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当()()”的成语「又当别论」

2025年08月27日成语大全3

本页导读:此网页介绍成语“又当别论”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的词条资料以及扩展资料:“另当别论”用英文怎么说、不辞而别,何言信。有头无尾,又当何论?、结婚,如果你是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你一定会有找异性的欲望。如没有就另当别论了!、“另外”用文言文怎么说、谬误与正当论证的区别?、另当别论的意思、辩论赛的积累大家如何看待这句话:二手房可以买,如果里面死过人的,那就另当别论了.这句话你们联想到了什么?岳云鹏版行当论相声词完整版“论”字组词有哪些?另当别论是啥意思估量整个民族工业,则其先决问题又当别论是什么意思?一个人说,不是我不说,而是我说了又能怎样。什么意思??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什么意思?又字开头的成语等

目录索引:
1:成语“又当别论”的词条资料
2:“另当别论”用英文怎么说
3:不辞而别,何言信。有头无尾,又当何论?
4:结婚,如果你是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你一定会有找异性的欲望。如没有就另当别论了!
5:“另外”用文言文怎么说
6:谬误与正当论证的区别?
7:另当别论的意思
8:辩论赛的积累

9:大家如何看待这句话:二手房可以买,如果里面死过人的,那就另当别论了.这句话你们联想到了什么?

10:岳云鹏版行当论相声词完整版

11:“论”字组词有哪些?

12:另当别论是啥意思

13:估量整个民族工业,则其先决问题又当别论是什么意思?

14:一个人说,不是我不说,而是我说了又能怎样。什么意思??

15: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什么意思?

16:又字开头的成语

成语“又当别论”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又當别論
成语读音:yòu dāng bié lùn
成语简拼:YDBL
成语注音:一ㄡˋ ㄉㄤ ㄅ一ㄝˊ ㄌㄨㄣ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又作别论
成语出处:明·朱国祯《涌幢小品·世荫不同》:“至孙许之荫以锦衣,官二品三品,忠臣之后又当别论。”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应当另外作出评价。
成语用法:又当别论作谓语、分句;指另外评价。
成语造句:到黄金时代的路上,究竟是悲哀,是痛苦,是兴奋,是痛快?这都是又当别论,不在乱弹之列。瞿秋白《乱弹·世纪末的悲哀》

成语“又当别论”的扩展资料

1. “另当别论”用英文怎么说
呵呵,judged??用discuss阿!should be discussed otherwise (in other ways).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2. 不辞而别,何言信。有头无尾,又当何论?
意思:没有告辞就走了,怎么能说是讲信义呢?只有开始,没有结果,这种事情怎么评论呢?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3. 结婚,如果你是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你一定会有找异性的欲望。如没有就另当别论了!
结婚,如果你是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就一定有找异性的欲望,为什么呢?我发现,越长大越孤单,越来越不想找异性了,不知道是我的问题还是这个社会教会了我什么,现在的我,只想赚q,好好的享受生活。其他的没有欲望了。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4. “另外”用文言文怎么说
古代没有“另”字,现代“另、另外”的意义在古书中常用“别”字来表示。出自西汉班固《后汉书·班超梁慬传》:“已别有旨。”白话文:已经有另外的旨意了。
别,多音字:
读作bié时,意思有分离;差别;分类;另外的;卡住,插住,绷住;不要,不准。
读作biè时,用于”别扭“。
相关词语有别有心肠、别置、另娶、别有肺肠、又当别论。
扩展资料:
词语解析:
一、别有心肠
【解释】:指另有打算和企图。犹别有肺肠。
【出自】:现代鲁迅《朝花夕拾·》:“可是一班别有心肠的人们,便竭力来阻遏它,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没有一丝乐趣。”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二、别置
【解释】:另行安排。
三、另婚
【解释】:另娶别人。
四、又当别论
【解释】:应当另外作出评价。
【出自】:现代瞿秋白《乱弹·世纪末的悲哀》:“到黄金时代的路上,究竟是悲哀,是痛苦,是兴奋,是痛快?这都是又当别论,不在乱弹之列。 ”
五、别有肺肠
【解释】:别有:另有;肺肠:指思想。比喻人动机不良,故意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的奇特的主张。
【出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七回那老太太却别有肺肠,非但不惊不吓,还要赶到房里,把席面扫个一空,骂了个无了无休。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另有所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另外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5. 谬误与正当论证的区别?
