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闻不如一见」成语故事

2023年05月24日成语故事131

“百闻不如一见”的成语故事:

  汉朝的时候,西边湟水一带,聚居着羌族人,称为西羌。自从汉武帝打败匈奴以后,西羌比较安定。汉宣帝时,朝廷派了官员渠安国去西羌视察。那里的一些部落请求朝廷放宽禁令,但问题没有解决,渠安国就回来了。   过了不久,西羌的一些部落联合起来渡过湟水,并派人与匈奴联系。渠安国带了一批人马再去西羌,结果被西羌打得大败。   再派谁去呢?宣帝派人向老将军赵充国请教。赵充国说:我去最合适了。宣帝又派人问赵充国:皇上请将军估计一下西羌的情况,他们的实力如何,该派去多少人马?赵充国说:百闻不如一见。对方军事上的情况如何,在后方很难准确地估计,还是让我上前方了解了解再来制定策略吧!赵充国到了西羌,先认真了解情况,又采取了分化瓦解的办法,团结了大多数西羌人,终于使西羌安定下来。   赵充国说的百闻不如一见后来就成了谚语。它的意思是听到一百次,也不如亲自去看一次,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凡事要调查研究才能下结论。


什么叫百闻不如一见?
百闻不如一见来是一个汉语成语,意自思是指听别人说多少遍,也不如自己亲自看一下,表示多听不如亲见的可靠。出自《汉书·赵充国传》。举个例子听别人讲述的旅游胜地风景如画,绝对不如自己亲身体验来的真切。再者换句通俗的话解释和“有图有真相”很类似。听说的是别人转述的,会有误差,有夸大的嫌疑,也有谣言的可能。
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百闻不如一见的见是什么意思
看到的意思。
见拼音:jiàn、 xiàn
释义:
一、jiàn:
1、看到:看见。罕见。
2、接触,遇到:怕见风。见习。
3、看得出,显得出:见效。
二、xiàn:
古同“现”,出现,显露。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禀见[bǐng jiàn] 
亦作“禀见”。晋谒在上者。
2、殷见[yīn jiàn] 
周代各方诸侯于一年四季分批朝见天子。
3、见处[jiàn chǔ] 
见地;见解。
4、见少[jiàn shǎo] 
自以为小。
5、廷见[tíng jiàn] 
指百官朝见皇帝。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百闻不如一见”后一句谚语是什么?
下一句是:兵难隃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意思是:听到一百次,也不如亲自去看一次,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凡事要调查研究才能下结论。
出处:西汉 班固《汉书·赵充国传》
原文:“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译文:百闻不如一见。对方军事上的情况如何,在后方很难准确地估计,还是让我上前方金城了解了解再来制定策略吧!
扩展资料
典故:
汉宣帝后期,聚居在现今青海省境内的羌族,经常向内地侵扰,攻城略地。匈奴也想联合羌人共同侵扰汉朝。
面对羌患,宣帝意欲起用赵充国这位功勋卓著的老将带兵平叛,但这时赵充国已七十多岁,宣帝就派遣御史大夫丙吉去问谁可以为将,赵充国很自信地回答:“无逾于老臣者矣。”(我去最合适了)
宣帝又派人去问:“将军度羌虏何如,当用几人?”(请将军估计一下西羌的情况,他们的实力如何,该派去多少人马?)
赵充国答:“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百闻不如一见。对方军事上的情况如何,在后方很难准确地估计,还是让我上前方金城了解了解再来制定策略吧!)。他要求宣帝交给他任务,不必担忧。宣帝笑着答应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百闻不如一见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百闻不如一见是什么意思?
听到一百次不如亲眼看到一次确实。《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遥)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闻:听见。
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百闻不如一见”下一句是什么?
百闻不如一见的下一句是: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出处:语出《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度。臣愿驰至 金城 ,图上方略。”
释义:闻:听见。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见的再多也不如亲身实践一次。
典故:
汉武帝后期,聚居在现今青海省境内的羌族,经常向内地侵扰,攻城略地。汉宣帝时,朝廷派了官员渠安国去西羌视察。那里的一些部落请求朝廷放宽禁令,但问题没有解决,渠安国就回来了。不久之后,西羌的一些部落联合起来渡过湟水,并派人与匈奴联系。渠安国带了一批人马再去西羌,结果被西羌打得大败。
