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大”字的成语「元恶大奸」
本页导读:此网页介绍成语“元恶大奸”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的词条资料以及扩展资料:求“元”开头 成语、元恶大憝,矧惟不孝不友。求翻译、元开头的成语有哪些、求“元”开头 成语、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的意思、元的成语有哪些成语、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的意思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行赏 翻译等
目录索引:
1:成语“元恶大奸”的词条资料
2:求“元”开头 成语
3:元恶大憝,矧惟不孝不友。求翻译
4:元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5:求“元”开头 成语
6: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的意思
7:元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8: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的意思
成语“元恶大奸”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yuán è dà jiān
成语简拼:YEDJ
成语注音:ㄩㄢˊ ㄜˋ ㄉㄚˋ ㄐ一ㄢ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罪魁祸首、元恶大憝、元凶巨恶
成语出处:《后汉书·陈蕃传》:“元恶大奸,莫此之甚。”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见“元恶大憝”
成语用法:元恶大奸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坏人。
成语造句:圣人设赎刑,乃施於小过,俾民自新。若元恶大奸,无可赎之理。《明史·杨慎传》
成语“元恶大奸”的扩展资料
1. 求“元”开头 成语元方季方—— 东汉陈寔有子陈纪字元方、陈谌字季方,两人皆以才德见称于世。元方之子长文与季方之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问于陈寔,寔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意谓两人难分高下。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后称兄弟皆贤为难兄难弟或元方季方 元奸巨恶—— 谓大奸首恶 元经秘旨—— 微妙的道理 元戎启行—— 谓大军出发。语本《诗·小雅·六月》:“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元元本本—— ①追源寻本。元元,探索原始;本本,寻求根本。②指事物的全过程、全部情况 元元之民—— 众百姓;善良的百姓www.gyjslw.com
2. 元恶大憝,矧惟不孝不友。求翻译
释义 元恶:首恶;憝:奸恶。原指大为人所憎恶。后指元凶魁首。 出处 《尚书·康诰》:“王曰:‘封,元恶大憝,矧惟不孝不友。’”《后汉书·陈蕃传》:“元恶大奸,莫此之甚。” 事例 ~,暴戾恣睢。 ★明·归有光《与嘉定诸友书》来自www.gyjslw.com
3. 元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元恶大憝 元恶:首恶;憝:奸恶。原指大为人所憎... 《尚书·康诰》:“王曰:‘封,元恶大憝,矧惟不孝不友。’”《... 459 元龙高卧 元龙:三国时陈登,字元龙。原指陈登自... 《三国志·魏书·陈登传》:“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 624 元龙豪气 元龙:三国时陈登,字元龙,曾慢待许氾?.. 《三国志·魏志·陈登传》:“氾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 784 元元本本 元元:探索原始;本本:寻求根本。原指... 汉·班固《西都赋》:“元元本本,殚见洽闻。”来自www.gyjslw.com
4. 求“元”开头 成语
元方季方—— 东汉陈寔有子陈纪字元方、陈谌字季方,两人皆以才德见称于世。元方之子长文与季方之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问于陈寔,寔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意谓两人难分高下。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后称兄弟皆贤为难兄难弟或元方季方 元奸巨恶—— 谓大奸首恶 元经秘旨—— 微妙的道理 元戎启行—— 谓大军出发。语本《诗·小雅·六月》:“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元元本本—— ①追源寻本。元元,探索原始;本本,寻求根本。②指事物的全过程、全部情况 元元之民—— 众百姓;善良的百姓www.gyjslw.com
5.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的意思
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返还旧都。
出自三国时期(227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夺取长安(今汉长安城遗址)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出师表》。
节选如下: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译文如下:
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惟恐托付的事不能完成,有损于先帝的英明。因此五月渡泸南征,深入不毛之地。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甲已经充足,我应当勉励统率三军,北定中原,以便竭尽我拙劣的能力。
扫除奸邪、兴复汉室、返还旧都。这是我用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至于处置日常之事,决定取舍损益,毫无保留地贡献忠言,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为丞相。蜀汉建兴元年(223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
