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琴示绝」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2023年05月13日成语故事103

“破琴示绝”的成语故事:

晋朝时期,才华横溢的戴逵很会弹琴,名声很大。他看不惯官场的黑暗,坚决不入朝为官,隐居在会稽弹琴作画自娱。武陵威王司马道叔派人请他去王府弹琴。戴逵在使者面前把琴摔破坚决不从,司马道叔拿他也没有办法


破琴绝弦是什么意思?
在古代
冯梦龙
的《
三言两拍
》有一篇《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
你可以想象,自己没有
知音人
知心朋友,那还有啥意思?!所以就干脆,把琴弦弄断,把古琴摔坏。——心里悲凉至极!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带琴的四字成语
带琴的四字成语 :
焚琴煮鹤、
对牛弹琴、
琴棋书画、
琴心相挑、
琴瑟和谐、
剑胆琴心、
琴剑飘零、
琴断朱弦、
琴瑟相调、
鸣琴而治、
古琴价高、
琴瑟合鸣、
破琴示绝、
一琴一鹤、
和如琴瑟、
坐上琴心、
琴歌酒赋、
牛听弹琴、
琴瑟调和、
琴挑文君、
琴瑟和同、
瑟弄琴调、
琴瑟之好、
如鼓琴瑟、
破琴绝弦、
琴瑟失调、
人琴俱亡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琴的成语是什么
琴的成语是什么 :
焚琴煮鹤、
对牛弹琴、
琴棋书画、
琴瑟和谐、
古琴价高、
琴断朱弦、
鸣琴而治、
琴心相挑、
一琴一鹤、
琴歌酒赋、
坐上琴心、
琴瑟合鸣、
琴瑟调和、
和如琴瑟、
剑胆琴心、
瑟弄琴调、
琴剑飘零、
破琴示绝、
人琴俱亡、
琴挑文君、
牛听弹琴、
破琴绝弦、
如鼓琴瑟、
琴瑟之好、
琴瑟失调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文言文伯牙绝琴的意思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注释
绝:断绝.
鼓:弹。
曰:说.
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峨峨:高.
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洋洋:广大。
谓:认为。
之:他。
必:知道。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乃:就
》》》》》》》》》》》》》》》》》》》》》》》》》》》》》》》》》》》》》》》》》
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欣赏(倾听)。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便说:“真好听啊,我仿佛看见一座巍峨峻拔的泰山屹立在我眼前!”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便说:“真好听啊,我仿佛看见了奔腾不息的江河!”总之伯牙心里想的,钟子期定能从琴声中知晓。钟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上再也没有知音了,于是摔破了琴,弄断了琴弦,决定一生不再弹琴。
此后,由于这个故事,人们把“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便也有《高山流水》的古筝曲。把“知音”比作理解自己知心朋友,同自己有共同语言的的人,“伯牙绝弦”一词也渐渐演变成了一种意思:由于知音逝世,从而弃绝某种特长或爱好,表示悼念。
透明_也煺色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破琴绝弦什么意思
破琴绝弦 ( pò qín jué xián ),解释为毁琴断弦,表示世无知音,不再鼓琴。《吕氏春秋.本味》:“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伯牙碎琴中的少选之间是什么意思
原文: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简单翻译:音乐才子俞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懂,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而和寡。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俞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他们约好两年后见面,可是两年后钟子期却没有露面。俞伯牙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钟子期已经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约定,俞伯牙悲痛欲绝,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够听懂他音乐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会有人听懂他的音乐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珍惜。这就是那段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人们用此感叹知音难觅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破琴示绝”扩展: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成语年代:当代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读音:pò qín shì jué
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造句:做出破琴示绝的举动是不容易的
成语注音:ㄆㄛˋ ㄑ一ㄣˊ ㄕˋ ㄐㄩㄝˊ
成语用法:破琴示绝作宾语、定语;指不媚权贵。
成语简拼:PQSJ
成语解释:把琴摔破,表示绝裂。指不媚权贵
繁体成语:破琹示絶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gyjslw.com/post/63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