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暴易暴」的成语故事
“以暴易暴”的成语故事:
商朝末年,伯夷与叔齐都是孤竹国国君的儿子,孤竹君死后,两人互相推让都不愿为王,跑到周文王那里。文王死后,武王要出兵讨伐暴君商纣王,出发那天,伯夷与叔齐拉着武王的马劝他不要采取军事行动,认为“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请问“以暴易暴矣不知其非矣”的意思是什么?出自哪篇文言文?
解释】:以:用;易:改变,更换;暴:残暴。用残暴势力代替残暴势力。指统治者换了,暴虐的统治没有改变。【出处】:《史记·伯夷列传》:“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请把下文的古文和加点字翻译一下,谢谢。
卒:死。
盍:一起。
木主:棺椁着西伯候。
东:向东。
叩:停下。
爰:却
兵:抓捕。
去:让……走。
宗:以……为王。
耻:以……为耻。
且:然后。
没:通“殁”,死了。
安适:哪里去。
徂:我们。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以暴易暴矣不知其非矣”的意思是什么?出自哪篇文言文?
这句话的意思为:用暴力来取代暴力,却不知这种做法的错误。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白话释义:待到饿到快要死了的时候,作了一首歌,歌辞说:“登上首阳山,采薇来就餐,用暴力来取代暴力,却不知这种做法的错误。神农虞夏死,我欲归附难!可悲的是死期已经到了,生命已衰残!”就这样饿死在首阳山。从这种情况看,伯夷、叔齐是怨呢?还是不怨呢?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司马氏世代为太史,整理和论述历史。《隋书·经籍志》载:“谈乃据《左氏春秋》、《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接其后事,成一家之言。”
可见司马迁之父司马谈有意继续编订《春秋》以后的史事。司马谈曾任太史令,将修史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可惜壮志未酬。
元封元年,汉武帝进行封禅大典,司马谈身为太史令,却无缘参与当世盛事,引为终生之憾,忧愤而死,死前将遗志嘱咐儿子司马迁说:“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司马迁则回答道:“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
可知司马迁乃秉承父亲的遗志完成史著。《史记》以《封禅书》为其八书之一,即见其秉先父之意。司马迁是绍继《春秋》,并以汉武帝元狩元年“获麟”,撰写《史记》。
司马迁子承父志,继任太史令。他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但是,事出意外,天汉三年(前98年),李陵战败投降匈奴,司马迁因向汉武帝辩护事情原委而被捕入狱,并处以宫刑,在形体和精神上给了他巨大的创伤。
出狱后任中书令,他忍辱含垢,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前后经历了14年,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文章赏析:
在这篇列传中,作者以“考信于六艺,折衷于孔子”的史料处理原则,于大量论赞之中,夹叙了伯夷、叔齐的简短事迹。
他们先是拒绝接受王位,让国出逃;武王伐纣的时候,又以仁义叩马而谏;等到天下宗周之后,又耻食周粟,采薇而食,作歌明志,于是饿死在首阳山上。作者极力颂扬他们积仁洁行、清风高节的崇高品格,抒发了作者的诸多感慨。
文章借助夷、齐善行,和所谓暴戾凶残、横行天下的盗跖做比照;以操行不轨,违法犯禁的人和审慎小心、有崇高正义感的人做比照,指出恶者安逸享乐,富裕优厚,累世不绝;而善者遭遇的灾祸却不可胜数。
从而抒发了天道与人事相违背的现实,有力地抨击了“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谎言,对天道赏善罚恶的报应论,提出了大胆的怀疑,充分表现了作者无神论的观点。
但是,商朝末年,纣王的统治已濒于崩溃,武王伐暴是“顺乎天而应乎人”的,是不可逆转的,而夷、齐的谏阻和耻食周粟是背转历史大潮的。
所以,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历史上歌颂这两个人物,那是颂错了,他们不值得歌颂。而作者对笃守遗训、不能变通的行为加以歌颂,无疑是有所偏颇的。
本文写作独具特色。纵观《史记》本纪、世家、列传之篇末,均有太史公的赞语,唯《伯夷列传》则无。满纸赞论、咏叹夹以叙事。
名为传纪,实则传论。史家的通例是凭借翔实的史料说话,而或于叙述之中杂以作者的意见,就算变例了。所以,本文实开史家之先河,亦为本纪、世家、列传之仅有。
本文虽多赞论,但纵横捭阖,彼此呼应,回环跌宕,起伏相间。伯夷、叔齐的事实,只在中间一顿即过,“如长江大河,前后风涛重叠,而中有澄湖数顷,波平若黛,正以相间出奇。”
《史记论文》第五册《伯夷列传》时有鲜明比照,一目豁然;时有含蓄设问,不露锋芒却问题尖锐又耐人寻味。太史公润笔泼墨之中,可略见其笔力之一斑。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古诗高手请进!
