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愎自用」的成语故事和用法

2023年05月15日成语故事134

“刚愎自用”的成语故事:

公元前597年春(春秋时期),楚国打进郑国,郑襄公裸体牵羊迎接楚庄王,并苦苦求饶,取得了楚王的同情。当年夏,晋国派军队救援郑国。晋军南下,兵临黄河时,听说郑国已经同楚国媾和,晋军中军主帅荀林父想退兵,并提出等楚国军队回国后,再出兵攻打郑国,讨伐背叛者。荀林父的副手先縠表示反对,认为这样“不行”,并说:“晋国之所以能够称霸诸侯,是因为军队勇敢、文臣武将尽力的关系。现在失去了诸侯(指郑国背叛晋国亲向楚国),不奋勇当先,不能说是尽了力。有敌人不去攻打,不能说是勇敢。要是由于我们而失去霸主的地位,不如死了。”先縠


“刚愎自用”是什么意思?形容的是怎样的性格?
【释义】:
形容一个人过分自信,完全听取不了别人的意见,十分固执。
形容开始狂妄自大,自以为是,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刚愎自用
【拼音】: gāng bì zì yòng
【造句】:
他一点儿也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是个刚愎自用的人。
刘叔叔刚愎自用,听不进别人的任何意见。
他一向刚愎自用,即使遇到困难,也不肯向人移樽就教。
由于刚愎自用、偏听偏信而误大事者,历史不乏其例,我们可以以古为鉴,吸取一些有益的教训。
几次劝他,他似乎从未听进,如此刚愎自用,如何是好?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刚 愎 自 用 是什么意思?
刚愎自用的含义很清楚:顽固、偏执、一意孤行、拒不接受他人的意见,倔强,自以为是,自以为穷尽了世界上的真理,一点儿听不进他人的意见,主观武断,喜欢感情用事,更是容不得人(尤其是容不得反对他的人)……
刚愎自用这个词,不太好听,绝对是个贬词,因而谁都不希望自己有这个毛病,谁都不希望他人指责自己有这个毛病。它也比较“特殊”,普通人还够不太着,一般都是用在“有头有脸有身分的人”力者身上,都用在那些对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比较精通的威人士身上。而且,官越是大、越是有势的人若是犯了这个毛病,麻烦可不是一点点。譬如,三国中有一个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为什么?就是因为魏起用司马懿为帅,诸葛亮闻此消息后,考虑街亭乃是汉中咽喉要地,即要派将驻守。马谡自请军令,愿担此任。诸葛亮曾叮嘱再三,一定要靠山近水扎营;并派王平辅助。马谡则疽以为通识兵法,再加上刚愎自用,一点都不考虑诸葛亮的意见,又不纳副将王平之谏言,竟违令在山顶扎营,犯了兵家之大忌,结果被魏将张郃打败,造成了街亭失守。
所以,因为这个刚愎自用,本来可以成功的事会搞得一团糟糕。
所以,因为这个刚愎自用,原本是很威望的人结果是身败名裂。
所以,因为这个刚愎自用,甚至会导致祸国殃民的可怕后果。
那么,刚愎自用的人有哪些特点呢?
凡刚愎自用的人都非常自负、傲气十足,目中无人,一厢情愿,唯我独尊,都是认为自己是穷尽了真理的人。应该说没有一点“资格”、“本领”是不能拥有刚愎自用这个“称号”的。这类人,有一定的能耐,在自己的工作、事业上还做出过一定的成绩,因而自信到了极点,自大自傲,自我感觉一直良好,达到了自我陶醉,不可一世,有的刚愎自用的人还是典型的自我崇拜狂,看人是“一览众山小”,自己什么都是对的,别人统统都是错的,这类人个性孤傲,对人冷若冰霜。尽管他没有跑到大街上宣布:“上帝已经死了,我就是上帝”,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却是无声地宣布自己就是上帝。
凡刚愎自用的人都是顽固、守旧、偏执。对于某种理念,过于注,认准了的,就坚持到底,死不回头,一个劲地认为自己是在坚持原则,坚持真理,实际上他们认的却是死理,却是过了时的土教条,或是不符合国情、社情的洋框框,一点灵活性都没有。这类人面对世界的发展进步,觉得是不可思议或是在瞎胡搞;自己的这种想法,明明是与时代潮流相违背,却反过来认为是时代在倒退,是一代不如一代。这类人对新事物、新人物、新现象、新趋势一百个看不惯,视作为洪水猛兽。有时,他们的言行比保守派还保守,比顽固派还顽固。
