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军覆没成语的近义词、反义词、意思、出处

2023年04月24日成语大全105

成语“全军覆没”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全軍覆没
成语读音:quán jūn fù mò
成语简拼:QJFM
成语注音:ㄑㄨㄢˊ ㄐㄨㄣ ㄈㄨˋ ㄇㄛ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一败涂地、落花流水
反义词:得胜回朝、凯旋而归、旗开得胜
读音纠正:没,不能读作“méi”。
错字纠正:覆,不能写作“复”。
成语辨析:全军覆没和“片甲不存”都含有“全部被消灭”的意思。但全军覆没比“片甲不存”语义广;“片甲不存”含有夸张色彩;全军覆没没有。
成语出处:《旧唐书 李希烈传》:“官军皆为其所败,荆南节使张伯仪全军覆没。”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覆没:船翻沉。整个军队被消灭。比喻遭到彻底失败。
成语用法:全军覆没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造句:太监郭敬监军,诸将悉为所制,师无纪律,而宋濂朱冕全军覆没矣。(清 顾炎武《日知录》卷九)
英文翻译:roll up horse and foot
俄文翻译:Войскá былн разбиты нáголову.
日文翻译:全軍(ぜんぐん)覆没する
其他翻译:<法>armée complètement défaite,abattue à plate couture
成语谜语:只子不剩

成语“全军覆没”的扩展资料

1. 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是哪天
时间是:1895年2月17日。当日,日本舰队由威海卫西口耀武扬威的进港,太阳旗随之飘扬在刘公岛上。牛昶炳以陆海军代表的身份在日本联合舰队首任司令官伊东佑亨面前乞怜摇尾,他率残存的十艘北洋海军舰只和五千多名中国陆、海军官兵投降。至此,李鸿章耗费巨资、惨淡经营的威海卫基地陷落,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公益成语:gyjslw.com
2. 全军覆没英文怎么写
【英文】: roll up horse and foot【成语】: 全军覆没【拼音】: quán jūn fù mò【解释】: 整个军队全部被消灭。比喻事情彻底失败。【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彻底失败公益成语:gyjslw.com
3. 戚家军的结局为什么是全军覆没?
因为在浑河之战中,戚家军将领指挥不利,陈策等人不及时撤退,反而轻任下级的自杀式怒战,以及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错误的浑河分兵战术安排,所以在浑河之战中全军覆没。
明末明军与清军的浑河之战,是戚继光侄子统领带着火器的戚家军和四川白杆兵共一万人,和清军三万铁骑进行的一场大血战。
可是戚继光离开之后的戚家军,在组织与训练方面已不复往日的荣光,而唯一能倚仗的热兵器也在满洲骑士面前黯然失色。戚家军先以火器远程打击,杀伤无数。火药用尽再近身肉搏,与后金军激战到入夜,打的八旗军竟然出现了逃兵。
但此时后金援兵赶到,而戚家军旁边的两万关东明军却见死不救,坐视同胞力战而亡,总兵童仲揆战死、总兵张明世战死、总兵戚金战死,都司袁见龙、邓启龙等120余名将领皆力战殉国,戚家军全军覆没。
扩展资料
历史评价:
1、尤其是秦良玉所派川东土司兵面对数倍强敌的壮烈表现,极其令人敬仰。后来的兵部尚书张鹤鸣曾经评说此战:’浑河血战,首功数千,实石柱、酉阳二土司功”。其他明军也大多都英勇刚烈,为人所不齿的贪生怕死者少之又少。
2、这场惊天动地之战,也引起当时朝鲜人的极大观注,时任满浦佥使的郑忠信向李朝报告中说“虏中言守城之善莫如清河,野战之壮莫如黑山(即浑河)《李朝实录。光海君日记》后来也赞道“虏之死伤亦相当,虏至今胆寒”。公益成语:gyjslw.com
4. 全军覆没的意思是什么
形容古时候将军带上士兵去打仗,交战时全部阵亡了,就叫全军覆没公益成语:gyjslw.com
5. 太平天国北伐军的全军覆没,是什么原因
提及承平天堂运动,就不能不提到那场“北伐和平”,公元1853年,承平军霸占南京后,为颠覆满清的统治,承平天堂丞相林凤翔、李开芳率两万余承平军精锐,从江苏浦口动身,开端了悲壮的北伐之旅,在两年的时光里,北伐军前后逾越六省,横扫城池数十座,斩杀清军7万余人,以至一度迫近京畿地域,震动清廷!可终因孤掌难鸣,加上清廷纠集重兵施行剿杀,北伐军于1855年在连镇、冯官屯等战争中失利,两万将士全军覆灭,林凤翔李开芳等人死难。这是承平天堂史书里的第一次大失利,承平天堂将领李秀成在自述里谈到“天堂十误”,此中第一误就是北伐军的旗开得胜。关于承平军北伐的各种会商,至今也仍未中止。
一、为什么北伐,却不尽尽力?
