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的成语「安国宁家」

2023年06月24日成语大全101

成语“安国宁家”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安國寍家
成语读音:ān guó níng jiā
成语简拼:AGNJ
成语注音:ㄢ ㄍㄨㄛˊ ㄋ一ㄥˊ ㄐ一ㄚ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宁家之术,乃作儿女子相问。”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成语解释:指治理国家。
成语用法:安国宁家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治理国家。

成语“安国宁家”的扩展资料

1. 形容 国家的成语
安邦定国】:邦:泛指国家。使国家安定巩固。
【安邦治国】:使国家安定太平。
【安国富民】:使国家安定,使人民富裕。
【安国宁家】:指治理国家。
【安国之道,先戒为宝】:道:方法,途径;戒:戒备;宝:宝物,比喻珍贵的东西。保障国家安全的方法,先有戒备是最重要的。
【八音遏密】:遏:阻止;密:寂静。各种乐器停止演奏,乐声寂静。旧指皇帝死后停乐举哀。后也用以形容国家元首之死。
【百二关山】:百二:以二敌百。指边防稳固的国家。
【百二河山】:百二:以二敌百。指山河险固,可以二敌百。后指国力强盛,边防稳固的国家。
【败材伤锦】:比喻用非其人,伤害国家。
【败国丧家】:使国家沦亡,家庭败落。
【败国亡家】:使国家沦亡,家庭败落。
【半壁江山】:半壁:半边;江山:比喻国家疆土。指在敌人入侵后残存或丧失的部分国土。
【半部论语】:旧时对儒学经典之一《论语》的夸赞之辞,掌握半部《论语》,人的能力就会提高,就能治理国家。
【邦国殄瘁】:殄:尽,绝;瘁:病。形容国家病困,陷于绝境。
【邦家之光】:邦:诸侯国;家:大夫的封地。指国家的光荣。
【邦以民为本】: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种反映,认为万民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治国应以安民、得民作为根本。
【保国安民】:保卫国家,使人民安居乐业。
【保境息民】:保卫国家边疆,使人民得以安宁。
【本固邦宁】:指人民安居乐业则国家太平。
【兵不逼好】:兵:指出兵作战;逼:威胁;好:指友好的国家。不出兵威胁友好的国家。
【兵为邦捍】:兵:军队;邦:国家;捍:捍卫。军队是国家的保障。
【病国殃民】:使国家受害,人民遭受苦难。
【病民蛊国】:病:损坏,祸害;蛊:相传为人工培养的毒虫,引伸为毒害。害人民、害国家。
【病民害国】:病:损坏,祸害。害人民、害国家。
【补天炼石】:炼:用加热的方法使物质纯净或坚韧。古神话,相传天缺西北,女娲炼五色石补之。比喻施展才能和手段,弥补国家以及政治上的失误。
【补缀乾坤】:缝补天地,比喻治理国家。
【残山剩水】:指国家领土大都沦陷后残余的部分。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
【曹社之谋】:社:曹之国社。后指灭亡他人国家的阴谋。
【朝章国典】:朝廷与国家的典章制度。同“朝章国故”。
【朝章国故】:朝廷与国家的典章制度。
【车同轨,书同文】:同文:全国所用的文字相同;同轨:全国车辙阔狭相同。统一文字,统一车辙。比喻国家统一。
【吃大锅饭】:比喻企业不论盈亏,个人不分勤懒,全由国家包干的办法。
【持衡拥璇】:比喻掌握国家政。
【赤心报国】:赤:火红色,比喻真纯;赤心:忠心;报国:为国家效劳。旧指为帝王尽忠效劳。现亦形容赤胆忠心,为国效力。
【出以公心】:指考虑事情以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出发点。
【楚材晋用】:楚国的人才为晋国所用。比喻本国的人才外流到别的国家工作。
【垂帘听政】:垂帘:太后或皇后临朝听政,殿上用帘子遮隔。听:治理。指太后临朝管理国家政事。
【篡党夺】:篡夺党和国家的领导。
【存亡继绝】:存:保存;继:接续。恢复灭亡的国家,延续断绝了的贵族世家。
【存亡续绝】:存:保存;续:接续。恢复灭亡的国家,延续断绝了的贵族世家。
【寸木难支】:寸木难以支撑坍塌的大厦。比喻国家衰败,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所能扭转的。
【大盗窃国】:大盗:指窃国篡位者。指坏人窃取政,颠覆国家。
【大命将泛】:大命:国家命运;泛:倾覆,毁灭。形容国家将要灭亡。
【大厦栋梁】:比喻担负国家重任的人才。
【大事去矣】:去:失去。形容事情无法挽回了。多指政丧失,国家灭亡等大事。
【大展经纶】:经纶:整理丝缕,比喻治理国家,也指政治才能。充分施展政治才能。
【大者为栋梁】:比喻才能大的人可以担负国家重任,为栋梁之才。
【当家作主】:本指主管家政,有对家事做出决定。比喻在单位或国家中居主人翁地位。
【当家做主】:当家:主持家务。本指主管家政,有对家事做出决定。比喻在单位或国家中居主人翁地位。
【登高能赋】:赋:写作。登得高,看得远,能够描绘形状,铺陈事势。指国家的有用人才。
【敌国外患】:指来自敌对国家的侵略骚扰。
【地大物博】:博:丰富。指国家疆土辽阔,资源丰富。
【第一夫人】:一国中国家元首的妻子。
【定国安邦】:邦:国家。治理和保卫国家,使国家安定稳固。
【定倾扶危】:倾:危。扶助危倾,使其安定。指挽救国家于危难之时。
【定数难逃】:定数:气数;旧时迷信认为国家的兴亡、人间的祸福都由天命所决定。指上天安排的命运难以躲避。
【栋榱崩折】:栋:正梁;榱:椽子;崩:崩坏;折:折断。梁椽毁坏,指房屋倒塌,多比喻国家或政倾覆。
【栋梁之材】:栋:脊檩,正梁。能做房屋大梁的木材。比喻能担当国家重任的人才。
【栋梁之器】:栋:房屋正梁;梁:架在墙上或柱子上支撑房顶的横木。比喻能担当国家重任的人才。
【独夫民贼】:独夫:暴虐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民贼:残害人民的坏家伙。指对国家人民有严重罪行的、残暴的统治者。
