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色()()空”「色即是空」

2024年06月27日成语大全125

成语“色即是空”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sè jí shì kōng
成语简拼:SJSK
成语注音:ㄙㄜˋ ㄐ一ˊ ㄕˋ ㄎㄨㄥ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空即是色
成语出处: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12回:“本庵法名,向以‘色即是空’四字为则,如前岁收的几个小徒。”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佛家语。指世家一切色法(物质)的本性(内在真实性)都是空无所有
成语用法:色即是空作宾语、定语;用于佛教等。
成语造句:周立波《山那面人家》:“既是和尚,应该早已看破红尘,相信色即是空了。”

成语“色即是空”的扩展资料

1. 色即是空即色?
‘色’是指有形质的一切万物。此万物为因缘所生,并非本来实有,因此其当体是空。此谓之‘色即是空’。“色不异空”,肉眼所看到的现象(色)是没有实体(空)的,因此,物质的存在是一种现象,由于无数的原因和条件,所以物质不断地产生变化,世上绝对没有不发生变化的实体存在。“空不异色”,这个世界上存在的一切物质,没有一种具有实体,但由于肉眼只能观察到现象、而看不到实体,所以只能把现象假定为不变,把眼睛可看到的现象假定为存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意思就是眼睛所看到的现象,既不是有,也不是无,它不受任何事物的束缚,唯有从这两个方面来了解它,才能看到真实。【空即是色】指人间之物质、身体本系空无实体,而由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成,故称空即是色;四大若离散,则复归空无,故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并非析色见空,而系体达色之当体即空之故,空者亦非意味断灭,即有即空方是真空。此真空既为有,故必不异于有,以空即是有,而说空即是色。指真空不异于色法,空的当体即是色。可以理解为:以物质为表象的世界其实质是空无所有的,而所谓”空无所有”是依心起解的。所以色即是空--相对人的认识的表象世界是空的,而空的表现形式是依附于心(例:人)的认识的--空即是色。【五蕴】指色、受、想、行、识。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2. 佛教的“色即是空”什么意思?
佛经的《般若心经》是’色既是空’的真正出处,佛经云:’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既是空,空既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意思无非是超脱俗世之后,色即成了空无,什么也不是,什么也没有了,所以最后空无也是色,是色的另外境界。影片取名为’Sex is Zero’(色既是空),却充满了青春大学生对性的渴望和好奇,以及自身性魅力的无限散发,有一种反讽的味道。
般若心经的原文及注解:
《般 若 心 经》
[唐]玄奘法师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香、声、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捶,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色即是空”我简单的理解就是:色即是虚无,虚无就是色。色即是空,指世上的色,欲望等都是虚幻的,空无的,等你真的视一切为空无,就发现虚幻就是和色一样了。
就像你孜孜以求的某种东西,迷恋追逐到无药可救的地步,但是历经劫难后反思,其实你追求的只是一场虚幻,虚无,欢情过后,什么都没有,所谓色即是空。
看破红尘之后,你明白空和色没什么区别,空不异色。你就安心的沉于你的“空”的哲学中。
所谓四大皆空。摘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3. 「色即是空」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的?
  “色”、“相”,佛教用语。
  色即是空是修行者追求的一种境界,此四字并无直接出处,但在鸠摩罗什(公元343~413年)译《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里经常论及。其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我想应该是对无色无相最好的解释吧。
  经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如是受想行识,亦复皆空。是故舍利子,一切法空性,无相无生无灭,无垢离垢,无减无增。舍利子,是故尔时空性之中,无色,无受.无想,无行,亦无有识。无眼,无耳,无鼻,无舌,无身,无意。无色,无声,无香,无味,无触,无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无得,亦无不得。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此中“色”者,是说由于未悟入空性体性,即由错乱心思见色而起分别,或虚构增益言词。“空”者即是由色之自性空,由于过去时无相,则不可得,现在未来时亦无相,由于(实有、自性)不可得,即不住一切边,及不住一切(有为法、实有)事故,名为空性。“空即是色”,即是于空性不可得之自性中,但有假立色名,不是别有彼色,故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是说凡所有色,彼即是离言说的空性,离开色寻求空性亦不可得,即名色不异空。所有离言说的空性中,若离假施设色名别有,亦不可得,即名空不异色。“如是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说如是说色,亦照见其余诸蕴皆同于色体性皆空。所以经云:“是故舍利子,一切法空性。”所言“舍利子”者,是为令不散乱善于听闻的呼唤词。如是一切法空性者,如于五蕴如是宣说,复令了知六处乃至一切相智的中间,一切世出世法悉皆性空。
