙虎皮、蒙古部落、承蒙错爱、连蒙带骗、蒙袂辑屦、醉眼蒙胧、
雾气蒙蒙、吴下阿蒙、负债蒙恩、浑浑蒙蒙、蒙头盖脸、鸿蒙初辟、蒙在鼓里、
蒙以养正、衔恨蒙枉、承蒙厚爱、土偶蒙金、蒙袂辑履、发蒙振落、如蒙不弃、
烟雨蒙蒙、被泽蒙庥、豫蒙眷接、发蒙解惑、蒙巴树实、云雾迷蒙、三尺童蒙、
蒙蒙松松、发蒙启蔽、睡眼蒙眬、蒙头盖面、阿蒙哞哞、连蒙带唬、烟雾迷蒙、
负任蒙劳、被灾蒙祸、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4. 张载《语录》翻译?
关学:张载
张载,字子厚,长安人,世称横渠先生,代表作有《正蒙》、《经学理窟》及《易说》。其中《正蒙》最为重要。
《蒙》是《周易》的一个卦名,该卦彖辞中有“蒙以养正”语。蒙,即蒙昧未明;正,即订正。意思是从蒙童起就要加以培养。张载说:“养其蒙使正者,圣人之功也。”书名由此而来。《正蒙》中的《太和篇》讨论道体—世界的本源、本体、规律或原理,《诚明篇》讨论性体—本性与气质,《太心篇》讨论心体—思想。
他的理学观点可分为下面两部分。
第一,太虚论。这是他的宇宙论,他认为宇宙本体是太虚一元之气,“太虚”又名“太和”,万事万物都由它生,而万物死灭时,仍散为太虚,太虚即气,并不是绝对空虚。
张载的“太虚”包含一与多、有与无的统一性,由此而产生的万物遵循一定的转换规律。比如《正蒙·太和篇》中说:“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一切现象都有对立的两方面,两者的运动方向必然相反。相反就相仇,相仇即斗争,斗争的结果必然归于调和。这也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
其他如“物无孤立之理”、“动非自外”、“两不立则一不可见”、“天下之物,无两个有相似者”、“金铁有时而腐,山岳有时而摧,凡有形之物即易坏”、“无常乃所以为常”等话,都体现着事物间相互联系转换的法则。张载还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对寒暑、潮汐、日食、月食、风雨、雷霆以及动植物等,都有自己的认识。总而言之,张载的气一元论于唯物主义。
第二,性说及天人合一观。横渠讲性,分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两种,天地之性是指整个气而言,气质之性是对个体而言。天人合一观,在《西铭》一文中有深刻的体现,如他的名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即是天人合一的唯心论,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概括为“横渠四句”。为社会建立信仰体系,为民众奠定命运根基,为前圣接继思想学术,为万世开拓太平事业。这四句话涉及精神价值、生命意义、学统传承、社会理想等多方面的内容,最能显示儒者的襟怀,也最能体现儒者的器识与宏愿,也可以看作张载一生抱负和理想的概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5. “蒙以养正,圣功也。而养正莫先与”的下一句是什么?