凡刚愎自用的人都是极其爱好面子的人。这类人自尊心强极了,一点都冒犯不得,谁若是当面顶撞了他,尤其是在大庭广众之中顶撞了他,他就会火冒三丈,认为这是故意和他过不去,故意让他下不了台,是故意在寻衅,他就会从此记在心上,这个“伤口”就很难愈合,往往是一辈子都难以忘掉,以后一有机会就会对“发难者”进行排挤打击报复,以报这个“宿怨”,若是“发难者”是在他手下工作的,就会因此而失去信任,就会很随便地找个“理由”就给他穿小鞋,这个人便很难再会有“发迹”的机会。
凡刚愎自用的人都是从来不认错的人。这类人对自己的眼光和能力从来都不怀疑,有时明明是自己错了,却就是不承认;明明是将事物搞得很糟,但就是不认账;明明是自己的指导思想出了问题,却偏偏说是他人将他的思想理解错了……总之,黑的说成是白的,错误变成了真理,成绩永远是自己的,错误永远是他人的,拒绝失败,即便是有错,也是“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是“七分成绩和三分缺点”,因而经常是倒打一耙,反诬批评者不怀好心,是立场错了,是思想方法出了问题,不仅如此,为了彻底杜绝批评者的反对声音,利用势大整特整那些批评者。鉴于刚愎自用者的不肯悔改,又不听他人的劝告,往往是在错误的道上越走越远,其结果就会与自己原来美好的奋斗目标南辕北辙。
凡刚愎自用的人都是好大喜功的人。这类人尤好自我肯定、自我表彰,做了一点点有益的事,就沾沾自喜,到处表功,惟恐他人不知道。这类人也只喜欢听好话,听吹捧的好,不喜欢听不同的意见,更不喜欢听反对的话,因而在他的周围聚集着一帮献媚于他的小人,这些小人会投其所好,在他的面前拨弄事非,结果呢,这类有势的刚愎自用者离“忠良”就会越来越远。
刚愎自用是一种非常可怕的坏毛病。它可以使人越来越不知道天高地厚,离真理越来越远,离自己身败名裂越来越近。楚汉相争之中项羽为何败于刘邦?原因之一,就在于项羽刚愎自用, 自大无谋、沽名轻敌,骄傲自大,不可一世,他身边有一个号称亚父的谋士范增,主张在“鸿门宴”上除掉刘邦,然而在这“关键时刻”,却对他的意见不予理睬,对刘邦的假意殷勤,毫无察觉,反把曹无伤的告密直接告诉刘邦,反映了他只是一个有勇无谋、不懂策略、麻痹轻敌的草包将军。这样的人怎能成大事?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如何与刚愎自用的上司相处?
形形色色,世间百态。人在职场避免不了要与各式各样、各行各业的人打交道,在一个工作环境里,个性禀赋、道德修养、文化内涵、价值取向等方面相同的、相似的、相反的,无论是喜欢、讨厌,还是欣赏、敬佩,都不会是自己主观意志所抉择的。 如果,你时运不佳,碰到一个刚愎自用、固执己见的上司,因为他唯我独尊、自命不凡,而压抑了你的才智,也不要怨气丛生,彷徨气馁。历史地看,刚愎自用的人都有一些弱点,只要注意研究,洞察其性,洞悉其心,就能沉着应对。 刚愎自用的人在工作上主要有四种表现:一是胸襟狭窄,很难容下不同意见;二是自我中心,喜欢处处标榜自己;三是目中无人,轻视圈子里的优秀人才;四是骄傲自大,无大智大才大德之人。 回望五千年历史长河,历朝历代不乏刚愎自用之人。下面,就从我心意之人--关羽说起,共同品品其中味道。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良人(今山东临猗西南),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后代统治者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 关羽一生可谓轰轰烈烈,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振华夏,军事成就令人景仰,但最后败走麦城,悲剧性的宿命没有逃脱。究其根源,刚愎性格伴随其一生。我们一一细述,首先,傲慢同事。公元219年,刘备称王汉中,任命关羽为前将军,与此同时,关羽听说老将黄忠也被任命为前将军,气愤地说:“大丈夫不能与一个老兵为伍”,不肯接受任命。后经司马费诗劝说知错而改,然看不起同事的傲慢态度令人生厌。其次,轻视对手。关羽北伐曹操,水淹七军,大获全胜后,更加傲气冲天,目中无人。此时曹操一面准备迁都,避其锋芒;一面派使者游说东吴荆州。孙早有夺回荆州之意,便东吴上下深知关羽荆州兵马整肃,沿江有烽火台之备,急功难成。孙便接受了陆逊提出的“利用关羽刚愎性格”的建议,陆逊言:“云长自以为英雄,料天下无敌,唯一忧虑东吴的是吕蒙将军。如吕蒙将军装病在家,让他人代其职。再以卑微之辞赞美关公,以骄其心。关必撤荆州守兵,以攻樊城。