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师无()”「出师无名」

2022年08月17日成语大全49

成语“出师无名”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出師無名
成语读音:chū shī wú míng
成语简拼:CSWM
成语注音:ㄔㄨ ㄕ ㄨˊ ㄇ一ㄥˊ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师出无名
反义词:出师有名
成语出处:《新唐书·东夷传·高丽》:“莫离支杀君,虐用其下如檴阱,怨痛溢道,我出师无名哉?”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谓没有正当理由而出兵征伐。
成语用法:出师无名作宾语、谓语;用于军事或处事等。

成语“出师无名”的扩展资料

1. 带有著名的成语
名胜古迹、
莫名其妙、
名扬四海、
沽名钓誉、
名副其实、
至理名言、
声名狼藉、
金榜题名、
举世闻名、
实至名归、
无名英雄、
名落孙山、
不可名状、
功成名就、
顾名思义、
闻名遐迩、
欺世盗名、
名列前茅、
声名鹊起、
一文不名、
大名鼎鼎、
名不副实、
臭名昭著、
名垂青史、
名噪一时、
冒名顶替、
名山大川、
名不虚传、
一举成名、
名符其实
无名小卒、
名正言顺、
师出无名、
久负盛名、
隐姓埋名、
巧立名目、
人怕出名猪怕壮、
慕名而来、
赫赫有名、
功名利禄、
驰名中外、
师出有名、
不名一钱、
臭名远扬、
莫可名状、
名师出高徒、
有名无实、
名闻遐迩、
徒有虚名、
名存实亡、
身败名裂、
名满天下、
改名换姓、
蜗角虚名、
名不符实、
出师有名、
名过其实、
姓甚名谁、
循名责实、
臭名昭彰
名利双收、
名垂千古、
竖子成名、
无可名状、
名震一时、
闻名不如见面、
名缰利锁、
青史留名、
扬名四海、
功成名遂、
名士风流、
鼎鼎有名、
尊姓大名、
名从主人、
藏之名山、
出师无名、
名我固当、
指名道姓、
盛名难副、
干名犯义、
立身扬名、
斗方名士、
名山事业、
雁塔题名、
久闻大名、
名实相副、
徒有其名、
名垂竹帛、
人死留名、
名目繁多
策名委质、
声名狼籍、
干名采誉、
声名赫奕、
显亲扬名、
名山胜川、
征名责实、
争名夺利、
无名之朴、
沽名卖直、
必也正名、
循名课实、
榜上无名、
名山胜水、
按名责实、
分文不名、
高姓大名、
控名责实、
罗织罪名、
及第成名、
策名就列、
不务空名、
驰名天下、
垂名竹帛、
无名小辈、
垂名青史、
兵出无名、
名门世族、
名高天下、
完名全节
成名成家、
名公巨卿、
名实相符、
无名火气、
齐名并价、
名标青史、
异名同实、
声名烜赫、
身名俱泰、
闻名丧胆、
不名一格、
砥砺名节、
徒负虚名、
重望高名、
名贸实易、
附骥名彰、
名重一时、
应名点卯、
提名道姓、
砥行立名、
声名藉甚、
显姓扬名、
循名考实、
哗世取名、
惑世盗名、
浮名虚誉、
功名富贵、
利惹名牵、
遁名改作、
无名之师
矜名嫉能、
贩交买名、
名声籍甚、
隳节败名、
重气狥名、
改名易姓、
身名两泰、
利绾名牵、
无名孽火、
名公钜人、
称名道姓、
更名改姓、
沽名吊誉、
名流巨子、
名下无虚、
砥砺名号、
名同实异、
像形夺名、
名不虚立、
显祖扬名、
藏诸名山、
名公钜卿、
无名之璞、
身败名隳、
青史标名、
金榜挂名、
综核名实、
阿世盗名、
题名道姓、
顶名冒姓
遐尔闻名、
违利赴名、
知名当世、
沽名要誉、
贪名逐利、
考名责实、
身废名裂、
沽名干誉、
争名竞利、
驰名当世、
各色名样、
砥厉名号、
正名定分、
名声过实、
邀名射利、
盗名暗世、
射利沽名、
辱身败名、
名德重望、
名实难副、
烈士徇名、
遁迹藏名、
名高难副、
身名俱败、
钓名要誉、
循名核实、
盛名之下其实难符、
蝇名蜗利、
藏诸名山传之其人、
大名难居
名鞿利鞚、
徒拥虚名、
名不虚得、
名公巨人、
逐名趋势、
名不正言不顺、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冒名接脚、
青史传名、
名垂后世、
求名夺利、
砥行磨名、
矜名妒能、
浮名虚利、
急功近名、
名正理顺、
顶名替身、
循名覈实、
遗名去利、
泥名失实、
要利盗名、
巧立名色、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钓名欺世、
巧作名目、
遁名匿迹、
变名易姓、
身名俱灭、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浮名薄利
假名托姓、
蜗名微利、
揽名责实、
有名亡实、
名垂万古、
争名于朝争利于市、
隐迹埋名、
身显名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2. .“风马牛不相及”常指两件事情没什么关联,可这又和风、马、牛有什么关系呢?
解释风:雌雄相逐。风马牛:跑失的马牛。及:到。不相及:不会互相跑失到对方去。一说齐楚相去很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另有说法:诗曰,马牛其风。也就是说,牛和马各发各的情.“风马牛不相及”的意思,闽南最偏僻的山区的小孩和文盲的八,九十岁的老人都懂。“风”是借字,虽然音义一样,但用法不同,此字是“蜂”、“蛇”的意思。本字的形像是“女人张开两腿,中间有阴道口,口中有一点,表示阴茎,腿上压一腿,是男腿。还有一横,表示‘道”,即夫妻之道”汉朝《说文解字》里有此字,隶定为“凬”,字形是“性交”的意思,闽南话又引申为“发情”。这里是“发情”的意思。“相及”闽南话是“交配、性交”的意思,这个意思古书《国语》里有。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发情的马和牛是不会交配的”。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3. 封神榜国际版 我50级4大迷宫任务都做了,怎么接不了出师任务
和你师父组队去接任务如果你大于50级则只能无名出师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4. 《明史.于谦传》翻译
翻译: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七岁的时候,有个和尚惊奇于他的相貌,说:“这是将来救世的宰相呀。”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中了进士。宣德初年,任命于谦为御史。奏对的时候,他声音洪亮,语言流畅,使皇帝很用心听。
顾佐任都御使,对下很严厉,只有对于谦客气,认为他的才能胜过自己。护从皇帝驻扎在乐安时,高煦出来投降,皇帝让于谦口头数说他的罪行。于谦义正词严,声色俱厉。高煦伏在地上战栗,自称罪该万死。皇帝很高兴。班师回朝北京,给于谦赏赐和各大臣一样。
于谦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他上疏奏报陕西各处官校骚扰百姓,诏令派御史逮捕他们。
皇帝知道于谦可以承担重任,恰逢当时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接派驻省的巡抚,于是亲手写了于谦的名字交给吏部,越级提升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于谦到任后,轻装骑马走遍了所管辖的地区,访问父老,考察当时各项应该兴办或者革新的事,并立即上疏提出。一年上疏几次,稍有水旱灾害,马上上报。
正统六年,于谦上疏说:“现在河南、山西各自储存了数百万谷物。请于每年三月,令各府州县上报缺粮的贫困户,把谷物分发给他们。先给菽秫,再给黍麦,再次给稻。等秋收后还给官府,而年老有病和贫穷无力的,则免予偿还。
州县吏员任满应该提升时,储存预备粮达不到指标的,不准离任。并命令监察官员经常稽查视察。”下诏令照此执行。河南靠近黄河的地方,常因涨水冲缺堤岸。于谦令加厚防护堤,计里数设置亭,亭有亭长,负责督促修缮堤岸。
又下令种树、打井,于是榆树夹道,路上没有干渴的行人。大同单独远在边塞之外,巡按山西的人难于前往,奏请另设御史管理。
把镇守将领私自开垦的田全部收为官屯,用以资助边防经费。他的威望恩德遍布于各地,在太行山的盗贼都逃跑或隐藏起来。在职九年,升任左侍郎,领二品官的俸禄。
当初,杨士奇、杨荣、杨博主持朝政,素来很看重于谦。于谦所奏请的事,早上上奏章,晚上便得到批准,都是“三杨”主办的。但于谦每次进京商议国事时,都是空着口袋进去,那些有势的人不能不感到失望。
到了这时,“三杨”已经去世,太监王振掌,正好有个姓名和于谦相似的御史,曾经顶撞过王振。于谦入朝,推荐参政王来、孙原贞代替自己。通政使李锡逢迎王振的指使,弹劾于谦因为长期未得晋升而不满,擅自推举人代替自己。
把他投到司法部门判处死刑,关在狱中三个月。后来王振知道搞错了,把他放出来,降职为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的官吏和百姓俯伏在宫门前上书,请求于谦留任的人数以千计,周王、晋王等藩王也这样上言,于是再命于谦为巡抚。
当时的山东、陕西流民到河南求食的,有二十余万人,于谦请求发放河南、怀庆两府积储的粟米救济。又奏请令布政使年富安抚召集这些人,给他们田、牛和种子,由里老监督管理。前后在任共十九年,他父母去世时,都让他回去办理丧事,不久便起用原职。
原文: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
顾佐为都御史,待寮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师还,赏赉与诸大巨等。
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帝知谦可大任,会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省巡抚,乃手书谦名授吏部,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俱疏言之。一岁凡数上,小有水早,辄上闻。
正统六年疏言:“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请以每岁三月,令府州县报缺食下户,随分支给。先菽秫,次黍麦,次稻。俟秋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州县吏秩满当迁,预备粮有未足,不听离任。
仍令风宪官以时稽察。”诏行之。河南近河处,时有冲决。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
并令种树凿井,榆柳夹路,道无渴者。大同孤悬塞外,按山西者不及至,奏别设御史治之。尽夺镇将私垦田为官屯,以资边用。威惠流行,太行伏盗皆避匿。在官九年,迁左侍郎,食二品俸。
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贵人不能无望。及是,三杨已前卒,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
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留谦者以千数,周、晋诸王亦言之,乃复命谦巡抚。
时山东、陕西流民就食河南者二十余万,谦请发河南、怀庆二府积粟以振。又奏令布政使年富安集其众,授田给牛种,使里老司察之。前后在任十九年,丁内外艰,皆令归治丧,旋起复。
