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是“为”字的成语「化为泡影」

2025年08月28日成语大全1

本页导读:此网页介绍成语“化为泡影”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的词条资料以及扩展资料:复旦大学首任校长为什么说:我只是一条狗,叫了一百年,也没有把中国叫醒?、琉球国被清朝灭掉百年,为啥琉球人还每年举行大清册封?、女朋友要和我分手很坚决,4年的感情就这样化为泡影了,她心里明明有我,为什么还要和我分手?我该怎么办、化什么为什么成语、历史上的第一飞毛腿悍将是谁呢?生前有何成就?、化为泡影的下半句?、等

目录索引:
1:成语“化为泡影”的词条资料
2:复旦大学首任校长为什么说:我只是一条狗,叫了一百年,也没有把中国叫醒?
3:琉球国被清朝灭掉百年,为啥琉球人还每年举行大清册封?
4:女朋友要和我分手很坚决,4年的感情就这样化为泡影了,她心里明明有我,为什么还要和我分手?我该怎么办
5:化什么为什么成语
6:历史上的第一飞毛腿悍将是谁呢?生前有何成就?
7:化为泡影的下半句?

成语“化为泡影”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化為泡影
成语读音:huà wéi pào yǐng
成语简拼:HWPY
成语注音:ㄏㄨㄚˋ ㄨㄟˊ ㄆㄠˋ 一ㄥˇ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
成语年代:当代成语
近义词:化为乌有
读音纠正:为,不能读作“wèi”;泡,不能读作“pāo”。
错字纠正:化,不能写作“划”。
成语辨析:化为泡影和“化为乌有”;都含有“变得不存在”的意思。不同在于:化为泡影多用来指“希望、诺言、计划”这类还未成为事实的东西落空;“化为乌有”多指本来存在的东西消失。
成语出处:郭沫若《洪波曲 第七章 一》:“由于六月十一日的黄河决堤,使豫东成为泽国,也就化为了泡影。”摘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泡:水泡。变成像水泡和影子那样;很快就消失。
成语用法:化为泡影动宾式;作谓语;指希望落空。
成语造句:我们要使帝国主义妄图让社会主义中国发生“和平演变”的美梦化为泡影。
英文翻译:come to naught
俄文翻译:остáться пустым звуком
日文翻译:水泡に帰(き)す
其他翻译:<德>wie Seifenblasen zerplatzen

成语“化为泡影”的扩展资料

1. 复旦大学首任校长为什么说:我只是一条狗,叫了一百年,也没有把中国叫醒?
清末,中国走向风雨飘摇,忧国忧民的志士先后涌现,他们或默默付出、或振臂高呼、或以身殉国,他们不曾被历史淹没,不曾被人民忘记,他们的故事传了百年,鲜活如新。其中最让人动容的一位便是马相伯,为救国家于万一,他牺牲了自己之百年人生、后世之安康幸福,未能迎来黑暗后的黎明成了他最大的憾事。
马相伯的父母都笃信天主教,他少年时的志向是成为一名神父,12岁他便由镇江去了上海,在徐汇公学学习。他在这所法国创办的学院学习了18年,对东西方哲学有了深刻研究,掌握了天文、数理、宗教等学科。学的越多他对宗教学说便越怀疑,周围的种种歧视和因果循环都在推翻着他的虔诚。
1876年爆发了丁戊奇荒,饿死百姓无数,华北地区死者过千万,百姓疯狂抢食,人吃人的惨状也屡见不鲜。马相伯痛惜黎民之苦,筹措了两千银两救人,教会却因此将他囚禁起来。马相伯心里愤懑,对自己崇信的宗教失望至极,自己脱教了。
