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皆兵」成语故事
“草木皆兵”的成语故事:
东晋时,强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九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晋国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苻坚当然很傲慢,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 可是,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线视察,他看到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连晋军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呢!接着,在淝水决战,秦军被彻底击溃,损失惨重,秦王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了。苻坚仓皇而逃,他听到风声鸟声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大家说草木皆兵什么意思
草木皆兵
解释:“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fēng shēng hè lìcǎo mù jiē bīng) 是个成语,是形容人在十分惊恐之时,即把风声鸟叫声也当作敌人追赶的异常声响,一草一木也看成了敌人的军队,常形容失败者的恐惧心理。
名称:草木皆兵
拼音:cǎo mù jiē bīng
出处: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释义: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近义词:杯弓蛇影、风声鹤唳
反义词:杯弓蛇影、风声鹤唳
用法:贬义,谓语
结构:表述式
例句:这一天大家都是惊疑不定,草木皆兵。
典故
“草木皆兵”出自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争——淝水之战。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正在加载草木皆兵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再北望八公山,把山上一草一木都当成晋军的士兵。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
出处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来自gyjslw.com
草木皆兵的故事简介 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谁
草木皆兵主人公是苻坚。
草木皆兵主人公苻坚简介:
前秦世祖宣昭皇帝苻坚(338年-385年10月16日),字永固,又字文玉,小名坚头,氐族,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公元357-385年在位。苻坚在位前期励精图治,重用汉人王猛,推行一系列政策与民休息,加强生产,终令国家强盛,接着以军事力量消灭北方多个独立政,成功统一北方,并攻占了东晋领有的蜀地,与东晋南北对峙。
苻坚于383年发动战争意图消灭东晋,史称淝水之战,但最终前秦大败给东晋谢安、谢玄领导的北府兵,国家亦陷入混乱,各民族纷纷叛变独立,苻坚最终亦遭羌人姚苌杀害,终年48岁,谥号宣昭,庙号世祖。
苻坚除了一系列减省奢侈品、鼓励农业、停止征战外,更建立学校,重视文教,尤其留心儒学。苻坚曾下令广收学官,郡国学生只要通晓一经或以上就获授职,亦表彰有才德和努力营田之人,令人们都望得朝廷劝励,崇尚清廉正直,物资亦丰盛。苻坚更每月亲临太学考拔学生,消灭前燕后更在长安祭祀孔子。而王猛亦助苻坚整顺风俗,令全国学校渐兴。在苻坚治下的关陇地区丰盛安定,地区回复秩序,工商业兴盛,一片繁华景象。及至后来王猛去世后,苻坚仍然尊崇儒学,不但命太子、公侯和官员之子以及中外四禁 、二卫、四军长上 的将士都要受学,连带后宫亦设有典学,教宫内宦官及宫婢经学。另亦严厉禁止老庄以及图谶学说。后来西域大宛献马,苻坚效法西汉汉文帝送还进贡的千里马,更加命群臣作《止马诗》送到西域,以示没有取千里马的欲望。最终共有四百多人献诗。
苻坚亦重视生产,遇上天旱不但曾下令节俭及开山泽资源与民共享,亦督导百姓耕种,自己更亲身躬耕藉田,让苟皇后亲身养蚕,以示对农业的重视。后又征集王侯以下及豪门富户的家僮奴仆共三万人开通泾水上流,引水灌溉解决关中水旱问题。
苻坚对于前秦这个多民族组成的国家其实没有作出融合的措施。如陇西鲜卑首领乞伏司繁投降后,只迁乞伏司繁到长安,仍留其部众在陇西地区;前燕鲜卑族人除了慕容氏皇族及部分关东豪族被迁至关中地区外,尚有大部分留在前燕故地,另亦迁原居中山的丁零族人到新安(今河南新安县);消灭代国后,苻坚虽然由北方匈奴族人代领代国遗众,但仍居北方。在苻洛叛乱被平定后,苻坚则为更好的管理关东以至各地民族,于是从原集中于关中的氐来自gyjslw.com
草木皆兵的由来?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
公元383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率领90万兵马,南下攻伐东晋。东晋王朝任命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率领8万精兵迎战。
秦军前锋苻融攻占寿阳(今安徽寿县)后,苻竖亲自率领八千名骑兵抵达这座城池。他听信苻融的判断,认为晋兵不堪一击,只要他的后续大军一到,一定可大获全胜。于是,他派一个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谢石劝降。
朱序原是东晋官员,他见到谢石后,报告了秦军的布防情况,并建议晋军在前秦后续大军未到达之前击洛涧(今安徽淮南东洛河)。谢石听从他的建议,出兵偷秦营,结果大胜。晋兵乘胜向寿阳进军。
苻坚得知洛涧兵败,晋兵正向寿阳而来,大惊失色,马上和苻融登上寿阳城头,亲自观察淝水对岸晋军动静。当时正是隆冬时节,又是阴天,远远望去,淝水上空灰蒙的一片。仔细看去,那里桅杆林立,战船密布,晋兵持刀执戟,阵容甚为齐整。他不禁暗暗称赞晋兵布防有序,训练有素。
接着,苻坚又向北望去。那里横着八公山,山上有八座连绵起伏的峰峦,地势非常险要。晋兵的大本营便驻扎在八公山下。随着一阵西北风呼啸而过,山上晃动的草木,就像无数士兵在运动。苻坚顿时面如土色,惊恐地回过头来对苻融说:“晋兵是一支劲敌,怎么能说它是弱兵呢?”