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就在于谬误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而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6. 另当别论的意思
另当别论的意思是原来的看法或结论不能成立而应当另外加以评论。
另当别论解释:
出处:高阳《慈禧全传》一○六:“穆宗是年方弱冠,不急于此,谁知祸起不测,另当别论。”
结构:联合式。
用法:作谓语,宾语。
示例:至于他的观点到底准不准确另当别论,不过现在的消费者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可是真的。
扩展资料
另当别论的反义词:
一、一概而论
释义:指处理事情或问题不分性质,不加区别,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
出处:《楚辞·九章·怀沙》:“同糅玉石兮,一而相量。”
译文:把君子和小人用一个度量衡标尺来衡量。
二、相提并论
释义:把不同的人或事物不加区别地混在一起来谈论或者看待。
出处:柯灵《香雪海·水流千里归大海》:“把马克思与释迦牟尼相提并论,未免牵强附会。”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7. 辩论赛的积累
问:在当今这个社会,应试教育处于顶峰的社会,需要的是有广博知识的人,所以从清华北大出来的学生总是能够更容易的找到工作,难道他们的人格就一定很好吗,难道我们这些高职出来的学生人格就一定很差吗,虽然我们知识比不上人家,比个人格也会输?驳:不过有更高的人格有什么用,这个社会需要的是有知识的人,人家老总找人第一是看你知识,而不是看你人格~~
两者看来都很重要,但是题目是要求在学校范围里,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造就高素质劳动者、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不断增强我校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相对来说,只要学校这方面的知识你学透彻了,人格也不会低到哪里去。问:现在学校开展思想道德培养课程驳:培养思想道德观念不用知识么?知识是什么,除了业课别的就不算知识?我也问你,没有心理方面的知识,你思考什么,用什么?没有个顺序的先后么?好的品格是坐那就有的?啥是好的品格,评判的标准从哪来?不用知识判断么?在大学塑造起来的人格经得住走入社会得冲击么?没有自己头脑得理论理性化所支撑得人格是不稳定得,是脆弱得,如果人格培养更重要些,你怎么表现这个更重要,多抽时间培养人格么?怎么培养?实际行动是什么?看思想道德书?扶老大娘过马路?一天能扶多少个?驳:对方的观点我不敢苟同,一个人的知识你能看到吗?知识一旦被你拥有,他还会跑吗,而人格是多变的,在人的一生中,可以有善转恶,也可以由恶转善,人格的塑造不是一日之工,他要一生的努力,而大学是人积累知识的最佳时期,不要把时间白白浪费哦.
问:很多人说刘海洋和马家爵的事情来说道德很重要,那么我倒要问问你的道德是怎么来的?驳:是在大学4年里才培养的么?那么对方的便有是不是认为那些还没有上大学的人道德低下呢?众所周知,我们的品德是从我们牙牙学语的时候就开始的。中国在大学的辛辛学子何止百万,刘海洋和马家爵只不过指着百万之重的2个,难道我们看世界要以点覆面吗? 这实在是知其一不知其二,他就是调节心理方面的知识太少,还不要这样的人积累知识,拿空气塑造人格么?”我想问下,有强的心理方面的知识,没有得到更好思考和使用,又有何用。 知识积累不够,所以才有悲剧。重视知识的积累,达到人格的升华,质变才量变,量变才有人格,不要把知识放在次要的地位。所以知识是基础,他是关键,所以知识的积累更重要。 我们今天的辩题不是怎样积累知识 而是知识积累和人格塑造孰轻孰重的问题问:有人说人格是知识的基础,此言大错特错。试问一个人没有知识作为基础,那怎么来分辨是非?驳:古人早就说过:读书为什么?无非是分黑白明是非而已。如果没有人告诉一个小孩未经别人允许的时候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那么这个小孩将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我们可想而知……
问:贪官说污吏驳:那么请问这些人在当官之前是经过重重道德考验的,他们是否是道德不够?肯定不是,而且还邀请对方辩友住一个问题,我们讨论的是大学期间的问题。当官后会发展的如何,那时毕业以后的事情,请不要跑题。问:出国很多人不回来,出国是道德的问题么?驳:出国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个大问题,爱因斯坦倒是出国了,你能说他道德低下么??那么这4年你作为一个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呢?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任务都忘记了那还何谈道德?如果大学生各个大学毕业各个路不拾遗,就是什么业知识都只知一二。拿国家如何发展,世界如何前进,人类如何进步??问:有人说高科技犯罪驳:那么抓高科技犯罪的人,你又如何解释??
高科技犯罪的人生方向为什么歪了?因为思想教育方面的知识积累不够!每天读读〈论语〉,你的良心一定会受到鞭笞,思想得到升华。问:大学的目的,大学的使命。驳:大学的目的:国家科教兴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知识经济假如大学的主要作用是朔造人格的话,那么他们完全没必要再来大学。来到大学,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是学习!学习是什么?知识的积累。反方对方辩友同学,塑造人格,在家里可不可以?而在家里,在学校学习的业知识你学得到吗??首先我要说的是,我并不否定在校大学生塑造自己的人格人品.我们今天说的是哪个更重要,
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我们的技术跟不上.我们作为中国未来的接班人,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努力掌握知识去跟别人比,所以我认为我们更应该多学习知识,掌握知识.
再说,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在被灌输要学会做人的思想,那么现在的大学生都可以说是成人了,那么那个黄金时间已经过去了,而且,我们学的越多,就懂的越多,人的素养也就想多提高了温::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驳:教育的根本任务:造就高素质劳动者、门人才和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不断增强我校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党的教育方针:要求高校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目前高校间的竞争也是人才培养的竞争,体现在高校培养的人才的社会竞争力。问:在社会上如何立足驳: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最重要的是学生,而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增强自身的社会竞争力最重要的是业课程知识,一个人要是连最最基础的东西都没有掌握,怎么能谈的上在社会上立足.
就拿我们现在的社会来说,每个工作岗位都是有具体要求的,而大多数的单位都会在最基本的要求上填写:**学历以上.这就说明了一个人的业知道对一个人面对社会竞争的重要性,也就是说知识学习是在校大学生最基本的任务,也是最重要的任务.