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芦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年代】:汉
【作者】:两汉乐府
【作品】:江南
【内容】: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年代】:南北朝
【作者】:北朝民歌
【作品】:敕勒歌
【内容】: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3【年代】:唐五代
【作者】:骆宾王
【作品】:咏鹅
【内容】: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4【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峤
【作品】:风
【内容】: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年代】:唐五代
【作者】:贺知章
【作品】:咏柳
【内容】: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6【年代】:唐五代
【作者】:王之涣
【作品】:凉州词
【内容】: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年代】:唐五代
【作者】:王之涣
【作品】:登鹳雀楼
【内容】: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年代】:唐五代
【作者】:孟浩然
【作品】:春晓
【内容】: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9【年代】:唐五代
【作者】:王翰
【作品】:凉州词
【内容】: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0【年代】:唐五代
【作者】:王昌龄
【作品】:出塞
【内容】: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年代】:唐五代
【作者】:王昌龄
【作品】:芙蓉楼送别辛渐
【内容】: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2【年代】:唐五代
【作者】:王维
【作品】:鹿柴
【内容】: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3【年代】:唐五代
【作者】:王维
【作品】:送元二使安西
【内容】: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4【年代】:唐五代
【作者】:王维
【作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内容】: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5【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静夜思
【内容】: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6【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古朗月行
【内容】: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天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17【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望庐山瀑布
【内容】: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8【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赠汪伦
【内容】: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内容】: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0【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早发白帝城
【内容】: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1【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望天门山
【内容】: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2【年代】:唐五代
【作者】:高适
【作品】:别董大
【内容】: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23【年代】:唐五代
【作者】:杜甫
【作品】:绝句
【内容】: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24【年代】:唐五代
【作者】:杜甫
【作品】:春夜喜雨
【内容】: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5【年代】:唐五代
【作者】:杜甫
【作品】:绝句
【内容】: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26【年代】:唐五代
【作者】:杜甫
【作品】:江畔独步寻花
【内容】: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27【年代】:唐五代
【作者】:孟郊
【作品】:游子吟
【内容】: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8【年代】:唐五代
【作者】:柳宗元
【作品】:江雪
【内容】: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9【年代】:唐五代
【作者】:贾岛
【作品】:寻隐者不遇
【内容】: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30【年代】:唐五代
【作者】:张继
【作品】:枫桥夜泊
【内容】: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1【年代】:唐
【作者】:张志和
【作品】:渔歌子
【内容】: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32【年代】:唐五代
【作者】:卢纶
【作品】:塞下曲
【内容】: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33【年代】:唐五代
【作者】:刘禹锡
【作品】:望洞庭
【内容】: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34【年代】:唐五代
【作者】:刘禹锡
【作品】:浪淘沙
【内容】: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35【年代】:唐五代
【作者】:白居易
【作品】:赋得古原草送别
【内容】: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6【年代】:唐五代