【独立自主】:多指国家或政党维护主,不受别人的控制或支配。
【蠹国病民】: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蠹国残民】: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蠹国害民】:蠹:损害。危害国家,残害人民。
【蠹国耗民】: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蠹国殃民】: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蠹政病民】: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蠹政害民】: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敦睦邦交】:敦:纯厚,诚恳;睦:和睦。保全国家之间的关系诚挚友好。
【多吃多占】:凭势或用不正当手段侵占国家或集体利益,捞取额外收入。
【多难兴邦】:邦:国家。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强盛起来。
【谔谔以昌】:谔谔:直言争辩的样子。群臣勇于直言争辩,国家就会兴盛。
【遏密八音】:遏:阻止;密:寂静。各种乐器停止演奏,乐声寂静。旧指皇帝死后停乐举哀。后也用以形容国家元首之死。
【繁荣昌盛】:繁荣:兴旺发达;昌盛:兴旺。指国家兴旺发达,欣欣向荣。
【废国向己】:损害国家利益,谋取个人私利。
【分崩离析】: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分而治之】:①分别治理。②利用手段使国家、民族或宗教等产生分裂,然后对其进行控制和统治。
【扶危持颠】:扶:帮助;持:握,把握;颠:倒,倾倒。指挽回处于危难中的国家或人。
【扶危定倾】:指在国家危殆将倾覆之时扶持之使安定。
【扶危翼倾】:指在国家危殆将倾覆之时扶持之使安定。
【福国利民】:福:护佑。为国家和人民造福谋利。
【辅弼之勋】:弼:辅助;勋:功劳。辅助国家的功劳。
【黼国黻家】:指国家文教之治,美如锦绣。
【父母之邦】:邦:国家。指祖国。
【富国安民】:使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
【富国彊兵】:使国家富裕,军力强盛。亦作“富国强兵”。
【富国强兵】:使国家富足,兵力强大。
【富国强民】:指使国家富足,民力强盛。
【富国裕民】:使国家和人民富裕。
【富堪敌国】:私人拥有的财富可与国家的资财相匹敌。形容极为富有。同“富可敌国”。
【富可敌国】:敌:匹敌。私人拥有的财富可与国家的资财相匹敌。形容极为富有。
【富强康乐】:国家富裕而人民健康快乐。
【腹心内烂】:内心溃烂。比喻国家或集团等内部分崩离析。
【覆舟载舟】:覆:颠覆;载:承载。比喻民心向背决定国家兴亡。
【干城之寄】:干城:盾牌和城墙,比喻捍卫者;寄:寄托。指作为国家捍卫者的寄托。
【干城之将】:干城:盾牌和城墙,比喻捍卫者。指保卫国家的大将。
【干国之器】:干:治;干国:治理国家;器:度量,器量。治理国家的才干和器量。
【纲纪废弛】:纲:政纲;纪:法纪;废弛:颓废松弛。国家的政纲、法纪、秩序松弛不振。
【共济世业】:济:成;世业:世代相传的事业。共同完成世代相传的事业。泛指国家统一大业。
【共商国是】:国是:国家的大政方针。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
【官法如炉】:指国家如炉火无情。
【冠带之国】:冠带:帽子,带子。指讲礼仪的国家和习于礼教的人民。
【国安民泰】:安:安定;泰:平安。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一个国家必先种下了被伐的恶因,然后才会有别人来讨伐的结果。比喻要从自身找事变的原因。
【国步多艰】:国步:国家的命运。国家处于危难之中。
【国步方蹇】:国步:国家的命运。国家处于危难的境地。
【国步艰难】:国步:国家的命运。国家处于危难之中。
【国步艰危】:国步:国家的命运。国家处于危难的境地。
【国仇家恨】:国家被侵略之仇,家园被破坏之恨。
【国耳忘家,公尔忘私】:为了国家忘了自己的家,为了公事忘了私事。形容一心为国为公。
【国富兵强】:国家富裕,军队强盛。
【国富民安】:国家富强,人民安定。
【国富民丰】:国家富有,民众富裕。
【国富民康】:国家富有,民众富裕。
【国富民强】:国家富足,人民强健。
【国恨家仇】:恨:怨恨。国家被侵略和家园被破坏之仇恨。
【国计民生】: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
【国家大计】:与国家利益有关的重大事情。
【国家大事】:大事:重大事情。与国家利益有关的重大事情。
【国家栋梁】:栋梁:支撑房架的大梁。这里比喻责任或作用大。肩负国家重任的人。
【国家多故】:故:变故,事故。国家总出现重大变故。
【国家多难】:难:灾难。国家多次遭到灾难。形容国家政局不稳。
【国家将亡,必有妖孽】:妖孽:妖魔鬼怪。国家将要灭亡必定有某种征兆。
【国家将兴,必有祯祥】:祯祥:吉兆。国家兴盛必定有某种征兆。
【国家闲暇】:国家太平无事,既无内乱,也无外患。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匹夫:平民男子。指国家兴亡大事,每个平民都有责任。
【国将不国】:国家将无法维持下去了。指国家的局势很坏,有亡国的危险。
【国困民穷】:国家困难,百姓穷困。
【国利民福】:国家的利益,百姓的幸福。
【国脉民命】:国家的动脉,人民的生命。比喻国家、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的根基。
【国难当头】:国家正面临着巨大的灾难。
【国破家亡】: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国士之风】:国家杰出人士的风度。