问: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说起来又是老生常谈,但确实是条真理。由我个人的经历可以得知:一个人的成功百分之九十取决于他的人格,取决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而不是被决定于其余百分之十的业知识。驳:曾经有许多人,当机会看着自己的机会走来时,却因为没有够份量的业知识、可以胜任的能力而不得不无奈地放弃。问:司马光在其<<资治通鉴>>中有这样一句话,才,德之资也,德,才之帅也.帅不就是统帅吗??统帅不就是更重要吗!?驳:人格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意思包括了能力,那能力又不等同于知识,它是知识的目的,没有人为了学知识而学知识啊!!!才跟德 就好比军队中的士兵跟统帅士兵就是组成军队的基础 统帅就把这些士兵很多的组织起来形成战斗力的人一个统帅能带领千军万马 但却不能代替千军万马如果在拿单个士兵跟统帅做比较的话 也许统帅重要一点但司马迁那句话里的才 说的应该是一个集合也就相当与整个军队的士兵 这样的话帅跟士兵哪个较重要是不是又当别论了况且他也没有侧重哪一方 因为这样的问题很难平衡出结果来,实际情况还要具体分析。问:汉奸驳:所以我想作为大学生更应该注重知识的积累,这些知识当然包括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等。
人格一般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之上的,虽然有特别,但毕竟大部分是这样的,清朝末年,国民虽然不是多么高尚,但也是老实本分,结果如何?还不是为洋人所奴役?原因何在?就是因为没有科学技术呀,抗日战争为什么有那么多汉奸,我认为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国的知识水平太低,导致素质较低,大多不明白什么是爱国所致。 象美国打伊拉克,就是因为伊拉克这国家穷,知识水平不够高而早成的,在战争期间,贫穷的伊拉克连饭都吃不饱,性命都难包了还淡什么人格呀,学各种知识就是用来陶冶情操提高素质从而健全自己的人格的人格都不要了那要知识来做什么。两者的关系应该是,我们因为要不段完善自己的人格所以才要不停的学习知识不过从鸡生蛋,蛋生鸡的角度来看,如果人格的形成不是先天而确定是后天培养的话,积累知识要比塑造人格重要,没有知识的积累为先,人格塑造无从谈起。正确的选择积累知识的过程就是塑造人格的过程,当人格偏离知识时,通常都是出在对知识的选择不当上。所以关键是在积累知识的过程中能否正确选择知识的问题,选择正确了,人格塑造就不会偏离。知识本没有什么问题,问题是出在选用知识结构的体制身上。再说,“人格”这个词需要搞清楚具体指向,“塑造人格”的说法本身就有问题,是塑造什么样的人格?优质人格,还是劣质人格?人格是心理学上的人格涵义,还是指论理学上的人格涵义?好的人格的形成本来就要有知识的积累,你没有知识怎么会知道什么是好的人格呢,我看你人格是什么都不懂,就拿自己的国家来说,过去的几百年到处受别国的欺负,你知道这是什么吗,还不是缺少知识,缺少科技。那个时候你有人格有用吗,还不是把你踩在脚下,所以我的观点是知识比人格重要。问:人接受教育的目的。驳:是为了认识更清晰,离真理更近,同时加强自己控制自我、修养自我、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学生应以积累知识为主,还是以塑造人格为主,就是要看何者更满足人受教育的目的,就是要看何者更符合高等教育的任务。人格是指个人的道德品质,是人的气质、能力、性格等特人格是指个人的道德品质,是人的气质、能力、性格等特征的总和。显然,人格的塑造是建立在知识积累这一基础上的,现行教育中,学生的身心、学业、人格发展得不够和谐,有很复杂的原因。但就教育本身来讲,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未能有效、科学地协调好学生身心、学业、人格之间的深层次矛盾。教育中,有意或无意地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完善为代价,以单纯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为发展目标;或片面地把学生学业的成败理解为学生发展的唯一内容和最高标准的错误倾向,也并非个别现象。
问:以分数至上来评价学生驳:我们现在讨论的是知识积累,对方辩友把知识积累和分数的概念混淆了问:导致研究生,博士生等高学历的人才的犯罪率比普通学历的人生犯罪率要高,就是因为过分重视学历和知识忽视了在人格道德素质的教育,引起高科技的犯罪!驳:,如果要这样议论的话,请问好多学识很渊博的人犯了的罪,是人格上的错还是为法律的错,导致社会所不容的呢。问:“学会生存”和“学会做人”
地的学校大家都看到一条类似的标语口号:“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发展。”;驳:联合国为21世纪提出的教育口号是:“Learning to be”(学会生存)。在中国,“Learning to be”却被翻译成“学会做人”。
而关于“做人”,在汉语里,“做人”只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待人接物;二是当个正派人。