马相伯心系国家和百姓,决心要找出一条救国救民之路。当时他的弟弟马建忠在李鸿章麾下负责外交工作,马相伯便通过弟弟引荐与李鸿章结识。当时李鸿章正在推行洋务运动,希望实现国家工业改革,对马相伯十分欣赏,便引他入仕。马相伯做了李鸿章的事务官,给他翻译资料,陪他参加国家谈判,筹措资金。马相伯以为国家即将迎来一番新面貌,内心无比激动,加班加点的工作。
可惜美好的愿望很快落空了,甲午之战中国大败,才攒起来的一点成果化为泡影。《马关条约》更使李鸿章背上千古骂名,马相伯自觉虽劳心劳力,但成果不佳,自己难辞其咎,悔愧万分。不久马相伯母亲去世,因他脱教致死不肯原谅他,弟弟工作辛劳,累死于岗位上。马相伯心痛不已,但此时他也清楚意识到只有教育才能救亡图存,于是他开始筹措办学。
借着自己与天主教的关联,他提议向教会捐献家中全部三千亩田地,教会支持他建一间中西学堂。马相伯妻子对他此举非常生气,带着大儿子回了老家,结果在途中遇险,两人双双遇难。这对马相伯无疑是天大的打击,但办学不能停,他还是坚持与教会进行了交易。
教会收了土地迟迟不作为,马相伯无奈之下接受蔡元培邀请,开始私下教授拉丁语,并且说服蔡元培找来一批年轻人共同学习。这一批24个学生学成以后,马相伯声名大震,学生越来越多。教会也终于为他找了个办学堂的地方。
马相伯对学堂寄予厚望,为其取名震旦,寓意日出东方,前途无量。他提出学术独立,思想自由的宗旨,不分身份高低贵贱,收了大量人才,其中就有因“反诗”被通缉的于右任。于右任后来成为最初一批国民党员,开启民国时期高等教育的重要倡导者。于右任对马相伯崇敬至极,他与北大校长蔡元培的治学理念都有一部分传承自马相伯。
震旦大学的学生们不做祷告,引起了教会的谴责。教会为了架空马相伯将他软禁在医院里。于右任等同学退学来到医院向马相伯哭诉,即便学堂散了大家也不放弃学习。马相伯当即泪流,心痛万分。最后他还是决定以全部身家换来的学堂向法教会换取自由,带着学生们出来了。
1905年,严复等一众之名人士支持马相伯办学,他们来到吴淞的空置提督府再办大学,取名复旦,寓意复兴震旦,复兴中国。马相伯的二儿子进入复旦大学教美术,但不幸不久就病逝了,只留下年芳18的妻子和刚出生不久的一个女儿。
除了复旦大学校长,马相伯还出任过许多重要职位,如南京市长、政府官员等,但他毫无私心,一心为民。家中没有半分余钱,日子过得十分窘迫。于右任为其筹措一万元用以供养孙女,马相伯却以这笔钱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女子学园——启明中学。
91岁的马相伯身体已经很差了,但听说爆发了九一八事变后心急如焚,开始写对联和寿字卖钱,挣得10万元悉数捐到战场上。马相伯一生清廉无私,为国为民鞠躬尽瘁,世人无不感念。1939年他百岁生日时,民国政府、延安各机关送上祝福,赞他是国家之光。
马相伯看着满目疮痍、山河破碎的国家,黯然道:“国家未定,百姓尚苦,我什么也做不了,只能流落异国,悔于自己没有功德,凭白享了些寿禄。”所收寿礼都送到了伤病所赠与官兵将士。
人生的最后一段日子,马相伯依然放不下国家,回顾百年风雨,竟如孩童一般痛哭起来,“我是一只狗啊,叫了百年也未能将中国叫醒”。同年11月,这位一生献与国家,献与教育的老人怀着对家国的忧心与世长辞。
马相伯陪伴中国走过了最艰难、黑暗的一百年,毫无保留地将自己与家人的将来完全置之度外,为黑暗前的黎明耗尽每一滴心血。
可叹他未能见到迎来光明的那一刻,未能看到“光复震旦,光复中华”之梦的实现,未能看到复旦莘莘学子们一届又一届走出校门,将国家创建得美丽又辉煌。他不是一只狗,他是一位温文儒雅的铁血战士,他的号角已将中国唤醒,他的思想在后辈们心中永存。
参考文献:
《马相伯传略》摘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2. 琉球国被清朝灭掉百年,为啥琉球人还每年举行大清册封?
