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的成语「三皇五帝」
本页导读:此网页介绍成语“三皇五帝”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的词条资料以及扩展资料:介绍一下三皇五帝、三皇五帝为什么叫三皇五帝、历史上的三皇五帝是指哪三皇 哪五帝?、三皇五帝分别是谁啊?、三皇五帝分别是谁怎么读、三皇五帝是什么、等
目录索引:
1:成语“三皇五帝”的词条资料
2:介绍一下三皇五帝
3:三皇五帝为什么叫三皇五帝
4:历史上的三皇五帝是指哪三皇 哪五帝?
5:三皇五帝分别是谁啊?
6:三皇五帝分别是谁怎么读
7:三皇五帝是什么
成语“三皇五帝”的词条资料
成语简拼:SHWD
成语注音:ㄙㄢ ㄏㄨㄤˊ ㄨˇ ㄉ一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不祧之祖
错字纠正:皇,不能写作“黄”。
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天运》:“故夫三皇五帝之礼法度,不矜于同而预于治。” 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我们古代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三皇指燧人、伏羲、神农;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成语用法:三皇五帝联合式;作主语、定语;指遥远的古代。
成语造句: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英文翻译:The Three August Ones and the Five Lords.
俄文翻译:первые легендáрные правители
日文翻译:三皇五帝(さんこうごてい)
成语“三皇五帝”的扩展资料
1. 介绍一下三皇五帝《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皇、地皇、泰皇为三皇,且认为泰皇最贵。那么,泰皇是谁?《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春秋纬》提出天皇、地皇、人皇为三皇的另一种看法,似乎泰皇即人皇。《尚书大传》和《白虎通义》等,则又主张三皇应为燧人、伏羲、神农,而《运斗枢》、《元命苞》等纬书,除了认同伏羲、神农外,补上了创造人类的女娲。此外,《帝王世纪》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通鉴外纪》又以伏羲、神农、共工为三皇。由此看来,伏羲、神农占了三皇之两席,诸说基本一致,而第三位究竟是谁,分歧较大。 至于五位古帝,说法也各异。《世本》、《大戴记》、《史记·五帝本纪》列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而《礼记·月令》以太皞(伏羲)、炎帝(神农)、黄帝、少皞、颛顼为五帝;《尚书序》、《帝王世纪》则视少吴(皞)、颛顼、高辛(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此外,又有把五方天神合称为五帝的神话。东汉王逸注《楚辞·惜诵》中的“五帝”为五方神,即东方太皞、南方炎帝、西方少昊、北方颛顼、中央黄帝;而唐贾公彦疏《周礼·天官》“祀五帝”,为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先纪。 其实,三皇五帝传说的分歧,是我国多民族发展的产物,它曲折地反映了民族融合的进步趋势。早在进入文明 时代之前 ,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就形成了华夏族、苗族以及当时被华夏族称之为蛮、夷、戎、狄等许多兄弟 民族。说华夏族为黄、炎之后,这实际上反映了华夏族是由以黄帝、炎帝为代表的两个有血缘亲关系的氏族 经过长期发展而成的。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2. 三皇五帝为什么叫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
(公元前1.5万年—公元前2225年)(三皇为伏羲(太昊)、神农(炎帝)、轩辕(黄帝亦称有熊氏)。五帝为少昊金天氏、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尧陶唐氏及帝舜有虞氏.)
《史记》上对“三皇”未作记载,所记“五帝”为:黄帝、颛顼、喾、尧、舜。
三皇:’天皇”、“地皇”、“人皇”
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是中国在夏朝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现在看来,他们都是部落首领,由于实力强大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领导者。一般认为他们应该于蒙古人种。基本上,无论是按照神话传说,还是史书的记载,都认为三皇所处的年代早于五帝的年代。但是不同史家对“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义。三皇有五说,五帝也有五说。
三皇燧人、伏羲、神农
伏羲、女娲、神农
伏羲、祝融、神农
伏羲、神农、共工
伏羲、神农 、黄帝
最后一种说法由于《尚书》的影响力而得到推广,伏羲、神农、黄帝成为中国最古的三位帝王。
此外,汉朝的纬书中称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是三位天神。后来在道教中又将三皇分初、中、后三组:初三皇具人形;中三皇则人面蛇身或龙身;后三皇中的后天王皇人首蛇身,即伏羲,后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娲,后人皇牛首人身,即神农。
五帝黄帝、颛顼(zhuan\xu)、帝喾、尧、舜
宓戏(伏羲)、神农、黄帝、尧、舜
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
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黄帝、少昊、颛顼、喾、尧
其中第四种说法最为流行。摘自www.gyjslw.com
3. 历史上的三皇五帝是指哪三皇 哪五帝?