【国事多艰】:国家处于危难之中。
【国是日非】:国是:国家大事。国家的前景一天不如一天。
【国泰民安】:泰:平安,安定。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国亡种灭】:国家被瓜分,种族被灭绝。
【国无二君】: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皇帝。
【国无宁日】:宁:安宁。国家动荡而没有太平的时候。
【国无宁岁】:宁:安宁。国家没有太平的日子。
【国无幸民】:幸民:侥幸偷生的人。国家治理有方,人民勤于职守,安居乐业。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本:事物的根源或根基;天:指生存的首要条件。国家以人民为根本,人民以食物为头等大事。
【国贼禄鬼】:国贼:损害国家利益,出卖国家主的民族败类;禄鬼:指利欲熏心贪求官禄的人。指不顾国家利益,一心钻营名利的人。
【国之存亡,匹夫有责】:匹夫:平民男子。指国家兴亡大事,每个平民都有责任。
【国之干城】:干城:批御敌的武器和工具,这里比喻捍卫者。国家主的捍卫者。
【国之将亡,必有妖孽】:妖孽:妖魔鬼怪。国家将要灭亡必定有某种征兆。
【国中之国】:指一个国家内,国家政府管辖不到的地方。
【海内淡然】:淡然:恬静貌。形容国家社会安定。
【海内澹然】:海内:四海之内;澹然:安静从容的样子。形容国家安定,生活秩序正常。
【海水群飞】:海水飞腾,狂乱地涌起。比喻国家不安宁。
【好尚不同】:好:情趣和爱好;尚:所推崇的事物。指所喜欢的和所推崇的各不相同。也指各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风尚不相同。
【河山破碎】:河山:指国家的领土。比喻国家遭到外敌侵略,领土沦陷丧失。
【红羊劫年】:红羊:古时迷信,认为丁未年是容易发生灾祸的年份,丁火,未羊,故称红羊。指国家或个人遭受灾难的岁月。
【喉舌之官】:掌管主要机关的官吏。比喻国家的重臣。旧时特指御史之类的谏官。
【虎狼之国】:像饿虎贪狼一样的国家。形容侵略成性的国家。
【护国佑民】:捍卫国家,保护人民。
【怀宝迷邦】:怀宝:具有才德;迷邦:让国家迷乱。旧指有才德而不出来为国家效力。
【怀道迷邦】:犹言怀宝迷邦。旧指有才德而不出来为国家效力。
【黄金时代】:指人一生中最为宝贵的时期。也指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期。
【黄狸黑狸,得鼠者雄】:狸:野猫,山猫;雄:威武,借喻杰出的人物或国家。比喻不论是什么办法,只要能取得好的或预期的效果,就是好办法。
【挥涕增河】:抹下来的眼泪可以增添河水的分量。比喻行为对个人有损而对国家也无所补益。
【回天再造】:回:挽回,扭转。指转变不好的形势,重新建设国家。形容忠心卫国,功勋卓著。
【毁家纾国】:毁:破坏,毁坏;纾:缓和,解除。捐献所有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
【毁家纾难】:毁:破坏,毁坏;纾:缓和,解除。捐献所有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
【祸国误民】:祸:祸害;误:误导,耽误。指危害国家,误导人民。
【祸国殃民】:祸、殃:损害。使国家受害,百姓遭殃。
【瘠牛羸豚】:瘠:瘠瘦;羸:病弱的。瘦弱的牛和猪。比喻弱小的民族或国家。
【济世安邦】:济:拯救;邦:国家。拯救时世,安定国家。
【济世安民】:使国家得到治理,百姓安居乐业。
【济世经邦】:指拯救人世,治理国家。
【济世之才】:济世:拯救时世。能够拯救时世,治理国家的人才。
【继绝存亡】:恢复灭亡的国家,延续断绝了的贵族世家。
【继绝兴亡】:绝:断绝;亡:灭亡。恢复已灭亡的国家,延续断绝了的世家。
【加官进爵】:爵:爵位,君主国家封贵族的等级。旧时指官职提升。
【家天下】:指帝王把国家政据为己有,世代相。
【家亡国破】: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假道灭虢】:假:借;道:道路;虢:春秋时诸侯国,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假途灭虢】:假:借;途:道路;虢:春秋时诸侯国,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
【尽瘁事国】:瘁:劳累。竭尽劳苦,报效国家。
【尽忠报国】: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名:功名。罪:罪责。指应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从大局出发,不应考虑个人的功名、得失。
【进利除害】:犹言兴利除害。兴办对国家人民有益利的事业,除去各种弊端。
【经邦论道】:指治理国家,谈论治国之道。比喻位居高层。
【经邦纬国】:经、纬:本指丝织物的纵线和横线,引申为治理、规划。邦:国家。指治理国家。
【经帮纬国】:经、纬:本指丝织物的纵线和横线,引申为治理、规划;邦:国家。指治理国家。
【经国之才】:经:治理。有治理国家的才能。形容才能卓著。
【经纶天下】:经纶:整理丝缕;天下;国家。治理国家。
【经纬天下】:经,纬:治理。指治理国家。
【经文纬武】:治理国家的本领,文的武的都具备。
【经武纬文】:经:丝织品的直线;武:武功;纬:丝织品的横线;文:文治。以武功和文德治理国家。
【精忠报国】: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九鼎一言】: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九年之储】:九年的储备。指国家平时有所积蓄,以备非常。
【九年之蓄】:蓄:积聚,储藏。九年的储备。指国家平时有所积蓄,以备非常。
【久安长治】:形容国家长期安定、巩固。
【救亡图存】:救:拯救;亡:危亡;图:谋求;存:生存。拯救国家的危亡,谋求国家的生存。
【捐躯报国】:舍弃身躯,报效国家。
