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离麦秀的意思_黍离麦秀的出处

2025年09月29日成语大全5

本页导读:此网页介绍成语“黍离麦秀”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的词条资料以及扩展资料:与成功有关的古诗词、黍离之悲的渊源是什么?、古人为什么把家乡称为“桑梓”?、黍离麦秀的象征意蕴是什么?、一个以“观音奴”、“萧骊”为主角的武侠小说,曾连载在《今古传奇·武侠》,作者为女、等

目录索引:
1:成语“黍离麦秀”的词条资料
2:与成功有关的古诗词
3:黍离之悲的渊源是什么?
4:古人为什么把家乡称为“桑梓”?
5:黍离麦秀的象征意蕴是什么?
6:一个以“观音奴”、“萧骊”为主角的武侠小说,曾连载在《今古传奇·武侠》,作者为女

成语“黍离麦秀”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shǔ lí mài xiù
成语简拼:SLMX
成语注音:ㄕㄨˇ ㄌ一ˊ ㄇㄞˋ ㄒ一ㄡˋ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故宫禾黍
成语出处:《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磨,中心摇摇。”《史记·宋微子世家》:“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与我好兮。” 摘自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哀伤亡国之辞。
成语用法:黍离麦秀作定语;用于哀伤亡国之辞。
成语造句:《清史稿·庄元辰》:“陛下试念《两都》、《黍离麦秀》之悲,则居处必不安。”
英文翻译:The grains grow luxuriantly among the ruins of the former capital.
成语故事:相传西周灭亡后,周大夫长途跋涉来到西周都城,看到过去的宗庙宫室都成了长满禾黍的田地,触景伤怀,无限感慨,就作《黍离》诗一首。后来微子朝见周王时,路过殷墟,看到宫室毁坏,长满禾黍,非常哀伤,就作一首《麦秀》歌