琉球王国位于中国台湾岛和日本九州岛之间,自古以来,就是东北亚与东南亚贸易往来的中转站,有“万国津梁”之称,贸易极其发达。这个王国在明朝和清朝都曾多次向中国王朝进贡,是中国的藩国。
琉球国原本只有名,没有姓,到公元1450年时,明朝赐琉球国王姓尚,自此他们才有了姓。清王朝建立后,1654年,琉球国王又派使臣到清王朝请求册封,清王朝遂封其国王尚质王为琉球王。
在琉球王国谋求与中国王朝交好,寻求中国王朝册封期间,日本的萨摩藩和江户幕府等都曾以武力协迫琉球王国向之纳贡,但几百年来,琉球王国一直都心向大明和大清王朝,多次请求这两个王朝册封。
虽然琉球离中国太远,离日本太近,但由于明、清两个王朝曾经的强大,使得日本不敢明目张胆的吞并琉球王国。
然而,当历史走进十九世纪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大清王朝每况愈下,而日本却通过明治维新开始逐渐富强起来。清王朝与日本国力的此消彼长,琉球国最终没逃出被日本吞并的厄运。我们先来看下日本吞并琉球国的过程:
一、1871年,日本以在其国内实施废藩置县的名义,单方面强行将琉球国作为令制国编入了鹿儿岛县。
二、1871年,日本直接宣布琉球国所在琉球群岛为日本领土,为琉球藩,以时任国王尚泰为藩王,并派兵占领琉球国。
三、1875年7月24日,是任日本明治政府内务大臣的松田道之到达琉球,以日本政府的名义要求琉球国断绝与清王朝外交关系,并停止向清王朝朝贡的礼仪。规定琉球使用日本年号,废除琉球国王更迭时接受清王朝册封的惯例。
通过这三步,日本正式吞并琉球国,将之纳入日本的图。
在这期间,琉球国曾有重建琉球国的机会,但随着清王朝在甲午战争的失败,化为了泡影。
就在琉球国被吞并的第二年,琉球国的向德宏、林世功等官员悄悄来到了中国,请求清王朝出面交涉。彼时的清王朝似乎还有些实力,马上派遣了第一任驻日公使何如璋,向日本天并琉球国的事提出了外交抗议。
中日两国在美国前总统尤里西斯·格兰特的调停下,就琉球国问题开展了商谈。
日本方面提出将宫古、八重山两座岛屿交给中国的“分岛改约案”。当时,中国准备接受这个方案,让琉球国王在这两座岛屿上复国。不过,琉球国的官员知道后坚决不同意,因为这两座岛屿极其贫瘠,不适合人类居住。
1880年,代表清朝政府的李鸿章又提出三分琉球的方案。就是将将琉球群岛的中部各岛还给琉球,琉球复国,而宫古和八重山和以南的各岛则划归中国,同时,将奄美大岛等五座岛留给日本。
但这个方案,日本人又不愿意接受,于是,两方陷入了僵局当中,琉球问题被暂时搁置起来了。然而,紧跟着的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大清王朝的战败,再也没有实力与日本就琉球问题朝廷谈判,琉球王国再难复国。
在中日两国关于琉球问题的谈判时,琉球国中的亲近清王朝的一派,每逢重大节日,都会穿上传统服饰,兴行原清王朝的册封仪式,以此来表达期望琉球复国的想法。
再后来呢,日本则允诺美国人在冲绳县建立一个军事基地,完全不管冲绳县当地居民的意见。并且军事基地的建立,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
不仅如此,美国驻军对当地居民更是没有任何的尊重,对此日本政府也不曾管过,以凡事都让步的态度来处理。
论到了今天,关于琉球群岛的归问题也没有定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遵循开罗宣言,宣布归还琉球群岛的主。驻琉球的美军也同意中国和美国共同管理琉球群岛。但是,中国即将进入内战阶段,美国独霸了琉球的管理。
1972年,为了支援日本政府,扩大东亚势力,美方擅自将琉球诸岛的主交给了日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得到中国和俄罗斯的认可。琉球自古以来就是独立国家,日本军队早期在这里屠杀了26万琉球原住民。战后放任美军在冲绳建立军事基地,严重妨害了居民的生活。这些不公平待遇曾引起冲绳居民的反对,利益诉求也成为当地人和政府的主要矛盾。2013年,很多冲绳居民自发举行街头游行,力图设立“琉球共和国”,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琉球国本就是被日本用武力抢夺出来的,而其中的居民本身对日本本身就有意见。再加上日本人一步步的紧逼,当地居民的利益一次次的被挤压。所以当地居民与日本本国的关系在逐渐的疏远,并且也多次的发起反抗。
站在现在的角度来看,举办清朝册封仪式不仅是冲绳为了吸引游客的噱头,甚至可能是他们发自内心的一种对历史的纪念方式。从中原帝国的藩国,到被无情霸占的殖民地,再到国家间利益往来的筹码,冲绳县的发展历程十分坎坷。
这片岛屿的未来究竟会怎样我们不得而知,但关于国家领土和主的问题却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同时也让本国人都能记住它曾是大清国的历史。而大清册封定于九月的原因,也是为了不让国人忘了当时时值九月而亡国的痛。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3. 女朋友要和我分手很坚决,4年的感情就这样化为泡影了,她心里明明有我,为什么还要和我分手?我该怎么办
电视里面常说:爱她不一定要和她在一起。我说这他妈都是废话。只有和她在一起才能保证她不会受到伤害,如果敢把自己爱的人交到别人手上,那就不是真爱。所以,证明你爱她、真的在乎她,以她的方式让她知道。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4. 化什么为什么成语
化干戈为玉帛化腐朽为神奇化零为整化为泡影化为乌有化险为夷 前倨后恭丢三落四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5. 历史上的第一飞毛腿悍将是谁呢?生前有何成就?