【捐躯济难】:捐躯:牺牲生命;济:救助。牺牲生命,以解救国家的危难。
【捐躯殉国】:殉国:为国家的利益而牺牲生命。为了国家而献出生命。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2. 关于家和的成语
天伦之乐、和气致祥 、安居乐业、孝子贤孙、夫唱妇随
一、天伦之乐
白话译文: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关系。泛指家庭的乐趣。
朝代:唐
作者:李白
出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翻译:聚会在桃李芬芳的花园;享受家庭的乐趣。
二、和气致祥
白话译文:和睦融洽,可致吉祥。
朝代:东汉
作者:班固
出处:《汉书·刘向传》:“和气致祥,乖气致异。”
翻译:和气招致吉祥,乖气导致不同。
三、安居乐业
白话译文: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
朝代:春秋
作者:老子
出处:《老子》第八十章:“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翻译:民各甘其食,给他们华美的衣服,安宁的风俗,安居乐业,直到老死不相往来。
四、孝子贤孙
白话译文:指孝顺的有德行的子孙后辈(多用于比喻)。
朝代:元
作者:刘唐卿
出处:《降桑椹》:“圣人喜的是义夫节妇;爱的是孝子贤孙。”
翻译:圣明的人高兴的是义夫节妇;爱的是有德行的子孙后辈。
五、夫唱妇随
白话译文:比喻夫妻互相配合,行动一致。也指夫妻和睦。也作夫倡妇随。
朝代:元
作者:马致远
出处:《马丹阳三度任风子》:“你道是夫唱妇随;夫荣妻贵。”
翻译:你倒是夫妻和睦,丈夫荣耀妻子富贵。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3. 求助-----------------------------成语造句--------------------------
容易容易,看我的:楼主叫我用“嗷嗷待哺 哀哀父母 安安稳稳 哀哀欲绝 昂昂自若 按兵不动 按兵不举 苍白无力 哀兵必胜 安步当车 安邦定国 阿鼻地狱 爱博而情不 按部就班 按步就班 傲不可长 敖不可长 爱别离苦 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鞍不离马,甲不离身 爱不忍释 按兵束甲 案兵束甲 爱不释手 安不忘危 安邦治国 安常处顺 暗锤打人 熬肠刮肚 安常履顺 安车蒲轮 昂藏七尺 爱才如渴 爱才若渴 爱财如命 爱才如命 安常守分 安常守故 安常习故 暗渡陈仓 暗度陈仓 暗度金针 案牍劳形 安堵乐业 暗斗明争 安堵如故 按堵如故 挨冻受饿 暗淡无光 黯淡无光 案牍之劳 哀而不伤 挨风缉缝 鳌愤龙愁 捱风缉缝 安分守己 安分守已 安份守己 安富恤贫 爱富嫌贫 安富恤穷 安富尊荣 安分知足 阿狗阿猫 阿姑阿翁 阿家阿翁 哀告宾服 安国富民 傲骨嶙嶙 安国宁家 爱国如家 熬更守夜 哀感天地 哀感顽艳 岸谷之变 哀感中年 安故重迁 哀鸿遍地 哀鸿遍野 安魂定魄 哀毁骨立 哀毁瘠立 爱鹤失众 懊悔无及 黯晦消沉 挨家挨户 挨肩并足 挨肩擦膀 挨肩擦背 挨肩擦脸 案剑瞋目 挨肩搭背 挨肩迭背 挨肩叠背 阿娇金屋 安家落户 安家立业 安居乐业 安家乐业 暗箭明枪 暗箭难防 按甲寝兵 暗箭伤人 按甲休兵 案甲休兵 熬姜呷醋 暗箭中人 熬枯受淡 碍口识羞 安良除暴 爱礼存羊 鳌里夺尊 安老怀少 安乐窝 暗绿稀红 哀梨蒸食 阿猫阿狗 挨门挨户 暧昧不明 傲慢不逊 鳌鸣鳖应 哀莫大于心死 安眉带眼 爱毛反裘 安民告示 动荡不安 动荡不已 动机不纯 动人心弦 动手动脚 动之以情 栋梁之材 斗志昂扬 豆蔻年华 独辟蹊径 独出心裁 独当一面 独到见解 独到之处 独断行 独具匠心 独具一格 独立自主 独生子女 独树一帜 独一无二 独占鳌头 度日如年 妒贤嫉能 短斤少两 短小精悍 断章取义 堆积如山 对答如流 对号入座 对立统一 对牛弹琴 对症下药 顿开茅塞 囤积居奇 多才多艺 多愁善感 多此一举 多党合作 多快好省 多谋善断 多事之秋 躲躲闪闪 躲闪不及 恶贯满盈 恶性循环 恩将仇报 恩重如山 耳聪目明 耳聋眼花 耳目一新 耳听为虚 耳闻目睹 耳濡目染 尔虞我诈 发愤图强 发号施令 胆大心细 胆小怕事 胆小如鼠 当家作主 等闲置之 低头丧气 递交国书 点面结合 东奔西跑 东南西北 独立王国 独领风骚 短线产品 翻来覆去 翻然悔悟 翻天覆地 翻箱倒柜 凡夫俗子 反败为胜 反唇相讥 反弹琵琶 反复无常 反戈一击 返老还童 泛泛而谈 方方面面 方兴未艾 防微杜渐 放荡不羁 放虎归山 放任自流 非此即彼 非亲非故 非同小可 飞黄腾达 飞来横祸 飞禽走兽 飞沙走石 飞扬跋扈 飞针走线 肺腑之言 废寝忘食 沸沸扬扬 费尽心机 分崩离析 分道扬镳 分化瓦解 分门别类 分秒必争 分庭抗礼 分忧解难 纷纷扬扬 纷至沓来 粉墨登场 粉身碎骨 奋发图强 愤愤不平 丰功伟绩 丰衣足食 封官许愿 封建残余 蜂拥而至 锋芒毕露 锋芒所向 风驰电掣”这几个成语造句。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4. ”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宁家之术,乃作儿女子相问也“的意思是什么
就是说作为一个男人,不学习安邦定国的学问,而整天拘泥于儿女情长。。。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5. 成语,大家帮帮忙吧!!~