人,必须生活在社会群体中。不懂做人的人,确实很难“生存”。可见,“做人”简单地同“生存”混淆在一起了。问:对于性格来讲是怎样形成的?怎样来塑造它呢?驳:人格的系统是非常庞大的,它包括三大系统。包含了又要控制、又有倾向性、又有心理的特征。向我们所说的心理特征又包括性格、能力、气质等一些东西。们俗语有句说法:’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是老百姓在现实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很有代表性的说法,而这种说法却恰恰反应了人的幼年时期对人个性成长的重要阶段。大大学怎样来塑造它呢?问:孩子的教育方式驳:我们给孩子爱,实际上是要让孩子健康的发展,不是单纯的去保护和爱他。比如,原来我们看到孩子摔倒了,我们家长赶快跑过去看看是不是摔破了?是不是摔痛了等等。在这么多人保护下,就使孩子缺乏自由,这样也是一种不好。所以说这个保护的度和量,在什么时间出现,我们怎么去对待都是要我们很好的去把握。 有些父母对孩子呵护有加,孩子在做一件事情时,总是提醒孩子注意这个,注意那个,不要把衣服弄脏,不要把东西弄坏等等。我们就看出人格的形成是和我们的主观愿望、和我们的教育态度、和我们的教育方式的一些不正确是有关系的。当然,人格的形成绝不仅仅是这些方面,还有其他的很多方面。问:知识是上大学的第一目的。驳:我们上大学后,根据就业方向和所修课程的不同,被分到了各个系和各个业。而并没有因为各人的气质类型和修养不同被分到不同的胆汁质,多血质业。来到大学,我们要因为知识的积累修得学分,从而毕业。至于人格,学校相信大多数同学是没有问题,如有问题,留校查看。当然,当一个同学德才兼备的时候,校方会以奖学金的加以鼓励。不过,大多数学校智育分所占比例大大超过德育分首先,知识和人格之间没有谁更重要之说.
其次,我认为一个人的知识积累决定了这个人的水平,也几乎决定了他以后的生涯发展,而大学阶段正是一个人形成自己知识体系的关键时期,决不能耽误,这也是所有大学最主要的职能;相比之下,大学塑造人格的功能是相对次要的.
最后,我还认为人格的形成因素是极其复杂的,而大学环境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并不是决定性的.
一般说来,一个人的人格到20岁就已经定型了,当我们到大学时不到20也差不了多少,难道有很多人在这4,5年的时间里来个巨变吗?大学是一个很宽松的时间,可以确定自己的兴趣,学自己喜欢的东西,无论业内业外的,书本的还是实际生活的,都对将来有很大用处。人格,小时候可塑性比较强,那时要是定型了,到大学也难改了。问:“大学”的定义驳:就是去更多去学习一些东西——这些东西主要指的就是业知识,需要我们更深层次去学习,为将来服务于社会;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这些都主要是针对知识积累而言的。我们父母、老师从小到大对我们进行教育知识和人格的教育也都在同时进行的。大学里也不外乎对人格的培养和塑造,而人格的塑造是一个人从小到大整个一生需要的,并不是说一定要在大学里着力进行塑造,也许一个人很小的时候人格就塑造的定型、差不多了;但是对于知识的深造学习和积累当然无疑是在大学中了!!!虽说活到老学到老,但是学习的最重要的阶段还是在大学中进行对于知识的积累(这种积累包括自学能力的积累、书本知识的积累、动手能力的积累、交往能力的积累等),用来打造自己迈向社会的基石。因为论题强调的是大学中两者的关系,突出‘更’字,这对大学生来说无疑是知识的积累了。(不包含特例的情况:指人格很坏,急需塑造,否则就是对方观点中的:“学历越高越危险”。特殊不能适于普遍的,我们必须抓住主要人群。)人格的塑造是人生的终极标靶,人生一世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塑造一个具有鲜明个体特性的人格,就积累知识和塑造人格的重要性而言,本就不在一个层面上。但作为一个大学生,在大学4年这样一个特定的时间区域内,我认为积累知识比塑造人格更为重要。人格的塑造贯穿了人的一生,其结果并不是某一段时间区间所决定的,甚至于我认为大学生涯之前的近二十时间对人格的塑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不是有句古语叫“三岁看到老”吗,而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却是人生道路上不可复制的黄金四年,错过了就错过了,大学毕业后工作的压力,家庭的压力,使得学习的目的和环境都没有大学里的宽松,至少大学生不必为房贷、孩子的教育费担心吧。客观社会环境的残酷性,决定了知识的重要性,没有知识无法谋生;没有知识无法养家;没有知识也无法报国了,那么在无法谋生、养家、治国的情况下何谈人格的塑造了,缺乏手段的目标只能是空中楼阁。理论上,小学中学的时候,应该进行重点的人格和道德教育,知识体系基础的就足够了,而到了大学再进行深入学习研究.然后现在的教育,中小学生整天为了不知道将来能用到多少的知识在一周7天的加班加点,思想的教育却非常缺乏,以至于到大学来补课.
在大学里积累知识最重要.但我所说的知识更偏重于’经验’.仅仅靠那两本过时的教材是学不到多少东西的.
至于人格,在幼儿园上节课,然后把老师说的都做到,那你人格不会差到哪了.
