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子”的成语「洛阳才子」

2023年06月24日成语大全126

成语“洛阳才子”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洛陽才子
成语读音:luò yáng cái zǐ
成语简拼:LYCZ
成语注音:ㄌㄨㄛˋ 一ㄤˊ ㄘㄞˊ ㄗˇ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晋 潘岳《西征赋》:“终童山东之英妙,贾生洛阳之才子。”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成语解释:本指西汉贾谊。泛指有文学才华的人
成语用法:洛阳才子作宾语;指有文学才华的人。
成语造句: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前蜀·韦庄《菩萨蛮》

成语“洛阳才子”的扩展资料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孟浩然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闻说梅花早,何如
小题1:访友不遇的伤感。孟浩然特意来拜访袁拾遗,足见二人感情之厚,可不见流放中的友人,顿生伤感之情;(2分)对友人被贬的愤愤不平。才子竟遭流放,何况流放之人还是自己的挚友,因此心中不平;(2分)对友人的思念牵挂。流放之地梅花再好,怎及留居北地的故乡呢!(2分)小题2: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全诗四句,两处对比。(1分)人的对比:洛阳才子与岭南流人对比。袁拾遗身为“才子”,理当被朝廷重用,却被贬他乡,沦为“流人”,其过人的才能与恶劣的待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委婉表达出对当时“才人”被贬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含而不露,引人深思。(2分)地方的对比:梅花早放的南方虽美,但还是不如春天的北国。一扬一抑,增强了诗的波澜,更见对朋友的思念挂念之情的深挚。(2分) 小题1:试题分析:分析诗中作者所表达出来的情感,主要依据是诗句本身,然后再结合诗人当时的境遇(这主要从诗的标题以及试题所给注释中得来)分析,本诗的题目标明是访友不遇而作,而根据注释此友是因罪流放岭南之友,于是可知此诗表达的应是访友不遇的伤感。孟浩然特意来拜访袁拾遗,足见二人感情之厚,可没遇到流放中的友人,诗人因而顿生伤感之情。诗的第一二句说,才子竟遭流放,其愤懑之情可想而知。诗的第三四句写出对故乡的思念,实际上是对友人的思念牵挂。小题2: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根据诗句内容:诗的第一二句写了两种人:“才子”和“流人”,这是两种地位大不相同的人,因而是对比;诗的第三四句写了两种地方:“梅花早”的岭南和“北地”,这也是对比。于是可知诗用了对比的手法。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2. 洛阳的名诗名句
 1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唐·刘克庄《莺梭》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唐·张籍《秋思》
  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挂林风景异, 秋似洛阳春 。唐·王绩《野望》
  6花开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唐 白居易
  7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 刘禹锡
  8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唐 欧阳修
  9当春天地争奢华, 洛阳园苑尤纷拏。 唐 韩愈
  10香车倾一顾, 惊动洛阳尘。唐·韩愈《李花二首》
  11北邙山头少闲土, 尽是洛阳人旧墓。 唐 王建
  12洛阳城里春光好, 洛阳才子他乡老。 唐 韦庄
  13争得大裘长万丈, 与君都盖洛阳城。 白居易
  14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朱敦儒(宋)
  15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 杜甫
  16洛阳春日最繁花,红绿荫中十万家。 宋 司马光
  17何人不爱洛阳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清 刘灏
  18曾为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唐 欧阳修
  19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唐 武元衡
  20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 李白
  21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唐 欧阳修
  22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唐 王维
  23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那堪好风景, 独上洛阳桥。 唐 李益
  24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唐 李颀
  25洛阳吹别风, 龙门起断烟。 唐 李贺
  26俯视洛阳川, 茫茫走胡兵。 唐 李白
  27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在三湘。 唐 贾至
  28今我不乐思洛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唐 杜甫
  29寄语洛阳使, 为传边塞情。 唐 崔颢
  30悠悠洛阳去, 此会在何年。 唐 陈子昂
  31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唐 李白
  32汉有洛阳子, 少年明是非。 宋 王安石
  33洛阳城东西, 长作经时别。 昔去雪如花, 今来花似雪。
  34洛阳名工见咨嗟, 一翦一刻作琵琶。 唐 吴均