三皇:
指燧人氏(天皇)、伏羲氏(人皇)、神农氏(地皇)也有说三皇为伏羲、女娲、神农氏,还有另外几种说法,具体说法不一,但一般以这两种为主。
五帝:
指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也有说轩辕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另有其它说法一般以这两种说法为主。
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指的是原始社会中后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后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道教则把他们奉为神灵,以各种美丽的神话传说来宣扬他们的伟大业绩。
扩展资料:
传说中的原始个体部落时期(前9684------前4464年):
1、天皇氏:别号天灵前9684----前7884年在位。天皇氏为创世大神盘古氏之子,地皇氏之父,开天辟地之后的首位中国部落首领。[按照另一种说法,天皇氏即伏羲氏。与人皇女娲氏、地皇神农氏(即炎帝)并称为“三皇”。
2、地皇氏:定都于熊耳龙门之山岳(即今河南省洛阳市熊耳山、龙门山一带),前7884----前6084年在位。传说地皇氏为盘古氏之孙、天皇氏之子,人皇氏之父。(一说地皇氏即神农氏,与天皇伏羲氏、人皇女娲氏并称为“三皇”)。
3、人皇氏:又号居方氏,前6084----前4724年在位。定都于今山东省日照市(即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两城镇遗址),人皇氏为地皇氏之子,提挺氏之父。(一说人皇氏即女娲氏,与天皇伏羲氏、地皇神农氏并称为“三皇”)。
4、提挺氏:又号黄神氏。前4724----前4694年在位,定都于今淮河流域,具体地点不详。提挺氏为人皇氏之子,通姓氏之父。另外据传八仙之一的汉钟离(复姓钟离,名。东汉时人,故称汉钟离)即为提挺氏转世。
5、通姓氏:又号皇覃氏、离光氏。前4694----前4664年在位,定都于中国南方(史载通姓氏定都于地名为“衡”的地方,参考湖南衡山为南岳的情况,以此推测可能为今南岳衡山所在地湖南省衡阳市)。通姓氏乃提挺氏之子,有巢氏之父。
6、有巢氏:又号巢皇、大巢氏。前4664----前4464年在位,定都于今安徽省巢湖市(即今安徽省含山县(现马鞍山市)铜闸镇凌家滩遗址)。后迁都于今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山。有巢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4. 三皇五帝分别是谁啊?