事先关于承平天堂的状况而言,承平军霸占南京并将其定为都城后,实质上就是将北方作为了本人的根据地,虽气魄正盛,但其在长江流域的占领区并不波动,财务、后勤补给等抱负麻烦并没有得以处理。以是尽力北伐已不是承平天堂优先挑选的政策目标。承平军打下南京后,各路清军夹攻而来,极大的要挟了承平军的根据地,在没有波动根据地的状况下假如尽力北伐,极有大概北伐不成又被人断了后路。并且承平军的构成根本上为北方人,他们愿不肯持续向北走这也很成麻烦。以是其政策是先波动南京及周边地域作为根据地,而不是集合尽力疾速北上进攻北京。抽调一部分力气北伐的次要目标是安慰清廷的心脏,迫使清廷膨胀对天京的包,打乱清军的摆设,然后乘隙集合力气击败北方的清军,加重清廷对承平天堂北方根据地的要挟(只是谁也不曾想到北伐军竟然能转战千里,最初差点犁庭扫穴)。为南京根据地的波动发明好的情势,并为天平天堂下一步的历程打下根底。以是事先的次要政策目标仍是西征和东征,而不是北伐。
别的,承平军最初是顺着两湖一带而来,对那边的状况较为熟习,戎行外部两湖、徽、赣身分的人颇多,施行西征,理论上要远比出路不详的北伐要容易得多(固然,曾家军的忽然兴起也出乎了太多人的预料)。先易后难,这也是千百年来常常施行的一种政策思惟。
二、为什么只派两万人北伐?
1、事先承平天堂的军事最高决策者实为东王杨秀清,因为叛逆以来的战事过于顺遂。使得杨秀清和其他高层人士关于情势的判别太过于悲观,觉得即使不运用尽力,北伐军也很大概像原叛逆军从广西到江苏那样直捣北方,北伐若成功,承平军再经过西征东征掌握长江流域及北方一带 ,就会掌控大局。成功的天平就能够站在天堂这一边。却不知这类盲目标悲观和误判却把两万将士送上了死路。
2、承平军攻陷武昌后虽号称50万,但实践有战役力者该当不外10万,这两万北伐军人数虽少,倒是承平军中主力中的主力,很多都是老广西,也有两湖一带的职员,作战经验丰富,战役力绝非普通。以是从质量上来说,承平天堂高层仍是很注重北伐的。但就抱负状况和杨秀清等人的方案而言,西征远比北伐主要,天然不大概抽掉太多的力气施行北伐,不外。。。用两万老兵来打这场出路并不明朗的北伐之战,太值得商讨!