【作者】:白居易
【作品】:池上
【内容】: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37【年代】:唐五代
【作者】:白居易
【作品】:忆江南
【内容】: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38【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绅
【作品】:悯农
【内容】: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9【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绅
【作品】:悯农
【内容】:
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40【年代】:唐
【作者】:杜牧
【作品】:山行
【内容】: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41【年代】:唐五代
【作者】:杜牧
【作品】:清明
【内容】: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42【年代】:唐五代
【作者】:杜牧
【作品】:江南春绝句
【内容】: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43【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商隐
【作品】:登乐游原
【内容】: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44【年代】:唐五代
【作者】:罗隐
【作品】:蜂
【内容】: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45【年代】:唐五代
【作者】:胡令能
【作品】:小儿垂钓
【内容】: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46【年代】:北宋
【作者】:范仲淹
【作品】: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
【内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47【年代】:北宋
【作者】:王安石
【作品】:元日
【内容】: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48【年代】:北宋
【作者】:王安石
【作品】:泊船瓜洲
【内容】: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49【年代】:北宋
【作者】:王安石
【作品】:书湖阴先生壁
【内容】:
茅檐长扫静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50【年代】:北宋
【作者】:苏轼
【作品】:望湖楼醉书五绝
【内容】: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51【年代】:北宋
【作者】:苏轼
【作品】:饮湖上初晴后雨
【内容】: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52【年代】:北宋
【作者】:苏轼
【作品】:惠崇《春江晚景》
【内容】:(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53【年代】:北宋
【作者】:苏轼
【作品】:题西林壁
【内容】: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54【年代】:北宋
【作者】:李清照
【作品】:夏日绝句
【内容】: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55【年代】:南宋
【作者】:陆游
【作品】:示儿
【内容】: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56【年代】:南宋
【作者】:陆游
【作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内容】:
三万里河东入海,无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57【年代】:宋
【作者】:范成大
【作品】:四时田园杂兴
【内容】: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58【年代】:南宋
【作者】:范成大
【作品】:四时田园杂兴
【内容】: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59【年代】:南宋
【作者】:杨万里
【作品】:小池
【内容】: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60【年代】:南宋
【作者】:杨万里
【作品】: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内容】: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61【年代】:南宋
【作者】:朱熹
【作品】:春日
【内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春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62【年代】:南宋
【作者】:林升
【作品】:题临安邸
【内容】: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63【年代】:南宋
【作者】:叶绍翁
【作品】:游园不值
【内容】: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64【年代】:北宋
【作者】:范成大
【作品】:村居即事
【内容】: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桑蚕又插田。
65【年代】:清
【作者】:高鼎
【作品】:村居
【内容】: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66【年代】:元
【作者】:王冕
【作品】:墨梅
【内容】:
我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正气满乾坤。
67【年代】:明
【作者】:于谦
【作品】:石灰吟
【内容】: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惜,
要留清白在人间。
68【年代】:清
【作者】:郑燮
【作品】:题竹石
【内容】: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
任尔东西南北风。
69【年代】:清
【作者】:龚自珍
【作品】:己亥杂诗
【内容】: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70【年代】:清
【作者】:袁枚
【作品】:所见
【内容】: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越。
意欲捕蝉鸣,
忽然闭口立。
绝对有用,我是过来人!