此文出自清朝·张廷玉主编的《明史·于谦传》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清兵入关后,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癸亥(十一日),御史赵继鼎奏请纂修《明史》(注:赵继鼎奏请纂修《明史》的记载,见于《清世祖实录》卷15,何冠彪《顺治朝〈明史〉编纂考》一文首揭此事。但清廷何时决议纂修,尚无确切史料证实。
清代官书中亦不见有关纂修《明史》的诏令,《清世祖实录》中仅见几位总裁于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癸未的上奏,其中言,“臣等钦奉圣谕,总裁《明史》”,并提出副总裁及纂修人员名单。
这种“钦奉圣谕”,很可能仅是早朝时的口头指示而已。以往论著称顺治二年五月“诏修《明史》”,表述确实有所不当,准确言之为:顺治二年五月,清廷组成《明史》的纂修人员。)得到了清朝廷的认可。
其后,大学士冯铨、李建泰、范文程、刚林、祁充格为总裁,操办此事。是年五月,由总裁提名副总裁和纂修官,并设收掌官七员,满字誊录十员,汉字誊录三十六员, 揭开了清朝官方纂修《明史》的序幕。
作者简介:
张廷玉(1672年10月29日—1755年4月30日),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清朝杰出政治家,大学士张英次子。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南书房,进入力中枢。康熙朝,官至刑部左侍郎,整饬吏治。
雍正帝即位后,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完善了军机处制度。
乾隆帝即位后,君臣渐生嫌疑,晚景凄凉,致仕归家。乾隆二十年(1755年),卒于家中,年八十四,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5. 名字组词
阿世盗名 坐名 罪名 尊名
尊姓大名 做名 总名 奏名
总练名实 自名 赘名 名号
门名家 资名 名 颛名
污名 主名 重望高名 著名
竹林名士 综练名实 众名 综核名实
重名 逐名趋势 智名 志名
制名 指名道姓 治名 至理名言
植物名实图考 中外驰名 指名 正名师
正名定分 名 直名 争名
知名当世 征名责实 正名 知名
重气狥名 鹧鸪名 正名责实 争名逐利
争名竞利 诛名 重气徇名 注名
昭名 争名夺利 诈名 争名于朝,争利于市
徵名责实 责实循名 赞拜不名 赞名
贞名 喿名 职名 原名
缘名失实 喻名 寓名 域名
余名 越名 有名 有名无实
远名 有名亡实 英名 有名有利
淫名 异名同实 隐姓埋名 应名点卯
隐名埋姓 译名 应名 隐迹埋名
蝇名蜗利 应名儿 议名 异名
易名 蝇利蜗名 遗名 遗名去利
艺名 远近驰名 逸名 一举成名
音名 一甲一名 邺下名 邀名
杂名 扬名 邀名射利 耀名
叶名琛 扬名显亲 扬名后世 曜名
扬名显姓 扬名四海 要利盗名 雁塔题名
养名 一钱不名 训名 徇名
循名考实 循名课实 循名责实 循名核实
循名督实 勋名 循名校实 虚名在外
学名 一文不名 雄名 虚名
循名覈实 选名 休名 悬名
凶名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宣名 形名
刑名 殉名 姓名 兴名
行名 雅名 形名参同 幸名
新名词 姓甚名谁 刑名师爷 炫名
小名 修名 星名 小堂名
小名家 枭名 玄名 显名
享名 显姓扬名 显亲扬名 骁名
贤名 物名 显祖扬名 香名
遐迩闻名 行亏名缺 骛名 衔名
喜名 无可名状 遐尔闻名 嫌名
问名 未名社 蜗名蝇利 惜名
闻名 蜗名微利 问名财 闻名丧胆
无记名投票 闻名遐迩 闻名不如见面 未名
蜗角虚名 系名 违利赴名 无名的裘德
无名异 无名租 微名 望子成名
枉担虚名 无名 无名小卒 无名白
像形夺名 无名英雄 无名指 无名之朴
无名钱 无名揭帖 无名孽火 无名印
无名肿毒 无名火气 无名小辈 无名之师
文名 无名火 无名氏 无名之璞
头名 忘名 外名 徒有虚名
伪名 无名子 托名 徒有其名
退名 同名同姓 完名 完名全节
徒拥虚名 通名 同名 提名道姓
特除名 徒负虚名 贪名图利 提名
特奏名 谈名 逃名 腾名
威名 贪名逐利 岁名 窕名
题名 贪名 题名会 题名道姓
素负盛名 题名録 堂名 投名
题名乡会 题目正名 四大名旦 私名
殊名 税名 树功扬名 俗名
双名 硕彦名儒 它名 书名号
书名 宿名 树名 受名
守名 饰名 谥名 署假名
死无所名 士绅名流 世名 实名制
市名 时名 鼠技虎名 署名
师出有名 竖子成名 失名 实名
师出无名 盛名之下,其实难符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升名
声名大噪 射利沽名 声名鹊起 盛名难副
声名狼籍 声名文物 诗名 盛名
实至名归 声名赫奕 声名籍甚 声名烜赫
沈名 实至名随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身名两泰
身名俱泰 声名人 身名俱裂 身废名裂
身败名裂 声名 身名 声名狼藉
身名俱败 十姓百名 声名藉甚 杀身成名
身败名隳 善名 身显名扬 身死名辱
双红名帖 三名三高 身名俱灭 三十二名臣
散名 乳名 辱身败名 按名责实
不可名貌 不可名状 榜上无名 备名
白首为功名 必也正名 百名 败名
变迹埋名 报名 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本名
病名 朝名市利 长名 长名榜
卜名 博名 笔名 辟名
避名 变名易姓 标名 别名
兵出无名 并名 播名 成名
采名 擘名 不名一格 不名一文
不名 不名一钱 不名誉 策名委质
策名就列 才名 成名成家 策名
不务空名 册名 藏之名山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藏名 藏诸名山,传之其人 羼名 藏诸名山
称名 称名道姓 常名 名
唱名 黜名 丑名 传名
驰名 驰名当世 出师有名 臭名昭著
初名 词名 驰名中外 出师无名
叱名 除名 驰名天下 崇名
寸名 出名 臭名昭彰 臭名远扬
垂名竹帛 垂名青史 大别名 窜名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6. 于谦翻译古文,急需!!!
  你好,以下是“于谦传”的全文翻译: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七岁的时候,有个和尚惊奇于他的相貌,说:’这是将来救世的宰相呀。’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中了进士。
  宣德初年,任命于谦为御史。奏对的时候,他声音洪亮,语言流畅,使皇帝很用心听。顾佐任都御使,对下很严厉,只有对于谦客气,认为他的才能胜过自己。护从皇帝驻扎在乐安时,高煦出来投降,皇帝让于谦口头数说他的罪行。于谦义正词严,声色俱厉。高煦伏在地上战保,自称罪该万死。皇帝很高兴。班师回朝北京,给于谦赏赐和各大臣一样。
  于谦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他上疏奏报陕西各处官校骚扰百姓,诏令派御史逮捕他们。皇帝知道于谦可以承担重任,当时刚要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接派驻省的巡抚,于是亲手写了于谦的名字交给吏部,越级提升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于谦到任后,轻装骑马走遍了所管辖的地区,访问父老,考察当时各项应该兴办或者革新的事,并立即上疏提出。一年上疏几次,稍有水旱灾害,马上上报。
  正统六年,于谦上疏说:’现在河南、山西各自储存了数百万谷物。请于每年三月,令各府州县上报缺粮的贫困户,把谷物分发给他们。先给菽秫,再给黍麦,再次给稻。等秋收后还给官府,而年老有病和贫穷无力的,则免予偿还。州县吏员任满应该提升时,储存预备粮达不到指标的,不准离任。并命令监察官员经常稽查视察。’下诏令照此执行。河南靠近黄河的地方,常因水涨冲缺堤岸。于谦令加厚防护堤,计里数设置亭,亭有亭长,负责督促修缮堤岸。又下令种树、打井,于是榆树夹道,路上没有干渴的行人。大同单独远在边塞之外,巡按山西的人难于前往,奏请另设御史管理。把镇守将领私自开垦的田全部收为官屯,用以资助边防经费。他的威望恩德遍布于各地,在太行山的盗贼都逃跑或隐藏起来。在职九年,升任左侍郎,领二品官的棒禄。
  当初,杨士奇、杨荣、杨博主持朝政,都很重视于谦。于谦所奏请的事,早上上奏章,晚上便得到批准,都是’三杨’主办的。但于谦每次进说商议国事时,都是空着口袋进去,那些有势的人不能不感到失望。到了这时,’三杨’已经去世,太监王振掌,正好有个姓名和于谦相似的御史,曾经顶撞过王振。于谦入朝,推荐参政王来、孙原贞代替自己。通政使李锡逢迎王振的指使,弹劾于谦因为长期未得晋升而不满,擅自推举人代替自己。把他投到司法部门判处死刑,关在狱中三个月。后来王振知道搞错了,把他放出来,降职为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的官吏和百姓俯伏在宫门前上书,请求于谦留任的人数以千计,周王、晋王等藩王也这样上言,于是再命于谦为巡抚。当时的山东、陕西流民到河南求食的,有二十余万人,于谦请求发放河南、怀庆两府积储的粟米救济。又奏请令布政使年富安抚召集这些人,给他们田、牛和种子,由里老监督管理。前后在任共十九年,他父母去世时,都让他回去办理丧事,不久便起用原职。
  统十三年,于谦被召回京,任兵部左侍郎。第二年秋天,也先大举进犯,王振挟持皇帝亲征。于谦和兵部尚书邝野极力劝谏,不听。邝野跟随皇帝管理军队,留于谦主持兵部的工作。待到英宗在上木堡被俘,京师大为震惊,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成阝王监国,命令群臣讨论作战和防守的方略。侍讲徐(王呈)说星象有变化,应当迁都南京。于谦厉声说:’主张南迁的,该杀。京师是天下的根本,一摇动则国家大计完了,难道没有看见宋朝南渡的情况吗!’成阝王肯定了他的说法,防守的决策就这样定下来了。当时京师最有战斗力的部队、精锐的骑兵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疲惫的士卒不到十万,人心震惊惶恐,朝廷上下都没有坚定的信心。于谦请成阝王调南北两京、河南的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和北京所各府的运粮军,马上开赴京师,依然策划部署,人心稍为安定。于谦立即被升为兵部尚书。
  硼王暂代皇帝出朝,廷臣们请求将王振灭门九族。而王振的党羽叫马顺的,便出来斥责言官。于是给事中王囗在明廷上打马顺,大家都跟着他。朝上秩序大乱,卫卒声势汹汹。成阝王害怕得要起来走开,于谦推开众人走上前去扶住成阝王不要起来,而且告诉成阝王宣谕说:’马顺等有罪该死,不予追究。’大家才安定下来。于谦的袍袖因此全部撕裂。退出左腋门,吏部尚书王直握着于谦的手叹道:’国家正在倚赖你呢,今天虽然一百个工直又有什么作用!’当时,上下的人都依赖重视于谦,于谦亦毅然把国家的安危视为自己的责任。