一般认为三皇:来燧人、伏羲、神自农;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拓展资料:
三皇之说有七:
《史记 秦始皇本纪》:天皇、地皇、泰皇
2.《春秋纬 命历序》等:天皇、地皇、人皇
3.《尚书大传》、《礼纬 含文嘉》等:燧人、伏羲、神农
4.《春秋纬 元命苞》等:伏羲、女娲、神农
5.《白虎通义》等:神农、伏羲、祝融
6.《通鉴外纪》:伏羲、神农、共工
7.《伪古文尚书 孔安国序》、《帝王世纪》等:伏羲、神农、黄帝
五帝之说有五:
1、《大戴礼记 五帝德》、《 史记 五帝本纪》、《国语》: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2、《吕氏春秋 十二纪》、《礼记 月令》: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
3、《六人五帝座》:黄帝、金天氏、高阳氏、高辛氏、陶唐氏、有虞氏
4、《伪古文尚书 孔安国序》、《帝王世纪》:少昊、颛顼、高辛、陶唐、有虞
5、《战国策 赵策》:伏羲、神农、黄帝、唐尧、虞舜摘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5. 三皇五帝分别是谁怎么读
三皇五帝指的是:
三皇:羲皇(xī huang)、燧皇(suì huang)、炎皇(yan huang);
五帝:黄帝(huang di)、颛顼(zhuān xū) 、帝喾(di kù),、尧帝(yao di)、舜帝(shun di)。
扩展资料:
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仅太古时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後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人民则把他们敬为神灵,以各种美丽的神话传说来宣扬他们的伟大业绩。
三皇五帝有指历史时期。即“三皇五帝时代”,又称“上古时代”、“远古时代”或“神话时代”。也可以简称为“三皇五帝”。三皇五帝率领民众开创了中华上古文明,近现代考古发现了大量与这一时期相对应的龙山文化遗址,证明三皇五帝时期确实存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皇五帝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6. 三皇五帝是什么
三皇
舜
“三皇”按照流传最广的道教文化来说是:伏羲、燧人、神农(炎帝)。但是根据典籍记载众说纷纭,并无定论。
《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皇、地皇、泰皇为三皇。
《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春秋纬》提出天皇、地皇、人皇为三皇的另一种看法,似乎泰皇即人皇。
《尚书大传》和《白虎通义》等,则又主张三皇应为燧人、伏羲、神农。
《运斗枢》、《元命苞》等书载:三皇为伏羲、神农外,还有建立婚姻制度造人的女娲。
《帝王世纪》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通鉴外纪》又以伏羲、神农、共工为三皇。
《三字经》: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伏羲、神农、黄帝)
汉朝的纬书中称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奉为三位天神。后来在道教中又将三皇分初、中、后三组:初三皇具人形;中三皇则人面蛇身或龙身;后三皇中的后天皇人首龙身,即伏羲,后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娲,后人皇牛首人身,即神农。五帝
尧至于五位古帝,说法也各异。一般认为是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世本》、《大戴礼记》、《史记·五帝本纪》列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
《礼记·月令》以大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为五帝。
《尚书序》、《帝王世纪》则视少昊(皞)、颛顼、高辛(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
此外,又有把五方天神合称为五帝的神话。东汉王逸注《楚辞·惜诵》中的“五帝”为五方神,即东方太昊、南方炎帝、西方少皞、北方颛顼、中央黄帝;而唐贾公彦疏《周礼·天官》“祀五帝”,为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先纪。
秦国原有四帝(白帝、青帝、黄帝、炎帝)崇拜,加上黑帝为五帝。按吕不韦十二纪的提法,五帝是主管四方、四时和五行之神。黄帝居中,具土德;大皞居东方,具木德,主春,亦称春帝;炎帝居南方,具火德,主夏,亦称炎帝;少皞居西方,具金德,主秋,亦称白帝;颛顼居北方,具水德,主冬,亦称黑帝。(《吕氏春秋·召类》)三皇五帝究竟指谁?对于五帝,则一般采取《史记·五帝本纪》的说法。
帝喾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大戴礼记》);
羲(伏羲)、神农、黄帝、尧、舜(《战国策》);
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吕氏春秋》);
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资治通鉴外纪》);
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伪《尚书序》);以其经书地位之尊,以后史籍皆承用此说。于是这个三皇五帝说被奉为古代的信史;
黄帝(轩辕)、青帝(伏羲)、赤帝又叫炎帝(神农)、白帝(少昊)、黑帝(颛顼),(五方上帝)。
三皇五帝
三皇
伏羲 · 女娲 · 神农 [1]
伏羲 · 神农 · 黄帝 [2]
燧人 · 伏羲 · 神农 [3]
五帝
黄帝 · 颛顼 · 帝喾 · 帝尧 · 帝舜 [4]
少昊 · 颛顼 · 帝喾 · 帝尧 · 帝舜 [5]
太昊 [6] · 炎帝 · 黄帝 · 少昊 · 颛顼 [7]
三皇五帝说法众说纷纭,三皇本参考《司马贞·三皇本纪》、《帝王世纪》和《尚书大传》的说法。五帝参考《史记·五帝本纪》、《礼记》和《春秋》、《国语》说法;《白虎通义》和《尚书序》说法;《吕氏春秋》和《淮南子》说法。本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