描写友情的成语 推心置腹 肝胆相照情同手足 志同道合 风雨同舟 荣辱与共 同甘共苦 关怀备注心心相印 海誓山盟 拔刀相助 亲密无间 描写花的成语 万紫千红 春暖花开 鸟语花香 姹紫嫣红 花红柳绿 百花争艳 锦上添花 火树银花 昨日黄花 春花秋月 花团锦簇 花枝招展 描写山的成语 崇山峻岭 山明水秀山穷水尽 大好山河 刀山火海 地动山摇 高山深涧 悬崖峭壁 峰峦雄伟 漫山遍野江山如画 锦绣山河 描写颜色的成语 五彩缤纷 五颜六色一碧千里 万紫千红 花红柳绿 翠色欲流 姹紫嫣红 五光十色 青红皂白 绿水青山 表示稀少的成语 不可多得 凤毛麟角九牛一毛 绝无仅有 空前绝后 寥寥无几 寥若晨星 宁缺毋滥 前所未有 屈指可数 铁树开花 微乎其微 描写热闹繁华的成语 摩肩接踵 车水马龙川流不息 纷至沓来 花花世界 举袖为云 挥汗如雨 络绎不绝 门庭若市 万人空巷水泄不通 人声鼎沸描写丰富繁多的成语 包罗万象 琳琅满目 美不胜收 目不暇接 无奇不有 无穷无尽 无所不包 五花八门眼花缭乱 洋洋大观 一应俱全 星罗棋布含有“云”字的成语 九霄云外 腾云驾雾壮志凌云 风云变幻 风起云涌 行云流水 风卷残云 浮云蔽日 孤云野鹤 烘云托月过眼云烟 烟消云散 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 一身正气 临危不惧 光明磊落 堂堂正正 大智大勇 力挽狂澜 急中生智 仰不愧天 镇定自若 化险为夷 描写春天美好的成语 春光明媚 万紫千红春雨如油 生机勃勃 春色满圆 春意盎然 鸟语花香 春暖花开 百花齐放 和风细雨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6. 关于家的成语、俗语、谚语
成语俗语谚语这个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成语是表示已经界定的,就是确定的这样的语言表达方式,或者典故俗语就是口中老百姓口口相传的一些语言谚语具有一定的道理反馈的一些语言没有什么固定格式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7. 安国什么成语
安邦定国ān bāng dìng guó[释义] 邦:古代诸侯的封国;后泛指国家。定:使安定。使国家安定、巩固。[语出] 《元曲选外编·无名氏〈衣袄车〉第一折》:“老将军无比阵云收;若题着安邦定国;受赏封侯。”[正音] 安;不能读作“àn”。[辨形] 邦;不能写作“帮”。[近义] 安邦治国 济国安邦[反义] 祸国殃民 暴虐无道[用法] 形容使国家安定。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结构] 联合式。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8. XXX家(成语)有哪些
不识东家
丰屋蔀家
九流十家
九流百家
书香世家
书香人家
亡国破家
伐冰之家
儿女亲家
千金之家
半路出家
告老在家
告老还家
四海一家
四海为家
国尔忘家
国而忘家
国耳忘家
在家出家
夙世冤家
大方之家
天下一家
天下为家
安国宁家
宜室宜家
富室大家
对头冤家
小康之家
小户人家
尺二冤家
平地起家
开国承家
忧国忘家
情同一家
成名成家
文献之家
机杼一家
欢喜冤家
泛宅浮家
灯火万家
爱国如家
男室女家
白手兴家
白手成家
白手起家
破国亡家
穰穰满家
罢黜百家
胡越一家
自出一家
自成一家
荡产倾家
诗礼之家
诗礼人家
诗礼传家
诸子百家
败国丧家
败国亡家
钟鼎之家
钟鼎人家
黼国黻家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9. 什么什么什么家成语
常见成语:儿女亲家,四海为家,罢黜百家,欢喜冤家,书香世家。
1、儿女亲家。
【解释】:指两家儿女结为婚姻的亲戚关系。
【出自】:《花月痕》第52回:“历有数年,便发起财,也娶了亲,与秃头做个儿女亲家。”
【示例】:不管中人保人,你和他是~,你也好帮帮他的忙。 洪深《香稻米》第二幕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指亲家的关系
2、四海为家。
【解释】:原指帝王占有全国。后指什么地方都可以当作自己的家。指志在四方,不留恋家乡或个人小天地。
【出自】:《汉书·高帝记》:“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
【释义】:况且天子以四海为家。
【示例】:我们是~的,我们是以一切人民为兄弟姐妹的。 孙犁《看护》
【近义词】到处为家、居无定所、东奔西走、浪迹天涯、无家可归、远走高飞、断梗飘萍、浪迹江湖
3、罢黜百家。
【解释】:罢黜:废弃不用。原指排除诸子杂说,门推行儒家学说。也比喻只要一种形式,不要其他形式。
【出自】:《汉书·武帝纪赞》:“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释义】:孝武帝初年设立,卓然罢黜百家,表彰《六经》。
【示例】:……只认朗诵词和诗。笔者却不能够赞成这“~”的作风,朱自清《论朗诵诗》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4、欢喜冤家。
【解释】:表示又爱又恨的意思。小说戏曲中多用作对情人或儿女的亲热称呼。
【出自】:元·童童学士《新水令·念远》:“生也因他,死也因他,恩爱人儿,冤家。”
【释义】:生也因为他,死也因为他,真是又爱又恨的人。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用作对情人或儿女的亲热称呼
5、书香世家。
【解释】: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出自】:高云览《小城春秋》第十三章:“刘眉尽管把鼻子都气歪了,也还是保持着书香世家的风度。”
【近义词】书香门户、书香门第、诗礼人家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0. 关于宁字的四字成语,谢谢了,四字的。谢谢你们了,要好听点的
宁静致远 心情平稳沉着,心致志,才可有所作为。 戒奢宁俭 戒:戒除;奢:奢侈;宁:宁可,宁愿;俭:节俭。宁愿节俭,也要戒除奢侈。 福寿康宁 祝颂语。谓幸福、长寿、健康、安宁诸福齐备。宁缺勿滥 滥:不加选择,过度,过多。宁可少些,不要不顾质量地求多。 宁死不辱 宁愿被处死也不肯受辱 宁折不弯 本指白杨木受到外力作用,只会断折,不会弯曲变形。后用来比喻宁可死也绝不屈服妥协。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1. 四字成语,最后一个字是“家”速度急求
