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的成语「绿蓑青笠」
成语“绿蓑青笠”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lǜ suō qīng lì成语简拼:LSQL
成语注音:ㄌㄩˋ ㄙㄨㄛ ㄑ一ㄥ ㄌ一ˋ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唐·张志和《渔父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绿草编的蓑衣,青竹编的斗笠。形容渔翁的打扮。
成语用法:绿蓑青笠作宾语、定语;形容渔翁的打扮。
成语造句:绿蓑青笠随时看,胜挂朝中紫绶衣。(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回)
成语“绿蓑青笠”的扩展资料
1. 青蓑笠作者及出处张志和《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诗人张志和,唐朝金华人。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这首词就借表现渔父生活来表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作者写了五首《渔歌子》,这是第一首。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剌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2. “青箬笠,绿蓑衣”的下一句是什么?
“青箬笠,绿蓑衣”的下一句是“斜风细雨不须归”。
一、全文: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二、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
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三、赏析: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 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 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 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 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
四、作者介绍:
张志和(730年(庚午年)~810年?),字子同,初名龟龄,汉族,婺州(今浙江金华)人,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唐代著名道士、词人和诗人。十六岁参加科举,以明经擢第,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唐肃宗赐名为“志和”。因事获罪贬南浦尉,不久赦还。自此看破红尘,浪迹江湖,隐居祁门赤山镇。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3. “蓑”的拼音是什么?
“蓑”的拼音是[ suō ]
蓑[ suō ]
“蓑”部首:艹
“蓑”笔画:13
“蓑”部外笔画:10
基本解释
用草或棕毛做成的防雨器 :~衣。~笠。
用草覆盖。
“蓑”组词:
雨蓑烟笠[ yǔ suō yān lì ]:防雨用的蓑衣笠帽,为渔夫的衣饰。亦借指渔夫。
绿蓑青笠[ lǜ suō qīng lì ]:绿草编的蓑衣,青竹编的斗笠。形容渔翁的打扮。
雨蓑风笠[ yǔ suō fēng lì ]:防雨用的蓑衣笠帽,为渔夫的衣饰。亦借指渔夫。
雨笠烟蓑[ yǔ lì yān suō ]:防雨用的蓑衣笠帽,为渔夫的衣饰。亦借指渔夫。
蓑蓑[ suō suō ]:①下垂貌。 ②茂盛貌。
蓑笠[ suō lì ]:蓑衣与笠帽。
笠冠蓑袂[ lì guān suō mèi ]:戴竹笠,穿蓑衣。 泛指渔家装束。
烟蓑雨笠[ yān suō yǔ lì ]:①指蓑衣斗笠两种雨具。②借指隐者的服装或隐者优游自适的生活。
寒蓑[ hán suō ]:蓑衣。 因用蔽雨雪,故称。
渔蓑[ yú suō ]:亦作“ 渔簔 ”。 渔人的蓑衣。
“蓑”造句:以前,200个农户用收割的蓑衣草(赤颈鹤食物)生产低附加值地垫,现在他们转而生产高附加值手提包和帽子,向进入胡志明市的游客出售。
蓑衣:
蓑衣是劳动者用一种不容易腐烂的草(民间叫蓑草)编织成厚厚的像衣服一样能穿在身上用以遮雨的雨具,后来人们发现棕后也有用棕制作的。蓑衣一般制成上衣与下裙两块,穿在身上与头上的斗笠配合使用,用以遮雨。这种雨具穿在身上劳动十分方便。蓑衣于1970年代化纤产品的出现而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是用棕片缝成,棕片不透水也不透风,可当衣穿。它不但可以遮风避雨,也可遮羞掩丑。旧社会里,极贫人家,十八岁的姑娘没有裤子穿,也只好用蓑衣来掩丑避体、遮风挡雨了。有衣穿的人就用它做雨具。蓑衣便是旧社会人们普遍用的雨衣,干活、行路都离不开它。狩猎时它便是最好的’护身服’。名称来由 起源古老,用一种叫’蓑草’编织的像衣服一样的雨具。蓑衣的名字由此而来。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4.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思?
意思是:渔翁头戴青色斗笠,身披绿色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连下了雨都不回家。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5. 成语接龙 绿蓑青笠
《笠翁对韵》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作者李渔,号笠翁,因此叫《笠翁对韵》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6. 成语接龙 绿蓑青笠
《笠翁对韵》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作者李渔,号笠翁,因此叫《笠翁对韵》
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7. 青箬笠绿蓑衣的作者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作者张志和
张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祁门县灯塔乡张村庇人,祖籍浙江金华,先祖湖州长兴房塘。张志和三岁就能读书,六岁做文章,十六岁明经及第,先后任翰林待诏、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南浦县尉等职。后有感于宦海风波和人生无常,在母亲和妻子相继故去的情况下,弃官弃家,浪迹江湖。唐肃宗曾赐给他奴、婢各一,称“渔童”和“樵青”,张志和遂偕婢隐居于太湖流域的东西苕溪与霅溪一带,扁舟垂纶,浮三江,泛五湖,渔樵为乐。
唐大历九年(774年),张志和应时湖州刺史颜真卿的邀请,前往湖州拜会颜真卿,同年冬十二月,和颜真卿等东游平望驿时,不慎在平望莺脰湖落水身亡。
著作有《玄真子》十二卷三万字,《大易》十五卷,有《渔夫词》五首、诗七首传世。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8.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表现了垂钓人什么心境,为什么
出自:张志和渔歌子老渔翁头戴青竹笠,身披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悠闲自在地垂钓,乐而忘返。联系作者生平,应为作者艳羡田园,厌恶世俗,宁隐迹世俗,避世不出之意。楼上亦可联系实际自解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9.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思是什么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写的都是他们。“箬笠”就是用竹丝和青色箬竹叶编成的斗笠。“蓑衣”是用植物的茎叶或皮制成的雨衣。如果以龙须草(蓑草)为原料,它就是绿色的。“归”,回家。“不须归”,是说也不须回家了。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