到时,荆州空虚,尽在掌握之中”。关羽接见东吴信使后仰面大笑,“仲谋见识短浅,用此孺子为将”。遂防东吴之心松懈,将兵力调出集中对会曹操。第三,一意孤行。关羽失荆州、败徐晃,走投无路,退守麦城。然麦城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只得逃亡西川,走西川有两条路,一是大路,一是小路,皆通西川。王甫力荐走大路,怕小路有埋伏,此时的关羽仍趾高气扬、一意孤行,“虽有埋伏,我何惧哉!”然小路伏兵重重,终因吴兵阻截,逃往临沮,行至决石地方,被绊马索绊倒后遭捉。 写到此处,不难看出,再伟大的人物,刚愎性格的结局,一般都是悲剧性的。如战国赵括,西楚项羽,皆是此类人物。 现在我们跳出历史视角,转向当代,身在职场,那该如何应对刚愎自用的上司呢,并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 第一,要主动示弱,以骄其心。凡事推功揽过,表白自我的弱处、不足,表达对其德、才、智的赞赏,让自己始终处于从的地位,满足上司的尊荣之心。 第二,要维护利益,甘当配角。要时时处处站在上司的角度思考问题,想上司之所想,思上司之所思,把荣誉、风光都往上司身上聚拢,甘做奉献者,不与争锋。 第三,要敬而远之,不必同流。除正常工作往来关系之外,不必有过多私下交往,注重把自己的价值追求默默延伸到工作圈之外,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自己的信仰、骨气与人格。 第四,要做出成绩,让其认可。刚愎自用之人通常会小视别人,所以,要抓住机会,以自己特有的智慧、才华、能力,做出别人做不了,让上司为之惊叹的工作实绩,成就是最有力的无言证明。 清朝曾国藩有言:“惟有读书,可以使一个人的性格发生变化。”而曾公也确实是得益于读书使其性格发生了变化,由刚直变得圆通、由锋芒变得中庸才做出了如此成就来的。 望广大网友受到启发而多多读书。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智者通权达变,愚者刚愎自用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智慧的人为了应付当前的情势,会采取适合实际需要的灵活办法;愚蠢的人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听不进一点儿别人的意见。
刚愎自用的意思是一个人过分自信,完全听取不了别人的意见,不愿意讨论,十分固执。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佐先縠,刚愎不仁,未肯用命”。
译文:荀林父的副将先縠刚愎自用,不仁爱士卒,不肯听从荀林父的命令。晋军三帅断行事,不请示上级。众人想听从命令也没有统一的上级命令,又该听谁的呢?
扩展资料
智者通达变,愚者刚愎自用的典故
春秋时期,晋楚因郑国发生战争,楚军打得郑国要投降了就撤军。晋军将领先縠不听统帅荀林父的命令擅自进攻楚军。楚国大夫伍参对楚庄王说:晋军将领先縠刚愎自用,内部不团结,可以消灭晋军而出兵。结果,楚国大获全胜 。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请问‘刚愎自用’是什么意思?
刚愎自用是一句常用的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比喻做事固执盲目自大,不考虑别人的意见。相关例句有一个刚愎自用的人就好像铜墙铁壁铸成的思想,油盐不进,水泼不进,任何人的谈话,都听不进。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智者通权达变,愚者刚愎自用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智慧的人为了应付当前的情势,会采取适合实际需要的灵活办法;愚蠢的人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听不进一点儿别人的意见。
刚愎自用的意思是一个人过分自信,完全听取不了别人的意见,不愿意讨论,十分固执。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佐先縠,刚愎不仁,未肯用命”。
译文:荀林父的副将先縠刚愎自用,不仁爱士卒,不肯听从荀林父的命令。晋军三帅断行事,不请示上级。众人想听从命令也没有统一的上级命令,又该听谁的呢?