01
公元498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弘准备南征,命尚书令李冲选拔能征善战的勇士。
甘肃武都小伙杨大眼满怀信心地去报名。
杨大眼是氐族人,他这个性十足的名字并不是绰号,他的爷爷杨难当曾任征西大将军、秦州刺史,也许李冲看到他的履历,就将他当成心血来潮的官三代,没有搭理他。
没进入复选就被刷下来了。
从军梦即将化为泡影,杨大眼急了,他当面请求李冲再给他一次表现机会。
随后,他拿出一根三丈长的绳子系在头发上,双脚如同加了油门一溜烟跑开,绳子被扯得像离弦的箭,连奔马都赶不上。
在场的人都惊呆了,李冲感慨道:“远古至今,从没听说过谁有这样的能耐!”
于是当场任命他为野战军统领。
时高祖自代将南伐,令尚书李冲典迁征官,大眼往求焉。冲弗许,大眼日:“尚书不见知听下官出一技。”便出长绳三丈许,系髻而走,绳直如矢,马驰不及,见者莫不惊欢。冲曰:“自千载以来,未有逸 才若此者也。”遂用为军主。
现有家根据《魏书》中的这段记载,模拟了杨大眼的奔跑速度,再考虑当时的条件限制,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杨大眼的冲刺速度大约是9米每秒。
堪称史上第一飞毛腿。
02
杨大眼入伍后如蛟龙得水,随孝文帝南征一路斩关夺隘,连连攻下五座城池,天下人莫不震惊。
公元499年四月初一,身染重病的孝文帝驾崩,时年33岁。
皇位由次子元恪继承(拓跋弘对北魏进行了汉化改革,将拓跋姓改为元),史称宣武帝。
南齐名将裴叔业因为不满朝政腐败,将所辖的寿阳拱手献给北魏。
宣武帝大喜过望,派出十万人马前往接应,为防止意外,又令杨大眼先带两千人马入驻寿阳,确保安全后再招呼后继部队接管。
杨大眼在这次协防中表现得很沉稳,宣武帝加封他为游击将军,出任东荆州刺史。
四年后,当地发生少数民族武装叛乱,杨大眼率部迎战,不到一个月就平定了叛军。
从公元506年四月到第二年十月,南梁连续发起了几波北伐,宣武帝任命杨大眼为武卫将军,率军迎战。
杨大眼一出手就斩杀敌将两员,歼敌七千,俘虏数以万计,还将梁武帝萧衍的弟弟萧宏杀得只剩下几名随从。
自此,杨大眼的威名传到了江南。
没见过他的人以讹传讹,说他“眼大如车轮”,是个嗜血如命的恶魔。
遇到小孩不听话,父母就高呼:“杨大眼来了!”
小孩立马就不敢再哭闹了。
后来南梁使者拜见杨大眼时,发现他不过是身形魁梧了些,相貌和普通人并没有两样,就感到非常好奇。
杨大眼解释道:“我的眼睛并不比别人大,只是两军对战时,我圆目怒睁,使得敌人不敢直视。我的眼大,是用在精气神上,何必一定要像车轮那么大?”