四海为家白手起家自成一家诸子百家半路出家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2. 含有宁字的成语
安国宁家
本固邦宁
不遑宁处
不遑宁息
不宁唯是
不自由,
除患宁乱
淡泊以明
澹泊明志
丁宁告戒
丁宁周至
福寿康宁
管宁割席
国无宁日
国无宁岁
鸡犬不宁
戒奢宁俭
礼奢宁俭
宁当有日
宁戚叩牛
宁馨儿
宁教我负
宁教我负
宁可信其
宁可信其
宁可玉碎
宁媚于灶
宁缺毋滥
宁缺勿滥
宁死不屈
宁死不辱
宁为鸡口
宁为鸡口
宁为鸡口
宁为鸡口
宁为鸡尸
宁为鸡尸
宁为太平
宁为太平
宁为玉碎
宁我负人
宁遗勿滥
宁与千人
宁玉碎,
宁折不弯
深根宁极
省事宁人
食甘寝宁
树欲静而
睡卧不宁
天道宁论
天无宁日
寤寐不宁
息事宁人
心神不宁
心绪不宁
永无宁日
坐卧不宁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3. 安国宁家拼音
成语名称 安国宁家 汉语拼音 ān guó níng jiā 成语释义 指治理国家。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宁家之术,乃作儿女子相问。” 使用例句 无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4. 世说新语方正苏峻篇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 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 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 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南阳宗世林,魏武同时,而甚薄其为人,不与之交。及魏武作司空,总朝 政,从容问宗曰:“可以交未?”答曰:“松柏之志犹存。”世林既以忤旨见疏, 位不配德。文帝兄弟每造其门,皆独拜床下。其见礼如此。
  3.魏文帝受禅,陈群有戚容。帝问曰:“朕应天受命,卿何以不乐?”群曰: “臣与华歆服膺先朝,今虽欣圣化,犹义形于色。” 4.郭淮作关中都督,甚得民情,亦屡有战庸。淮妻,太尉王凌之妹,坐凌事, 当并诛,使者徵摄甚急。淮使戎装,克日当发。州府文武及百姓劝淮举兵,淮不 许。至期遣妻,百姓号泣追呼者数万人。行数十里,淮乃命左右追夫人还,于是 文武奔驰,如徇身首之急。既至,淮与宣帝书曰:“五子哀恋,思念其母。其母 既亡;则无五子,五子若殒,亦复无淮。”宣帝乃表,特原淮妻。
  5.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司马。
  宣王既与亮对渭而陈,亮设诱谲万方,宣王果大忿,将欲应之以重兵。亮遣间谍 觇之,还曰:“有一老夫,毅然仗黄钺,当军门立,军不得出。”亮曰:“此必 辛佐治也。” 6.夏侯玄既被桎梏,时锺毓为廷尉,锺会先不与玄相知,因便狎之。玄曰: “虽复刑余之人,未敢闻命。”考掠初无一言,临刑东市,颜色不异。
  7.夏侯泰初与广陵陈本善,本与玄在本母前宴饮,本弟骞行还,径入,至堂 户。泰初因起曰:“可得同,不可得而杂。” 8.高贵乡公薨,内外喧哗。司马文王问侍中陈泰曰:“何以静之?”泰云: “唯杀贾充以谢天下。”文王曰:“可复下此不?”对曰:“但见其上,未见其 下。” 9.和峤为武帝所亲重,语峤曰:“东宫顷似更成进,卿试往看。”还,问何 如。答曰:“皇太子圣质如初。” 10.诸葛靓后入晋,除大司马,召不起。以与晋室有雠,常背洛水而坐。与 武帝有旧,帝欲见之而无由,乃请诸葛妃呼靓。既来,帝就太妃间相见。礼毕, 酒酣,帝曰:“卿故复忆竹马之好不?”靓曰:“臣不能吞炭漆身,今日复睹圣 颜。”因涕泗百行。帝于是惭悔而出。
  11.武帝语和峤曰:“我欲先痛骂王武子,然后爵之。”峤曰:“武子俊爽, 恐不可屈。”帝遂召武子,苦责之,因曰:“知愧不?”武子曰:“‘尺布斗粟’ 之谣,常为陛下耻之!它人能令疏亲,臣不能使亲疏。以此愧陛下。” 12.杜预之荆州,顿七里桥,朝士悉祖。预少贱,好豪侠,不为物所许。杨 济既名氏,雄俊不堪,不坐而去。须臾,和长舆来,问:“杨右卫何在?”客曰: “向来,不坐而去。”长舆曰:“必大夏门下盘马。”往大夏门,果大阅骑,长 舆抱内车,共载归,坐如初。
  13.杜预拜镇南将军,朝士悉至,皆在连榻坐,时亦有裴叔则。羊稚舒后至, 曰:“杜元凯乃复连榻坐客!”不坐便去。杜请裴追之,羊去数里住马,既而俱 还杜许。
  14.晋武帝时,荀勖为中书监,和峤为令。故事,监、令由来共车。峤性雅 正常疾勖谄谀。后公车来,峤便登,正向前坐,不复容勖。勖方更觅车,然后得 去。监、令各给车,自此始。
  15.山公大儿着短帢,车中倚。武帝欲见之,山公不敢辞,问儿,儿不肯 行。时论乃云胜山公。
  16.向雄为河内主簿,有公事不及雄,而太守刘准横怒,遂与杖遣之。雄后 为黄门郎,刘为侍中,初不交言。武帝闻之,敕雄复君臣之好。雄不得已,诣刘, 再拜曰:“向受诏而来,而君臣之义绝,何如?”于是即去。武帝闻尚不和,乃 怒问雄曰:“我令卿复君臣之好,何以犹绝?”雄曰:“古之君子,进人以礼, 退人以礼;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臣于刘河内,不为戎 首,亦已幸甚,安复为君臣之好?”武帝从之。
  17.齐王冏为大司马,辅政,嵇绍为侍中,诣冏咨事。冏设宰会,召葛旟董 艾等共论时宜。旟等白冏:“嵇侍中善于丝竹,公可令操之。”遂送乐器。绍推 却不受,冏曰:“今日共为欢,卿何却邪?”绍曰:“公协辅皇室,令作事可法。
  绍虽官卑,职备常伯。操丝比竹盖乐官之事,不可以先王法服为伶人之业。今逼 高命,不敢苟辞,当释冠冕,私服,此绍之心也。”旟等不自得而退。
  18.卢志于众坐,问陆士衡:“陆逊、陆抗是君何物?”答曰:“如卿于卢 毓、卢珽。”士龙失色,既出户,谓兄曰:“何至如此,彼容不相知也?”士衡 正色曰:“我父、祖名播海内,宁有不知,鬼子敢尔!”议者疑二陆优劣,谢公 以此定之。