  当初,大臣担忧国家没有君主,太子年幼,敌寇将至,请皇太后立成阝王为皇帝。成阝王一再害怕地推辞。于谦大声说:’我们完全是为国家考虑,不是为个人打算。’成阝王于是受命。九月,成阝玉即帝位为景帝,于谦进去回答问话,情绪激昂地哭着说:’敌寇得意,留住了皇上。必然轻视中国,长驱南下。请命令各边境的守臣竭力防守遏制。京营士兵的器械快要用完了,需要马上分道招募民兵,令工部制造器械盔甲。派遣都督孙镗、卫颖、张辄、张仪、雷通分兵据守九门重要的地方,军队驻扎在外城的外面。都御史杨善。给事中王囗亦参与这些事,迁徙外城附近的居民进入城内。储存在通州的粮食,令官军自己去支领,用装足的米作为代价,不把粮食留给敌人。文臣像轩倪这样的人,应该用为巡抚。武臣像石亨、杨洪、柳博这样的,应该用为将帅。至于军队里面的事情,我自己承担,没有成效就判我的罪。’对他的意见,皇帝全都认真地接纳了。
  十月,敕令于谦提督各营军马。而也先挟持着上皇(英宗)攻破紫荆关直入,进窥京师。石亨建议收兵固守使敌兵劳累衰竭。于谦不同意,说:’为什么向他示弱,使敌人更加轻视我。’马上分别调遣诸将带领二十二万兵士,在九门外摆开阵势:都督陶瑾在安定门,广宁伯刘安东直门,武进伯朱瑛朝阳门,都督刘聚西直门,镇远侯顾兴祖阜成门,都指挥李端正阳门,都督刘得新崇文门,都指挥汤芦宣城门,而于谦自己和石亨率领副总兵范广、武兴在德胜门外列阵,抵挡也先。把兵部的事交给了侍郎吴宁,把各城门全部关闭,自己亲自督战。下令:临阵将领不顾部队先行退却的,斩将领。军士不顾将领先退却的,后队斩前队。于是将士知道必定要死战,都听命令。副总兵高礼、毛福寿在彰义门北面抵挡敌人,俘虏了一个头目。皇帝高兴,令于谦选精兵聚集在教场,以便调动;再命太监兴安、李永昌同于谦一起管理军务。
  当初,也先部队深入,以为早晚就可以攻下京城,及至见到明朝官军严阵以待,有些丧气。叛变了的宦官喜宁教唆也先邀明朝大臣迎接上皇,索取黄金和丝织品以万万计;又邀于谦及王直、胡氵荧等出城谈判。皇帝不准许。也先更加沮丧。庚申,也先部队窥伺德胜门。于谦令石亨在空屋里设下埋伏,派几个骑兵引诱敌人。敌人用一万骑兵逼近,副总兵范广发射火药武器,伏兵一齐起来迎击。也先的弟弟孛罗,平彰卯那孩被炮打死,也先部队转移到西直门,都督孙镗抵御他,石亨亦分了部分兵力来到,敌寇撤退。副总兵武兴在彰义门攻打敌军,和都督王敬一起挫败了也先的前锋。敌军正要退却,而几百个骑着马的宦官想争功,冲马争着向前。阵脚乱了,武兴被乱发的箭射死。寇兵赶到土城,居民爬以屋顶,呼喊着用砖石投掷敌人,喧声震天。王囗和福寿的援兵赶到,敌军于是撤退。相持了五天,也先的邀请没人理他,作战又失利,知道不可能达到目的,又听说各地勤工的部队马上要开到,恐怕截断了他的归路,于是拥着上皇由良乡向西去。于谦调各将领追击,到居庸关才回来。评功,加于谦少保、总督军务。于谦说:’四郊多保垒,是卿大夫的耻辱,怎么敢求取赏赐功劳呢!’坚决推辞,皇帝不准。于是增兵守真定、保定、涿州、易州等府州,请求用大臣镇守山西,防止敌寇南侵。
  景泰元年三月,总兵朱谦奏称敌兵三万围攻万全,敕令范广担任总兵官抵御他:不久,敌寇退,于谦请求即驻兵居庸关,敌寇来则出关剿杀,敌寇退则回京师驻守。大同参将许贵奏北面有三个人到镇上,想朝廷派使者讲和。于谦说:’以前派指挥季锋、岳谦前往讲和,而也先跟着入寇。接着派通政王复、少卿赵荣,见不到上皇就回来了。显然,不能依靠和谈。况者我和他的仇不共戴天,从道理上来说也绝不可以讲和。万一和了他要满足无穷无尽的要求,答应则给我们造成很大的困难,不答应又会发生变乱,这形势也不能讲和。许贵是武臣,而这样恐惧畏缩,怎能敌汽同仇,按法律该处死。’发出文书严厉谴责他。从此边境的将领人人都主张坚守作战,没有敢说讲和的。
  当初,也先诸多要挟,都是由喜宁策划的。于谦秘密下令镇守大同的将领抓了喜宁,把他杀了。又给王伟想办法,让他引诱杀了间谍田小儿。而且利用间谍实行离间,请求特别释放了忠勇伯把台家,答应封给爵位,让他从中想办法。也先开始有放回上皇的意思,派使者来联系,京师的戒备才稍稍放松了一点。于谦上言:’南京重地,需要有人加以安抚稳定。中原有很多流民,假如遇上荒年,互相呼应聚集成群,这是很值得担心的。请敕令内外守备和各处巡抚用心整顿,防患于未然,召回派往内地召募发兵的文武官员和镇守中宫。’
  到了八月,上皇被留在北方已经一年。也先见中国没有什么事端,更想讲和,使者接连前来,提出把上皇送回。大臣王直等商议派使者前往迎接,皇帝不高兴地说:’朕本来不想登大位,当时是被推上来的。’于谦从容地说:’帝位已经定了,不会再有更改,只是从情理上应该赶快把他接回来罢了。万一他真有什么阴谋,我就有话说了。’皇帝看看他便改变了面色说:’听你的、听你的。’先后派遣了李实、杨善前往。终于把上皇接了回来,这是于谦的功劳。
  上皇已经回来,瓦刺请求朝贡。先前贡使不过百人,正统十三年增加到三千余人,对给予的赏赐总不满足,便入侵。’现在又派三千人来朝,于谦请求列兵居庸关以备不测,在京师隆重陈兵,设宴招待。因此说到和议很难依靠,逐条进上安定边境的三个策略。请求敕令大同、宣府、永平、山海、辽东各路总兵官增修墙准备防御。京兵分别隶于五军营、神机营、三千营,虽然各设有总兵。但不相统一,请求选择精锐十五万人,分为十营团操,从此开始了团营的制度。这事记载在《明史·兵志》中。瓦刺入贡,常常携带以前掳去的人口来。于谦一定奏请酬劳使者,前后赎回了几百人。
  当初,永乐年中,投降过来的人被安置在京畿附近的很多。也先入侵时,很多成了内应。于谦想分散遣送他们。因为西南有战事,每次出征,都挑选他们精锐的骑手,从厚资助他们前往,然后再遣送他们的妻子,内患得以平定。杨洪以独石入卫,八个城都给了敌人。于谦使都督孙安率轻骑兵出龙门关占据了它,招募百姓屯田,边战边守,八个城得以收复。贵州苗未平定,何文渊建议撤去布使、按察两司。设都指挥使司,用大将镇守。于谦说:’不设两个司,是放弃了这地方。’建议遂作罢。于谦认为上皇虽然回来了,但国耻未洗雪,正值也先和脱脱不花结怨,请求趁机派大军,自己前往征讨他,以报复从前的仇恨,清除边患。皇帝不准。
  于谦主持兵部工作时,也先的势力正在扩张,而福建邓茂七、浙江叶宗留、广东黄萧养各自拥有部众和自封的封号,湖广、贵州、广西、瑶、侗、苗、僚到处蜂起作乱,前后的军队征集调遣,都是于谦独自安排。当战事匆忙急迫,瞬息万变的时候,于谦眼睛看着手指数着,随口讲述奏章,全都能按照机宜采取正确的方针方法。同事和下接受命令,彼此看着都感到惊骇佩服。号令严明。虽然是勋臣老将稍有不守法度,立即请圣旨切实责备。一张小字条送到万里外,没有不谨慎小心执行的。他才思的畅通敏捷,考虑的周到仔细,一时没有人能比得上。他性情淳朴忠厚过人,忘身忧国。上皇虽然回来了,一点也不说自己的功劳。东宫改易以后,景帝命令凡是兼东宫太子宫者支取两份俸禄。诸臣都表示推辞,只有于谦一再推辞。自己的生活很简单俭朴,所居住的房子仅仅能够遮挡风雨。皇帝赐给他西华门的府第,推辞说:’国家多难,臣子怎么敢自己安居。’坚决推辞,皇帝不准。于是把皇帝前所赏赐的玺书、袍服、银锭之类,全部封好写上说明放到那里,每年去看一看罢了。
  皇帝很了解于谦,所议论奏请的事没有不听从的。皇帝曾经派使者到真定、河间采择野菜,去直沽制造鱼干,于谦一说便马上停止。任用一个人,一定悄悄访问于谦。于谦实事求是地回答,没有隐瞒,也不躲避嫌疑怨恨。因此那些不称职的人都怨恨他,而不像他那样被皇帝信用的,亦往往嫉妒他。当敌寇刚刚撤退时,都御史罗通立刻上奏章弹劾于谦登记的功劳薄不实在。御史顾(日翟)说于谦太,干预六部的大事奏请实行,好像他就是内阁一样。于谦根据祖制反驳他们,户部尚书金濂亦上疏为他争辩,但指责他的人还是不断收集他的材料。各御史多次用苛刻的文词上奏弹劾他,全靠景泰帝力排众议,加以任有,他才得以尽量实现自己的计划。
  于谦的性格很刚强,遇到有不痛快的事,总是拍着胸脯感叹说:’这一腔热血,不知会洒在那里!’他看不起那些懦怯无能的大臣、勋臣、皇亲国戚,因此憎恨他的人更多。又始终不赞成讲和,虽然上皇因此能够回来,但上皇并不满意。徐(王呈)因为提出迁都南京,受到于谦斥责。这时把名字改为有贞,比较得到提升进用,经常咬牙切齿地恨于谦。石亨本来因为违犯了军法被削职,是于谦请求皇帝宽恕了他,让他总理十营兵,但因为害怕于谦不敢放肆,也不喜欢于谦。德胜门一仗的胜利,石亨的功劳并不比于谦大,而得到世侯爵,内心有愧,于是上疏推荐于谦的儿子于冕。皇帝下诏让他到京师,于谦推辞,皇帝不准。于谦说:’国家多事的时候,臣子在道义上不应该顾及个人的恩德。而且石亨身为大将,没有听说他举荐一位隐士,提拔一个兵卒,以补益军队国家,而只是推荐了我的儿子,这能得到公众的认可吗?我对于军功,极力杜绝侥幸,绝对不敢用儿子来滥领功劳。’石亨更是又愧又恨。都督张辄因为征苗时不守律令,被于谦弹劾,和内侍曹吉祥等都一向恨于谦。
  景泰八年正月壬午,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贞迎接上皇恢复了帝位,宣谕朝臣以后,立即把于谦和大学士王文逮捕入狱。诬陷于谦等和黄囗制造不轨言论,要另立太子,又和太监王诚、舒良、张永、王勤等策划迎接册立襄王的儿子。石亨等拿定这个说法,唆使科道官上奏。都御史萧维祯审判定罪,坐以谋反,判处死刑。王文忍受不了这种诬陷,急于争辩,于谦笑着说:’这是石亨他们的意思罢了,分辩有什么用处?’奏疏上呈后,英宗还有些犹豫,说:’于谦实在是有功劳的。’徐有贞进言说:’不杀于谦,复辟这件事就成了出师无名。’皇帝的主意便拿定了。丙戊改年号为天顺,丁亥,把于谦在闹市处死并弃尸街头,了他的家,家人都被充军边疆。遂溪的教谕吾豫说于谦的罪应该灭族,于谦所推荐的各文武大臣都应该处死。刑部坚持原判这才停止了。千户白琦又请求写上他的罪行,刻板印刷在全国公布。一时要讨好皇帝争取宠幸的人,全都以于谦作为一个话柄。
  于谦自从土木之变以后,发誓不和敌人共生存。经常住在值班的地方,不回家。一向有痰症病,景帝派太监兴安、舒良轮流前往探望。听说他的衣服、用具过于简单,下诏令宫中造了赐给他,所赐东西甚至连醋菜都有了。又亲自到万岁山,砍竹取汁赐给他。有人说皇帝太过宠爱于谦,兴安等说:’他日夜为国分忧,不问家产,如果他去了,让朝廷到那里还能找到这样的人?’到家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只有正屋关锁得严严实实。打开来看,都是皇上赐给的蟒袍、剑器。于谦死的那天,阴云密布,全国的人都认为他是冤枉的。一有个叫朵儿的指挥,本来出自曹吉祥的部下,他把酒泼在于谦死的地方,恸哭。曹吉祥发怒,鞭打他。第二天,他还是照样泼洒在地表示祭奠。都督同知陈逢被于谦的忠义感动,收敛了他的尸体。过了一年,送回去葬在杭州。陈逵,是六合人。曾被推举为有将领之才,是从李时勉门下举荐的。皇太后开始时不知道于谦的死,听说以后,叹息哀悼了几天。英宗也后悔了。
  于谦已死,由石亨的党羽陈汝言任兵部尚书。不到一年,所干的坏事败露,贪赃累计巨万。皇帝召大臣进去看,变了脸色说:’于谦在景泰帝朝受重用,死时没有多余的钱财,陈汝言为什么会有这样多?’石亨低着头不能回答。不久边境有警,皇帝满面愁容。恭顺侯吴瑾在旁边侍候,进谏说:’如果于谦在,一定不会让敌人这样。’皇帝无言以对。这一年,徐有贞被石亨中伤,充军到金齿口。又过了几年,石亨亦被捕入狱,死于狱中;曹吉祥谋反,被灭族,于谦事情得以真相大白。
  成化初年,将于冕赦免回来,他上疏申诉冤枉,得以恢复于谦的官职,赐祭,诰文里说:’当国家多难的时候,保卫社稷使没有危险,独自坚持公道,被臣奸臣共同嫉妒。先帝在时已经知道他的冤,而朕实在怜惜他的忠诚。’这诰文在全国各地传颂。弘治二年,了给事中孙需的意见,赠给于谦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号肃愍,赐在墓建祠堂,题为’旌功’,由地方有关部门年节拜祭。万历中,改谥为忠肃。杭州、河南、山西都是历代奉拜祭祀不止。
  参考资料:http://tieba.baidu.com/f?kz=71932121
  希望能帮到你。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7. 于谦翻译古文,急需!!!