下一句是“盖人之自失其正。 以自外于圣人之途者,率以童幼之年。”
原文:易曰:蒙以养正, 圣功也。而养正莫先于礼。盖人之自失其正。以自外于圣人之途者,率以童幼之年。不闻礼教。则耳目手足,无所持循,作止语默,无所检束。及其既长,沿习偷安,徇情任气。如已决之水。不可堤防,已放之条, 不可盘郁,何所不至哉。是故朱子小学,必先洒扫应对之节,程子谓即此便可达天德, 信非诬也。世之父兄,既以姑息为恩。而为之师者, 日役役焉以课程为急。故一切礼教, 废阁不讲, 童蒙何赖焉。兹本曲礼,内则,少仪, 弟子职, 诸篇。附诸儒训蒙要语, 辑为童子礼。
出处:《五种遗规》之《养正遗规》
引申拓展:
《五种遗规》,清陈宏谋辑。清代社会教育和蒙童教育教材,清末中学堂修身科教材。辑者有感于世上多有弊端,遂于公务之余,采录前人关于养性、修身、治家、为官、处世、教育等方面的著述事迹,分门别类辑为遗规五种:《养正遗规》、《教女遗规》、《训俗遗规》、《从政遗规》和《在官法戒录》,总称《五种遗规》。
五种《遗规》的成书时间不同,《养正遗规》为乾隆四年(1739年),《从政遗规》、《教女遗规》、《训俗遗规》分别为乾隆七年七月、九月、十月,《在官法戒录》则为乾隆八年四月。合刻本《五种遗规》始行于乾隆八年,为南昌府学教授李安民集校本。
各《遗规》单行本甚多,以单本形式收入各类丛书、类书亦甚多。而合刻本则不多,除李安民集校本外,尚有同治七年(1868年)的金陵书局本、楚北崇文书局本,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的浙江书局本等,并收入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上海中华书局辑《四部备要·子部·儒家》。共计十六卷,其中《养正遗规》二卷,《补编》一卷,《教女遗规》三卷,《训俗遗规》四卷,《从政遗规》二卷,《在官法戒录》四卷。除通行本外,另有一种刊本,去《在官法戒录》,改列陈宏谋晚年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所辑的《学仕遗规》(四卷,《补编》四卷),主要有光绪十九年(1893年)上海洋布公所振华堂刊本和宣统二年(1910年)学部图书局本。
原文释义:
天下有好的教育方法,才会有真正的人才。教法的起点要从乡里街巷开始,人才的培养,则要从儿童开始。易经上说,给孩子启蒙和泉水从山脚下涌出是一样的道理。高尚的人所以有德行操守并且能知行合一,就是这个原因吧。因此给孩子启蒙,是像圣人一般的功德,意义是极其深远的!我常见到现在那些所谓才子的孩子,不过是以会背诵一些经史典章、做些诗词文章自诩,却在道德品行这些根本的方面,很少学习和实践。山泉原本是清澈的,流出山以后就污浊了,难道只是山泉的过错吗?随波逐流,首先是父亲和兄长教育的失职,再就是孩子草率不恭谨造成的。于是我在公务之余,推究古圣先贤给孩子启蒙养正的规范和方法,并从中选出了简明扼要、便于实行的内容,整理成两卷,篇幅虽然不算多,但也大致上本末完备。目的是给地方各个学校的家长和老师,用它来教儿童,不要轻视细枝末节,不要急于求成,严格遵循古人总结出来的教育方法施行。虽然是给小孩子启蒙和养正的,还是要按照忠实于伦理、落实于行动、传道授业这些方面,全面引发教育。这样按照大学之道,希望能够做到正本清源,从孩子小的时候就给他们正确的教育,不知能否对现在的教育有所裨益?皇上亲自提倡发展文史哲学,文教事业日见起色,在京都培养的大批教师,让他们分别下到地方,用正确的教育去影响社会和百姓,负起为国家培养人才的责任!虽然我愚钝,但愿殚精竭虑勤勉热忱,准备培训启蒙老师,为各地方所效法。有的人认为这是迂腐的、过时的、琐屑的,故而闲置起来,我为此感到心痛啊!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6. 什么是童蒙养正?
“童蒙养正”的思想来源于《易经》。《易经•序卦传》:“蒙者,蒙也,物之稚也”,指出“蒙”是事物在幼稚阶段的状态。
事物刚开始的时候,肯定会有迷蒙,儿童生长规律亦然,“童蒙”即指幼儿阶段的特点,因此古人把幼儿教育称作“蒙学”,对刚开始的教育叫“启蒙教育”。
扩展资料:
童蒙养正是一个始于儒家的儿童教育思想,童蒙就是对儿童早期的启蒙教育,养正指培养各种优秀美德。
童蒙养正——圣贤智慧的陶冶 ,养正,是指培养其端正的心性及行为,养其正心正德正见正行。
培养纯善的心。首先,家长要肯定所有孩子的心性都是善的。善心的外在表现就是品行的端正和纯洁。所以从品行入手,老师须以身教、言教启发濡养孩子纯善的心。善心是无远弗届的,由善心而起的德能、德用良善的行为与作用也是无有穷尽的。长养孩子的善心、善念,就是培育孩子为人的根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7. 带蒙的成语
带蒙的成语 :
蒙混过关、
坑蒙拐骗、
吴下阿蒙、
旷若发蒙、
连蒙带唬、
连蒙带骗、
负任蒙劳、
醉眼蒙胧、
衔恨蒙枉、
云雾迷蒙、
发蒙振落、
明昭昏蒙、
蒙袂辑屦、
鸿蒙初辟、
土偶蒙金、
蒙在鼓里、
发蒙解惑、
蒙面丧心、
蒙以养正、
蒙袂辑履、
发蒙启蔽、
被泽蒙庥、