  35河中之水向东流, 洛阳女儿名莫愁。 晋 萧衍
  36既乏琅邪政, 方憩洛阳社。 唐 谢珧
  37悠悠远行归,经春涉长道。 幽冀桑始青,洛阳蚕欲老。 唐 崔颢
  38洛阳三月梨花飞, 秦地行人春忆归。 唐 崔颢
  39传闻合浦叶, 远向洛阳飞。 唐 江左
  40洛阳谁不死? 戡死闻长安。 唐 白居易
  41陶令门前四五树, 亚夫营里百千条。 何似东都正二月, 黄金枝映洛阳桥. 唐 白居易
  42风起洛阳东, 香过洛阳西. 三国 曹邺
  43洛阳之兴衰,天下治乱之喉也。 宋 李格非
  44惶惶祖宗业, 永怀河洛间. 宋 陆游
  45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周易》
  46长安重游侠, 洛阳富财雄。 唐 卢照邻
  47欲问古今兴废事, 请君只看洛阳城! 宋 司马光
  48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 三国魏 曹植
  50崤函有帝皇之宅,河洛为王者之里。 晋 左思 《三都赋》
  51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 汉 司马迁
  52人间佳节惟寒食, 天下明园重洛阳。 宋 邵雍
  53洛阳牡丹甲天下。 宋
  54汉魏文章半洛阳。 汉魏
  55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三国魏 曹植
  56生在苏杭,葬在北邙。 唐
  57洛阳名园歌舞沉, 乱鸦啼破林几深。 宋
  58追本溯源,根在河洛。
  59终童山东之英妙,贾生洛阳之才子。 晋 潘岳
  60朝来渡口逢京使,说道烟尘近洛阳。 唐 白居易
  61洛阳访才子,江岑作流人。 唐 孟浩然
  62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古诗十九首之三》
  63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 唐 李白
  64华林满芳景,洛京遍阳春. 唐 李世民
  65鼓吹威夷狄,旌轩溢洛阳. 唐 李隆基
  66南渡洛阳津,西望十二楼。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 唐 王昌龄
  67何如御京洛,流霰下天津. 唐 许敬宗
  68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唐 张九龄
  69京洛皇居,芳禊春馀. 唐 崔智贤
  70铭开武岩侧,图荐洛川中. 唐 武则天
  71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唐 韩愈
  72今到白氏诗句出,无人不咏洛阳秋。 唐 徐凝
  73记得归诗章,花多洛阳. 唐 白居易
  74洛阳芳树映天津,灞岸垂杨窣地新. 唐 李隆基
  75洛京千里近,离绪亦纷纷. 唐 武元衡
  76行看洛阳陌,光景丽天中. 唐 张九龄
  77东岳封回宴洛京,西墉通晚会公卿. 唐 苏颋
  78缘忧武昌柳, 遂忆洛阳花。 唐 李商隐
  79回首洛阳花石尽,烟渺黍离之地,更不复、新亭堕泪. 宋 文及翁
  80人间何曾识姚魏,相公新移洛中裔。 宋 杨万里
  81千娇百媚看不够,魂牵三月洛阳花。 唐 木兰花
  82古来利与名,俱在洛阳城。 唐 于邺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3. 洛阳访才子 中 才子 在诗中指的是谁
孟浩然是襄阳人,如今到了洛阳,特意来拜访袁拾遗,足见二人感情之厚。称之为“才子”,暗用潘岳《西征赋》“贾谊洛阳之才子”的典故,以袁拾遗与贾谊相比,足以说明作者对袁拾遗景仰之深。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4. 成语接龙洛阳才子后面接什么
洛阳才子接:子丑寅卯联合式成语, 四个地支。联合式,作宾语,多指事理。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5. 唐朝的长安和洛阳有什么区别?
唐朝长安和洛阳在历史影响、建造时间、地理位置上有所区别:
一:历史影响不同
1、洛阳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中国四大古都之一。
2、长安城,即隋大兴城,是隋唐两朝的首都、京师,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都城。
二:建造时间不同
1、唐长安建造于隋唐两朝。
2、洛阳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的建城史。相对长安历史更悠久。
三:地理位置不同
1、长安在现在的陕西省西安市。
2、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下游。
扩展资料:
洛阳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河出图、洛出书”,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均诞生于此,道学发源于此、儒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理学光大于此,自古就有“天下之中”、“十省通衢”之誉。洛阳先后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
远在五六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新石器时代(距今八九千年前至四五千年前),黄河中下游两岸及伊、洛、瀍、涧等河流的台地上,分布着许多氏族部落,新中国成立后在洛阳一带发现的孙旗屯遗址、王湾遗址、矬李遗址等近200处聚落遗址,便是当时人们居住、生活的地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6. 洛阳才子是什么人?
洛阳才子,汉语成语,拼音是luò yánɡ cái zǐ,意思是指汉贾谊,因其是洛阳人,少年有才,故称。后泛称洛阳有文学才华的人。出自《西征赋》:“终童山东之英妙,贾生洛阳之才子。”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7. 洛阳才子邻箫恨,湘水佳人锦瑟愁是什么意思?
洛阳的才子用箫声来表达愤恨 湘水边的佳人弹奏锦瑟(乐器)来表达哀愁 是作者用来表达哀愁的一种写法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8. 洛阳才子一尘不染出处?