  你好,以下是“于谦传”的全文翻译: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七岁的时候,有个和尚惊奇于他的相貌,说:’这是将来救世的宰相呀。’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中了进士。
  宣德初年,任命于谦为御史。奏对的时候,他声音洪亮,语言流畅,使皇帝很用心听。顾佐任都御使,对下很严厉,只有对于谦客气,认为他的才能胜过自己。护从皇帝驻扎在乐安时,高煦出来投降,皇帝让于谦口头数说他的罪行。于谦义正词严,声色俱厉。高煦伏在地上战保,自称罪该万死。皇帝很高兴。班师回朝北京,给于谦赏赐和各大臣一样。
  于谦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他上疏奏报陕西各处官校骚扰百姓,诏令派御史逮捕他们。皇帝知道于谦可以承担重任,当时刚要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接派驻省的巡抚,于是亲手写了于谦的名字交给吏部,越级提升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于谦到任后,轻装骑马走遍了所管辖的地区,访问父老,考察当时各项应该兴办或者革新的事,并立即上疏提出。一年上疏几次,稍有水旱灾害,马上上报。
  正统六年,于谦上疏说:’现在河南、山西各自储存了数百万谷物。请于每年三月,令各府州县上报缺粮的贫困户,把谷物分发给他们。先给菽秫,再给黍麦,再次给稻。等秋收后还给官府,而年老有病和贫穷无力的,则免予偿还。州县吏员任满应该提升时,储存预备粮达不到指标的,不准离任。并命令监察官员经常稽查视察。’下诏令照此执行。河南靠近黄河的地方,常因水涨冲缺堤岸。于谦令加厚防护堤,计里数设置亭,亭有亭长,负责督促修缮堤岸。又下令种树、打井,于是榆树夹道,路上没有干渴的行人。大同单独远在边塞之外,巡按山西的人难于前往,奏请另设御史管理。把镇守将领私自开垦的田全部收为官屯,用以资助边防经费。他的威望恩德遍布于各地,在太行山的盗贼都逃跑或隐藏起来。在职九年,升任左侍郎,领二品官的棒禄。
  当初,杨士奇、杨荣、杨博主持朝政,都很重视于谦。于谦所奏请的事,早上上奏章,晚上便得到批准,都是’三杨’主办的。但于谦每次进说商议国事时,都是空着口袋进去,那些有势的人不能不感到失望。到了这时,’三杨’已经去世,太监王振掌,正好有个姓名和于谦相似的御史,曾经顶撞过王振。于谦入朝,推荐参政王来、孙原贞代替自己。通政使李锡逢迎王振的指使,弹劾于谦因为长期未得晋升而不满,擅自推举人代替自己。把他投到司法部门判处死刑,关在狱中三个月。后来王振知道搞错了,把他放出来,降职为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的官吏和百姓俯伏在宫门前上书,请求于谦留任的人数以千计,周王、晋王等藩王也这样上言,于是再命于谦为巡抚。当时的山东、陕西流民到河南求食的,有二十余万人,于谦请求发放河南、怀庆两府积储的粟米救济。又奏请令布政使年富安抚召集这些人,给他们田、牛和种子,由里老监督管理。前后在任共十九年,他父母去世时,都让他回去办理丧事,不久便起用原职。
  统十三年,于谦被召回京,任兵部左侍郎。第二年秋天,也先大举进犯,王振挟持皇帝亲征。于谦和兵部尚书邝野极力劝谏,不听。邝野跟随皇帝管理军队,留于谦主持兵部的工作。待到英宗在上木堡被俘,京师大为震惊,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成阝王监国,命令群臣讨论作战和防守的方略。侍讲徐(王呈)说星象有变化,应当迁都南京。于谦厉声说:’主张南迁的,该杀。京师是天下的根本,一摇动则国家大计完了,难道没有看见宋朝南渡的情况吗!’成阝王肯定了他的说法,防守的决策就这样定下来了。当时京师最有战斗力的部队、精锐的骑兵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疲惫的士卒不到十万,人心震惊惶恐,朝廷上下都没有坚定的信心。于谦请成阝王调南北两京、河南的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和北京所各府的运粮军,马上开赴京师,依然策划部署,人心稍为安定。于谦立即被升为兵部尚书。
  硼王暂代皇帝出朝,廷臣们请求将王振灭门九族。而王振的党羽叫马顺的,便出来斥责言官。于是给事中王囗在明廷上打马顺,大家都跟着他。朝上秩序大乱,卫卒声势汹汹。成阝王害怕得要起来走开,于谦推开众人走上前去扶住成阝王不要起来,而且告诉成阝王宣谕说:’马顺等有罪该死,不予追究。’大家才安定下来。于谦的袍袖因此全部撕裂。退出左腋门,吏部尚书王直握着于谦的手叹道:’国家正在倚赖你呢,今天虽然一百个工直又有什么作用!’当时,上下的人都依赖重视于谦,于谦亦毅然把国家的安危视为自己的责任。
  当初,大臣担忧国家没有君主,太子年幼,敌寇将至,请皇太后立成阝王为皇帝。成阝王一再害怕地推辞。于谦大声说:’我们完全是为国家考虑,不是为个人打算。’成阝王于是受命。九月,成阝玉即帝位为景帝,于谦进去回答问话,情绪激昂地哭着说:’敌寇得意,留住了皇上。必然轻视中国,长驱南下。请命令各边境的守臣竭力防守遏制。京营士兵的器械快要用完了,需要马上分道招募民兵,令工部制造器械盔甲。派遣都督孙镗、卫颖、张辄、张仪、雷通分兵据守九门重要的地方,军队驻扎在外城的外面。都御史杨善。给事中王囗亦参与这些事,迁徙外城附近的居民进入城内。储存在通州的粮食,令官军自己去支领,用装足的米作为代价,不把粮食留给敌人。文臣像轩倪这样的人,应该用为巡抚。武臣像石亨、杨洪、柳博这样的,应该用为将帅。至于军队里面的事情,我自己承担,没有成效就判我的罪。’对他的意见,皇帝全都认真地接纳了。
  十月,敕令于谦提督各营军马。而也先挟持着上皇(英宗)攻破紫荆关直入,进窥京师。石亨建议收兵固守使敌兵劳累衰竭。于谦不同意,说:’为什么向他示弱,使敌人更加轻视我。’马上分别调遣诸将带领二十二万兵士,在九门外摆开阵势:都督陶瑾在安定门,广宁伯刘安东直门,武进伯朱瑛朝阳门,都督刘聚西直门,镇远侯顾兴祖阜成门,都指挥李端正阳门,都督刘得新崇文门,都指挥汤芦宣城门,而于谦自己和石亨率领副总兵范广、武兴在德胜门外列阵,抵挡也先。把兵部的事交给了侍郎吴宁,把各城门全部关闭,自己亲自督战。下令:临阵将领不顾部队先行退却的,斩将领。军士不顾将领先退却的,后队斩前队。于是将士知道必定要死战,都听命令。副总兵高礼、毛福寿在彰义门北面抵挡敌人,俘虏了一个头目。皇帝高兴,令于谦选精兵聚集在教场,以便调动;再命太监兴安、李永昌同于谦一起管理军务。
  当初,也先部队深入,以为早晚就可以攻下京城,及至见到明朝官军严阵以待,有些丧气。叛变了的宦官喜宁教唆也先邀明朝大臣迎接上皇,索取黄金和丝织品以万万计;又邀于谦及王直、胡氵荧等出城谈判。皇帝不准许。也先更加沮丧。庚申,也先部队窥伺德胜门。于谦令石亨在空屋里设下埋伏,派几个骑兵引诱敌人。敌人用一万骑兵逼近,副总兵范广发射火药武器,伏兵一齐起来迎击。也先的弟弟孛罗,平彰卯那孩被炮打死,也先部队转移到西直门,都督孙镗抵御他,石亨亦分了部分兵力来到,敌寇撤退。副总兵武兴在彰义门攻打敌军,和都督王敬一起挫败了也先的前锋。敌军正要退却,而几百个骑着马的宦官想争功,冲马争着向前。阵脚乱了,武兴被乱发的箭射死。寇兵赶到土城,居民爬以屋顶,呼喊着用砖石投掷敌人,喧声震天。王囗和福寿的援兵赶到,敌军于是撤退。相持了五天,也先的邀请没人理他,作战又失利,知道不可能达到目的,又听说各地勤工的部队马上要开到,恐怕截断了他的归路,于是拥着上皇由良乡向西去。于谦调各将领追击,到居庸关才回来。评功,加于谦少保、总督军务。于谦说:’四郊多保垒,是卿大夫的耻辱,怎么敢求取赏赐功劳呢!’坚决推辞,皇帝不准。于是增兵守真定、保定、涿州、易州等府州,请求用大臣镇守山西,防止敌寇南侵。
  景泰元年三月,总兵朱谦奏称敌兵三万围攻万全,敕令范广担任总兵官抵御他:不久,敌寇退,于谦请求即驻兵居庸关,敌寇来则出关剿杀,敌寇退则回京师驻守。大同参将许贵奏北面有三个人到镇上,想朝廷派使者讲和。于谦说:’以前派指挥季锋、岳谦前往讲和,而也先跟着入寇。接着派通政王复、少卿赵荣,见不到上皇就回来了。显然,不能依靠和谈。况者我和他的仇不共戴天,从道理上来说也绝不可以讲和。万一和了他要满足无穷无尽的要求,答应则给我们造成很大的困难,不答应又会发生变乱,这形势也不能讲和。许贵是武臣,而这样恐惧畏缩,怎能敌汽同仇,按法律该处死。’发出文书严厉谴责他。从此边境的将领人人都主张坚守作战,没有敢说讲和的。