  “无相无生无灭,无垢离垢,无减无增。”“无相”,是说犹如虚空无相,既无烦恼相,亦无清净相。“无生无灭”,是说现在已生,先无后有,“灭”谓先有后无,但在空性中皆不可得,昔本无生,若无有生,后则无灭。“无垢离垢”,“垢”者谓诸识能取所取分别所行境,空性则已超过诸识,故名无垢。“无离垢”者,是说既无有垢,则无垢染可离。“无减无增”,“减”谓有情,“增”谓佛陀。“无”者谓空性中寻求有情与佛陀皆不可得,故名无减无增。经云:“舍利子,是故尔时空性之中,无色,无受,无想,无行,亦无有识。无眼,无耳,无鼻,无舌,无身,无意,无色,无声,无香,无味,无触,无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无色”,“色”是所应观察相,空性无相,故空性之中无色。“无受”,如是“受”者是领纳相;“无想”,“想”是能取相;“无行”,“行”是现行造作相;“无识”,“识”是能取各各差别相,因空性中不可得,故无诸识。一切皆无者,谓诸五蕴是有漏相,空性中无诸五蕴。“无眼”,此中“眼”者是所见相,空性无相,故空性中无眼。“无耳”,如是“耳”者是闻相;“无鼻”,“鼻”以嗅香味为相;“无舌”,“舌”以尝味为相;“无身”,“身”是触相;“无意”,“意”是能分析各各差别相,空性中无相故无意。如是六根是能取相,因空性中无相,故无六根。
  “无色”,“色”是显色形色相,因空性无相故无色。“无声”,如是“声”者是悦意不悦意相;“无香”,“香”以嗅味为相;“无味”,“味”以尝为相,“无触”,“触”以能触粗软为相;“无法”,“法”以种种差别为相,因空性无相,故名无法。如是诸境是能缘之缘相,因空性无相,故无诸境。无眼界乃至无意界及无意识界,于此十八界者是有坏相,空性中无相,故无十八界。
  “无无明”乃至“无老死”,“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尽”。“无明”乃至“老死”十二缘起,是能取生死轮回的相,空性无相,故无无明乃至老死。“无明尽”乃至“老死尽”,是涅盘清净的相,因空性无相,故无无明尽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苦”是烦恼相,“集”是近取亲因相,“灭”是寂灭相,“道”是智相;因空性无相,故空性中无四谛。
  “无智”,“智”是以现见一切法为相,空性中无相,故无智。“无得亦无不得”,“得”者谓得无上正等菩提,“不得”者谓诸有情不得无上正等菩提。“无”者谓在空性相中,既无无上菩提,亦无有情可得,故名无得亦无不得。由彼等异名差别,说明一切法皆由自性空性,如是空性即是如是故。以上释空性的相竟。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4. 色即是空(打一字)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这是解释五蕴空的的真理。舍利子即舍利弗,智慧第一,是释迦佛讲心经时的当机众,故佛唤他一声。凡夫谓一切色在心之外,心外有色,把心与色分成两样,却不知色从心生,觅心不可得,色又何曾可得,所以色就是空,故色不异空。又凡夫以为空在心外,不知空是一法,此一法亦未离开这个心,空由心生,空因心而有,觅心了不可得,心空,心所生的空亦空,故空不异色。 空与色不是两个,是一个,色即是空,色从空而生,当体就是空,所谓‘色性自空’,不是色灭了才空,例如水中月,水中月当体即空,不是水中月灭了才空,故色即是空;又水中无月,能现一个月出来,是名空即是色,空性出生一切色,一切色终归于空,如是一切法从空而生,终归于空──天堂空、地狱空、贫富苦乐空,故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现在再详细的解释一下:何谓色?言语、文字、及一切眼所见有相的物都是色,色如何空呢?例如大悲咒,很多人都会背,大悲咒是色,一字一字的学会后放在心内,再看心内是否有大悲咒存在?空的,一字不可得,大悲咒空,大悲咒是色,故色即是空,又因为大悲咒是空的,所以可以容纳另外的东西,若是有,便不能再学其它东西,不能把另外的经咒容入心内,因为是空,可以再学楞严咒,一字一字的放进去, 再看,一字亦不可得,也是空,如是大悲咒读熟,归于空,楞严咒读熟,归于空,金刚经读熟,归于空,证明色即是空。何谓空即是色?心内的大悲咒是空,一字不可得,但还可以一字不漏的背诵出来,证明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现现成成,所以佛法现成,如来是发明者,故佛法称为发明心地,不说创造,谁发明真理,谁就是菩萨,谁不发明其真理,谁就是凡夫,所以佛法平等,一人发明,一人成佛,两人发明,两人成佛,先觉觉后觉,后觉学先觉。把大悲咒楞严咒念出来是色,这个色的性本来是空,非色灭空,不是色灭了才空,色性自空。当你观空的时候,‘空性自色,非空灭色’,不是空灭了才有色,空的性自然出生一切色,所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5. 色即是空,中的色和空,是什么意思?
色是指一切色、声、香、味、触、法。空,是指色、声、香、味、触、法的本质。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gyjslw.com/post/242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