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字的成语「岸然道貌」
成语“岸然道貌”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岸然道皃成语读音:àn rán dào mào
成语简拼:ARDM
成语注音:ㄢˋ ㄖㄢˊ ㄉㄠˋ ㄇㄠˋ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近代成语
近义词:道貌岸然
反义词:嬉皮笑脸
成语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成仙》:“又八九年,成忽自至,黄巾氅服,岸然道貌。”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成语解释:指严肃的神态。
成语用法:岸然道貌作定语、状语;用于嘲讽人。
成语造句:中国士人,又有一种岸然道貌,根器特异,别树一帜,以号于众者。清·邹容《革命军》
英文翻译:to look gentlemanly
俄文翻译:внéшне высоконрáвственный
成语“岸然道貌”的扩展资料
1. 道貌岸然成语的图片道貌岸然 是一个成语拼音:[dào mào àn rán] [释义] 道貌:正经严肃的容貌;岸然:高傲的样子。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 [出处]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然见维摩;道貌凛然;仪形磊落。”蒲松龄《聊斋志异·成仙》:“道貌岸然”。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2. 道貌岸然 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道貌岸然是贬义词,意思是形容外貌严肃正经,实际上内心险恶,神态庄重严肃,多指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道貌:正经严肃的容貌;岸然:高傲的样子。通常在句子中作谓语、定语、状语,造句参考:不要看他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不知做了多少坏勾当。
道貌岸然读音是dào mào àn rán,出自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成仙》:“又八九年,成忽自至,黄巾氅服,岸然道貌。”白话文意思是又过了八九年,他严肃正经,神态庄重地出现了。
扩展资料
与道貌岸然一词语义相近的近义词有:
①一本正经,汉语拼音为 yī běn zhèng jīng,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有时含讽刺意味。造句参考: 他说话从来都是一本正经,不苟言笑。
②正襟危坐,读音为zhèng jīn wēi zuò,汉语成语;释义: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造句参考:他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着这位大师的接见。
③装腔作势,读音是zhuāng qiāng zuò shì,意思是故意装出一种腔调,做出一种姿势,用来比喻故意做作。出自《西湖佳话·西泠韵迹》:“娘娘不消着急,他这两三日请我不去,故这等装腔作势。”
④道貌俨然,读音为dào mào yǎn rán,同道貌岸然。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造句参考:他话语和蔼谦逊,极是平易近人,与道貌俨然难以亲近的郑缙形成鲜明对比,立即博得了大家的好感,纷纷上前见礼。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3. 道貌岸然啥意思啊
此成语出自于清朝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成仙》:“又八九年,成忽自至,黄巾氅服,岸然道貌。” 道貌:正经严肃的容貌;岸然:高傲的样子。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 只是,在现代汉语中,它的意思主要用来反讽,讥刺人表面正派,貌似正人君子,背地里却是龌龊小人,是个贬义词。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4. 面对道貌岸然的人,你怎么办?
在人的一生中,适当的要面子则是人的本性,可以理解,但如果在自尊上总是露骨的为自己掩饰,在与朋友的交往中说与事实完全相背的话,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则是虚伪,对待虚伪的人:1、敬而远之,我们常说,得罪君子,但不得罪小人,有时冲动或者表面化的冲突,只能把事情搞僵,甚至将我们自身置于不利的地位。2、社会复杂,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什么样的人也有,你要说你只接交好人,不想接触“坏人”,那不现实,所以我们在为人处事上要因人而异,我们要努力的适应社会3、与其费尽心想什么高招,还不如静下心来,想想我们的事业,我们的家庭,我们的学习,对这些人斗气,只能浪费精力和时光,对于那种人,你整他一次,改变不了他的本性,反而加深他对你的仇恨。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5. 道貌岸然是什么意思?