回答者: 社饿饿恩 - 三级 2010-1-20 23:20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100首
一、二年级:背1-40首,
三、四年级:背1-70首,
五、六年级:背1--100首
1、一去二三里
一 去 二 三 里,
烟 村 四 五 家。
亭 台 六 七 座,
八 九 十 枝 花。
2、咏 鹅
骆宾王
鹅 鹅 鹅,
曲 项 向 天 歌。
白 毛 浮 绿 水,
红 掌 拨 清 波。
3、画
(作者不详)
远 看 山 有 色,
近 听 水 无 声,
春 去 花 还 在,
人 来 鸟 不 惊。
4、画 鸡
唐 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
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
一叫千门万户开。
5、静 夜 思
李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6、悯 农
李绅
锄 禾 日 当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谁 知 盘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7、春 晓
孟浩然
春 眠 不 觉 晓,
处 处 闻 啼 鸟。
夜 来 风 雨 声,
花 落 知 多 少。
8、村 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9、所 见
袁 枚
牧 童 骑 黄 牛,
歌 声 振 林 樾。
意 欲 捕 鸣 蝉,
忽 然 闭 口 立。
10、小 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11、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12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这句话出自那部电影 我忘记了
应该是电影《狗咬狗》陈冠希主演的吧。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暴的意思是什么啊
暴 bào
显露;暴露 / 暴于南荣。——《史记·司马相如传》 / 今我使二国暴骨。——《左传·宣公十二年》 / 尸捐不收,骨暴不葬。——《论衡·祸虚》 / 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矣。——司马迁《报任安书》
又如:暴师(驻扎在野外的军队);暴骸(暴露尸骸);暴骨(暴露尸骨);暴尸(暴露尸骸)
糟蹋,损害 / 田不以礼,曰暴天物。——《礼记》
又如:自暴自弃;以众暴寡;暴殄轻生(肆意践踏,轻视生命);暴殄(残害自然)
欺凌 / 自是之后,以强陵弱,以众暴寡。——《庄子·盗跖》
又如:暴陵(欺压凌辱)
徒手搏虎 /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诗·小雅》
暴 bào
凶恶,残暴 / 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又如:暴人(凶恶残暴的人);暴兵(暴虐的军士);暴敌(凶暴的敌人);暴豪(凶暴强横)
急骤;猛烈 / 终风且暴。——《诗·邶风·终风》 / 飘风(暴风)暴雨为民害。——《管子·小问》
又如:暴雷;暴洪;暴暴(急速兴起的样子);暴水(洪水)
脾气过分急躁 / 性行暴如雷。——《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 虫暴怒。——《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脾气暴;粗暴(鲁莽;暴躁);暴气(暴躁的脾气);暴跳如雷
暴 bào
突然;猝然 / 今暴得大名,不祥。——《史记·项羽本纪》 / 矜(自负)壮士暴死。——唐·柳宗元《敌戒》 / 屠暴起。——《聊斋志异·狼三则》
又如:暴卒(突然死亡);暴忽(快速;飘忽);暴亡(突然死亡);暴崩(突然死亡);暴富(突然发财)
急剧地
又如:暴跌;暴落;暴习(很快熟悉)
另见pù
常用词组
暴举 - 暴乱 - 暴利 - 暴力 - 暴力镜头 - 暴动 - 暴卒 - 暴厉 - 暴发 - 暴发户 - 暴取豪夺 - 暴吏 - 暴君 - 暴富 - 暴弃 - 暴徒 - 暴怒 - 暴戾 - 暴戾恣睢 - 暴政 - 暴敛 - 暴殄天物 - 暴毙 - 暴涨 - 暴烈 - 暴犯 - 暴病 - 暴胀 - 暴虎冯河 - 暴虐 - 暴虐无道 - 暴行 - 暴跌 - 暴跳 - 暴跳如雷 - 暴躁 - 暴雨 - 暴露 - 暴露文学 - 暴露无遗 - 暴风 - 暴风雨 - 暴风雪 - 暴风骤雨 - 暴食 - 暴饮暴食
常用词组
以暴易暴 - 冰暴 - 凶暴 - 强暴 - 强暴 - 急暴 - 急风暴雨 - 抗暴 - 擒奸讨暴 - 栗暴 - 横暴 - 残暴 - 残暴 - 沙暴 - 狂暴 - 狂风暴雨 - 狂饮暴食 - 疾风暴雨 - 粗暴 - 自暴自弃 - 苛暴 - 荒时暴月 - 诛暴讨逆 - 防暴 - 除暴安良 - 雪暴 - 雷暴 - 风暴
pù
暴 pù
(会意。古文从日,麃声。从日出艹米。本义:晒)
同本义 / 暴,日干也。曝,俗。——《广韵》 / 暴,晒也。——《小尔雅》 / 书暴诸日。——《考工记》 / 一日暴之。——《孟子》 / 暴于南荣。——《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偃卧日中也。” / 今我使二国暴骨。——《左传·宣公十二年》 / 言日中时必须暴晒,不尔者,失其时也。——《颜氏家训·书证》
又如:一暴十寒;暴炙(日晒火烤);暴背(曝背;晒背);暴浣(曝晒洗涤)
暴露;显露 / 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宋·苏洵《六国论》 / 是以蓼州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另见bào
常用词组
一暴十寒 - 槁暴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请把下文的古文和加点字翻译一下,谢谢。
卒:死。
盍:一起。
木主:棺椁着西伯候。
东:向东。
叩:停下。
爰:却
兵:抓捕。
去:让……走。
宗:以……为王。
耻:以……为耻。
且:然后。
没:通“殁”,死了。
安适:哪里去。
徂:我们。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
用暴力来取代暴力,我不知道这有什么区别。神农氏、虞和夏朝一个代替一个都走向了灭亡,我应该回归到哪里呢?采薇歌先秦:佚名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适安归矣。吁嗟徂兮命之衰矣。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以暴易暴是何意·出自于哪?