说太晚,是因为人的很多习惯其实是父母潜移默化形成的,另外就是整个社会时代风气造成的,再有就是小时候老师培养的。到了大学时试图通过熏陶的方式来培养人格,好像费力很大但是效果很小,甚至有相反效果。说太早,是因为大部分大学生并没有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的经历,还不知道怎么恰当处理各种复杂的利害关系。既然不知道利害,那么单纯的教化恐怕也是如同过耳秋风,对他们来说是没有什么意义的。问:知识积累的定义驳:知识积累指的是一种现况思考与文本的结合,无论是什么业,脱离了社会和人类都不可行,这样子就跟大学的初衷背道而驰了,我方是坚决反对的。请。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8. 大家如何看待这句话:二手房可以买,如果里面死过人的,那就另当别论了.这句话你们联想到了什么?
不忌讳就OK了,一定便宜,而且自己又有需要哈,死人也是人,只是不能动而已,到以后活着的人也会死的啊,哪个房子敢讲不会死人? 哪个女人敢讲一直想做处女?哈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9. 岳云鹏版行当论相声词完整版
甲:相声需要商业的包装。 乙:说相声的不懂商业。 甲:有懂的呀 乙:谁呀 甲:我呀 乙:你懂商业? 甲:我对商照最有研究。这买卖啊,有打折的买卖,有不打折的买卖。有他找你的买卖,有你找他的买卖。有抬头的买卖有低头的买卖,有和气的买卖有不和气的买卖。 乙:什么买卖打折? 甲:商场。尤其这日子口,哪个商场都打折,新春回报用户八折、服装换季七折、春节五折。春节五折,还有一种变相打折,返券。买一百返四十,买二百返一百。我们门口有一商店,买二百返八百。 乙:买二百块钱东西返八百块钱。 甲:买二百斤切糕返八百个枣核。 乙:我以为返五百块钱呢。 甲:这买卖都是你开的啊。 乙:我也不开。什么买卖不打折? 甲:医院。永远不打折。手术费是多少钱就是多少钱。从来不打折。可是也新鲜,买什么的都有要求打折的,唯独去看病的就没有要求打折的。没见过在手术台上,这病人在这切开晾着了,还跟大夫砍价。“大夫这手术费太贵了。两千多块。您给打个八折吧。”大夫:“这可不行,我们国家单位不让价。”“您多少给便宜点,说实在您这刀功儿也不老好的。”“得了那你少给五块吧。”一回头跟护士:“把那腰子留下。” 乙:没听说过。 甲:医院不打折。 乙:什么买卖他找你呀 甲:饭馆。您进饭馆什么都别说,往那一坐,服务员就过来了。您一位啊,这是菜谱,您吃点什么。喝酒不?来条鱼吧。饭馆他找你。 乙:那什么买卖你找他啊 甲:快餐。什么肯德基啊麦当劳啊。都是你找他。你一进门服务员站柜台里就喊上了,欢迎光临。可你吃什么都得找他说去。邢老师从来都没去过,有一回去了,一进门就找地儿坐下了。“怎么没人过来招乎我呀,服务员,服务员,一位。”“一位怎么了?”“拿菜谱来啊。”“先生点菜请去那边。”“喝?你们这饭馆儿谱不小啊?还得过去。”过去一看还得排队,“这么大谱这生意还挺好。”好容易排到了,人家问他,“欢迎光临您用点什么。”他一看,后边花花绿绿写满了,全是吃的。薯条?圣代? 鸡腿汉堡? 香辣鸡翅?麦香鸡?哦,做鸡肉擅长。“有宫爆鸡丁嘛?”(摇头)“番茄鸡片呀?”“您来个鸡米花吧。”“鸡米花?你们这特色菜啊?”“特色菜。”“那就来一个吧,少搁醋。”什么肯德基啊麦当劳啊,都是你找他的买卖。 乙:那抬头的买卖是什么? 甲:糊顶棚的。无论跟您说什么,都不低头,这样。“先生,你这房子真不错,多亮堂啊,我给您糊完了你看,绝对漂亮。”不能低头。 乙:低头说话才显得有礼貌。 甲:低头说话。“先生,你这房子真不错,多亮堂啊,我给您糊完了你看,绝对漂亮。这天怎么黑了? ”没法不黑,把脑袋糊顶棚里边了。 乙:低头的买卖是什么? 甲:修脚的。无论跟您说什么,都不抬头。“我同您老说,您这个脚啊,也就是我给您修啊,要是换个修脚的给您修啊,把脚指头给您修下一个去。”不能抬头 乙:抬头说话显得热情 甲:抬头说话。“我同您老说,您这个脚啊,也就是我给您修啊,要是换个修脚的给您修啊,把脚指头给您修下一个去。您瞧我这个,五个全没了。” 乙:有和气的买卖。什么买卖和气? 甲:是好买卖全和气,和气生财。 乙:那什么买卖不和气啊? 甲:那就不能说了,是凡不和气的买卖,敢气人的买卖。都有势力。我也不敢说,人家不让说。 