扩展资料
智者通达变,愚者刚愎自用的典故
春秋时期,晋楚因郑国发生战争,楚军打得郑国要投降了就撤军。晋军将领先縠不听统帅荀林父的命令擅自进攻楚军。楚国大夫伍参对楚庄王说:晋军将领先縠刚愎自用,内部不团结,可以消灭晋军而出兵。结果,楚国大获全胜 。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刚愎自用什么意思
【解释】:愎:任性;刚愎:强硬回执;自用:自以为是。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佐先谷,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尚书·仲虺之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示例】:他想起李玉亭所说荪甫的~来了。他决定了主意不跟着荪甫跑了。(茅盾《子夜》十)【近义词】:我行我素【反义词】:虚怀若谷、从善如流【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十分固执自信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刚愎自用
刚愎自用这个词描述的是一个人过分自信的性格,完全听取不了别人的意见,十分固执。一个刚愎自用的人就好像铜墙铁壁铸成的思想,油盐不进,水泼不进,任何人的谈话,都听不进。
释义
愎:任性;刚愎:强硬固执;自用:自以为是。指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听不进一点儿别人的意见。
3出 处
《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佐先縠,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尚书·仲虺之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4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十分固执自信。
5示 例
他想起李玉亭所说荪甫的~来了。他决定了主意不跟着荪甫跑了。(茅盾《子夜》十)
6近义词
我行我素 自以为是 固执己见 师心自用
7反义词
虚怀若谷、从善如流、博采众长
8典 故
春秋时期,晋楚因宋国发生战争,楚军打得宋国要投降了就撤军。晋军将领先縠不听统帅荀林父的命令擅自进攻楚军。楚国大夫伍参对楚庄王说晋军将领先縠刚愎自用,内部不团结,可以消灭晋军而出兵。结果,楚国大获全胜 。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什么叫做“刚愎自用”?解释要彻底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刚愎自用 拼音: gāng bì zì yòng 释义: 愎:任性;刚愎:强硬回执;自用:自以为是。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出处: 《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佐先穀,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尚书·仲虺之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示例: 他想起李玉亭所说荪甫的~来了。他决定了主意不跟着荪甫跑了。(茅盾《子夜》十) 刚愎自用 ( gāng bì zì yòng ) 解释愎:任性;刚愎:强硬固执;自用:自以为是。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佐先谷,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尚书·仲虺之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十分固执自信。 示例 他想起李玉亭所说荪甫的~来了。他决定了主意不跟着荪甫跑了。(茅盾《子夜》十) 近义词 我行我素 反义词 虚怀若谷、从善如流 英文harden the neck <be obstinate and self-opinionated; opinionated> 典故 春秋时期,晋楚因宋国发生战争,楚军打得宋国要投降了就撤军。晋军将领先不听统帅荀林父的命令擅自进攻楚军。楚国大夫伍参对楚庄王说晋军将领先刚愎自用,内部不团结,可以消灭晋军而出兵。结果,楚国大获全胜 。 求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遇见一把手独断专行,刚愎自用怎么办
一、民主与集中的关系
  “一把手”既是党政班子的主要领导,又是集体领导的普通一员,其所面临的工作,大多需要靠决策来解决。这就要求“一把手”正确把握并妥善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真正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关键是要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一要坚持集体领导,切忌独断行;二要严明组织纪律,切忌我行我素;三要广纳民众意见,切忌刚愎自用;四要严格责任追究,切忌责任不清。
  二、战略与战术的关系
  “一把手”在行履职时,既有涉及宏观问题的大事,也有涉及微观问题的小事,只有处理好大事与小事的关系,才能保证领导工作健康有序地推进。一要统揽而不包揽。否则,只会陷于忙乱无序、低效无功的工作困境,势必造成大事办不好、小事办不完的不利局面。二要放手而不撒手。放手让部干事,是“一把手”高明的领导艺术。但是,“一把手”对部的放手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在放手的过程中,既要主动为部积极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工作环境,又要对部的不良倾向和不当行为及时予以提醒和制止。三要抓大而不放小。“一把手”工作千头万绪,理应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放在谋大局、抓大事、把方向上,但又万不可忽视决定事情成败的关键细节。
  三、当前与长远的关系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领导工作,必须有预见性。作为“一把手”,既要立足当前在具体工作上抓好落实,时刻注意把精力和心思用在抓好当前各项工作落实上,当前工作一刻也不能停,一环也不能松,一步也不能慢;又要着眼长远在超前谋划上做好文章,站得高、看得远,审时度势、多谋善断,应当是“一把手”的特质,“帅不在勇而在多谋”,多谋的前提就是要见微知著,一叶知秋,把握事物的发展方向,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简而言之,作为“一把手”,只有以这种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开阔的视野,来推动当前工作、谋划长远发展,才能实现从自发发展到自觉发展的转变,才能牢牢把握领导工作的主动。