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建兴五年(227年)决定北上伐魏,拟夺取魏的长安,临行之前上书后主,即这篇《出师表》。
作品赏析
此文的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率直质朴,表现恳切忠贞的感情。前人特别指出在六百余字的篇幅里,先后十三次提及“先帝”,七次提到“陛下”。
“报先帝”“忠陛下”思想贯穿全文,处处不忘先帝“遗德”“遗诏”,处处为后主着想,期望他成就先帝未竟的“兴复汉室”的大业。全文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每句话不失臣子的身份,也切合长辈的口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出师表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6. 元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树元立嫡: 指立嫡长子为储君。寿元无量: 寿元:寿命;无量:没有限度。祝人长寿的颂辞。三朝元老: 元老:资格最老,声望最高的老臣。原指受三世皇帝重用的臣子。现在用来指在一个机构里长期工作过的资格老的人。虎体元斑: 虎体:像老虎勇猛的身体;斑:杂色花纹或斑点。比喻朝廷大官贞下起元: 用以表示天道人事的循环往复,周流不息。贞元会合: 指新旧更迭。压倒元白: 元、白:指唐代诗人元稹和白居易。用来比喻作品胜过同时代有名的作家。一元大武: 指古时祭祀用的牛。元恶大憝: 元恶:首恶;憝:奸恶。原指大为人所憎恶。后指元凶魁首。元元本本: 元元:探索原始;本本:寻求根本。原指探索事物的根由底细。后指详细叙述事情的全部起因和整个过程,一点不漏。一元复始: 指新的一年的开始。并常以下句“万象更新”合成春联。元龙豪气: 元龙:三国时陈登,字元龙,曾慢待许氾;豪:豪放。形容性格豪放。元龙高卧: 元龙:三国时陈登,字元龙。原指陈登自卧大床,让客人睡下床。后比喻对客人怠慢无礼。元恶大奸: 原指大为人所憎恶。后指元凶魁首。元方季方: 意指两人难分高下。后称兄弟皆贤为“难兄难弟”或“元方季方”。元奸巨恶: 指大奸首恶。元经秘旨: 微妙的道理。元戎启行: 指大军出发。元元之民: 众百姓;善良的百姓。通元识微: 通晓玄奥微妙的道理。连中三元: 三元: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开国元勋: 元勋:有特大功绩的人。指为建立新的国家或朝代立大功的人。开国元老: 元老:政界年辈资望高的人。指建国时资历声望高的人。还元返本: 回复到事物的本来形态。同“还原反本”。钩元提要: 钩:探索;提:举出;要:纲要。探取精微,摘出纲要。钩元摘秘: 探取精微,采摘奥秘。返本朝元: 犹言返本还源。返本还元: 犹言返本还源。行行出状元: 比喻不论干哪一行,只要热爱本职工作,都能做出优异的成绩。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7.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的意思
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返还旧都。
出自三国时期(227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夺取长安(今汉长安城遗址)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出师表》。
节选如下: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译文如下:
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惟恐托付的事不能完成,有损于先帝的英明。因此五月渡泸南征,深入不毛之地。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甲已经充足,我应当勉励统率三军,北定中原,以便竭尽我拙劣的能力。
扫除奸邪、兴复汉室、返还旧都。这是我用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至于处置日常之事,决定取舍损益,毫无保留地贡献忠言,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为丞相。蜀汉建兴元年(223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
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建兴五年(227年)决定北上伐魏,拟夺取魏的长安,临行之前上书后主,即这篇《出师表》。
作品赏析
此文的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率直质朴,表现恳切忠贞的感情。前人特别指出在六百余字的篇幅里,先后十三次提及“先帝”,七次提到“陛下”。
“报先帝”“忠陛下”思想贯穿全文,处处不忘先帝“遗德”“遗诏”,处处为后主着想,期望他成就先帝未竟的“兴复汉室”的大业。全文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每句话不失臣子的身份,也切合长辈的口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出师表本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8.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行赏 翻译
意思是: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
原文: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译文:
皇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出处:《出师表》——三国蜀·诸葛亮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为丞相。蜀汉建兴元年(223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
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建兴五年(227年)决定北上伐魏,拟夺取魏的长安,临行之前上书后主,即这篇《出师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作奸犯科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