乙:说说没什么关系。 甲:就拿邢老师常去的那个发廊来说,那门口老站着几个戴墨镜的。 乙:别说了。 甲:您看,人不让说吧 乙:谁老去发廊啊。 甲:这两月没去。 乙:以前也没去过。 甲:这事去过也得说没去过。 乙:根本就没去过。 甲:无论谁去过你要问他他绝对得说没去过。 乙:那没错。 甲:你去过没去过。 乙:没去过。你绕我。 甲:开个玩笑,不和气的买卖过去有,过去的买卖有三种气人。 “钱”、“粮”、“当”。钱庄,粮庄,当铺。尤其是当铺,吃穷人喝穷人恨穷人外带气穷人啊。是当当的人都急等钱用,不着急谁也不当当,可不管你这当的人多着急,他也不着急。值十块的东西,给你写两块就不错。再好的东西,到他们嘴里也离不开褒贬,能挑出一万多毛病来,两句话就能把你气死。可是当铺这行人没有外行,外行干不了。乙:那是为什么? 甲:无论人家拿什么东西来当来,你都得懂,不懂收进来假的,或者不值的东西,就该陪了。在解放前有这么一位,他二大爷开当铺,他去帮忙去。他什么都不懂,就会打个水扫个地什么的。有一天有一个人来当当来,他正站栏柜边上,人家以为他是掌柜的,就把东西递给他了。他觉得有意思,我也当一回掌柜的,就接过来了。旁边写当票的先生一看着急了,这人怎么这样啊,这要是收进来假东西不值陪钱了怎么办啊。可是是东家的亲戚,又不敢说什么。这位打开包一看啊,坏了,这件东西他不认识。 乙:人家当的什么呀? 甲:这位是个京剧演员,当的是一件乐器,铙钹:“先生您受累给我写这个。”这位看了半天,不认识,就知道是铜的,挺沉。心想:这可怎么办啊,说不认识不行,多丢人啊,干脆,我往少了说价,把他气走就完了。 “当多少?” 乙:怎么个味? 甲:当铺都这味。这位一想我这东西能值四十块。无论什么时候乐器都值钱。你看弹的弦子,值三千多块。可弹一场才挣三块多。天天有演出三年这弦子钱都回不来,回来了也没用,该换新的了。值四十他给不了,干脆少说点,“您给写十块儿吧?”“十块不值,五毛。”这位一听,五毛啊?啧,我等着用钱,得了五毛五毛吧。 乙 唉,当啦? 甲 这位一想:“坏啦,这怎么办呢。”他倒会出主意,他胡给起名儿。 乙 他到底怎么喊的。 甲 那儿说:“写!”先生把笔拿起来等着写票儿。“缺箍短袢儿救火用的铜草帽儿一对!”先生心说:你赶紧躲开那吧,怎么铜草帽儿也要哇。我来到这儿十七年了还没收过这路东西哪。到是铜的到是草的啊?这可新鲜!“多少钱哪?”“五毛!”写好了递给那位啦,当当的这位也乐啦:“哟!这位掌柜的有点儿意思。我自己的东西都不知道它叫铜草帽儿。这是外行,干脆回家再找点东西拿你开开心。”过会这位又来了,拿着一个京剧里用的单皮。进来一瞧 “噢,铜草帽没在啊。那我先不当呢,我等会他。”过会那位回来了。这位把单皮往上一举:“先生您给我看看这个?”一瞧还是你呀,这是什么呀,挺沉,一面皮子蒙着,边上钉着一圈钉子,翻过来一看有好些碎木头。不认识。“当多少?”“您给写一百吧。”“一百不值,五毛” 乙:认准了五毛了。 甲:这位说:“五毛就五毛,我听听这叫什么名儿。”这位一翻个儿,又给编了一个名儿:“写!”先生拿起笔来等着:“嗯,这回不定又是什么东西。”“乱钉攒紧碎木头儿不少,旅行用的小洗脸盆一个!”先生那儿一听:“嘿!小洗脸盆也要哇?多少钱哪?”“五毛。”写完交给那位当当的了。当当的一瞧真行你可,还告诉我旅行用的。再找点东西去。回家一瞧,桌子上有个大帽镜,玻璃砖,硬木座,花梨的。搬着就来了,“好,先生您再看看吧?”这位拿起来一看,这是什么呀?这位往那儿一放,镜子面儿冲外,木头板儿冲里边。这是什么啊,就知道是硬木的,一问:“当多少?”这位一想,我别要价,让他说。“我就往旁边,街坊,您看着写。”“看着写啊?五毛。”这位说一毛我都当,就为听听这个叫什么。“写!”这儿提写,先生一瞧: “你为什么还不躲开那啊!这不定又是什么东西哪?”这位一抬头,看见门口的影壁墙了,有主意了。“缺砖短瓦木头小影壁儿一个……”先生那儿一听:“怎么木头小影璧儿也要?有没有塑料四合院啊?”刚要问多少钱,外行往里一搬,可坏了。 乙:怎么? 甲:他把镜子面儿转到里边来了,把柜台里边的东西都给照进去了,他还当是一事哪,又把先生拦住了:“别忙还有,内有八仙桌子一张,椅子两把,胆瓶一个;内有一人好像是我,我怎么瞧他,他怎么瞧我!喔,这是镜子。” 乙:这才看出来。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10. “论”字组词有哪些?