3、很多人不断以为从团体的长处思索,当承平军霸占南京后,高层外部的争斗也开端衰亡,林风翔李开芳等北伐将士多为杨秀清的嫡派队伍,杨让他们北伐有捞取政治本钱的怀疑。反过去,洪秀全赞同北伐,亦有肃清异己的怀疑。这类说法不是没有大概,但大概性也不算太大,毕竟后果大局不决,北伐的失利不是承平天堂高层任何人想瞥见的后果,谁也不大概拿两万精锐的性命去开顽笑。
4、派林风翔等人北伐真实仅是承平天堂北伐方案的一部分,杨秀清也曾设想以现有的两万北伐军为前锋,等西征波动后再派队伍施行策应,方案的倒是不错,只惋惜当北伐军堕入困境时,西征的情势也不明朗,杨秀清很难抽调充足的力气去策应北伐军,并且北伐军距大本营的间隔真实拉得太远,杨对此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抱负终极没有成为抱负。
三、北伐军为什么能够不断杀到天津?
1、北伐军在进犯天津四周之前,为了保存气力,次如果了活动作战的战术,防止碰硬(固然因为某些处所政策地位的特别和后勤弥补的需求,一些硬仗仍是要打的),没有阅历太多的大规模战役。
2、北伐军本身的战役力刁悍,反观阻拦的清军大多不善于野战,且战役力低下,多数未与北伐军比武便闻风丧胆,很难阻击来犯的北伐军。加上进军途中沿途很多清军城池为了保全本人,防止因战胜而被清廷追责,痛快闭门不战的态势。保全了本人,但也使得北伐军能够顺遂经过。
3、北伐军所到之处,捻党、白莲教等反清布置亦闻风而起,虽未掀起太大的风波,但很大水平上也管束了少量的清军,为北伐军供给了必然的保护影响。
四、北伐军失利有何缘由?
1、人数太少
固然两万承平军是精锐队伍(沿途固然也扩大了一些兵员,但这些新兵并未起太大的影响),但他们所面临的是全部北方,气力真实无限。清廷完全能够集合半个国力来与之拼杀。
2、后勤弥补
因为北伐军仅有两万人,以是攻城略地以后没法分兵把守,只能当场弥补终了以后便弃城而去,实践上即是断了后路,在前期北伐军连连得胜、清廷震惊的时分,假如能派后续队伍实时跟上,大概大概是另一番后果。可事实是直到北伐军在天津受阻以后,救兵才慌忙过去,但因为间隔真实拉得太远,救兵本身的气力又无限,其在清军的阻击下接连溃败,并且在此期间,因为缺少补给,加上夏季降临,以致北伐军无御寒衣物,广西、两湖兵士从小生活在暖和的北方,面临北方雪窖冰天的疆场,十分不适应,2万北伐军的旗开得胜,此中因受冻而减员的就简直占了三分之一。
3、战术还有政策上失误
北伐军前期固然停顿顺遂,却严峻无视了间隔麻烦,孤军深入,犯了兵家大忌,实践上是把本人送上了死路。北伐军在天津受困以后,各路清军被派遣而来参加到了围攻北伐军的行列里,救兵的到来又指日可待。照抱负的状况来看根本上已宣布此次北伐将无果而终,再停止下去必是死路一条。可北伐军毕竟挑选了猛攻待援的方案,幻想着猛攻一城等救兵一同里应外合打败围城的清军,实践上已丧失了和平的主动,并且没法发扬承平军所善于的野战。以至于在和平前期一直被清军包在孤城里,固然他们一次次地包围,并且一次次在包围战中打败清军,但也在无援的状况下一点一点地被耗费,最初全军覆灭。
别的,承平军在北伐的过程当中,固然使一些反清力气望风归附,但在进军途中毁寺院、砸佛像、自愿苍生信天主等毛病目标,大大的失去了民意,加上几回不明智的屠城也使得原本对清政府不满公众对承平军亦产生了恶感。
五、对此次北伐毕竟该如何对待?