杨大眼擅长骑烈马,每次作战都一马当先,所到之处摧枯拉朽,时人一致认为关羽张飞重生,也莫过如此。
更可贵的是,这么个性如烈火的糙汉子,还有一颗玻璃心。
每次战斗结束后巡视军营时,看见士卒们受伤,杨大眼总会心疼得流泪。士兵们感动得不要不要的,逐渐练成了一支无坚不摧的铁军。
03
公元507年正月,宣武帝令中山王元英与杨大眼率数十万大军围攻钟离城。
钟离大约位于现在的安徽怀远境内,是南梁的咽喉要地。
梁武帝萧衍令大将曹景宗率军二十万,火速救援钟离城,一场大战就此拉开序幕。
钟离城内仅有三千守军,但他们凭借城高池深玩命抵抗,杨大眼命人轮番冲击,昼夜苦攻却被对方干掉了上万人。
如此对峙了一个月,宣武帝认为既然钟离城久攻不下,不宜再战,诏令元英班师回朝。
但元英认请求再宽限一段时间定能取胜,就在这时曹景宗率的援军也赶到了,此时再撤军怕是来不及了。
事已至此,杨大眼只得率领一万多精骑主动出击。
不料这一次的对手很强劲,曹景宗以壕沟、鹿角守住阵脚,再命三千弓弩手同时射击,杨大眼右臂中箭,所率部众死伤甚多。
三月间,淮河暴涨,北魏军营陷入一片汪洋,只得在高处扎营,各营用浮桥相通。
曹景宗再出高招,命人扎起竹排载满干草浇上油脂,纵火后顺风而下将浮桥全部烧断。随后又组织敢死队奋力冲杀。
北魏军互相难以支援被分头击溃,死者十余万。
杨大眼见败局已定,只能烧掉营地狼狈逃走。
曹景宗乘胜追击,又俘虏了五万人。
几十万大军攻取一座小城,非但没有取胜还将人马损失殆尽,这是北魏建国以来第一次重大的失败。
宣武帝大发雷霆,将主帅元英贬为庶民,杨大眼也被发配到如今的辽宁朝阳做了边防兵。
杨大眼身后的悲剧,就在这时埋下了伏笔。
04
两年后迫于内忧外患,宣武帝重新启用杨大眼,任命他前往江淮一带布防。
杨大眼上任后在淮水上游开挖渠道,成功遏制了南梁的攻势,宣武帝见他确实有勇有谋,又命他出任少数民族聚居的荆州刺史。
荆州的这些异族人时而投降时而反叛,令朝廷大伤脑筋。
杨大眼赴任后,将所有的部落首领聚集到衙门,然后叫人搬出一堆身穿青衣的草人(青衣是当地少数民族特有的服饰),待草人被摆好后,杨大眼盘马弯弓,百米外的草人应声而倒,将这些人惊得目瞪口呆。
随后杨大眼指着草人警告他们:“尔等谁再敢叛乱滋事,我就把谁当成这草人射穿!”
就在这时忽然有下来报,所辖县内有一头猛虎祸害百姓多人,无人敢去制服。
杨大眼听罢,不顾众人劝阻,只身潜入深山将猛虎生擒,然后当着街市上将其斩首,并把虎头悬挂在城楼上。
从此,当地再也没有发生过叛乱。
一年后,杨大眼病逝于任上,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可惜竟落得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
这样的结局,还得从他被贬成边防兵说起。
05
杨大眼的老婆潘氏,是个色艺双全的女中豪杰。
两人经常毫不避讳地在众人面前秀恩爱。
潘氏曾经程到前线探亲,杨大眼让她换上戎装和自己出双入对,杨大眼曾当着众将士的面得意的说:“此潘将军也!”。
秀恩爱死得快。
杨大眼被贬后,潘氏耐不住寂寞,在洛阳找了好几个隔壁老王,等杨大眼官复原职后得知此事,先将潘氏幽禁审讯,最后再也不念及当年的潘将军了,一刀砍死了事,随后再娶个年轻的老婆元氏。
潘氏给杨大眼留下了三个儿子:长子杨甄生、次子杨领军、三子杨征南。
三人都是勇武善战之人,母亲被杀时三人在场苦苦哀求也无济于事,随即就对父亲心怀愤懑。
待续弦元氏怀孕后,杨大眼将三个儿子叫到面前,指着元氏的肚子说:“我死后,我的爵位都由你们这个还没出世的弟弟继承,你们几个荡妇生的儿子,从今天起就死了这条心,休想从我这拿走任何好处!”。
也不知道杨大眼怎么确定元氏怀的就是儿子。
不过他赌对了,几个月后,元氏真的就生下了一个男婴。
只是杨大眼永远不会知道了。
还没等儿子出生,杨大眼就在荆州撒手人寰。
三个儿子护送他的灵柩回洛阳安葬,等离洛阳还有七里地时,三人故意拖延时间等天黑,然后闯入父亲在洛阳的故居,逼迫继母元氏交出杨大眼的财产。
元氏咬紧牙关坚称不知道,三兄弟本想杀她替母亲报仇,看到她怀中的孩子又起了恻隐之心,就放过了元氏,撬开杨大眼的棺材,将他的尸身抱起来投奔了梁武帝萧衍。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6. 化为泡影的下半句?
化为泡影,一切烟消云散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gyjslw.com/post/310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