论坛lùn tán
评论píng lùn
讨论tǎo lùn
理论lǐ lùn
无论wú lùn
论文lùn wén
言论yán lùn
不论bù lùn
结论jié lùn
无论如何wú lùn rú hé
争论zhēng lùn
舆论yú lùn
谈论tán lùn
议论yì lùn
论证lùn zhèng
论争lùn zhēng
政论zhèng lùn
立论lì lùn
悖论bèi lùn
谈论tán lùn
议论yì lùn
论证lùn zhèng
论述lùn shù
概论gài lùn
拼音:lùn lún
部首: 讠          笔画:6            笔顺:丶フノ丶ノフ
解释:
lún
〈名〉
(1) 《论语》的简称 [Analects of Confucius]。内容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2) 另见 lùn
常用词组
论语
基本词义
lùn
〈动〉
(1) (形声。从言,仑( lún)声。本义:评论,研究。引申为“议论”)
(2) 议论, 分析和说明事理
论,议也。——《说文》
论理也,次也。——《论语序集解》
坐而论道。——《周礼·考工记》。注:“谓谋虑治国之政令也。”
臣请论其故。——《史记·张仪传》
留连论诗。——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与蒙论议。——《资治通鉴·汉纪》
每与臣论此事。——诸葛亮《出师表》
十几人论议。——《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3) 又如:论道(讲论治国道术);论黄数黑(议论是非曲直);论冒(相当于八股文中的“破题”,有“开宗明义”之意)。
(4) 思;思考。
论之思之,至于再三。——《汉书·王莽传》
(5) 衡量;评定 。
论其刑赏。——诸葛亮《出师表》
闻言必熟论。——《吕氏春秋·慎行论》
(6) 又如:论功行赏。
(7) 评论;辩析 。
相国论河套。—— 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8) 又。
(9) 又如:论思(论辩思虑);论理(论说道理);论口(争论;斗嘴)。
(10) 判罪;判决。
会论虞常。——《汉书·李广苏建传》
袁溥论 瑞。—— 清· 张廷玉《明史》
舒华论瑞迂。——《明史》
(11) 又如:论囚(判刑);论输(论其罪而罚其役)。
(12) 考虑;顾及。
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鲁迅《彷徨·祝福》
(13) 又如:论平(考虑公正平和)。
(14) 较量。
我与一百斤大刀,却与那先生论么?——《三国志平话》
(15) 控告,举报。
那里有令史勾结强贼理,如今世上媳妇论丈夫的稀。——元· 李致远《还牢末》
(16) 凭借。
想相如凭舌剑压 秦国,论胆量完璧而回,乃股肱忠烈之士。—— 元· 高文秀《渑池会》楔子
(17) 说;陈述。
无论魏晋。——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弃者无论。——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论天下事。——《资治通鉴》
(18) 又如:相提并论;又当别论.
(19) 按照,依照 。如:鸡蛋论斤卖;论件;论天;论月发工资;论功行赏;论万(成千上万)
(20) 研究。
论世之事。(论,研究、探讨。)——《韩非子·五蠹》
(21) 又如:论演(研究阐发);论道经邦(研究治国之道,以治理好国家);论思(研究思想)
(22) 通“抡”。选择 。
节其用,论比协材。——《国语·齐语》
论贤人,用有能,而民可使治。——《管子·五辅》
(23) 通“纶”。治理。
云雷屯,君子以经论。——《易·屯》
屡陈时政,经论治体。——《三国志·魏书·任苏杜郑仓传》
lùn
〈名〉
(1) 主张;学说 。
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论语·先进》
余不妄,独持迂论。——徐光启《甘薯疏序》
(2) 又如:相对论;原子论;方程论。
(3) 议论文。
论也者,弥纶群言,而研一理者也。——《文心雕龙·论说》
(4) 又如:《六国论》;《过秦论》。
(5) 通“伦”。伦理 。
於论鼓钟!——《诗·大雅·灵台》
(6) 姓。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11. 另当别论是啥意思
一种情况,条件A满足,但是条件B不满足。这个B就是别论。比如说:这个季节,北京的雾霾正严重。如果挂大风就另当别论了。这个时候,条件A,是这个季节,条件B就是刮大风。摘自www.gyjslw.com
12. 估量整个民族工业,则其先决问题又当别论是什么意思?
民国人说的鸟语,,这句需要上下问才知道意思。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13. 一个人说,不是我不说,而是我说了又能怎样。什么意思??
有些事,不是不在意,而是在意了又能怎样。有些话,说与不说,都是伤害。有些人,留与不留,都会离开。有些东西、只有失去之后你才会发现它存在的价值。离开很不舍得,以为会崩溃的。却在最痛的时刻,最感觉清澈只想一个人呆着,不想说话,不想笑,有时候真的不想笑。有些事,不是不在意,而是在意了又能怎样。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14.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什么意思?
解释首先要看出处,背景.不然依文解义,三世佛怨.
语出:
<<卫灵公十五》:“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而在在上论《公冶长》篇中,我们看到子贡说过:“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下面我解决这个矛盾:
引用南怀瑾先生<论语别裁> ,本书非书生辈的见解,里面多是真知灼见. 可以参考.