“以暴易暴”形容残暴的统治代替残暴的统治。此典出自《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殷朝时,有个小国叫孤竹国,是殷汤封的。孤竹国君有三个儿子,大的叫伯夷,最小的叫叔齐。依照传统,接替君位的应是伯夷,但孤竹国君却想将君位传给叔齐,后来孤竹国君死了,叔齐要将君位让给伯夷,伯夷不愿接受,逃走了。叔齐也不愿做国君,也悄悄逃走了。国人便立孤竹国的二儿子为国君。伯夷、叔齐两人听说西伯昌很得人心,便去投奔,谁知到了那里以后,西伯昌已经死了,他的儿子(周武王)用车载着西伯昌的神位,到东方讨伐殷纣王,伯夷、叔齐一起上前去劝阻,武王的左右要抓捕这两个人,姜太公把二人放走了。不久武王灭了殷纣王,自称周武王,封他父亲为周文王,整个国家便在他的管辖范围内了。伯夷、叔齐却誓死不吃周朝的米,他们居住在首阳山中,采野菜充饥,饿得快要死了,做了一首歌,其中有两句是:“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意思是说:周武王用他的暴行除去了残暴的君王殷纣王,结果仍然是一暴换一暴,他们自己真不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殷纣王荒淫暴虐,百姓痛苦不堪,周武王率诸侯讨伐,正是顺从民意,伯夷、叔齐的见解,迂极,愚极,可叹又可笑!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这句话出自那部电影 我忘记了
应该是电影《狗咬狗》陈冠希主演的吧。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求暴字在说文解字的意思,越详细越好
暴(bào) 显露;暴露 / 暴于南荣。——《史记•司马相如传》 / 今我使二国暴骨。——《左传•宣公十二年》 / 尸捐不收,骨暴不葬。——《论衡•祸虚》 / 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矣。——司马迁《报任安书》 又如:暴师(驻扎在野外的军队);暴骸(暴露尸骸);暴骨(暴露尸骨);暴尸(暴露尸骸) 糟蹋,损害 / 田不以礼,曰暴天物。——《礼记》 又如:自暴自弃;以众暴寡;暴殄轻生(肆意践踏,轻视生命);暴殄(残害自然) 欺凌 / 自是之后,以强陵弱,以众暴寡。——《庄子•盗跖》 又如:暴陵(欺压凌辱) 徒手搏虎 /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诗•小雅》 凶恶,残暴 / 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又如:暴人(凶恶残暴的人);暴兵(暴虐的军士);暴敌(凶暴的敌人);暴豪(凶暴强横) 急骤;猛烈 / 终风且暴。——《诗•邶风•终风》 / 飘风(暴风)暴雨为民害。——《管子•小问》 又如:暴雷;暴洪;暴暴(急速兴起的样子);暴水(洪水) 脾气过分急躁 / 性行暴如雷。——《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 虫暴怒。——《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脾气暴;粗暴(鲁莽;暴躁);暴气(暴躁的脾气);暴跳如雷 突然;猝然 / 今暴得大名,不祥。——《史记•项羽本纪》 / 矜(自负)壮士暴死。——唐•柳宗元《敌戒》 / 屠暴起。——《聊斋志异•狼三则》 又如:暴卒(突然死亡);暴忽(快速;飘忽);暴亡(突然死亡);暴崩(突然死亡);暴富(突然发财) 急剧地 又如:暴跌;暴落;暴习(很快熟悉) 常用词组 暴举 - 暴乱 - 暴利 - 暴力 - 暴力镜头 - 暴动 - 暴卒 - 暴厉 - 暴发 - 暴发户 - 暴取豪夺 - 暴吏 - 暴君 - 暴富 - 暴弃 - 暴徒 - 暴怒 - 暴戾 - 暴戾恣睢 - 暴政 - 暴敛 - 暴殄天物 - 暴毙 - 暴涨 - 暴烈 - 暴犯 - 暴病 - 暴胀 - 暴虎冯河 - 暴虐 - 暴虐无道 - 暴行 - 暴跌 - 暴跳 - 暴跳如雷 - 暴躁 - 暴雨 - 暴露 - 暴露文学 - 暴露无遗 - 暴风 - 暴风雨 - 暴风雪 - 暴风骤雨 - 暴食 - 暴饮暴食 - 以暴易暴 - 冰暴 - 凶暴 - 强暴 - 强暴 - 急暴 - 急风暴雨 - 抗暴 - 擒奸讨暴 - 栗暴 - 横暴 - 残暴 - 沙暴 - 狂暴 - 狂风暴雨 - 狂饮暴食 - 疾风暴雨 - 粗暴 - 自暴自弃 - 苛暴 - 荒时暴月 - 诛暴讨逆 - 防暴 - 除暴安良 - 雪暴 - 雷暴 - 风暴 暴 pù (会意。