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难()()”「患难相恤」
本页导读:此网页介绍成语“患难相恤”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的词条资料以及扩展资料:患可以组什么词?、“患难相恤,暴虐不作”反应了哪一历史事件、患难XX成语、患难什么四字成语、患难( )( )、历史题!帮助解答!、有什么成语有含患字花题提示:患难相恤是什么动物!患开头的四字成语大全用难的成语有哪些唐朝与哪些国家有友好往来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早期的A宗教主张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倡导信徒间衣食互济、患难相恤,鼓吹正义必等
目录索引:
1:成语“患难相恤”的词条资料
2:患可以组什么词?
3:“患难相恤,暴虐不作”反应了哪一历史事件
4:患难XX成语
5:患难什么四字成语
6:患难( )( )
7:历史题!帮助解答!
8:有什么成语有含患
成语“患难相恤”的词条资料
成语简拼:HNXX
成语注音:ㄏㄨㄢˋ ㄋㄢˋ ㄒ一ㄤ ㄒㄨˋ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褒义成语
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患难相死
成语出处:《河南程氏文集》第11卷:“度乡村远近为伍保,使之力役相助,患难相恤,而奸伪无所容。”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恤:体恤,周济。遇到患难彼此互相救助,甚至不惜生命
成语用法:患难相恤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
成语“患难相恤”的扩展资料
1. 患可以组什么词?患病 患者 人满为患 以绝后患 患难 忧患 患得患失 隐患希望可以帮到你!来自www.gyjslw.com
2. “患难相恤,暴虐不作”反应了哪一历史事件
“患难相恤,暴虐不作”反映的是唐、吐蕃长庆会盟。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3. 患难XX成语
患难与共、患难之交、患难夫妻、患难相恤摘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4. 患难什么四字成语
患难什么四字成语 :患难与共、患难之交、患难夫妻、患难相恤患难与共 [huàn nàn yǔ gòng] 生词本基本释义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指彼此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褒义出 处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例 句1. 他们是几十年来~的夫妻和战友。本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5. 患难( )( )
患难与共、患难之交、患难夫妻、患难相恤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6. 历史题!帮助解答!
1、蕃人及赞普喜好唐人服饰
《旧唐书·吐蕃传》记载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后改革藏民族的服饰习惯:“因公主恶其人东者面,异赞遂合人罢之,身亦释毡裘,纨绮,渐慕华风……”。墀松德赞赞普之时……唐地财富丰饶,于西部(上)各地聚积之财宝贮之于瓜者,均在吐蕃攻陷之后截获。是故,赞普得以获得大量财物,民庶、黔首普遍均能穿著唐人上好绢帛矣。③
《册府元龟·谏诤部》记载,到长安学习的吐蕃人“服改毡裘,语录华夏。明汉法,睹衣冠之仪;目击朝亲,知侄丹之要。”吐蕃人所穿之长袖服装似由来已久,这从敦煌壁画《吐蕃赞普礼佛图》中可以看出。但对照晚唐敦煌壁画营伎图(第156窟)的汉族男女营伎长袖服装看,当时汉藏服装颇多相似之处。这可能是互为影响的表现,但清以后汉人此种服制,而藏人却依然延至今。④
2、汉僧与藏人的僧服“堆噶”
“堆噶”(坎肩)是藏区独有的僧服之一,它是在后宏期出现的。……堆噶上的两个伸用力胳臂的洞形似大象的两只耳朵,并且用蓝现缝有边子。这是为了纪念后宏期的一个重大事件。后宏期之初,约格迥乃和藏绕赛等人给喇钦·贡巴绕赛受戒时,有几个汉僧参加受戒。这些蓝线边子正是为了纪念这几位汉僧的功德。①
3、藏族服饰对汉族的影响
(1)仿椎髻。椎髻本是当时吐蕃人的一种发型,其特点是将头发盘结于头顶或脑后椎形。因这种椎形发型比较高耸美观,一时成为唐代妇女争相模仿的时髦发型。
(2)仿赭面。赭面本是吐蕃人的一种习俗,据《旧唐书》记载,吐蕃人“以赭涂面为好”。赭面的主要是吐蕃女子,她们将赭色(赤褐色)合成膏剂涂面,起防风润肤作用并用它来美容。这一习俗传到唐朝,曾被许多妇女模仿。以上仿椎髻与赭面之风,在唐宪宗元和年间(公元806—公元820年)最为盛行,成了当时家喻户晓的“元和妆”。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的《时世妆》一诗门记载了这一情况:“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年,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妍蚩黑白失本态,妆成尽似含悲啼。圆鬟无鬓椎髻样,斜红不晕赭面状。昔闻被发伊川中,辛有见之知有戎。元和妆梳君记取,髻椎面赭非华风。”
(3)戴吐蕃式帽子。吐蕃人戴的帽子式样别致,戴吐蕃帽子也成了唐人的一种时尚。唐朝人刘言史在他写的《王中丞宅夜观胡腾舞》一诗中写道:“织成蕃帽虚顶尖,细毡胡 衫双袖小。”陕西西安唐韦顼墓中的侍女石刻画更形象地说明了唐人喜戴吐蕃帽子的情况,其石刻画中有两位完全胡妆的汉族女子,她们所戴的帽子与敦煌壁画中吐蕃妇女所戴的帽子极为相似。
(4)穿毡裘。毡裘是用薄毡做的衣服。因其挡风遮雨防寒耐用,也为唐朝汉人所穿用。唐诗中有这样的诗句:“去年中国养子孙,今著毡裘学胡语。”