团体以为集合必然力气施行北伐仍是必要的,其影响震惊了清廷,管束了北方少量的清军,迫使十数万清军掉头实行进攻,为北方西征和东征的成功发明了前提。
并且北伐是有希望取得宏大战果的,只是因为救兵迟迟未到,后勤供应也跟不上,形成大好时机的耽搁,力气缺少也给了清廷以喘气的时光。终极招致北伐失利。固然,承平天堂高层对北伐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的,很多人到了南京后进取心退步,就不想再行进,外部也开端了利与长处的抢夺,逐步堕入堕落,这对北伐也产生了严峻的消极影响。
望谢谢公益成语:gyjslw.com
6. 万家岭战役中,日军几乎全军覆没
  武汉会战的万家岭战役中,日军106师团的136旅团几乎全军覆没。
  近年来随着抗日神剧跃上舞台,一连串横店大捷横空出世,万家岭大捷“全歼106师团”便也成为网络热传的经典,并在各大小媒体传扬。
  当然,这种说法绝非空穴来风,而是薛岳将军《南浔会战》中的记载:“第一0六师团一部……迄十月二日窜至万家岭,……至十月十日国庆,将此敌完全歼灭,敌酋松浦仅以身免,遗尸塞谷,山林溪涧,虏血几洒遍矣。”
 “至十月十日国庆……敌酋松浦仅以身免”,这自然算得上“全歼”了。
  关于106“特设师团”,冈村宁次是这样评价的:“当时的特设师团,在形式上与现役师团无大差别。以步兵联队为例,现役只有大队长、联队长及联队副官。其他官兵完全为预备后备役。因此,每逢作战,各大队长势必亲临最前线直接指挥,其伤亡率当然很高,而大队长缺员代理大队长接任后,大队的战斗力将减少到一半以下。第一O六师团在九江西方地区所以陷于苦战,主要原因即由于该军的素质太差。……第一O六师团则于动员后,立即向华中出动投入战斗。虽然都是曾经受过训练的士兵,但是,把在社会上工作了几年乃至十几年的人,直接送到前线来的做法有些欠妥。”(《冈村宁次回忆录》361页)
   当然,这也不过是冈村宁次为万家岭大败的开脱之词,不管怎么说,106师团也是兵种齐全的,该师团下辖7个联队(113、147、123、145共4个步兵联队,野炮、工兵、辎重兵各1个联队),1个骑兵大队,编制总计2.34万人。该师团侵华作战后,截至9月30日(万家岭之战刚爆发),经过各地留守加上一路激战,第106师团参与德安迂回攻击的部队人数为13204名,加上另外配的52山炮联队和迫击炮大队等部共15112名。
  冈村宁次在其回忆录中也记载106师团在万家岭战役中“受到全军复灭的严重打击”(《冈村宁次回忆录》381页),但是,旧日本陆军所指的“全灭”一词的含义与我们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根据当时日本陆军的习惯性称谓,一支部队的死伤只要超过五成,就可说是“全灭”了。
 关于106师团的伤亡情况日本战史是这样记载的:“第一〇六师团在这德安附近的战斗中,3300人阵亡、4000人负伤、住院患者达到了9900人”(《图说支那事变》,第122页)。106师团中有1.3万人(非106师团全部)参加万家岭战役,结果死伤7300人,伤亡过半,的确于重创了,这点是毫无疑问的!
  据陈诚1938年“双十节”当日给老头子的电报称:“据薛总司令电话:敌一0六及一0一师团两部共约四个联队齐(8日)被我包围于万家岭附近地区,激战两昼夜。经我各军勇猛进攻,卒于本拂晓全行解决。因敌顽抗,不愿缴械投降,致尽遭格毙,陈尸满谷,弃械遍野,仅数百人向西北豕突,情状至为狼狈。除详情另报外,谨闻。陈诚。”(《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760页)
  该报告也仅仅提到“敌一〇六及一〇一师团两部共约四个联队齐(8日)被我包围”,说的很清楚,是101、106两个师团的4个联队被围,而不是配置7个联队的106师团被包围。   
  看看国军战史《抗日御侮》是如何记载万家岭大捷的:
  从上述记载可以看出,所谓“万家岭大捷”是指“日军第一三六旅团损失严重”、“击溃敌一个旅团”,并未提到106师团全灭。公益成语:gyjslw.com
7. 西路军全军覆没
严格说来,还是留了一部分火种的李木匠带了几百人到了新疆,还有部分人员辗转回到延安不过真心可惜,这可是2万人啊,相当于当时红军总人数的40%而且红5军(原红5军团,是宁都起义过来的部队),是西北军的老底子,在这里人头熟要是留到抗战,发挥的种子作用更大可惜啊,为了政治需要,被牺牲了公益成语:gyjslw.com
8. 杨家将是如何全军覆没的?