古文从日,麃声。从日出艹米。本义:晒) 同本义 / 暴,日干也。曝,俗。——《广韵》 / 暴,晒也。——《小尔雅》 / 书暴诸日。——《考工记》 / 一日暴之。——《孟子》 / 暴于南荣。——《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偃卧日中也。” / 今我使二国暴骨。——《左传•宣公十二年》 / 言日中时必须暴晒,不尔者,失其时也。——《颜氏家训•书证》 又如:一暴十寒;暴炙(日晒火烤);暴背(曝背;晒背);暴浣(曝晒洗涤) 暴露;显露 / 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宋•苏洵《六国论》 / 是以蓼州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暴是我国古老的姓氏之一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暴的意思是什么啊
暴 bào
显露;暴露 / 暴于南荣。——《史记·司马相如传》 / 今我使二国暴骨。——《左传·宣公十二年》 / 尸捐不收,骨暴不葬。——《论衡·祸虚》 / 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矣。——司马迁《报任安书》
又如:暴师(驻扎在野外的军队);暴骸(暴露尸骸);暴骨(暴露尸骨);暴尸(暴露尸骸)
糟蹋,损害 / 田不以礼,曰暴天物。——《礼记》
又如:自暴自弃;以众暴寡;暴殄轻生(肆意践踏,轻视生命);暴殄(残害自然)
欺凌 / 自是之后,以强陵弱,以众暴寡。——《庄子·盗跖》
又如:暴陵(欺压凌辱)
徒手搏虎 /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诗·小雅》
暴 bào
凶恶,残暴 / 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又如:暴人(凶恶残暴的人);暴兵(暴虐的军士);暴敌(凶暴的敌人);暴豪(凶暴强横)
急骤;猛烈 / 终风且暴。——《诗·邶风·终风》 / 飘风(暴风)暴雨为民害。——《管子·小问》
又如:暴雷;暴洪;暴暴(急速兴起的样子);暴水(洪水)
脾气过分急躁 / 性行暴如雷。——《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 虫暴怒。——《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脾气暴;粗暴(鲁莽;暴躁);暴气(暴躁的脾气);暴跳如雷
暴 bào
突然;猝然 / 今暴得大名,不祥。——《史记·项羽本纪》 / 矜(自负)壮士暴死。——唐·柳宗元《敌戒》 / 屠暴起。——《聊斋志异·狼三则》
又如:暴卒(突然死亡);暴忽(快速;飘忽);暴亡(突然死亡);暴崩(突然死亡);暴富(突然发财)
急剧地
又如:暴跌;暴落;暴习(很快熟悉)
另见pù
常用词组
暴举 - 暴乱 - 暴利 - 暴力 - 暴力镜头 - 暴动 - 暴卒 - 暴厉 - 暴发 - 暴发户 - 暴取豪夺 - 暴吏 - 暴君 - 暴富 - 暴弃 - 暴徒 - 暴怒 - 暴戾 - 暴戾恣睢 - 暴政 - 暴敛 - 暴殄天物 - 暴毙 - 暴涨 - 暴烈 - 暴犯 - 暴病 - 暴胀 - 暴虎冯河 - 暴虐 - 暴虐无道 - 暴行 - 暴跌 - 暴跳 - 暴跳如雷 - 暴躁 - 暴雨 - 暴露 - 暴露文学 - 暴露无遗 - 暴风 - 暴风雨 - 暴风雪 - 暴风骤雨 - 暴食 - 暴饮暴食
常用词组