  19.羊忱性甚贞烈,赵王伦为相国,忱为太傅长史,乃以参相国军事。使 者卒至,忱深惧豫祸,不暇被马,于是帖骑而避。使者追之,忱善射,矢左右发, 使者不敢进,遂得免。
  20.王太尉不与庾子嵩交,庾卿之不置。王曰:“君不得为尔。”庾曰: “卿自君我,我自卿卿;我自用我法,卿自用卿法。” 21.阮宣子伐社树,有人止之,宣子曰:“社而为树,伐树则社亡,树而为 社,伐树则社移矣。” 22.阮宣子论鬼神有无者。或以人死有鬼,宣子独以为无,曰:“今见鬼者, 云着生时衣服,若人死有鬼,衣服复有鬼邪?” 23.元皇帝既登阼,以郑后之宠,欲舍明帝而立简文。时议者咸谓:“舍长 立少,既于理非伦,且明帝以聪明英断,益宜为储副。”周、王诸公并苦争肯切, 唯刁玄亮独欲奉少主以阿帝旨。元帝便欲施行,虑诸公不奉诏,于是先唤周侯、 丞相入,然后欲出诏付刁。周、王既入,始至阶头,帝逆遣传诏,遏使就东厢。
  周侯未悟,即却略下阶。丞相披拨传诏,径至御床前,曰:“不审陛下何以见臣?” 帝默然无言,乃探怀中黄纸诏裂掷之。由此皇储始定。周侯方慨然愧叹曰:“我 常自言胜茂弘,今始知不如也!” 24.王丞相初在江左,欲结援吴人,请婚陆太尉。对曰:“培塿无松柏, 薰莸不同器。玩虽不才,义不为乱伦之始。” 25.诸葛恢大女儿适太尉庾亮儿,次女适徐州刺史羊忱儿。亮子被苏峻害, 改适江虨。恢儿娶邓攸女。于时谢尚书求其小女婚,恢乃云:“羊、邓是世 婚,江家我顾伊,庾家伊顾我,不能复与谢裒儿婚。”及恢亡,遂婚。于是王右 军往谢家看新妇,犹有恢之遗法:威仪端详,容服光整。王叹曰:“我在遣女裁 得尔耳!” 26.周叔治作晋陵太守,周侯、仲智往别,叔治以将别,涕泗不止。仲治恚 之曰:“斯人乃妇女,与人别,唯啼泣!”便舍去。周侯独留,与饮酒言话,临 别流涕,抚其背曰:“奴好自爱。” 27.周伯仁为吏部尚书,在省内夜疾危急,时刁玄亮为尚书令,营救备亲好 之至,良久小损。明旦,报仲智,仲智狼狈来。始入户,刁下床对之大泣,说伯 仁昨危急之状。仲智手批之,刁为辟易于户侧。既前,都不问病,直云:“君在 中朝,与和长舆齐名,那与佞人刁协有情?”迳便出。
  28.王含作庐江郡,贪浊狼藉。王敦护其兄,故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 庐江人士咸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 此!”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充晏然,神意自若。
  29.顾孟著尝以酒劝周伯仁,伯仁不受。顾因移劝柱,而语柱曰:“讵可便 作栋梁自遇。”周得之欣然,遂为衿契。
  30.明帝在西堂,会诸公饮酒,未大醉,帝问:“今名臣共集,何如尧、舜 时?”周伯仁为仆射,因厉声曰:“今虽同人主,复那得等于圣治!”帝大怒, 还内,作手诏满一黄纸,遂付廷尉令收,因欲杀之。后数日,诏出周,群臣往省 之。周曰:“近知当不死,罪不足至此。” 31.王大将军当下,时咸谓无缘尔。伯仁曰:“今主非尧、舜,何能无过? 且人臣安得称兵以向朝廷?处仲狼抗刚愎,王平子何在?” 32.王敦既下,住船石头,欲有废明帝意。宾客盈坐,敦知帝聪明,欲以不 孝废之。每言帝不孝之状,而皆云:“温太真所说。温尝为东宫率,后为吾司马, 甚悉之。”须臾,温来,敦便奋其威容,问温曰:“皇太子作人何似?”温曰: “小人无以测君子。”敦声色并厉,欲以威力使从己,乃重问温:“太子何以称 佳?”温曰:“钩深致远,盖非浅识所测。然以礼侍亲,可称为孝。” 33.王大将军既反,至石头,周伯仁往见之。谓周曰:“卿何以相负?”对 曰:“公戎车犯正,下官忝率六军,而王师不振,以此负公。” 34.苏峻既至石头,百僚奔散,唯侍中锺雅独在帝侧。或谓锺曰:“见可而 进,知难而退,古之道也。君性亮直,必不容于寇雠,何不用随时之宜、而坐待 其弊邪?”锺曰:“国乱不能匡,君危不能济,而各逊遁以求免,吾惧董狐将执 简而进矣!” 35.庾公临去,顾语锺后事,深以相委。锺曰:“栋折榱崩,谁之责邪?” 庾曰:“今日之事,不容复言,卿当期克复之效耳!”锺曰:“想阁下不愧荀林 父耳。” 36.苏峻时,孔群在横塘,为匡术所逼。王丞相保存术,因众坐戏语,令术 劝群酒,以释横塘之憾。群答曰:“德非孔子,厄同匡人。虽阳和布气,鹰化为 鸠,至于识者,犹憎其眼。” 37.苏子高事平,王、庾诸公欲用孔廷尉为丹阳。乱离之后,百姓凋弊。孔 慨然曰:“昔肃祖临崩,诸君亲临御床,并蒙眷识,共奉遗诏。孔坦疏贱,不在 顾命之列。既有艰难,则以微臣为先,今犹俎上腐肉,任人脍截耳!”于是拂衣 而去,诸公亦止。
  38.孔车骑与中丞共行,在御道逢匡术,宾从甚盛。因往与车骑共语。中丞 初不视,直云:“鹰化为鸠,众鸟犹恶其眼。”术大怒,便欲刃之。车骑下车, 抱术曰:“族弟发狂,卿为我宥之!”始得全首领。
  39.梅颐尝有惠于陶公,后为豫章太守,有事,王丞相遣收之。侃曰:“天 子富于春秋,万机自诸侯出,王公既得录,陶公何为不可放!”乃遣人于江口夺 之。颐见陶公,拜,陶公止之。颐曰:“梅仲真膝,明日岂可复屈邪?” 40.王丞相作女伎,施设床席。蔡公先在坐,不说而去,王亦不留。
  41.何次道、庾季坚二人并为元辅。成帝初崩,于时嗣君未定。何欲立嗣子, 庾及朝议以外寇方强,嗣子冲幼,乃立康帝。康帝登阼,会群臣,谓何曰:“朕 今所以承大业,为谁之议?”何答曰:“陛下龙飞,此是庾冰之功,非臣之力。
  于时用微臣之议,今不睹盛明之世。”帝有惭色 42.江仆射年少,王丞相呼与共棋。王手尝不如两道许,而欲敌道戏,试以 观之。江不即下。王曰:“君何以不行?”江曰:“恐不得尔。”傍有客曰: “此年少戏乃不恶。”王徐举首曰:“此年少,非唯围棋见胜。” 43.孔君平疾笃,庾司空为会稽,省之,相问讯甚至,为之流涕。庾既下床, 孔慨然曰:“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宁家之术,乃作儿女子相问!”庾闻,回谢 之,请其话言。
  44.桓大司马诣刘尹,卧不起。桓弯弹弹刘枕,丸迸碎床褥间。刘作色而起 曰:“使君如馨地,宁可斗战求胜?”桓甚有恨容。