洛阳才子,汉语成语,拼音是luò yánɡ cái zǐ,意思是指汉贾谊,因其是洛阳人,少年有才,故称。后泛称洛阳有文学才华的人。出自《西征赋》。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9. 来人介绍一下古城洛阳
洛阳简介   历史曾用名 斟鄩、洛邑、成周、雒阳、东都、东京、中京、神都、京洛、洛京。   古都简介 共十三个王朝,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都城,洛阳自古被华夏先民认为是“天下之中”。汉魏以后,洛阳逐渐成为国际大都市,“四方入贡,道里均”,在民族融合和中外交流上功勋卓异、光耀千秋。 洛阳龙门石窟旅游(1张)   “崤函帝宅,河洛王国”,洛阳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曾经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西周初期,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大公路网,洛阳是其中心,驰道驿路,其直如矢,无远不达;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在洛阳建东都,下令开凿大运河,至此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北、东南辐射总长达2000多公里的南北水运网。洛阳是中华文化的读本。史学考证知,文明首萌于此,道学肇始于此,儒学渊源于此,经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玄学形成于此,理学寻源于此。圣贤云集,人文荟萃。洛阳还是中华姓氏主根、闽南、客家之根。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文献“河图洛书”就出自洛阳。被奉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据河图和洛书画成了八卦和九畴。从此,周公“制礼作乐”,老子著述文章,孔子入周问礼,班固在这里写出了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司马光在这里完成了历史巨著《资治通鉴》,程颐、程颢开创宋代理学,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曾云集此地,谱写华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赋》,曾使“洛阳纸贵”,“洛阳才子”,“汉魏文章半洛阳”。张衡发明地动仪,蔡伦造纸,马钧发明翻车.....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源头,构成了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城市荣誉  “千年帝都 牡丹花城”   “诗都”   “花都”   “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中国十大最佳魅力城市”   欧洲人最向往的中国十大城市   “倾国倾城:最值得向世界推介的十大中国名城”   “国家园林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森林城市”   “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获得两次)   “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五连冠   2006年最值得向往的地方   2008中国制造业名城 全国首批国家级知识产工作示范城市   2009中国最具投资价值的中国新能源产业城市   2008中国青年喜爱的旅游目的地十大城市   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   丝绸之路起点   京杭大运河中心   2010年中国十大旅游城市   2010中国最具海外影响力城市   2011年洛阳牡丹花会升格为“国家级” 编辑本段花:牡丹    洛阳牡丹(20张) “天下名园重洛阳”,“洛阳牡丹甲天下”,名园代出,别饶幽趣,国色天香,艳冠群芳。西周至北宋,洛阳园囿,数 以百计,或凤阁龙楼,上连霄汉;或剔透玲珑,姹紫嫣红。历代文人骚客,泼墨古刹,挥毫岩壁,为古城增添诗情画意。   牡丹是我国传统名花,花蕾硕大,色泽艳丽,国色天香,自古就有富贵吉祥、繁荣昌盛的寓意,代表着中华民族泱泱大国之风范。“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洛阳牡丹根植河洛大地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相传,唐武则天寒冬设宴赏花,令百花绽放,唯牡丹不从,贬之洛阳。岂知迁洛后竟吐蕊怒放。武后闻知,命火烧牡丹。牡丹枝干烧焦,次年却依旧叶荣华发,且花更大,色更艳。长安牡丹烧完了只剩下洛阳。洛阳牡丹遂驰名天下做花魁,洛阳人培育牡丹、观赏牡丹亦日盛成俗。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和白居易所赞:“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1982年,洛阳市人大常委会正式将牡丹定为市花。洛阳牡丹品种繁多,花色甚丰,有红、白、粉、黄、紫、蓝、绿、黑、及复色等9大色系,从1983年起,洛阳人以花为媒,成功举办了28届洛阳牡丹花会(2010年),第28届牡丹花会已于2010年4月1日在洛阳市隋唐城遗址植物园隆重开幕。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0. 洛阳才子忆长安,可怜明月复团团.是什么意思
洛阳才子应该是自称,意思是我在外地回忆长安城,明月都又圆了,我还不能和家人团聚。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1. 水漫金山害万民,白蛇去草才是真,山西投亲小方卿,洛阳才子文必正
你好,是猜一个字吧,应该是:激动的“激”。水+白+方+文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2. 洛阳才子雷英夫故里修建后让大家看看,一代将军了。不能被历史埋没?
雷英夫,又名雷霆臣,出生于1921年,洛阳市孟津县人。1937年任山西新军教导师2团连指导员,5月任八路军晋西南独立第一游击支队宣传员,6月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9年秋,毛泽东主席推荐18岁的雷英夫为叶剑英参谋,对外公开身份是18集团军参谋。(1921-2005)河南省孟津县人。一九三八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新军教导师军士第二团连政治指导员,八路军一一五师晋西南独立第一游击支队宣传员,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员,中共南方局军事组成员,军委总参谋部一局科长、作战部资料研究室副主任,叶剑英参谋长军事秘书,《解放日报》社军事副刊编辑。解放战争时期,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执行处科长、副处长、代处长,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二十九师八十七团参谋长、副团长,第三野战军二十八军八十三师二四八团团长、师参谋长,福州市军管会军事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周恩来总理军事秘书,军委作战部一局副局长兼总参谋部作战室主任,中央复员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央兵工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作战处处长、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副教育长。一九六一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103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