以暴易暴 - 冰暴 - 凶暴 - 强暴 - 强暴 - 急暴 - 急风暴雨 - 抗暴 - 擒奸讨暴 - 栗暴 - 横暴 - 残暴 - 残暴 - 沙暴 - 狂暴 - 狂风暴雨 - 狂饮暴食 - 疾风暴雨 - 粗暴 - 自暴自弃 - 苛暴 - 荒时暴月 - 诛暴讨逆 - 防暴 - 除暴安良 - 雪暴 - 雷暴 - 风暴
pù
暴 pù
(会意。古文从日,麃声。从日出艹米。本义:晒)
同本义 / 暴,日干也。曝,俗。——《广韵》 / 暴,晒也。——《小尔雅》 / 书暴诸日。——《考工记》 / 一日暴之。——《孟子》 / 暴于南荣。——《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偃卧日中也。” / 今我使二国暴骨。——《左传·宣公十二年》 / 言日中时必须暴晒,不尔者,失其时也。——《颜氏家训·书证》
又如:一暴十寒;暴炙(日晒火烤);暴背(曝背;晒背);暴浣(曝晒洗涤)
暴露;显露 / 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宋·苏洵《六国论》 / 是以蓼州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另见bào
常用词组
一暴十寒 - 槁暴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
用暴力来取代暴力,我不知道这有什么区别。神农氏、虞和夏朝一个代替一个都走向了灭亡,我应该回归到哪里呢?采薇歌先秦:佚名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适安归矣。吁嗟徂兮命之衰矣。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什么什么暴成语大全
禁乱除暴、
讨恶剪暴、
讨逆除暴、
讨恶翦暴、
不畏强暴、
除残去暴、
鸮鸣鼠暴、
脸红筋暴、
以乱易暴、
以暴易暴、
擒奸讨暴、
上慢下暴、
以暴抑暴、
窃啮斗暴、
赏贤罚暴、
鹿驯豕暴、
救乱除暴、
除残祛暴、
革奸铲暴、
虽有搞暴、
窃时肆暴、
十寒一暴、
不忙不暴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以暴易暴”怎么翻译成英文?
Answering violence with violence可以去这个地址翻译的:http://www.hao123.com/ss/fy.htm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以暴易暴”扩展:
英文翻译:substitute one tyrant with another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伯夷列传》:“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以暴易暴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读音:yǐ bào yì bào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解释:以:用;易:改变,更换;暴:残暴。用残暴势力代替残暴势力。指统治者换了,暴虐的统治没有改变。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简拼:YBYB
近义词:以暴易乱
成语注音:一ˇ ㄅㄠˋ 一ˋ ㄅㄠˋ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造句:吏转念去一狐,得一狐,是以暴易暴也,游移不敢即应。(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周三》)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俄文翻译:заменить одно насилие другим <смена деспотов>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