  当初,也先诸多要挟,都是由喜宁策划的。于谦秘密下令镇守大同的将领抓了喜宁,把他杀了。又给王伟想办法,让他引诱杀了间谍田小儿。而且利用间谍实行离间,请求特别释放了忠勇伯把台家,答应封给爵位,让他从中想办法。也先开始有放回上皇的意思,派使者来联系,京师的戒备才稍稍放松了一点。于谦上言:’南京重地,需要有人加以安抚稳定。中原有很多流民,假如遇上荒年,互相呼应聚集成群,这是很值得担心的。请敕令内外守备和各处巡抚用心整顿,防患于未然,召回派往内地召募发兵的文武官员和镇守中宫。’
  到了八月,上皇被留在北方已经一年。也先见中国没有什么事端,更想讲和,使者接连前来,提出把上皇送回。大臣王直等商议派使者前往迎接,皇帝不高兴地说:’朕本来不想登大位,当时是被推上来的。’于谦从容地说:’帝位已经定了,不会再有更改,只是从情理上应该赶快把他接回来罢了。万一他真有什么阴谋,我就有话说了。’皇帝看看他便改变了面色说:’听你的、听你的。’先后派遣了李实、杨善前往。终于把上皇接了回来,这是于谦的功劳。
  上皇已经回来,瓦刺请求朝贡。先前贡使不过百人,正统十三年增加到三千余人,对给予的赏赐总不满足,便入侵。’现在又派三千人来朝,于谦请求列兵居庸关以备不测,在京师隆重陈兵,设宴招待。因此说到和议很难依靠,逐条进上安定边境的三个策略。请求敕令大同、宣府、永平、山海、辽东各路总兵官增修墙准备防御。京兵分别隶于五军营、神机营、三千营,虽然各设有总兵。但不相统一,请求选择精锐十五万人,分为十营团操,从此开始了团营的制度。这事记载在《明史·兵志》中。瓦刺入贡,常常携带以前掳去的人口来。于谦一定奏请酬劳使者,前后赎回了几百人。
  当初,永乐年中,投降过来的人被安置在京畿附近的很多。也先入侵时,很多成了内应。于谦想分散遣送他们。因为西南有战事,每次出征,都挑选他们精锐的骑手,从厚资助他们前往,然后再遣送他们的妻子,内患得以平定。杨洪以独石入卫,八个城都给了敌人。于谦使都督孙安率轻骑兵出龙门关占据了它,招募百姓屯田,边战边守,八个城得以收复。贵州苗未平定,何文渊建议撤去布使、按察两司。设都指挥使司,用大将镇守。于谦说:’不设两个司,是放弃了这地方。’建议遂作罢。于谦认为上皇虽然回来了,但国耻未洗雪,正值也先和脱脱不花结怨,请求趁机派大军,自己前往征讨他,以报复从前的仇恨,清除边患。皇帝不准。
  于谦主持兵部工作时,也先的势力正在扩张,而福建邓茂七、浙江叶宗留、广东黄萧养各自拥有部众和自封的封号,湖广、贵州、广西、瑶、侗、苗、僚到处蜂起作乱,前后的军队征集调遣,都是于谦独自安排。当战事匆忙急迫,瞬息万变的时候,于谦眼睛看着手指数着,随口讲述奏章,全都能按照机宜采取正确的方针方法。同事和下接受命令,彼此看着都感到惊骇佩服。号令严明。虽然是勋臣老将稍有不守法度,立即请圣旨切实责备。一张小字条送到万里外,没有不谨慎小心执行的。他才思的畅通敏捷,考虑的周到仔细,一时没有人能比得上。他性情淳朴忠厚过人,忘身忧国。上皇虽然回来了,一点也不说自己的功劳。东宫改易以后,景帝命令凡是兼东宫太子宫者支取两份俸禄。诸臣都表示推辞,只有于谦一再推辞。自己的生活很简单俭朴,所居住的房子仅仅能够遮挡风雨。皇帝赐给他西华门的府第,推辞说:’国家多难,臣子怎么敢自己安居。’坚决推辞,皇帝不准。于是把皇帝前所赏赐的玺书、袍服、银锭之类,全部封好写上说明放到那里,每年去看一看罢了。
  皇帝很了解于谦,所议论奏请的事没有不听从的。皇帝曾经派使者到真定、河间采择野菜,去直沽制造鱼干,于谦一说便马上停止。任用一个人,一定悄悄访问于谦。于谦实事求是地回答,没有隐瞒,也不躲避嫌疑怨恨。因此那些不称职的人都怨恨他,而不像他那样被皇帝信用的,亦往往嫉妒他。当敌寇刚刚撤退时,都御史罗通立刻上奏章弹劾于谦登记的功劳薄不实在。御史顾(日翟)说于谦太,干预六部的大事奏请实行,好像他就是内阁一样。于谦根据祖制反驳他们,户部尚书金濂亦上疏为他争辩,但指责他的人还是不断收集他的材料。各御史多次用苛刻的文词上奏弹劾他,全靠景泰帝力排众议,加以任有,他才得以尽量实现自己的计划。
  于谦的性格很刚强,遇到有不痛快的事,总是拍着胸脯感叹说:’这一腔热血,不知会洒在那里!’他看不起那些懦怯无能的大臣、勋臣、皇亲国戚,因此憎恨他的人更多。又始终不赞成讲和,虽然上皇因此能够回来,但上皇并不满意。徐(王呈)因为提出迁都南京,受到于谦斥责。这时把名字改为有贞,比较得到提升进用,经常咬牙切齿地恨于谦。石亨本来因为违犯了军法被削职,是于谦请求皇帝宽恕了他,让他总理十营兵,但因为害怕于谦不敢放肆,也不喜欢于谦。德胜门一仗的胜利,石亨的功劳并不比于谦大,而得到世侯爵,内心有愧,于是上疏推荐于谦的儿子于冕。皇帝下诏让他到京师,于谦推辞,皇帝不准。于谦说:’国家多事的时候,臣子在道义上不应该顾及个人的恩德。而且石亨身为大将,没有听说他举荐一位隐士,提拔一个兵卒,以补益军队国家,而只是推荐了我的儿子,这能得到公众的认可吗?我对于军功,极力杜绝侥幸,绝对不敢用儿子来滥领功劳。’石亨更是又愧又恨。都督张辄因为征苗时不守律令,被于谦弹劾,和内侍曹吉祥等都一向恨于谦。
  景泰八年正月壬午,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贞迎接上皇恢复了帝位,宣谕朝臣以后,立即把于谦和大学士王文逮捕入狱。诬陷于谦等和黄囗制造不轨言论,要另立太子,又和太监王诚、舒良、张永、王勤等策划迎接册立襄王的儿子。石亨等拿定这个说法,唆使科道官上奏。都御史萧维祯审判定罪,坐以谋反,判处死刑。王文忍受不了这种诬陷,急于争辩,于谦笑着说:’这是石亨他们的意思罢了,分辩有什么用处?’奏疏上呈后,英宗还有些犹豫,说:’于谦实在是有功劳的。’徐有贞进言说:’不杀于谦,复辟这件事就成了出师无名。’皇帝的主意便拿定了。丙戊改年号为天顺,丁亥,把于谦在闹市处死并弃尸街头,了他的家,家人都被充军边疆。遂溪的教谕吾豫说于谦的罪应该灭族,于谦所推荐的各文武大臣都应该处死。刑部坚持原判这才停止了。千户白琦又请求写上他的罪行,刻板印刷在全国公布。一时要讨好皇帝争取宠幸的人,全都以于谦作为一个话柄。
  于谦自从土木之变以后,发誓不和敌人共生存。经常住在值班的地方,不回家。一向有痰症病,景帝派太监兴安、舒良轮流前往探望。听说他的衣服、用具过于简单,下诏令宫中造了赐给他,所赐东西甚至连醋菜都有了。又亲自到万岁山,砍竹取汁赐给他。有人说皇帝太过宠爱于谦,兴安等说:’他日夜为国分忧,不问家产,如果他去了,让朝廷到那里还能找到这样的人?’到家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只有正屋关锁得严严实实。打开来看,都是皇上赐给的蟒袍、剑器。于谦死的那天,阴云密布,全国的人都认为他是冤枉的。一有个叫朵儿的指挥,本来出自曹吉祥的部下,他把酒泼在于谦死的地方,恸哭。曹吉祥发怒,鞭打他。第二天,他还是照样泼洒在地表示祭奠。都督同知陈逢被于谦的忠义感动,收敛了他的尸体。过了一年,送回去葬在杭州。陈逵,是六合人。曾被推举为有将领之才,是从李时勉门下举荐的。皇太后开始时不知道于谦的死,听说以后,叹息哀悼了几天。英宗也后悔了。
  于谦已死,由石亨的党羽陈汝言任兵部尚书。不到一年,所干的坏事败露,贪赃累计巨万。皇帝召大臣进去看,变了脸色说:’于谦在景泰帝朝受重用,死时没有多余的钱财,陈汝言为什么会有这样多?’石亨低着头不能回答。不久边境有警,皇帝满面愁容。恭顺侯吴瑾在旁边侍候,进谏说:’如果于谦在,一定不会让敌人这样。’皇帝无言以对。这一年,徐有贞被石亨中伤,充军到金齿口。又过了几年,石亨亦被捕入狱,死于狱中;曹吉祥谋反,被灭族,于谦事情得以真相大白。
  成化初年,将于冕赦免回来,他上疏申诉冤枉,得以恢复于谦的官职,赐祭,诰文里说:’当国家多难的时候,保卫社稷使没有危险,独自坚持公道,被臣奸臣共同嫉妒。先帝在时已经知道他的冤,而朕实在怜惜他的忠诚。’这诰文在全国各地传颂。弘治二年,了给事中孙需的意见,赠给于谦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号肃愍,赐在墓建祠堂,题为’旌功’,由地方有关部门年节拜祭。万历中,改谥为忠肃。杭州、河南、山西都是历代奉拜祭祀不止。
  参考资料:http://tieba.baidu.com/f?kz=71932121
  希望能帮到你。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8. 于谦翻译古文,急需!!!