公元980,宋军攻打幽州,为辽军所败,宋太宗败退逃回京城。自此,辽军不断击宋朝边境,宋室永无宁日,太宗派英勇无敌的杨业扼守雁门关。
杨业带同七个儿子坚守雁门关,力拒辽军。杨家七子,智勇双全,各有性格,个个忠心义胆。萧太后遣十万大军意欲夺取雁门关,杨业带领几千杨家军以寡敌众,让辽军落个惨败收场,退出关外,自从杨家声威大显,举国振奋。萧太后经此一役,深明“要掌天下,必先灭杨业”。
萧太后派智勇过人的辽将耶律斜潜进中原,伺机对付杨业,耶律斜设计拐走杨八妹,意图打击杨家,伺机杀杨业,怎料杨家不但杨业厉害,佘赛花同样身手不凡,杨家众子更是团结一致,智勇过人,让耶律斜计划失败,但对杨家了解更为深入。
杨八妹被拐,揭开杨家另一个忌讳秘密,原来杨四郎年幼时随父母上战埸后失踪多年,赛花一直为四郎的失踪深感愧疚,所以关爱子女之心更重,尤胜自己性命。
拐劫事件过去,杨六郎结识冰雪聪明的柴郡主,二人为了查探坊间流传的三个谜团,竟然结下不解之缘。杨六郎好胜贪玩,竟然与柴郡主为了解开谜团展开争逐,两人斗出微妙情趣,并在阴差阳错下揭出太宗皇帝弑兄夺位的丑闻,让举朝震撼。
一直忠心效主的杨家得悉真相,父子间顿生矛盾,尤其是杨六郎对投效宋主产生怀疑,不同意杨业的做法。八贤王为存忠义,亲自上殿痛斥太宗,太宗为了挽留杨家,甘愿降罪惩罚自己,并答应杨业要做个爱民如子的好皇帝,杨业为天下黎民之福,终于带领杨家军,继续支持太宗。
风波过去,太宗忍辱负重,但实际上与杨家的关系出现无形隔阂,与此同时,四郎重返杨家,眼见杨家替大宋江山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想起这些风光的背后是自己十多年的飘泊,心情更无法释然。借投考杨家军之名,结识杨家各兄弟,七郎羡慕四郎武功卓越,背地里向四郎请教,更视四郎为偶像,向父母推荐,结果四郎成功成为杨业身边的要将。
一次战役行动,杨业险被箭伤,四郎舍命挡箭,让众人发现四郎的真正身份,一家人以为可以开心团聚,没想到四郎表明立场,表示回来只是为了还清生养大恩,然后就与杨家再也没有任何关系,赛花得悉后,心如刀割。尤其六郎揭发了太宗弑兄夺位之事,更让四郎感觉讽刺,原来杨家连自己儿子性命都不顾,效忠的只不过是个不仁不义之徒。
另一方面,太宗与杨家关系起了变化,更加看重潘仁美。四郎为救杨业受伤,六郎为四郎上山寻药医治,机缘下结识了寄居庙宇的潘影,潘影原来是潘仁美的女儿,自从八岁一年,其亲娘自尽身亡后,被潘仁美送到庙宇寄养,潘影在禅宗佛法洗涤中长大,不染尘俗,犹如纯洁的圣女一般,与潘仁美大相径庭。但原来纯净的外表下裹着另一面极端的人性。
潘影的出现,让六郎与柴郡主发展中的感情起了很大的变化,潘影情投六郎,为了抓住六郎的心,用尽手段离隔六郎与柴郡主的关系,后来柴郡主捣出潘影幼年的家族丑事,让潘影无地自容,原来当年潘仁美利用妻子的美色巴结官场显贵,丑事为潘影得悉,她的行为让亲娘无地自容,最终上吊自杀,小小的潘影以为亲娘死了一切的丑恶就会被遮盖,非常喜悦,因此被潘仁美视为歹毒恶魔,送往庙宇。
旧事重提,潘影的纯洁形象受损,过去的阴影把潘影一步步逼向人性丑恶,六郎希望潘影能改过,没料到反而让潘影怨恨更深。
太宗自从疏远杨家,意图依重潘仁美,潘仁美更乘机把独子潘豹招回朝中,潘豹一朝得志,任意莽为,无法无天,更设下擂台比武对付杨家众子,四郎中计,七郎为救四郎,误杀潘豹,潘仁美誓要追究到底,杨业绑子上殿,七郎被关在牢狱待审。潘豹之死使潘仁美与杨家的结怨更深!