(5)穿长袖服装。吐蕃人服装一般长袖。敦煌壁画《吐蕃赞普礼佛图》中吐蕃人的服装都是长袖的。唐朝汉族人的服装本不是长袖的,如白居易在《上阳白发人》一诗中写道:“小头革奚 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据此可知,直到唐玄宗天宝末年还流行窄衣裳,即衣襟衣袖都比较窄短的衣裳。后来受吐蕃服装影响,当时汉族人民也穿起了长袖服装。晚唐敦煌壁画营伎图中的汉族男女营伎都是穿长袖服装的。这是唐人仿效吐蕃人穿长袖服装的有力证明。
(6)用莲华纹图案作衣饰。莲花本为佛教图画中喜欢用的一种图案。吐蕃人接受佛教后其衣饰多用莲花图案。后来这一图案传到唐朝,莲花图案也成了唐朝人喜欢使用的一种图案。
(7)戴念珠璎珞。吐蕃人因崇信佛教,在脖子上喜戴念珠。后来这一服饰传到唐朝,许多唐朝妇女也喜欢挂念珠璎珞于颈部,如同戴项链一样。
(8)穿藏靴。唐人喜欢穿所谓“胡靴”,其中包括藏靴。
(9)穿袒胸露乳妆。传统的汉族妇女装束在儒家封建思想的影响下,是紧裹全身的。但到了唐朝,在包括吐蕃女妇服饰在内的所谓“胡妆”影响下,出现了袒胸露乳比较开放的女子装束。唐朝诗人周喷写的《逢邻女》写道:“日高邻女笑相逢,慢束罗裙半露胸。莫向秋池照绿水,参差羞杀白芙蓉。”②
③ 《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民族出社1980年,第141页。
④ 见《敦煌研究文集》附图。又,巴黎1977年《西藏艺术论文集》,第73、75页附图。
① 次仁白觉《藏传佛教僧服概述》,载《西藏民俗》1995年4期。
② 本目参见陶柯《谈藏族服饰对汉族的影响》,载《安多研究》1998年1—2期合刊。来自www.gyjslw.com
7. 有什么成语有含患
患得患失 患难夫妻 患难见真情 患难见知己患难相扶 患难相共 患难相死 患难相恤患难与共 患难之交 患生所忽 患至呼天不患寡而患不均 防患于未然 除患宁乱 除患兴利防患未萌 防患未然 何患无辞 后患无穷救患分灾 临患忘利 弥患无形 弭患无形排患解纷 思患预防 同患难,共生死 同患难共生死无患之患 消患未形 贻患无穷 遗患无穷以患为利 忧患余生 可同患,难处安 言出患入饱经忧患 病僧劝患僧 采薪之患 敌国外患杜绝后患 多事多患 倒悬之患 放虎遗患覆餗之患 功不补患 攻疾防患 腹心之患河伯为患 后顾之患 金革之患 疥癞之患救灾恤患 木梗之患 内忧外患 辟恶除患人满为患 人满之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而死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8. 字花题提示:患难相恤是什么动物!
患难相助,做人的道理应该这样,为什么报答呢? 你是要中文还是英文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9. 患开头的四字成语大全
患得患失 患:忧患,担心。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患难夫妻 患难:忧虑和灾难。指经受过困苦考验,能够同甘共苦的夫妻。 患难与共 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指彼此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患难之交 交:交情,朋友。在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 患至呼天 患:祸患;呼:喊。形容事前不作准备,灾祸临头,求天救助。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10. 用难的成语有哪些
兴高采烈、喜出望外、喜形于色、喜上眉梢、喜不自胜、喜不自禁、喜眉笑眼、喜气洋洋、喜笑颜开、笑逐颜开、心旷神怡、心满意足、心情舒畅、心醉神迷、心花怒放、乐乐陶陶、其乐融融、乐以忘忧、乐不可支、欣喜若狂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11. 唐朝与哪些国家有友好往来
唐朝与突厥,吐谷浑 ,日本, 薛延陀, 百济,高句丽, 大食,吐蕃等国家友好往来。
唐朝(618年—907年 ),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友好往来(外交)例子:
唐与吐蕃
吐蕃是藏族祖先建立的一个王朝。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成为吐蕃的赞普,统一青藏高原。为巩固统治,他仿照唐朝的官制度,设置各级官府,建立了严密的军事组织,制定了严酷的法律,还命人创制了吐蕃文字。
贞观时期,松赞干布多次遣使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吐蕃,带去了大批的手工艺品和多种生产技术、医药书籍,大大有利于吐蕃经济、文化发展。唐蕃自此结为姻亲之好,两百年间,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历史事件:文成公主公主入藏)
8世纪初,金城公主嫁与吐蕃赞普。9世纪,吐蕃与唐会盟。盟约里说:“患难相恤,暴掠不作。”史称“长庆会盟”。
2.唐与日本
631年日本派出了由留学生和学问僧组成的第一次“遣唐使“。此后多次向唐派出遣唐使。
3.唐与印度
玄奘贞观三年西行,孤身涉险,历尽艰难西行取经,经秦凉高昌等地,抵天竺北境,写就《大唐西域记》。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其作品《大唐西域记》甚至成为如今考察印度历史的有力依据。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12.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早期的A宗教主张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倡导信徒间衣食互济、患难相恤,鼓吹正义必
(1)A.基督教;B.佛教;C.伊斯兰教;排列:B→A→C。(2)佛教:《大藏经》,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古代印度;基督教:《圣经》,耶稣,巴勒斯坦地区;伊斯兰教:《古兰经》,穆罕默德,阿拉伯半岛。(列出两种即可) (3)伊斯兰教。天主教(或基督教)。(4)亚洲地区。佛教。唐三藏或鉴真法师。西藏的布达拉宫。佛教对中国的建筑、雕塑、绘画、音乐、诗歌和社会生活都有长久的、广泛的影响。(符合题意的其它文字表述均可)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