  四、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继承是为创新而存在。继承是手段,创新才是目的。对于“一把手”领导工作而言,就是既要在谋划发展时,千万不折腾,始终以强烈的责任感用于继承,一任接着一任干,坚决杜绝“一个主官搞一套、规划思路年年改”现象发生;又要在具体工作中,坚持在继承的基础上,注重以辩证思维和先进理念,来创新工作方法,推进工作开展,提高工作成效,从而实现“基调不变、方向不改、方法创新、效果出新”的工作目标。
  五、选人与用人的关系
  毛泽东同志早已说过:“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地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从一定意义上讲,会选人、善用人,也是各级党政“一把手”的基本功。它不仅直接影响到领导班子的整体效力,而且关系到“一把手”的形象和威。这是因为,相对于“一把手”来说,选准、用好了干部,就能鼓舞人心、形成合力,干出最佳的工作、创造最佳的业绩,从而不断地推动事业发展。反之亦然,选错、用错了干部,则只会涣散人心、离心离德,使部看不到希望,失去工作的动力。这样一来,不仅班子整体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甚至发出错误信号,助长选人用人不正之风,以至人心不聚、各谋心事,最终落得“孤家寡人”的下场,于人于己于党和人民的事业都极为不利。
  六、对上与对下的关系
  作为一名合格的“一把手”,既要“对上负责”,即无时无刻都能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无条件地坚决贯彻、落实、执行上级的决策、决议、决定,对上级不合适、不周全、甚至错误的决策、决议、决定,要开诚布公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意见和建议,以避免失误;又要“对下负责”,即善于听取群众意见,积聚群众智慧,使各项决策和工作切合客观实际,体现群众要求,进而收到“议而有决、决而则行、行而见效”的良好效果。
  七、正职与副职的关系
  副职在单位分工负责各方面的工作,是正职(人们俗称“一把手”)的左右手。作为正职必须努力提高组织领导艺术,对副职以诚相待、豁达宽容,尊重理解、关心支持。在实际工作和平时生活当中,尽量做到:多放,少揽;多果断,少武断;多指导,少指责;多通气,少赌气;多理解,少误解;多谋事,少谋人;多爱护,少袒护,不断推动领导班子“将相和”,实现“众人划桨开大船”的良好政治局面。
  八、班长与家长的关系
  在领导班子内部,大家都是“普通一兵”。作为“一把手”的“班长”,要遵循当“班长”而不当“家长”的原则。一要“高人一筹”而不“高人一等”;二要“一览无余”而不“一手遮天”;三要“责任第一”而不“老子第一”;四要“豁达气度”而不“鸡肠小肚”;五要“交心通气”而不“一团和气”。在单位内部,努力营造一个“团结、平等、互助、合作”的良好工作生活氛围。
  九、做人与做官的关系
  作为一名优秀的“一把手”,必须先做人,后做官,如果人做不好,何以做好官。好人不一定是好官,但好官必须是好人。俗话说得好,“做人一世,做官一时。”没有一流的人品作底子,做官迟早要跌跤子。因此,“一把手”必须具备思想可靠、行为高尚的优良品德。一要忠诚对党,服从组织;二要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三要谨言慎行,勤勉为官。
  十、律他与律己的关系
  “己身不正,焉能正人。”朴素的道理告诉我们,“一把手”要真正发挥好表率示范作用,就必须严格自律、身体力行。一要从自己做起,凡是要求大家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二要从自己改起,凡是要求大家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三要从自己管起,常言道:“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作为“一把手”必须管住自己的手和嘴,自始至终做到对上级不开“口子”,对同级不破“例子”,对亲友不顾“面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一个党员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也唯有这样,自己才能在干部群众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威信和应有的地位。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刚愎自用”扩展:

俄文翻译:самодурство
反义词:虚怀若谷、从善如流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造句:他想起李玉亭所说荪甫的刚愎自用来了。他决定了主意不跟着荪甫跑了。(茅盾《子夜》十)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辨析:刚愎自用和“我行我素”;都有“不接受别人的意见;自己做自己的”意思。但刚愎自用含贬义;偏重在“顽固任性;自以为是”;“我行我素”偏重在“照平常的一套去做。”
英文翻译:obstinate and self…willed
近义词:我行我素
其他翻译:<德>eigensinnig und herrisch <法>n'en faire qu'à sa tête
成语用法:刚愎自用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十分固执自信。
成语注音:ㄍㄤ ㄅ一ˋ ㄗˋ ㄩㄥ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成语简拼:GBZY
日文翻译:強情でてんで人の意見(いけん)を聞かない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刚愎不仁,未肯用命。”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繁体成语:剛愎自用
读音纠正:愎,不能读作“fù”。
成语谜语:最自以为是的人
成语解释:刚:强硬。愎:固执;任性。刚愎:倔强固执;不接受别人的意见。自用:自以为是。固执任性;自以为是。
错字纠正:愎,不能写作“复”。
成语读音:gāng bì zì yòng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gyjslw.com/post/65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