及后,杨业父子出战,被辽军困于城下,四郎杀出重围,并找来师父崔应龙及佘赛花拯救众人,亲子之情不变,一切往事得以和解。四郎返回杨家期间,一直无法与杨家融洽相处,幸得营中为伤兵疗伤的罗氏女关怀及开解,两人日久生情,结成恩爱夫妻,而四郎和父母兄弟,经过战场上生死相扶,终于解开心结。
而五郎少年得志,却遇上刁泼难驯的关红,关红为市井中打铁为生的小姑娘,自食其力,因为打铁技术了得,甚得五郎欣赏,二人几经波折,终于结成夫妇,过程中因为耶律斜的出现,放任不羁地追求关红,意图夺爱,使关红差点招架不住,但最终被五郎的真诚打动。
成功逃狱的七郎,在逃避潘仁美追杀时闯进了杜金娥山寨,得杜金娥相救。金娥正值情窦初开,立时被机灵勇敢的七郎吸引,七郎脱险后,想要离开山寨,但金娥强留七郎于山寨内。
七郎心急回家,等伤势稍缓,便悄悄溜走。机智的金娥使出七擒七纵之计,终于让七郎明白其心意,二人私自订下婚盟,七郎答应会回来正式迎娶金娥,金娥满心欢喜,等待爱郎归来。
一切尘埃落定,倘若处在和平年代,众人都会有个美满的收场,但战争使一切颠沛流离,妻离子散,杨家将即将面临金沙滩一战。
更没料到,潘影对六郎绝情绝义,利用美色亲近太宗,更揩同潘仁美与辽国萧太后勾结,设计要将杨家将推向金沙滩的孤绝灭亡境地。
萧太后假意与宋室议和,至杨业一军至金沙滩,辽国十万大军早已埋伏,杨业中伏,眼见敌强我弱,不得再强攻,但潘仁美一直视杨家将为眼中钉,立心陷害,逼令杨家将出战,决意将杨业及杨家将逼于绝境。杨业虽不怕死,但眼见时机不利,怕让兵士们白白丧命,虽知胜算渺茫,也只得自行打头阵,身先是卒。
潘仁美在陈家峪阻止八贤王带兵接应,期间,杨七郎负伤前往联系救兵,但潘仁美不单不出兵,更下令捉擒七郎,七郎拚命杀出重围,最后寡不敌众,被万箭穿心,潘仁美更不罢休,命人将七郎剥皮,将鲜血淋漓的七郎,绑于荒山野岭,让风吹雨打在七郎全身伤口上,七郎伤口剧痛攻心,直至最后一口气…
杨家将虽然个个英勇,但难敌辽军如潮水汹涌,终于抵挡不住,金沙滩一役,大郎、二郎、三郎惨烈战死,四郎重伤不知所踪,杨业为保众人姓命,突围而出,浴血沙场,终为辽军俘虏,最后在李宁碑自尽以保名节。
唯关红从耶律斜口中得知金沙滩议和是一个圈套,赶赴战场,眼见无法阻止战事发生,为保五郎性命,竟然打晕五郎,把五郎带离战场,铸成大错,对杨家造成不能挽回的伤害,五郎醒来得知战况惨烈,生不欲死,非常内疚,最终五郎看透生死,出家为僧。
杨家将在金沙滩一役几乎全军覆没,杨业带领七子去,结果只有一子返,惟有杨六郎得保性命归来。
天波府遭逢巨劫,玩世不恭的六郎,经历生关死劫,身为杨家的唯一男将,杨六郎如何抽丝剥茧、查明真相,顽强奋战,以完成杨业遗愿,先天下而后己,保家卫国!公益成语:gyjslw.com
9. 解放军军史上最惨痛的败仗 曾全军覆没
1947年10月,华东野战军与国民党军在南麻、临朐发生激战。连续进攻十天,未能攻克两地,伤亡达5万多人,歼敌仅2万多人,被迫撤退。图为南麻、临朐战役时解放军某部突击队肃清城下工事敌人。
第十名:南麻、临朐战役
1947年10月,华东野战军与国民党军在南麻、临朐发生激战。连续进攻十天,未能攻克两地,伤亡达五万多人,歼敌仅二万多人,被迫撤退。
第九名:广昌战役