  你好,以下是“于谦传”的全文翻译: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七岁的时候,有个和尚惊奇于他的相貌,说:’这是将来救世的宰相呀。’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中了进士。
  宣德初年,任命于谦为御史。奏对的时候,他声音洪亮,语言流畅,使皇帝很用心听。顾佐任都御使,对下很严厉,只有对于谦客气,认为他的才能胜过自己。护从皇帝驻扎在乐安时,高煦出来投降,皇帝让于谦口头数说他的罪行。于谦义正词严,声色俱厉。高煦伏在地上战保,自称罪该万死。皇帝很高兴。班师回朝北京,给于谦赏赐和各大臣一样。
  于谦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他上疏奏报陕西各处官校骚扰百姓,诏令派御史逮捕他们。皇帝知道于谦可以承担重任,当时刚要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接派驻省的巡抚,于是亲手写了于谦的名字交给吏部,越级提升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于谦到任后,轻装骑马走遍了所管辖的地区,访问父老,考察当时各项应该兴办或者革新的事,并立即上疏提出。一年上疏几次,稍有水旱灾害,马上上报。
  正统六年,于谦上疏说:’现在河南、山西各自储存了数百万谷物。请于每年三月,令各府州县上报缺粮的贫困户,把谷物分发给他们。先给菽秫,再给黍麦,再次给稻。等秋收后还给官府,而年老有病和贫穷无力的,则免予偿还。州县吏员任满应该提升时,储存预备粮达不到指标的,不准离任。并命令监察官员经常稽查视察。’下诏令照此执行。河南靠近黄河的地方,常因水涨冲缺堤岸。于谦令加厚防护堤,计里数设置亭,亭有亭长,负责督促修缮堤岸。又下令种树、打井,于是榆树夹道,路上没有干渴的行人。大同单独远在边塞之外,巡按山西的人难于前往,奏请另设御史管理。把镇守将领私自开垦的田全部收为官屯,用以资助边防经费。他的威望恩德遍布于各地,在太行山的盗贼都逃跑或隐藏起来。在职九年,升任左侍郎,领二品官的棒禄。
  当初,杨士奇、杨荣、杨博主持朝政,都很重视于谦。于谦所奏请的事,早上上奏章,晚上便得到批准,都是’三杨’主办的。但于谦每次进说商议国事时,都是空着口袋进去,那些有势的人不能不感到失望。到了这时,’三杨’已经去世,太监王振掌,正好有个姓名和于谦相似的御史,曾经顶撞过王振。于谦入朝,推荐参政王来、孙原贞代替自己。通政使李锡逢迎王振的指使,弹劾于谦因为长期未得晋升而不满,擅自推举人代替自己。把他投到司法部门判处死刑,关在狱中三个月。后来王振知道搞错了,把他放出来,降职为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的官吏和百姓俯伏在宫门前上书,请求于谦留任的人数以千计,周王、晋王等藩王也这样上言,于是再命于谦为巡抚。当时的山东、陕西流民到河南求食的,有二十余万人,于谦请求发放河南、怀庆两府积储的粟米救济。又奏请令布政使年富安抚召集这些人,给他们田、牛和种子,由里老监督管理。前后在任共十九年,他父母去世时,都让他回去办理丧事,不久便起用原职。
  统十三年,于谦被召回京,任兵部左侍郎。第二年秋天,也先大举进犯,王振挟持皇帝亲征。于谦和兵部尚书邝野极力劝谏,不听。邝野跟随皇帝管理军队,留于谦主持兵部的工作。待到英宗在上木堡被俘,京师大为震惊,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成阝王监国,命令群臣讨论作战和防守的方略。侍讲徐(王呈)说星象有变化,应当迁都南京。于谦厉声说:’主张南迁的,该杀。京师是天下的根本,一摇动则国家大计完了,难道没有看见宋朝南渡的情况吗!’成阝王肯定了他的说法,防守的决策就这样定下来了。当时京师最有战斗力的部队、精锐的骑兵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疲惫的士卒不到十万,人心震惊惶恐,朝廷上下都没有坚定的信心。于谦请成阝王调南北两京、河南的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和北京所各府的运粮军,马上开赴京师,依然策划部署,人心稍为安定。于谦立即被升为兵部尚书。
  硼王暂代皇帝出朝,廷臣们请求将王振灭门九族。而王振的党羽叫马顺的,便出来斥责言官。于是给事中王囗在明廷上打马顺,大家都跟着他。朝上秩序大乱,卫卒声势汹汹。成阝王害怕得要起来走开,于谦推开众人走上前去扶住成阝王不要起来,而且告诉成阝王宣谕说:’马顺等有罪该死,不予追究。’大家才安定下来。于谦的袍袖因此全部撕裂。退出左腋门,吏部尚书王直握着于谦的手叹道:’国家正在倚赖你呢,今天虽然一百个工直又有什么作用!’当时,上下的人都依赖重视于谦,于谦亦毅然把国家的安危视为自己的责任。
  当初,大臣担忧国家没有君主,太子年幼,敌寇将至,请皇太后立成阝王为皇帝。成阝王一再害怕地推辞。于谦大声说:’我们完全是为国家考虑,不是为个人打算。’成阝王于是受命。九月,成阝玉即帝位为景帝,于谦进去回答问话,情绪激昂地哭着说:’敌寇得意,留住了皇上。必然轻视中国,长驱南下。请命令各边境的守臣竭力防守遏制。京营士兵的器械快要用完了,需要马上分道招募民兵,令工部制造器械盔甲。派遣都督孙镗、卫颖、张辄、张仪、雷通分兵据守九门重要的地方,军队驻扎在外城的外面。都御史杨善。给事中王囗亦参与这些事,迁徙外城附近的居民进入城内。储存在通州的粮食,令官军自己去支领,用装足的米作为代价,不把粮食留给敌人。文臣像轩倪这样的人,应该用为巡抚。武臣像石亨、杨洪、柳博这样的,应该用为将帅。至于军队里面的事情,我自己承担,没有成效就判我的罪。’对他的意见,皇帝全都认真地接纳了。
  十月,敕令于谦提督各营军马。而也先挟持着上皇(英宗)攻破紫荆关直入,进窥京师。石亨建议收兵固守使敌兵劳累衰竭。于谦不同意,说:’为什么向他示弱,使敌人更加轻视我。’马上分别调遣诸将带领二十二万兵士,在九门外摆开阵势:都督陶瑾在安定门,广宁伯刘安东直门,武进伯朱瑛朝阳门,都督刘聚西直门,镇远侯顾兴祖阜成门,都指挥李端正阳门,都督刘得新崇文门,都指挥汤芦宣城门,而于谦自己和石亨率领副总兵范广、武兴在德胜门外列阵,抵挡也先。把兵部的事交给了侍郎吴宁,把各城门全部关闭,自己亲自督战。下令:临阵将领不顾部队先行退却的,斩将领。军士不顾将领先退却的,后队斩前队。于是将士知道必定要死战,都听命令。副总兵高礼、毛福寿在彰义门北面抵挡敌人,俘虏了一个头目。皇帝高兴,令于谦选精兵聚集在教场,以便调动;再命太监兴安、李永昌同于谦一起管理军务。
  当初,也先部队深入,以为早晚就可以攻下京城,及至见到明朝官军严阵以待,有些丧气。叛变了的宦官喜宁教唆也先邀明朝大臣迎接上皇,索取黄金和丝织品以万万计;又邀于谦及王直、胡氵荧等出城谈判。皇帝不准许。也先更加沮丧。庚申,也先部队窥伺德胜门。于谦令石亨在空屋里设下埋伏,派几个骑兵引诱敌人。敌人用一万骑兵逼近,副总兵范广发射火药武器,伏兵一齐起来迎击。也先的弟弟孛罗,平彰卯那孩被炮打死,也先部队转移到西直门,都督孙镗抵御他,石亨亦分了部分兵力来到,敌寇撤退。副总兵武兴在彰义门攻打敌军,和都督王敬一起挫败了也先的前锋。敌军正要退却,而几百个骑着马的宦官想争功,冲马争着向前。阵脚乱了,武兴被乱发的箭射死。寇兵赶到土城,居民爬以屋顶,呼喊着用砖石投掷敌人,喧声震天。王囗和福寿的援兵赶到,敌军于是撤退。相持了五天,也先的邀请没人理他,作战又失利,知道不可能达到目的,又听说各地勤工的部队马上要开到,恐怕截断了他的归路,于是拥着上皇由良乡向西去。于谦调各将领追击,到居庸关才回来。评功,加于谦少保、总督军务。于谦说:’四郊多保垒,是卿大夫的耻辱,怎么敢求取赏赐功劳呢!’坚决推辞,皇帝不准。于是增兵守真定、保定、涿州、易州等府州,请求用大臣镇守山西,防止敌寇南侵。
  景泰元年三月,总兵朱谦奏称敌兵三万围攻万全,敕令范广担任总兵官抵御他:不久,敌寇退,于谦请求即驻兵居庸关,敌寇来则出关剿杀,敌寇退则回京师驻守。大同参将许贵奏北面有三个人到镇上,想朝廷派使者讲和。于谦说:’以前派指挥季锋、岳谦前往讲和,而也先跟着入寇。接着派通政王复、少卿赵荣,见不到上皇就回来了。显然,不能依靠和谈。况者我和他的仇不共戴天,从道理上来说也绝不可以讲和。万一和了他要满足无穷无尽的要求,答应则给我们造成很大的困难,不答应又会发生变乱,这形势也不能讲和。许贵是武臣,而这样恐惧畏缩,怎能敌汽同仇,按法律该处死。’发出文书严厉谴责他。从此边境的将领人人都主张坚守作战,没有敢说讲和的。
  当初,也先诸多要挟,都是由喜宁策划的。于谦秘密下令镇守大同的将领抓了喜宁,把他杀了。又给王伟想办法,让他引诱杀了间谍田小儿。而且利用间谍实行离间,请求特别释放了忠勇伯把台家,答应封给爵位,让他从中想办法。也先开始有放回上皇的意思,派使者来联系,京师的戒备才稍稍放松了一点。于谦上言:’南京重地,需要有人加以安抚稳定。中原有很多流民,假如遇上荒年,互相呼应聚集成群,这是很值得担心的。请敕令内外守备和各处巡抚用心整顿,防患于未然,召回派往内地召募发兵的文武官员和镇守中宫。’
  到了八月,上皇被留在北方已经一年。也先见中国没有什么事端,更想讲和,使者接连前来,提出把上皇送回。大臣王直等商议派使者前往迎接,皇帝不高兴地说:’朕本来不想登大位,当时是被推上来的。’于谦从容地说:’帝位已经定了,不会再有更改,只是从情理上应该赶快把他接回来罢了。万一他真有什么阴谋,我就有话说了。’皇帝看看他便改变了面色说:’听你的、听你的。’先后派遣了李实、杨善前往。终于把上皇接了回来,这是于谦的功劳。