成语“黍离麦秀”的扩展资料

1. 与成功有关的古诗词
1、垂死成功亦未晚,安知无人叹微管!——宋·陆游《读书》
  全诗:古人已死书独存。吾曹赖书见古人。後之视今犹视古,吾书未泯要有取。贾生痛哭汉文时,至今读之有余悲。魏徵嘻笑封德彝,生亦岂责绛灌知。穷秋风雨卧孤馆,万世悠悠百年短。垂死成功亦未晚,安知无人叹微管!
  2、成功由积累,中休犹不可,况本无基址。——宋·陆游《感遇》
  全诗:我以善勉汝,汝谓出訾毁;置之不复言,意又不能已。为善如筑台。成功由积累,中休犹不可,况本无基址。未言破万卷,日且读十纸,学虽在力行,要是从此始。
  3、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唐·高适《塞下曲》
  全诗: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4、意气成功日,春风起絮天。——唐·薛能《舞曲歌辞·柘枝词》
  全诗:意气成功日,春风起絮天。楼台新邸第,歌舞小婵娟。急破催摇曳,罗衫半脱肩。
  5、大君毕能事,端扆乐成功。——唐·张九龄《奉和圣制登封礼毕洛城酺宴》
  全诗:大君毕能事,端扆乐成功。运与千龄合,欢将万国同。汉酺歌圣酒,韶乐舞薰风。河洛荣光遍,云烟喜气通。春华顿觉早,天泽倍知崇。草木毕沾被,犹言不在躬。
  6、弟兄皆许国,天地荷成功。——唐·岑参《奉送李太保兼御史大夫充渭北节度使》
  全诗:诏出未央宫,登坛近总戎。上公周太保,副相汉司空。弓抱关西月,旗翻渭北风。弟兄皆许国,天地荷成功。
  7、永言念成功,颂德临康衢。——唐·李隆基《过晋阳宫》
  全诗:缅想封唐处,实惟建国初。俯察伊晋野,仰观乃参虚。井邑龙斯跃,城池凤翔余。林塘犹沛泽,台榭宛旧居。运革祚中否,时迁命兹符。顾循承丕构,怵惕多忧虞。尚恐威不逮,复虑化未孚。岂徒劳辙迹,所期训戎车。习俗问黎人,亲巡慰里闾。永言念成功,颂德临康衢。长怀经纶日,叹息履庭隅。艰难安可忘,欲去良踟蹰。
  8、兴同吟咏,成功更琢磨。——唐·郑谷《予尝有雪景一绝为人所讽吟段赞善小》
  全诗:赞善贤相后,家藏名画多。留心于绘素,得事在烟波。兴同吟咏,成功更琢磨。爱予风雪句,幽绝写渔蓑。
  9、报国有长策,成功羞执圭。——唐·李白《赠从弟冽》
  全诗:楚人不识凤,重价求山鸡。献主昔云是,今来方觉迷。自居漆园北,久别咸阳西。风飘落日去,节变流莺啼。桃李寒未开,幽关岂来蹊。逢君发花萼,若与青云齐。及此桑叶绿,春蚕起中闺。日出布谷鸣,田家拥锄犁。顾余乏尺土,东作谁相携。傅说降霖雨,公输造云梯。羌戎事未息,君子悲涂泥。报国有长策,成功羞执圭。无由谒明主,杖策还蓬藜。他年尔相访,知我在磻溪。
  10、毕竟成功何处是?五湖云月一帆开。——唐·杜牧《闻开江相国宋下世》
  全诗:门阴进夺移才,驿骑如星堕峡来。晁氏有恩忠作祸,贾生无罪直为灾。贞魂误向崇山没,冤气疑从湘水回。毕竟成功何处是?五湖云月一帆开。
  11、艺精心更苦,何患不成功。——唐·章孝标《山中送进士刘蟾赴举》
  全诗:去住迹虽异,爱憎情不同。因君向帝里,使我厌山中。故友多朝客,新文尽国风。艺精心更苦,何患不成功。
  12、浮世到头须适性,男儿何必尽成功。——唐·罗隐《东归别常修》
  全诗:六载辛勤九陌中,却寻归路五湖东。名惭桂苑一枝绿,鲙忆松江两箸红。浮世到头须适性,男儿何必尽成功。唯惭鲍叔深知我,他日蒲帆百尺风。
  13、豪华尽出成功後,逸乐安知与祸双。——宋·王安石《金陵怀古》
  全诗: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後,逸乐安知与祸双。东府旧基留佛刹,後庭余唱落船窗。黍离麦秀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
  14、塞月未落成功回,腰鼓横笛如春雷。——宋·陆游《秋月曲》
  全诗:旧时家住长安城,万户千门秋月明,紫陌朱楼歌吹海,酣宴不觉银河倾。受降城头更奇绝,莽莽平沙千里月,选兵夜出打番营,铁马蹴冰冰欲裂。塞月未落成功回,腰鼓横笛如春雷。长安高楼岂不乐,与此相去何辽哉!丈夫志在垂不朽,漆胡骷髅持饮酒,举头云表飞金盘,痛饮不用思长安。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2. 黍离之悲的渊源是什么?
《黍离》(王风)是一首著名的忧时伤世的诗歌: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据传说,这是周人东迁后一位大夫重游故都,见昔日繁华的宗庙宫室,已夷为平地,且遍种黍稷,不禁伤心落泪,吟唱成篇。后来,人们往往把亡国之痛、兴亡之感,称作“黍离之悲”。摘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3. 古人为什么把家乡称为“桑梓”?