三尺童蒙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8. 请问蒙以养正国学机咋样?好多人在买啊,我正在犹豫要不要给孩子买一台,孩子四岁了
国学机用处肯定是有的,不过关键还是在于家长理念是否清楚,是否对经典教育真的有信心,如果信心坚定,知道孩子国学经典教育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来说举足轻重,非常关键,也知道孩子听读经典,对13岁前的孩子是最好的教育方式,那您用国学机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尤其是对于6岁前的黄金时期来说,这个时候孩子是海绵式吸收讯息,给她经典他吸收经典,给他垃圾的流行乐他就吸收垃圾,并且全部进入潜意识,何不在黄金的时期,给他人类最高度的智慧经典呢,流传了几千年的人类巅峰智慧啊。并且不用刻意,只需要机器打开放着,有一个声音存在就可以,有意识无意识孩子都在吸收,希望您孩子能够在黄金年龄,得到经典的熏陶。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9. 蒙以养正是什么意思
méng yǐ yǎng zhèng成语释义: 指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成语出处 ,《易·蒙》:“蒙以养正,圣功也。”请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0. 养正毓德、精存自生什么意思
养正毓德,精存自生 “养正毓德”源于《易经》。《易经•蒙卦•彖辞》曰:“蒙以养正,圣功也。”《易经•蒙卦•象辞》曰:“蒙,君子以果行育德。”毓,即育。《易经•蒙卦》提出的“养正”教育理念,即希望教育者注重培养学生端正的心性及行为,作为最古老的教育思想而影响着中国。清高宗乾隆就曾手书“养正毓德”以为上书房的匾额,清世宗雍正又题写了楹联曰:“立身以至诚为本,读书以明理为先”,教育皇胄加强修身,以承继大统。作为大学,它不仅产生思想和学问,更重要的是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具有道德良知的公民这一神圣责任。英国的教育家约翰•亨利•纽曼在其《大学的理想》中指出:“大学乃是一切知识和科学、事实和原理、探索和发现、实验和思索的高级保护力量……在那里对任何一边既不侵犯也不屈服。”《礼记•大学》开篇也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即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德性,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垢纳新,从而趋于善(合目的性)的至高境界。因此,大学的首要职能就是涵养人的德性,使人成其为“人”;而培德育人,养正至关重要。“正”,代表真善美价值取向的矛盾主要方面的控制力。唯其正,才能决定事物的真善美品质,才能使事物稳定、和谐。正,是正道,是千古人间光明之途,代表着人类恒久向往和追求的真善美和谐的至高理想。大学培养学生纯正的品质,引导他们坚守正道,这是神圣而伟大的功业。正,是正气,是天地间的浩然之气。人心善恶,品格高下,皆为胸中正邪两气相搏的结果。《孟子•公孙丑上》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大学惟涵养正道、正气,方能培育师生壁立千仞的正义人格,无愧矗立于天地间的人。 “精存自生”语出《管子•内业》。管仲(前725-645年)任齐国宰相,助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他的思想集中反映在《管子》一书。《管子•内业》曰:“精存自生,其外安荣,内藏以为泉原,浩然和平,以为气渊。渊之不涸,四体乃固;泉之不竭,九窍遂通。乃能穷天地,被四海。”《管子》认为,在物为精,在天为气,在人为德。凡世界上万事万物,都不可缺少精气神;就人事而言,既为人性道德的本原,亦是事业昌茂的渊泉。人生活于世间,不仅是血肉之躯的生理存在,也是精神生产的文化存在,这就更需要这样一种气:志气、骨气、正气、锐气;事业发展亦有赖于这样一种气:豪气、人气、士气、大气!有了这种精气神,生命之树自可生生不息,事业之花亦会精彩纷呈。假若没有“十年磨一剑”的坚强意志,没有“十载寒窗积雪余”的坚韧求索,没有“面壁十年图破壁”的坚定执著,我们这所地处北国边陲的大学不可能创造出今天的辉煌;正是凭借这种争气的精神,我校方得以克服种种困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55载的办学实践昭示:有此精气神,个人自可安身立命,事业也会兴旺昌盛。注:这是齐齐哈尔的校训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1. 蒙以养正圣功也出自易经的什么卦
蒙卦《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彖传〕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