  上皇已经回来,瓦刺请求朝贡。先前贡使不过百人,正统十三年增加到三千余人,对给予的赏赐总不满足,便入侵。’现在又派三千人来朝,于谦请求列兵居庸关以备不测,在京师隆重陈兵,设宴招待。因此说到和议很难依靠,逐条进上安定边境的三个策略。请求敕令大同、宣府、永平、山海、辽东各路总兵官增修墙准备防御。京兵分别隶于五军营、神机营、三千营,虽然各设有总兵。但不相统一,请求选择精锐十五万人,分为十营团操,从此开始了团营的制度。这事记载在《明史·兵志》中。瓦刺入贡,常常携带以前掳去的人口来。于谦一定奏请酬劳使者,前后赎回了几百人。
  当初,永乐年中,投降过来的人被安置在京畿附近的很多。也先入侵时,很多成了内应。于谦想分散遣送他们。因为西南有战事,每次出征,都挑选他们精锐的骑手,从厚资助他们前往,然后再遣送他们的妻子,内患得以平定。杨洪以独石入卫,八个城都给了敌人。于谦使都督孙安率轻骑兵出龙门关占据了它,招募百姓屯田,边战边守,八个城得以收复。贵州苗未平定,何文渊建议撤去布使、按察两司。设都指挥使司,用大将镇守。于谦说:’不设两个司,是放弃了这地方。’建议遂作罢。于谦认为上皇虽然回来了,但国耻未洗雪,正值也先和脱脱不花结怨,请求趁机派大军,自己前往征讨他,以报复从前的仇恨,清除边患。皇帝不准。
  于谦主持兵部工作时,也先的势力正在扩张,而福建邓茂七、浙江叶宗留、广东黄萧养各自拥有部众和自封的封号,湖广、贵州、广西、瑶、侗、苗、僚到处蜂起作乱,前后的军队征集调遣,都是于谦独自安排。当战事匆忙急迫,瞬息万变的时候,于谦眼睛看着手指数着,随口讲述奏章,全都能按照机宜采取正确的方针方法。同事和下接受命令,彼此看着都感到惊骇佩服。号令严明。虽然是勋臣老将稍有不守法度,立即请圣旨切实责备。一张小字条送到万里外,没有不谨慎小心执行的。他才思的畅通敏捷,考虑的周到仔细,一时没有人能比得上。他性情淳朴忠厚过人,忘身忧国。上皇虽然回来了,一点也不说自己的功劳。东宫改易以后,景帝命令凡是兼东宫太子宫者支取两份俸禄。诸臣都表示推辞,只有于谦一再推辞。自己的生活很简单俭朴,所居住的房子仅仅能够遮挡风雨。皇帝赐给他西华门的府第,推辞说:’国家多难,臣子怎么敢自己安居。’坚决推辞,皇帝不准。于是把皇帝前所赏赐的玺书、袍服、银锭之类,全部封好写上说明放到那里,每年去看一看罢了。
  皇帝很了解于谦,所议论奏请的事没有不听从的。皇帝曾经派使者到真定、河间采择野菜,去直沽制造鱼干,于谦一说便马上停止。任用一个人,一定悄悄访问于谦。于谦实事求是地回答,没有隐瞒,也不躲避嫌疑怨恨。因此那些不称职的人都怨恨他,而不像他那样被皇帝信用的,亦往往嫉妒他。当敌寇刚刚撤退时,都御史罗通立刻上奏章弹劾于谦登记的功劳薄不实在。御史顾(日翟)说于谦太,干预六部的大事奏请实行,好像他就是内阁一样。于谦根据祖制反驳他们,户部尚书金濂亦上疏为他争辩,但指责他的人还是不断收集他的材料。各御史多次用苛刻的文词上奏弹劾他,全靠景泰帝力排众议,加以任有,他才得以尽量实现自己的计划。
  于谦的性格很刚强,遇到有不痛快的事,总是拍着胸脯感叹说:’这一腔热血,不知会洒在那里!’他看不起那些懦怯无能的大臣、勋臣、皇亲国戚,因此憎恨他的人更多。又始终不赞成讲和,虽然上皇因此能够回来,但上皇并不满意。徐(王呈)因为提出迁都南京,受到于谦斥责。这时把名字改为有贞,比较得到提升进用,经常咬牙切齿地恨于谦。石亨本来因为违犯了军法被削职,是于谦请求皇帝宽恕了他,让他总理十营兵,但因为害怕于谦不敢放肆,也不喜欢于谦。德胜门一仗的胜利,石亨的功劳并不比于谦大,而得到世侯爵,内心有愧,于是上疏推荐于谦的儿子于冕。皇帝下诏让他到京师,于谦推辞,皇帝不准。于谦说:’国家多事的时候,臣子在道义上不应该顾及个人的恩德。而且石亨身为大将,没有听说他举荐一位隐士,提拔一个兵卒,以补益军队国家,而只是推荐了我的儿子,这能得到公众的认可吗?我对于军功,极力杜绝侥幸,绝对不敢用儿子来滥领功劳。’石亨更是又愧又恨。都督张辄因为征苗时不守律令,被于谦弹劾,和内侍曹吉祥等都一向恨于谦。
  景泰八年正月壬午,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贞迎接上皇恢复了帝位,宣谕朝臣以后,立即把于谦和大学士王文逮捕入狱。诬陷于谦等和黄囗制造不轨言论,要另立太子,又和太监王诚、舒良、张永、王勤等策划迎接册立襄王的儿子。石亨等拿定这个说法,唆使科道官上奏。都御史萧维祯审判定罪,坐以谋反,判处死刑。王文忍受不了这种诬陷,急于争辩,于谦笑着说:’这是石亨他们的意思罢了,分辩有什么用处?’奏疏上呈后,英宗还有些犹豫,说:’于谦实在是有功劳的。’徐有贞进言说:’不杀于谦,复辟这件事就成了出师无名。’皇帝的主意便拿定了。丙戊改年号为天顺,丁亥,把于谦在闹市处死并弃尸街头,了他的家,家人都被充军边疆。遂溪的教谕吾豫说于谦的罪应该灭族,于谦所推荐的各文武大臣都应该处死。刑部坚持原判这才停止了。千户白琦又请求写上他的罪行,刻板印刷在全国公布。一时要讨好皇帝争取宠幸的人,全都以于谦作为一个话柄。
  于谦自从土木之变以后,发誓不和敌人共生存。经常住在值班的地方,不回家。一向有痰症病,景帝派太监兴安、舒良轮流前往探望。听说他的衣服、用具过于简单,下诏令宫中造了赐给他,所赐东西甚至连醋菜都有了。又亲自到万岁山,砍竹取汁赐给他。有人说皇帝太过宠爱于谦,兴安等说:’他日夜为国分忧,不问家产,如果他去了,让朝廷到那里还能找到这样的人?’到家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只有正屋关锁得严严实实。打开来看,都是皇上赐给的蟒袍、剑器。于谦死的那天,阴云密布,全国的人都认为他是冤枉的。一有个叫朵儿的指挥,本来出自曹吉祥的部下,他把酒泼在于谦死的地方,恸哭。曹吉祥发怒,鞭打他。第二天,他还是照样泼洒在地表示祭奠。都督同知陈逢被于谦的忠义感动,收敛了他的尸体。过了一年,送回去葬在杭州。陈逵,是六合人。曾被推举为有将领之才,是从李时勉门下举荐的。皇太后开始时不知道于谦的死,听说以后,叹息哀悼了几天。英宗也后悔了。
  于谦已死,由石亨的党羽陈汝言任兵部尚书。不到一年,所干的坏事败露,贪赃累计巨万。皇帝召大臣进去看,变了脸色说:’于谦在景泰帝朝受重用,死时没有多余的钱财,陈汝言为什么会有这样多?’石亨低着头不能回答。不久边境有警,皇帝满面愁容。恭顺侯吴瑾在旁边侍候,进谏说:’如果于谦在,一定不会让敌人这样。’皇帝无言以对。这一年,徐有贞被石亨中伤,充军到金齿口。又过了几年,石亨亦被捕入狱,死于狱中;曹吉祥谋反,被灭族,于谦事情得以真相大白。
  成化初年,将于冕赦免回来,他上疏申诉冤枉,得以恢复于谦的官职,赐祭,诰文里说:’当国家多难的时候,保卫社稷使没有危险,独自坚持公道,被臣奸臣共同嫉妒。先帝在时已经知道他的冤,而朕实在怜惜他的忠诚。’这诰文在全国各地传颂。弘治二年,了给事中孙需的意见,赠给于谦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号肃愍,赐在墓建祠堂,题为’旌功’,由地方有关部门年节拜祭。万历中,改谥为忠肃。杭州、河南、山西都是历代奉拜祭祀不止。
  参考资料:http://tieba.baidu.com/f?kz=71932121
  希望能帮到你。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9. 带有著名的成语
名胜古迹、
莫名其妙、
名扬四海、
沽名钓誉、
名副其实、
至理名言、
声名狼藉、
金榜题名、
举世闻名、
实至名归、
无名英雄、
名落孙山、
不可名状、
功成名就、
顾名思义、
闻名遐迩、
欺世盗名、
名列前茅、
声名鹊起、
一文不名、
大名鼎鼎、
名不副实、
臭名昭著、
名垂青史、
名噪一时、
冒名顶替、
名山大川、
名不虚传、
一举成名、
名符其实
无名小卒、
名正言顺、
师出无名、
久负盛名、
隐姓埋名、
巧立名目、
人怕出名猪怕壮、
慕名而来、
赫赫有名、
功名利禄、
驰名中外、
师出有名、
不名一钱、
臭名远扬、
莫可名状、
名师出高徒、
有名无实、
名闻遐迩、
徒有虚名、
名存实亡、
身败名裂、
名满天下、
改名换姓、
蜗角虚名、
名不符实、
出师有名、
名过其实、
姓甚名谁、
循名责实、
臭名昭彰
名利双收、
名垂千古、
竖子成名、
无可名状、
名震一时、
闻名不如见面、
名缰利锁、
青史留名、
扬名四海、
功成名遂、
名士风流、
鼎鼎有名、
尊姓大名、
名从主人、
藏之名山、
出师无名、
名我固当、
指名道姓、
盛名难副、
干名犯义、
立身扬名、
斗方名士、
名山事业、
雁塔题名、
久闻大名、
名实相副、
徒有其名、
名垂竹帛、
人死留名、
名目繁多
策名委质、
声名狼籍、
干名采誉、
声名赫奕、
显亲扬名、
名山胜川、
征名责实、
争名夺利、
无名之朴、
沽名卖直、
必也正名、
循名课实、
榜上无名、
名山胜水、
按名责实、
分文不名、
高姓大名、
控名责实、
罗织罪名、
及第成名、
策名就列、
不务空名、
驰名天下、
垂名竹帛、
无名小辈、
垂名青史、
兵出无名、
名门世族、
名高天下、
完名全节
成名成家、
名公巨卿、
名实相符、
无名火气、
齐名并价、
名标青史、
异名同实、
声名烜赫、
身名俱泰、
闻名丧胆、
不名一格、
砥砺名节、
徒负虚名、
重望高名、
名贸实易、
附骥名彰、
名重一时、
应名点卯、
提名道姓、
砥行立名、
声名藉甚、
显姓扬名、
循名考实、
哗世取名、
惑世盗名、
浮名虚誉、
功名富贵、
利惹名牵、
遁名改作、
无名之师
矜名嫉能、
贩交买名、
名声籍甚、
隳节败名、
重气狥名、
改名易姓、
身名两泰、
利绾名牵、
无名孽火、
名公钜人、
称名道姓、
更名改姓、
沽名吊誉、
名流巨子、
名下无虚、
砥砺名号、
名同实异、
像形夺名、
名不虚立、
显祖扬名、
藏诸名山、
名公钜卿、
无名之璞、
身败名隳、
青史标名、
金榜挂名、
综核名实、
阿世盗名、
题名道姓、
顶名冒姓
遐尔闻名、
违利赴名、
知名当世、
沽名要誉、
贪名逐利、
考名责实、
身废名裂、
