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撼树蚍蜉

2023年05月14日成语故事156

“撼树蚍蜉”的成语故事:

唐朝时期,李白、杜甫刚去世不久,就有人对这两位诗人的作品妄加诋毁,韩愈对此很不满意,就写给好友《调张籍》一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得到张籍的赞同


我解《蚍蜉撼树打一个生肖,蚍蜉撼树是个啥
古时候,由于科学文化的落后,人们不能正确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某些现象,认为灾害、瘟疫、祥瑞、丰年都是上天赐予的,因而人们的一切行为都必须符合天意。设官、立制不仅要与天意相和谐,刑杀、赦免也不能与天意相违背。春夏是万物滋育生长的季节,秋冬是肃杀蛰藏的季节,古人认为,这是宇宙的秩序和法则,人间的司法也应当适应天意,顺乎四时。所以我们也经常说秋后算账。
到了汉朝时期,秋冬行刑开始有了明文规定,除了那些谋逆大罪会立即斩首之外,一般的死刑都会在秋季霜降之后执行。
在进入隋唐以后,重案大案是需要经过中央复审的,死罪更是严格按照流程执行,到了明清两代,又引入了秋审、朝审。除了皇帝决定立刻执行外,一些罪犯在没有特殊情况之下是可以免除死刑的。
秋后问斩除了顺应天时之外,还有一种落叶归根的意义,并且秋后一般都是百姓们农闲的时候,能够更好的做到杀一儆百,更能体现法律的威严。
关于午时三刻行刑的说法,一般来说都是因为在这个时间的阳气最为旺盛,影子最短,此时执行死刑,可以用人间的阳气冲淡杀人的阴气与晦气。再加上古人比较迷信,试图用这种方法让犯人连鬼都做不成。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午时三刻的时间,人的精力最为萧条,犯人也是昏昏欲睡,这个时候行刑,在脑袋落地的瞬间能够减轻人的痛苦,这样看来,选择这样的时间来处决犯人,有体谅犯人的考虑。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蚍蜉撼树的成语故事
调张籍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调张籍》蚍蜉撼树成语典故
唐朝时期,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去世才几十年,就有一些妄自尊大的所谓文人墨客对这两位诗人的作品加以诋毁评论。这让文学家韩愈对此非常不满,他给他的一位好朋友张籍写了一首诗,张籍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对杜甫也是非常的崇拜。
韩愈在诗里这样写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在诗里用“蚍蜉撼大树”来比喻那些狂妄自大的人,讽刺那些企图毁坏李杜名声的人是如此的愚不可及。
蚍蜉撼树,汉语成语,拼音pí fú hàn shù,意思是指蚂蚁想摇动大树,比喻自不量力。
用法: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贬义。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蚍蜉撼树成语故事
蚍蜉撼树 pí fú hàn shù [释义] 蚍蜉:一种大蚂蚁;撼:摇动。蚂蚁摇动树木;比喻不自量力;企图用微不足道的力量动摇破坏强大的事物。
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成语故事蚍蜉撼树
蚍蜉撼树的典故:唐朝时期,李白、杜甫刚去世不久,就有人对这两位诗人的作品妄加诋毁,韩愈对此很不满意,就写给好友《调张籍》一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得到张籍的赞同。
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蚍蜉撼树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蚂蚁想摇动大树,比喻不自量力。
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蚍蜉撼树怎么读
蚍蜉撼树 [pí fú hàn shù] [释义] 蚂蚁想摇动大树。比喻自不量力。 [出处] 唐·韩愈《调张籍》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蚍蜉撼树,蚍蜉象征什么,蚍蜉图片,蚍蜉撼大树,蚍蜉
飞蚂蚁是公蚁,交配完就会脱去翅膀,变成兵蚁或者工蚁。飞蚂蚁多说明是蚂蚁的繁殖旺期。
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成语“撼树蚍蜉”扩展:

造句:应变若机张,马策元驹,车抗螳螂,撼树蚍蜉,更分遣随营相向。(清 洪楝园《后南柯 伐檀》)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读音:hàn shù bí fú
成语用法:撼树蚍蜉作宾语;指自不量力者。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近义词:蚍蜉撼树
成语简拼:HSBF
成语注音:ㄏㄢˋ ㄕㄨˋ ㄅ一ˊ ㄈㄨˊ
成语出处:唐·韩愈《调张籍》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成语解释:撼:摇动。蚍蜉:大蚂蚁。想把大树摇动的大蚂蚁。比喻自不量力者。
英文翻译:an ant trying to shake a tree-ridiculously overrating oneself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gyjslw.com/post/64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