1934年4月,在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红一方面军一、三、五、九军团在江西广昌地区筑垒阻击国民党军进攻。苦战18天,被迫放弃广昌,伤亡5093人,歼敌仅2626人,其中红三军团伤亡2705人,约占全军团总人数的四分之一。
第八名:西府战役
1948年4月,西北野战军向宝鸡发动进攻,连克数城,初期大胜。但国民党军迅速组织反击,解放军反陷入重围之中。后转战一千余里,突出重围,弄得极为狼狈。此战歼敌二万,自身伤亡一万五千。
第七名:第一次四平战役
1946年4月,东北民主联军与国民党军进行保卫四平之战。坚守一月,歼敌一万,自损八千,被迫后撤,被国民党军追了上千里,一直撵过松花江。
第六名:血战湘江
1934年11月,中央红军长征转移,与国民党军在湘江边展开激战。经六天血战,红军冲过湘江脱险,但此战损兵三万余人,全军从长征开始的八万六千减至不足三万,损失惨重,而歼敌仅七千余人,几遭全军覆灭之险。
第五名:五次战役转移阶段之战
1951 年5月,抗美援朝五次战役进攻歼敌阶段完成后,志愿军参战各兵团开始向北转移。因过于轻敌,掩护计划不周密,遭到美军的快速反击,一时陷入被敌分割包围之中。后主力部队脱险,但三兵团六十军第一八零师损失大半,几乎覆灭。整个战役歼敌八万二千,中朝方损失八万五千,其中志愿军损失七万五千。仅转移阶段失踪就达二万多人,后证实其中一万七千余人被俘。其余估计在战地死亡。
第四名:兵败怀玉山
1934年末,方志敏率红十军团北上,在江西怀玉山遭国民党军几十个团的围攻,最后弹尽粮绝,遭到溃灭。全军2万多人仅千人突出重围,方志敏和军团长刘畴西被俘牺牲。
第三名:皖南事变
1941年1月,新四军军部及2个纵队在皖南地区遭国民党军8个师围攻,经10天战斗,全军九千余人除二千余人突围外,余全部阵亡或被俘。军长叶挺被俘,政委项英牺牲。
第二名:西路军之战
1936年末,红军四方面军部队为执行宁夏战役计划渡过黄河西征,组成西路军。在几个月的转战中,遭优势的青海军阀马家军围攻,因战略错误,苦战不脱,最后全军覆灭。全军二万一千余人中,一万余人战死,六千余人被俘,余下大部逃散,最后冲到新疆的仅四百余人。
第一名:金门战役
1949年10月,第三野战军十兵团二十八军对金门发起进攻。因战役发起过于仓促,渡船被毁,后援不济,苦战三天后,全部主攻部队共9086人,除数人渡海逃回外,全部牺牲或被俘,是解放军战史上成建制覆灭的最惨烈之战。
若帮到请,谢谢公益成语:gyjslw.com
10. 谜语:全军覆没
谜面 全军覆没 谜语类型 打一地理词语 谜底 北极公益成语:gyjslw.com
11. 万家岭战役中,日军几乎全军覆没
  武汉会战的万家岭战役中,日军106师团的136旅团几乎全军覆没。
  近年来随着抗日神剧跃上舞台,一连串横店大捷横空出世,万家岭大捷“全歼106师团”便也成为网络热传的经典,并在各大小媒体传扬。
  当然,这种说法绝非空穴来风,而是薛岳将军《南浔会战》中的记载:“第一0六师团一部……迄十月二日窜至万家岭,……至十月十日国庆,将此敌完全歼灭,敌酋松浦仅以身免,遗尸塞谷,山林溪涧,虏血几洒遍矣。”