形容外表正经严肃,实际道德败坏、虚伪。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6. 道貌岸然的成语故事
道貌岸然,原意是“庄重、威严的样子。”满腹学识,满腔正义,道风仙骨,思绪接千载,胸中有丘壑,不怒而自威,岸然风采照千古。后人仰其神风,更羡其威力,纷纷效仿。神难肖,形好仿。好在绝大多数人只认形体不认人,于是“道貌岸然”便子子孙孙无穷匮了。 “因看见端甫道貌岸然,不敢造次。”――清·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到这时候,端甫的形态威慑已经足够,所以是皮囊还是筋骨也就没有意义了。但不管怎么说,是人是妖仙能辨,原形毕露的多了,人们自然不愿意再说皇帝的新装很漂亮,于是道貌岸然就成了假装正经、表里不一的代名词了。即便有几个心怀古风的壮士,想一展雄风,也在他未舒广袖之时,淹没在群众的唾海之中了道貌岸然dào mào àn rán[释义] 道貌:正经;严肃的外貌;岸然:高傲;严肃的样子。形容神态庄重;外貌严肃正经。现多用于讽刺故作正经表里不一的伪君子。也作“岸然道貌”。[语出]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然见维摩;道貌凛然;仪形磊落。”蒲松龄《聊斋志异·成仙》:“道貌岸然”。[辨形] 岸;不能写作“安”。[近义] 一本正经 正襟危坐 正颜厉色 装腔作势 岸然道貌[反义] 嬉皮笑脸[用法] 多用作贬义;用来嘲讽人故意做出端庄、严肃的样子。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结构] 主谓式。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7. 道貌岸然成语解释
道貌岸然成语解释: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道貌岸然:[ dào mào àn rán ] 详细解释:1. 【解释】:道貌:正经严肃的容貌;岸然:高傲的样子。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2. 【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成仙》:“又八九年,成忽自至,黄巾氅服,岸然道貌。”3. 【示例】:因看见端甫~,不敢造次。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四回4.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用于嘲讽人例句别看他平时总是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接触多了,才发现他其实品质卑劣。近义词:岸然道貌 ,不苟言笑 ,正颜厉色,道貌凛然 反义词:摇头晃脑, 嬉皮笑脸, 吊儿郎当, 插科打诨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8. 道貌岸然是出自哪里?
道貌:正经,严肃的外貌;岸然:高傲,严肃的样子。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 现在常用来形容故作正经,表里不一之状。
编辑本段出 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卷一·成仙》:“又八九年,成忽自至,黄巾氅服,岸然道貌。”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光严整行之次,忽见维摩,道貌凛然,仪形垒落。”其中,“道”字从辵(行走),从首(头),首亦声,组合在一起表示“从头开始行走”,“启程”。“道谢”即“宾客在主人家门口上路之前说感谢话。”本处指“道义”或“道德”,“朝闻道,夕死可矣。” 汉 荀悦 《汉纪·高祖纪一》:“夫立典有五志焉:一曰达道义;二曰彰法式;三曰通古今;四曰著功勋;五曰表贤能。”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四:“ 侂胄 未信,谒 忠定 以探其意, 忠定 岸然不交一谈。” 【岸】从山,从厂,干声。厂(山崖),意思为水边高起之地。后泛指靠近水边的陆地。引申为“高大,严峻”。淇则有岸――《诗·卫风·氓》。莫笑老翁犹气岸。――黄庭坚
编辑本段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用于嘲讽人。
编辑本段示 例
鲁迅《准风月谈·吃教》:“宋儒~,而窃取禅师的语录。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甚有隐隐跃跃,现秘戏图者;而回顾其形,则皆岸然道貌也。”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一百零四回:“因看见端甫道貌岸然,不敢造次。” 王朔《许爷》:“所幸作者还没有让他的主人公说出那些道貌岸然的话,用道德的说教来使堕落者幡然悔悟。” 丹薇 《绿》:“不象那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害了人还要往自己脸上涂脂抹粉,训斥受害者。”
编辑本段灯 谜
滨江路
编辑本段近反义词
近义词:装腔作势 ,装模作样。 反义词:嬉皮笑脸。
编辑本段英 文
artificial outward saintliness
编辑本段日 文
道徳家気どりでまじめくさった颜つきをしているさま
编辑本段法 文
avoir un air solennel,digne
编辑本段德 文
scheinheilig
编辑本段俄 文
нрáвственный с виду
扩展阅读:
1
中国成语大辞典
2
http://image.baidu.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B5%C0%C3%B2%B0%B6%C8%BB
开放分类:
成语,文化,语言,典故,词汇
“道貌岸然”在汉英词典中的解释(来源:百度词典):
1.to look prim and proper
2.pious; sanctimonious; in a dignified appearance
3.an affectation of virtue; sanctimoniousness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9. 道貌岸然什么意思???
道貌:正经,严肃的外貌;岸然:高傲,严肃的样子。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现在常用来形容故作正经,表里不一之状。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0. 成语道貌岸然的出处和涵义.谢谢
道貌岸然,原意是“庄重、威严的样子。”满腹学识,满腔正义,道风仙骨,思绪接千载,胸中有丘壑,不怒而自威,岸然风采照千古。后人仰其神风,更羡其威力,纷纷效仿。神难肖,形好仿。好在绝大多数人只认形体不认人,于是“道貌岸然”便子子孙孙无穷匮了。 “因看见端甫道貌岸然,不敢造次。”――清·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到这时候,端甫的形态威慑已经足够,所以是皮囊还是筋骨也就没有意义了。但不管怎么说,是人是妖仙能辨,原形毕露的多了,人们自然不愿意再说皇帝的新装很漂亮,于是道貌岸然就成了假装正经、表里不一的代名词了。即便有几个心怀古风的壮士,想一展雄风,也在他未舒广袖之时,淹没在群众的唾海之中了。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