不久,苻坚中谢玄的计,下令将军队稍向后退,让晋兵渡过淝水决战。结果,秦兵在后退时自相践踏,溃不成军,大败北归。
这一战,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来自gyjslw.com
草木皆兵什么意思草木皆兵什么意思
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另见:“八公山上,草木皆兵”、“风声鹤唳,草木皆兵”。http://baike.baidu.com/link?url=_KeyH_w6acsO0VixaXDkeJ4XWH0wdAHxmB5Nz4JFAJRxP6QX0LqYHLmVzgB5YUcw4impafFqP55IJP0hMvXBl5FXqC8hTIUJ4MOiWcvfiT11cIT7ob2cRZvZRoh3JiUt
来自gyjslw.com
草木皆兵是什么意思
“草木皆兵”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把草木都当成敌兵。形容极度疑惧,惊恐不安。
来自gyjslw.com
草木皆兵是什么意思啊
【解释】: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来自gyjslw.com
草木皆兵的前一句是什么要快
一、草木皆兵,是战斗中把山上的一草一木都怀疑成是士兵,形容疑神疑鬼的心态。其中的皆,是“都是”的意思。 二、草木皆兵的上一句是——风声鹤唳。 即: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成语释疑: 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成语出处: 《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成语示例: 狼狈逃窜的匪徒~,吓得魂不附体。 三、成语故事: 西晋末年发生内乱,因为长期的动荡不安,最后西晋不幸灭亡,琅琊王司马睿就在建康建立了东晋。当晋朝渡江来到南方,胡人就霸占了北方,不过,北方后来被前秦全部占领,与江南的东晋对立。 当时前秦的首领叫苻坚,他请汉人王猛当他的宰相,一心要让国家变得十分强盛。为了完成统一中国的心愿,苻坚就带着八十万大军攻打南方。晋朝的君臣一听到消息都非常害怕,只有丞相谢安十分镇定,从容不迫地安排打仗的事情。 就在淝水这个地方,谢安趁前秦军队还没集合好,迅速派兵渡河去偷前秦的军队。前秦因此输得很惨,士兵到处逃命,听到风声或鹤叫的声音,都以为是晋军要打来了,非常的害怕。在这场战役中,前秦的士兵伤亡惨重,同时决定了南北日后长期对峙的局面
来自gyjslw.com
什么叫草木皆兵?
草木皆兵:成语,把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形容人在十分惊恐之时,稍微有些风吹草动,就认为那些草是兵,便紧张害怕得要命,常形容失败者的恐惧心理。 出自:《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另见:’八公山上,草木皆兵’、’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来自gyjslw.com
草木皆兵与哪个人物有关
符坚(君主),王猛(军师)。
来自gyjslw.com
草木皆兵什么意思
【含义】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另见:“八公山上,草木皆兵”、“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来自gyjslw.com
什么,草木皆兵
草木皆兵: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近义词:杯弓蛇影 风声鹤唳 反义词:若无其事 稳如泰山 措置裕如 例句:经历上次的挫折,他整天草木皆兵,疑神疑鬼。狼狈逃窜的匪徒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吓得魂不附体。他受了惊吓,整个晚上都草木皆兵。
来自gyjslw.com
草木皆兵什么意思?
皆在古文中是都的意思这个成语就是说把草木都看成兵了形容阵势比较大
来自gyjslw.com
草木皆兵什么意思?
草木皆兵释义: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译文:苻坚和苻融登上城墙眺望晋军,看到晋军军阵整齐,将领士兵都精良有士气。又朝北观望晋军驻扎的八公山,看到上面的长草和树木都和人一样,回头对苻融说:“这明明是强劲的敌人啊,怎么能说他们人少呢?”他非常害怕。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是个成语,八字连同可以,只用后四字也行,是形容人在十分惊恐之时,稍微有些风吹草动,就认为那些草是兵,便紧张害怕得要命,常形容失败者的恐惧心理。
扩展资料
用法:草木皆兵为中性词,常作谓语、定语、状语。
同义词:杯弓蛇影、风声鹤唳、疑神疑鬼
反义词:若无其事,镇定自若、坚如盘石
杯弓蛇影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bēi gōng shé yǐng,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出自《晋书·乐广传》。
若无其事是一个成语,读音是ruò wú qí shì,形容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或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的样子,出自冯德英《苦菜花》第三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草木皆兵来自gyjslw.com
成语“草木皆兵”扩展:
成语注音:ㄘㄠˇ ㄇㄨˋ ㄐ一ㄝ ㄅ一ㄥ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读音纠正:皆,不能读作“jié”。
日文翻译:木にも草にも心(こころ)を置(お)く
成语简拼:CMJB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反义词:若无其事、稳如泰山、措置裕如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造句:这一天大家都是惊疑不定,草木皆兵,迨及到了晚上,仍然毫无动静。(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九回)
错字纠正:皆,不能写作“揩”。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辨析:见“风声鹤唳”(310页)、“杯弓蛇影”(47页)。
成语解释:木:树;皆:全;都是。野草和树木都像是兵士。比喻军队败退时心虚;把草木都看成为是敌兵。亦形容极度惊恐时发出多疑的错觉。
近义词:风声鹤唳、杯弓蛇影
其他翻译:<法>dans sa frayeur,voir des ennemis partout
英文翻译:be plagued by imaginary fears
俄文翻译:Пуганая ворóна кустá боится
成语谜语:绿林军
成语读音:cǎo mù jiē bīng
成语用法:草木皆兵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形容神经过敏。
成语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第25回:“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感。” 来自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