 “至十月十日国庆……敌酋松浦仅以身免”,这自然算得上“全歼”了。
  关于106“特设师团”,冈村宁次是这样评价的:“当时的特设师团,在形式上与现役师团无大差别。以步兵联队为例,现役只有大队长、联队长及联队副官。其他官兵完全为预备后备役。因此,每逢作战,各大队长势必亲临最前线直接指挥,其伤亡率当然很高,而大队长缺员代理大队长接任后,大队的战斗力将减少到一半以下。第一O六师团在九江西方地区所以陷于苦战,主要原因即由于该军的素质太差。……第一O六师团则于动员后,立即向华中出动投入战斗。虽然都是曾经受过训练的士兵,但是,把在社会上工作了几年乃至十几年的人,直接送到前线来的做法有些欠妥。”(《冈村宁次回忆录》361页)
   当然,这也不过是冈村宁次为万家岭大败的开脱之词,不管怎么说,106师团也是兵种齐全的,该师团下辖7个联队(113、147、123、145共4个步兵联队,野炮、工兵、辎重兵各1个联队),1个骑兵大队,编制总计2.34万人。该师团侵华作战后,截至9月30日(万家岭之战刚爆发),经过各地留守加上一路激战,第106师团参与德安迂回攻击的部队人数为13204名,加上另外配的52山炮联队和迫击炮大队等部共15112名。
  冈村宁次在其回忆录中也记载106师团在万家岭战役中“受到全军复灭的严重打击”(《冈村宁次回忆录》381页),但是,旧日本陆军所指的“全灭”一词的含义与我们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根据当时日本陆军的习惯性称谓,一支部队的死伤只要超过五成,就可说是“全灭”了。
 关于106师团的伤亡情况日本战史是这样记载的:“第一〇六师团在这德安附近的战斗中,3300人阵亡、4000人负伤、住院患者达到了9900人”(《图说支那事变》,第122页)。106师团中有1.3万人(非106师团全部)参加万家岭战役,结果死伤7300人,伤亡过半,的确于重创了,这点是毫无疑问的!
  据陈诚1938年“双十节”当日给老头子的电报称:“据薛总司令电话:敌一0六及一0一师团两部共约四个联队齐(8日)被我包围于万家岭附近地区,激战两昼夜。经我各军勇猛进攻,卒于本拂晓全行解决。因敌顽抗,不愿缴械投降,致尽遭格毙,陈尸满谷,弃械遍野,仅数百人向西北豕突,情状至为狼狈。除详情另报外,谨闻。陈诚。”(《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760页)
  该报告也仅仅提到“敌一〇六及一〇一师团两部共约四个联队齐(8日)被我包围”,说的很清楚,是101、106两个师团的4个联队被围,而不是配置7个联队的106师团被包围。   
  看看国军战史《抗日御侮》是如何记载万家岭大捷的:
  从上述记载可以看出,所谓“万家岭大捷”是指“日军第一三六旅团损失严重”、“击溃敌一个旅团”,并未提到106师团全灭。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gyjslw.com/post/45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