面对羌患,宣帝意欲起用赵充国这位功勋卓著的老将带兵平叛,赵充国欣然同意。于是宣帝派人问赵充国:“皇上请将军估计一下西羌的情况,他们的实力如何,该派去多少人马?”赵充国说:“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百闻不如一见。对方军事上的情况如何,在后方很难准确地估计,让我先上前方了解了解再来制定策略)”
于是,赵充国赶到西北的金城郡(今甘肃兰州和青海西宁一带),实地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渡过黄河,侦察羌人地区形势。又从俘虏口中问明羌兵各部首领之间的关系等情况,据此定出了驻兵屯守的计划。主张对羌人不进行攻剿而采取分化瓦解,争取和好的政策,叫做“全师、保胜、安边之策”。
赵充国向宣帝奏报,宣帝和大臣们经过反复讨论,通过了赵充国的方案,实行以后,果然效果很好,不久,朝廷就派兵平定了羌人的侵扰,安定了西北边疆。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百闻不如一见下一句是什么
百见不如一试(干) 都行啦百闻不如一见: 出自东汉. 班固《汉书•赵充国传》: “百闻不如一见。兵难渝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百闻不如一见是什么意思?是好还是坏?
百闻不如一见成语的意思是:闻:听见。听到一百次也不如见到一次,表示亲眼看到的远比听人家说的更为确切可靠。百闻不如一见下一句:百见不如一干。
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的下一句是什么?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试。“百闻不如一见”的意思是:指听别人说多少遍,也不如自己亲自看一下。比喻表示听得再多也不如亲见可靠。典故出处:西汉宣帝称王的时候,羌人入侵边界。攻城夺地,烧杀抢掠。宣帝于是便聚集群巨一起商议,询问谁愿意领兵前去杀敌。 76岁的将领赵充国,曾在边界和羌人打过几十年的交道。 他自告奋勇,担当这一重任。宣帝问他要派多少兵马,他说:“听别人说一百次,还不如亲眼一见。用兵是很难在遥远的地方算计好的。我愿 意亲自到那里去看看,然后确定攻守计划,画好作战地图,再向陛下上奏。” 经宣帝同意,赵充国带领一队人马出发。队伍渡过黄河,遇到羌 入的小股军队。赵充国下令冲击,一下子捉到不少俘虏。兵士们准备乘胜追击,赵充国阻拦说:“我军长途跋涉到这里,不可追得很远。如果遭到 敌兵伏击,就要吃大亏啊!” 部下听了,都很佩眼他的见识。 赵充国观察了地形,又从俘虏口中得知敌人内部的情况,了解 到敌军的兵力部署,然后制定出屯兵把守、整治边境、分化瓦解羌人 的策略,上奏宣帝。不久,朝廷就派兵平定了羌人的侵扰,安定了西 北边疆。成语出处:《汉书·赵充国传》充国曰:“百闻不如一见。兵难渝度,臣愿驰至金城。”
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百闻不如一见”扩展: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逾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谜语:最佳的调查方式
错字纠正:百,不能写作“白”。
俄文翻译:лучше один раз увидеть,чем сто раз услышать <глаз уха вернéе>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简拼:BWBRYJ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造句:从前画师所绘的狮子形,统是全身有毛,我观现在这狮子并不是这么样子,所以百闻不如一见。(《慈禧太后演义》第三十六回)
读音纠正:见,不能读作“xiàn”。
反义词:道听途说
其他翻译:<德>einmal sehen ist besser als hundertmal hǒren<法>il vaut mieux voir une seule fois que d'entendre parler cent fois
成语字数:六字成语
成语注音:ㄅㄞˇ ㄨㄣˊ ㄅㄨˋ ㄖㄨˊ 一 ㄐ一ㄢˋ
日文翻译:百聞はー見に如かず
成语解释:闻:听。听到一百次;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指多听不如亲眼看到更可靠或印象更深刻。
成语用法:百闻不如一见主谓式;作谓语;形容了解事物不如亲自观察为确实。
成语读音:bǎi wén bù rú yī jiàn
近义词:耳闻不如目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英文翻译:Seeing is believing.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gyjslw.com/post/73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