多为别人想一想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子贡问孔子,人生修养的道理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为人处世的道理不要说得那样多,只要有一个重点,终身都可以照此目标去做的,孔子就讲出这个恕道。后世提到孔子教学的精神,每每说儒家忠恕之道。后人研究它所包括的内容,恕道就是推己及人,替自己想也替人家想。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对任何事情要客观,想到我所要的,他也是要的。有人对于一件事情的处理,常会有对人不痛快、不满意的地方。说老实话,假如是自己去处理,不见得比对方好,问题在于我们人类的心理,有一个自然的要求,都是要求别人能够很圆满;要求朋友、部下或长官,都希望他没有缺点,样样都好。但是不要忘了,对方也是一个人,既然是人就有缺点。再从心理学上研究,这样希望别人好,是绝对的自私,因为所要求对方的圆满无缺点,是以自己的看法和需要为基础。我认为对方的不对处,实际上只是因为违反了我的看法,根据自己的需要或行为产生的观念,才会觉得对方是不对的。社会上都是如此要求别人,尤其是宗教圈子里更严重,政治圈子里也不外此例。一个基督教徒、或天主教徒、或佛教徒,对领导人——牧师、神父或法师们的要求,都很严格。因为宗教徒忘记了领导人也是一个人,而认为牧师、神父、法师就是神。这个心理好不好?好。但是要求别人太高了。从这个例子,就可知恕道之难。后人解释恕道,把这个恕字分开来,解作“如”“心”。就是合于我的心,我的心所要的,别人也要;我所想占的利益,别人也想占。我们分一点利益出来给别人,这就是恕;觉得别人不对,原谅他一点,也就是恕。恕道对子贡来说,尤其重要。因为他才华很高,孔门弟子中,子贡在事功上的表现,不但生意做得好,是工商业的巨子,他在外交、政治方面也都是杰出之才。才高的人,很容易犯不能饶恕别人的毛病,看到别人的错误会难以容忍。所以孔子对子贡讲这个话,更有深切的意义。他答复子贡说,有一句话可以终身行之而有益,但很难做到的,就是“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恕道的注解。
问题又来了,在上论《公冶长》篇中,我们看到子贡说过:“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子贡也已经提出他的推己及人之恕道。他说过“我不希望别人给我的;同样的,我也不想转加给别人。”可见他早已在实行恕道。可是在这里孔子却说,子贡啊!这不是你能做得到的。现在孔子反而教子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与子贡的前言,又有什么差别?难道孔子老是摆威,只有他的对,学生的话对了也是错吗?其实不然,子贡所提出的话,和孔子现在答的,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有文字上的不同,其意义是一样的。事实上,大有立足点的不同。
子贡是说,我所不想别人加给我那些不合理的,我也同样的不想加到别人身上。这是以我为中心,我受到了妨害之后,才想到不要同样地找别人的麻烦。现在孔子说的,只要我自己发现不要的,便不要再施给别人。根本上在严格要求自身的净化,不要靠比较以后才想到别人。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其次,如果把这两节连起来讲,正好互作阐发,那便是“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便是孔子教授法的机锋锐利,等于后世禅门中一个故事:唐末诗僧贯休作了两句很得意的诗:“得句先呈佛,无人知此心。”他拿给一位禅门的老和尚看,老和尚反问他:“如何是此心呢?”贯休反而答不出来了。老和尚便笑说:“无人知此心。”这段孔子与子贡的对话,便同此一样隽永有味,值得深思反省。
站在书呆子的立场,门研究自己的人生,我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八个字做不到,随时随地我们会犯违背这八个字的错误。尤其在年轻一辈的团体生活中,就可以看到很多事例。前天就有一个正在服兵役的学生回来说,他三支牙刷,六条短裤,都被“摸”跑了。事实上自己根本有这些东西,可是就喜欢把别人的“摸”来,“摸”到了心里觉得很痛快。这种行为说他是“偷”吗?不见得这么严重。前天我们的楼梯口的一副门帘不见了。办事的人说被偷了,我说算了,一定是被年轻人“摸”去了。说他有意偷吗?他没这个意思。说他没有偷吗?年轻人有这种心理,摸来很好玩,很有味道,还在那里称英雄。东西被人“摸”跑了,心里一定会不高兴,可是自己有机会,也会“摸”人家的。过团体生活的时候,有的人洗了手,本来要在自己的毛巾上擦干净,看见旁边挂了一条,顺手擦在别人的毛巾上。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思想行为出来呢?这是小事,不能做到“己不所欲,勿施于人。”对于大的事,做到我所不要、所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让别人承受,就太伟大了,这个人不是人,是圣人了。太难了!可是作人的存心,必须要向这个方向修养。能不能做到,另当别论。
这八个字的修养,要做到很难很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时也就是“己所欲,施于人。”后来佛家思想传到中国,翻译为“布施”。施字上加一个“布”字,就是普遍的意思。佛家的布施和儒家这个恕道思想一样,所谓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就是布施的精神。人生两样最难舍,一是财,一是命。只要有利于人世,把自己的生命财产都施出来,就是施。这太难了,虽然做不到,也应心向往之。www.gyjslw.com
15. 又字开头的成语
【名称】又当别论【拼音】yòu dāng bié lùn【解释】应当另外作出评价。成语典故编辑【出处】明·朱国祯《涌幢小品·世荫不同》:“至孙许之荫以锦衣,官二品三品,忠臣之后又当别论。”【事例】到黄金时代的路上,究竟是悲哀,是痛苦,是兴奋,是痛快?这都是~,不在乱弹之列。 ★瞿秋白《乱弹·世纪末的悲哀》 [1]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gyjslw.com/post/310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