在我国古代桑、梓是与人们的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的两种树。桑树的叶可以用来养蚕,果可以食用和酿酒,树干及枝条可以用来制造器具,皮可以用来造纸,叶、果、枝、根、皮皆可以入药。而梓树的嫩叶可食,皮是一种中药(名为梓白皮),木材轻软耐朽,是制作家具、乐器、棺材的美材。
此外,梓树是一种速生树种,在古代还常被作为薪炭用材。正是因为桑树和梓树与人们衣、食、住、用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代的人们经常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植桑栽梓,而且人们对父母先辈所栽植的桑树和梓树也往往心怀敬意。
除此之外,在我国古代,家族的墓地多依傍桑林而建,死者的墓前亦经常栽种梓树。这一点从汉末陈琳《为袁绍檄豫州》一文中的“又梁孝王,先帝母昆,坟陵尊显;松柏桑梓,犹宜肃恭”中可得到印证。
这是因为在古人的心目中,分枝再生能力极强的桑树和生长快速、材质优良的梓树都是生命之树,人们将它们视为灵木。
由于以上原因,久而久之,桑树和梓树就成了故乡的象征,“桑梓”也就成了故乡的代名词。
扩展资料
古诗中的“桑梓”
满江红·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
宋代:史达祖
缓辔西风,叹三宿、迟迟行客。桑梓外,锄耰渐入,柳坊花陌。双阙远腾龙凤影,九门空锁鸳鸾翼。更无人擫笛傍宫墙,苔花碧。
天相汉,民怀国。天厌虏,臣离德。趁建瓴一举,并收鳌极。老子岂无经世术,诗人不预平戎策。办一襟风月看升平,吟春色。
译文
马缰轻勒,西风伴送我这个使金行客。虽已三天,我仍行道迟迟,留恋故都风物。汴京是我的家乡,黍离麦秀之地,曾是繁华街陌。远眺双阙龙凤影,宫内空剩鸳鸾阁。再也没有人,持笛天津桥,傍宫阙。眼前只见苔花碧。
天助我大汉,人民怀念宋朝;金虏当灭,他们的臣子都离心离德。愿王师,泰山压顶行天讨,快收复故国。老夫空有救国术,却无由得献平戎策。只新诗准备,待河清海晏,祖国统一。我放开歌喉,吟唱春色。本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4. 黍离麦秀的象征意蕴是什么?
商朝灭亡,商纣王的叔父箕子在去朝见周王时,路过殷商旧墟,看到宫室毁坏,长满禾黍,非常哀伤,作诗一首,是为《麦秀歌》。而后,相传西周灭亡后,一位周朝士大夫路过旧都,见昔日宫殿所在,皆成为长满禾黍的田地,触景伤怀,无限感慨,就作《黍离》诗一首。由此得来“黍离麦秀”之说。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5. 一个以“观音奴”、“萧骊”为主角的武侠小说,曾连载在《今古传奇·武侠》,作者为女
  盛颜的三京画本系列  <三京画本>,作者盛颜  一年前的是黑山白水和南金东箭  现在连载的是东京梦华  《三京画本》系列(暂定五卷)  1、第一卷——黑山白水卷  ○第一折、婉转艳歌行○第二折、萧家观音奴○ ○第三折、草色一万里○第四折、清昼逢妖鬼○ ○第五折、边城染素香○第六折、瀚海迷蜃记○ ○第七折、飘飘何所似○第八折、动息如有情○ ○第九折、未饮先如醉○第十折、为君起松声○ ○第十一折、此会在何年○ (△刊载于《今古传奇武侠》2007年6月下总第143期)  2、第二卷——南金东箭卷  ○第一折、世家○第二折、部族○ ○第三折、订婚○第四折、开国○ ○第五折、迷局○第六折、疑阵○ (△前三折刊载于《今古传奇武侠》2007年10月下总第156期;后三折刊载于《今古传奇武侠》2007年11月上总第158期。)  3、第三卷——东京梦华卷  ○第一折、伤心不独为悲秋○ ○第二折、凤游四海求其凰○ ○第三折、明月千里寄相思○○ ○第四折、多情却似总无情 ○ ○第五折、女儿身手和谁赌 ○ ○第六折、一时回首背西风(载于《今古传奇武侠》2009年8月上和2010年7月下)  4、第四卷——黍离麦秀  (△未出)  5、第五卷——武林旧事卷  (△未出)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gyjslw.com/post/311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