  45.后来年少,多有道深公者。深公谓曰:“黄吻年少,勿为评论宿士。昔 尝与元明二帝、王庾二公周旋。” 46.王中郎年少时,江虨为仆射,领选,欲拟之为尚书郎。有语王者, 王曰:“自过江来,尚书郎正用第二人,何得拟我!”江闻而止。
  47.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文度曰:“故应让杜许。”蓝田云:“汝谓 我堪此不?”文度曰:“何为不堪,但克让是美事,恐不可阙。”蓝田慨然曰: “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不如我。” 48.孙兴公作《庾公诔》,文多托寄之辞。既成,示庾道恩,庾见,慨然送 还之,曰:“先君与君,自不至于此。” 49.王长史求东阳,抚军不用。后疾笃,临终,抚军哀叹曰:“吾将负仲祖 于此,命用之。”长史曰:“人言会稽王痴,真痴。” 50.刘简作桓宣武别驾,后为东曹参军,颇以刚直见疏。尝听讯,简都无言。
  宣武问:“刘东曹何以不下意?”答曰:“会不能用。”宣武亦无怪色。
  51.刘真长、王仲祖共行,日旰未食。有相识小人贻其餐,肴案甚盛,真长 辞焉。仲祖元:“聊以充虚,何苦辞?”真长曰:“小人都不可与作缘。” 52.王修龄尝在东山甚贫乏。陶胡奴为乌程令,送一船米遗之,却不肯取。
  直答语“王修龄若饥,自当就谢仁祖索食,不须陶胡奴米。” 53.阮光禄赴山陵,至都,不往殷、刘许,过事便还。诸人相与追之。阮亦 知时流必当逐己,乃遄疾而去,至方山不相及。刘尹时为会稽,乃叹曰:“我入, 当泊安石渚下耳,不敢复近思旷傍。伊便能捉杖打人,不易。” 54.王、刘与桓公共至覆舟山看。酒酣后,刘牵脚加桓公颈,桓公甚不堪, 举手拨去。既还,王长史语刘曰:“伊讵可以形色加人不?” 55.桓公问桓子野:“谢安石料万石必败,何以不谏?”子野答曰:“故当 出于难犯耳。”桓作色曰:“万石挠弱凡才,有何严颜难犯!” 56.罗君章曾在人家,主人令与坐上客共语,答曰:“相识已多,不烦复尔。” 57.韩康伯病,拄杖前庭消摇。见诸谢皆富贵,轰隐交路,叹曰:“此复何 异王莽时?” 58.王文度为桓公长史时,桓为儿求王女,王许咨蓝田。既还,蓝田爱念文 度,虽长大,犹抱着膝上。文度因言桓求己女婚。蓝田大怒,排文度下膝,曰: “恶见,文度已复痴,畏桓温面?兵,那可嫁女与之!”文度还报温云:“下官 家中先得婚处。”桓公曰:“吾知矣,此尊府君不肯耳。”后桓女遂嫁文度儿。
  59.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樗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门 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子敬曰:“远惭荀奉倩, 近愧刘真长!”遂拂衣而去。
  60.谢公闻羊绥佳,致意令来,终不肯诣。后绥为太学博士,因事见谢公, 公即取以为主簿。
  61.王右军与谢公诣阮公,至门,语谢:“故当共推主人。”谢曰:“推人 正自难。” 62.太极殿始成,王子敬时为谢公长史,谢送,使王题之,王有不平色, 语信云:“可掷着门外。”谢后见王,曰:“题之上殿何若?昔魏朝韦诞诸人, 亦自为也。”王曰:“魏祚所以不长。”谢以为名言。
  63.王恭欲请江庐奴为长史,晨往诣江,江犹在帐中。王坐,不敢即言。良 久乃得及。江不应,直唤人取酒,自饮一碗,又不与王。王且笑且言:“那得独 饮?”江曰:“卿亦复须邪?”更使酌与王。王饮酒毕,因得自解去。未出户, 江叹曰:“人自量,固为难!” 64.孝武问王爽:“卿何如卿兄?”王答曰:“风流秀出,臣不如恭,忠孝 亦何可以假人!” 65.王爽与司马太傅饮酒,太傅醉,呼王为“小子”。王曰:“亡祖长史, 与简文皇帝为布衣之交;亡姑、亡姊,伉俪二宫。何小子之有?” 66.张玄与王建武先不相识,后遇于范豫章许,范令二人共语。张因正坐敛 衽,王孰视良久,不对。张大失望,便去,范苦譬留之,遂不肯住。范是王之舅, 乃让王曰:“张玄,吴士之秀,亦见遇于时,而使至于此,深不可解。”王笑曰: “张祖希若欲相识,自应见诣。”范驰报张,张便束带造之。遂举觞对语,宾主 无愧色。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5. 什么宁为什么成语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拼音 nìng wéi yù suì,bù wéi wǎ quán 简拼 nwyq 近义词 宁死不屈 反义词 忍气吞声、苟且偷安 感情色彩 中性词 成语结构 复句式 成语解释 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成语出处 《北齐书·元景安传》:“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成语用法 复句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例子 咱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能突围就突围,万一出不去,他们拚到底吧。(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二章) 英文翻译 rather die on one’s feet than live on one’s knees 成语故事 公元550年,东魏的孝静帝被迫让位给丞相高洋后被毒死。高洋同时还杀害他的儿子及所有亲以斩草除根。后扬言杀他的远房宗族。元景皓表示“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宁愿被杀头也不愿改元姓高,被元景安告密遭到高洋的杀害。成语正音 为,不能读作“wèi”。 成语辩形 碎,不能写作“粹”。 成语辩析 见“宁死不屈”。 产生年代 古代 常用程度 常用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103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