沽名干誉、
争名竞利、
驰名当世、
各色名样、
砥厉名号、
正名定分、
名声过实、
邀名射利、
盗名暗世、
射利沽名、
辱身败名、
名德重望、
名实难副、
烈士徇名、
遁迹藏名、
名高难副、
身名俱败、
钓名要誉、
循名核实、
盛名之下其实难符、
蝇名蜗利、
藏诸名山传之其人、
大名难居
名鞿利鞚、
徒拥虚名、
名不虚得、
名公巨人、
逐名趋势、
名不正言不顺、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冒名接脚、
青史传名、
名垂后世、
求名夺利、
砥行磨名、
矜名妒能、
浮名虚利、
急功近名、
名正理顺、
顶名替身、
循名覈实、
遗名去利、
泥名失实、
要利盗名、
巧立名色、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钓名欺世、
巧作名目、
遁名匿迹、
变名易姓、
身名俱灭、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浮名薄利
假名托姓、
蜗名微利、
揽名责实、
有名亡实、
名垂万古、
争名于朝争利于市、
隐迹埋名、
身显名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0. 粉身碎骨浑不怕 留得清白在人间 这句诗的翻译,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和有关的典故
翻译:身体粉碎也不害怕,决心要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间。
表达的思想:
于谦因还乡团诬陷而被杀,对于这种死,他无所畏惧,因为他是清白的,即使是死也不能让他永远留在人民心中的高大、高尚的形象消失。主要表达了作者对于死的无所畏惧和自己的高尚的思想境界
典故:
1、详见“两袖清风”
2、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蒙古首领也先对明朝的都城北京发起进攻。皇帝朱祁镇在太监(死太监)王振的建议下亲征蒙古。由于王振对兵法一窍不通,导致二十万明军在土木堡(北京附近的地名)被两万蒙古军队全歼,王振本人被明军自己打死。此战中,蒙古军俘获明皇帝朱祁镇,并以其为人质与明朝交涉。而这时明朝内部已经混乱,在大臣的讨论中,“主退派”(主张撤退的)明显比“主战派”占上风,正当大明朝准备搬家时,于谦站了出来,在朝中大喊了一句:“建议南迁(向南方迁都)之人,该杀!”于谦的兴起就此开始。
此后,于谦以他绝佳的政治天赋和军事天赋说服了大臣并排兵布阵。在仅有的几个月中,从全国各地调来了十余万军队防守京城。最后,他以坚定的意志和决心率领部队奇迹般的战胜了蒙古军队,并迫使他们交出皇帝朱祁镇。
但是皇帝回京时京城还有一个临时的皇帝(在朱祁镇不在时临政的),也就是朱祁镇的弟弟。不过显然,这位临时皇帝并不想交出皇位。而这时于谦既不支持朱祁镇登基,也不支持临时的那位登基,站在了中间。而这正给了一些人机会。徐有珍等人组建“还乡团”并支持朱祁镇登基,最后发动政变使朱祁镇登基。
登基之后,“还乡团”中的徐有珍与于谦有仇(因为徐有珍曾经是“主退派”,遭受过于谦的训斥从而被大臣们排斥),于是诬陷于谦谋反,使于谦被杀。就是在这时,于谦做下了这首《石灰吟》。
最后,于谦死后被家。家的官吏发现于谦家里没有一分钱可以走,可见一个有如此高的官位的人一生有多么清廉。
这个英雄人物应该被我们所有人所铭记。
对不起写的有些多了,本人是搞明史的,一提到这里就激动,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1. 为什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中却以多胜少?
官渡之战, 一,袁绍太过自大 刚愎自用 不听良臣忠言 如田丰 许莜 二许莜叛逃 一到曹营就献计烧粮草 并指出袁绍的粮草存放地 三张颌投降曹操 赤壁之战 一曹操起兵北方 兵士不习水战 到南方后水土不服 二连环船 战略失误 三一统北方后曹操骄傲自满 轻信黄盖的诈降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2. 出师用什么成语
出师不利_金山词霸【拼 音】:chū shī bù lì    【解 释】:师:军队.利:顺利.出战不顺利.形容事情刚开始,就遭受败绩.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3. 名字组词
阿世盗名 坐名 罪名 尊名
尊姓大名 做名 总名 奏名
总练名实 自名 赘名 名号
门名家 资名 名 颛名
污名 主名 重望高名 著名
竹林名士 综练名实 众名 综核名实
重名 逐名趋势 智名 志名
制名 指名道姓 治名 至理名言
植物名实图考 中外驰名 指名 正名师
正名定分 名 直名 争名
知名当世 征名责实 正名 知名
重气狥名 鹧鸪名 正名责实 争名逐利
争名竞利 诛名 重气徇名 注名
昭名 争名夺利 诈名 争名于朝,争利于市
徵名责实 责实循名 赞拜不名 赞名
贞名 喿名 职名 原名
缘名失实 喻名 寓名 域名
余名 越名 有名 有名无实
远名 有名亡实 英名 有名有利
淫名 异名同实 隐姓埋名 应名点卯
隐名埋姓 译名 应名 隐迹埋名
蝇名蜗利 应名儿 议名 异名
易名 蝇利蜗名 遗名 遗名去利
艺名 远近驰名 逸名 一举成名
音名 一甲一名 邺下名 邀名
杂名 扬名 邀名射利 耀名
叶名琛 扬名显亲 扬名后世 曜名
扬名显姓 扬名四海 要利盗名 雁塔题名
养名 一钱不名 训名 徇名
循名考实 循名课实 循名责实 循名核实
循名督实 勋名 循名校实 虚名在外
学名 一文不名 雄名 虚名
循名覈实 选名 休名 悬名
凶名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宣名 形名
刑名 殉名 姓名 兴名
行名 雅名 形名参同 幸名
新名词 姓甚名谁 刑名师爷 炫名
小名 修名 星名 小堂名
小名家 枭名 玄名 显名
享名 显姓扬名 显亲扬名 骁名
贤名 物名 显祖扬名 香名
遐迩闻名 行亏名缺 骛名 衔名
喜名 无可名状 遐尔闻名 嫌名
问名 未名社 蜗名蝇利 惜名
闻名 蜗名微利 问名财 闻名丧胆
无记名投票 闻名遐迩 闻名不如见面 未名
蜗角虚名 系名 违利赴名 无名的裘德
无名异 无名租 微名 望子成名
枉担虚名 无名 无名小卒 无名白
像形夺名 无名英雄 无名指 无名之朴
无名钱 无名揭帖 无名孽火 无名印
无名肿毒 无名火气 无名小辈 无名之师
文名 无名火 无名氏 无名之璞
头名 忘名 外名 徒有虚名
伪名 无名子 托名 徒有其名
退名 同名同姓 完名 完名全节
徒拥虚名 通名 同名 提名道姓
特除名 徒负虚名 贪名图利 提名
特奏名 谈名 逃名 腾名
威名 贪名逐利 岁名 窕名
题名 贪名 题名会 题名道姓
素负盛名 题名録 堂名 投名
题名乡会 题目正名 四大名旦 私名
殊名 税名 树功扬名 俗名
双名 硕彦名儒 它名 书名号
书名 宿名 树名 受名
守名 饰名 谥名 署假名
死无所名 士绅名流 世名 实名制
市名 时名 鼠技虎名 署名
师出有名 竖子成名 失名 实名
师出无名 盛名之下,其实难符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升名
声名大噪 射利沽名 声名鹊起 盛名难副
声名狼籍 声名文物 诗名 盛名
实至名归 声名赫奕 声名籍甚 声名烜赫
沈名 实至名随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身名两泰
身名俱泰 声名人 身名俱裂 身废名裂
身败名裂 声名 身名 声名狼藉
身名俱败 十姓百名 声名藉甚 杀身成名
身败名隳 善名 身显名扬 身死名辱
双红名帖 三名三高 身名俱灭 三十二名臣
散名 乳名 辱身败名 按名责实
不可名貌 不可名状 榜上无名 备名
白首为功名 必也正名 百名 败名
变迹埋名 报名 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本名
病名 朝名市利 长名 长名榜
卜名 博名 笔名 辟名
避名 变名易姓 标名 别名
兵出无名 并名 播名 成名
采名 擘名 不名一格 不名一文
不名 不名一钱 不名誉 策名委质
策名就列 才名 成名成家 策名
不务空名 册名 藏之名山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藏名 藏诸名山,传之其人 羼名 藏诸名山
称名 称名道姓 常名 名
唱名 黜名 丑名 传名
驰名 驰名当世 出师有名 臭名昭著
初名 词名 驰名中外 出师无名
叱名 除名 驰名天下 崇名
寸名 出名 臭名昭彰 臭名远扬
垂名竹帛 垂名青史 大别名 窜名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4. 封神榜国际版 我50级4大迷宫任务都做了,怎么接不了出师任务
和你师父组队去接任务如果你大于50级则只能无名出师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5. 为什么朱元璋在权力大时仍拥护小韩王为帝?
挟太子以令诸侯嘛!当时他的情况与曹公相似,所以出去“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这样既能在政治上取得优势,又可避免成为众矢之的,一举两得。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10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