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穷”字的成语「穷寇勿迫」

2022年08月18日成语大全59

成语“穷寇勿迫”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窮寇勿迫
成语读音:qióng kòu wù pò
成语简拼:QKWP
成语注音:ㄑㄩㄥˊ ㄎㄡˋ ㄨˋ ㄆㄛˋ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穷寇勿追
成语出处:春秋·齐·孙武《孙子·军争》:“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穷寇:势穷力竭的敌人。对陷于绝境中的敌人,不要追迫太急,以防敌人情急反扑,造成自己不应有的损失
成语用法:穷寇勿迫作宾语、定语;指不追无路可走的敌人。
英文翻译:Build golden bridges for the flying foe.

成语“穷寇勿迫”的扩展资料

1. “穷寇勿迫,围师必阙!”是啥意思?
  “穷寇勿迫围师必阙”一词源于《孙子兵法·军争篇》,它包含着辩证的谋略思想。就其普遍指导性而言,它不仅限于军事领域,也可伸展到政治、经济、科技等广阔的空间。同样,它对我们做企业管理工作也不例外。本人结合多年来的经验,就这一谋略思想在现代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谈些看法。
  
  一、说话讲策略。
  
  “穷寇勿迫,围师必阙”的基本精髓之一是:不要置对方于绝境,逼其殊死反击,而要给对方一定的回旋余地,以避免双方交战程度紧张激烈。因此,我们在做管理工作中与对对方语言表述和交流时,也要给其留有一定的余地。不能说满话、难听的话、刺耳的话,而要考虑对方的承受能力,避免“顶牛”和抵触情绪。一是点到不点透。在教育、讲评工作或谈心时,于一般性的问题宜点到为止,不可深究,以免简单问题复杂化,人为造成对立情绪。二是泛指不特指。对一些刚刚露头的不良倾向和苗头,要采取“敲山震虎”的办法,只泛讲,不具体到某人某事,给人以“言者无心”的感觉,从而达到“听者有意”的目的。这也符合思想政治工作尊重人、理解人的基本要求。三是柔中寓刚。常言道“有理不在声高”。谈话说理时语气要随和、平缓,使工作对象有一种“亲和感”,但要不失原则、立场,做到情理适度。
  
  二、办事留余地。
  
  “穷寇勿迫,围师必阙”的基本精髓之二是:在包围上有意留下一个阙口,把制胜的着眼点和立足点放在阙口上,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国时,曹操在壶关围攻袁绍残部久攻不克,后来网开一面故意让守敌逃离坚固城防工事,结果很快就破了敌、夺了关。这种谋略对我们在管理中处理具体问题很有启发。它要求我们在处理问题时,不要搞“顶牛战术”强行硬攻,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因时因事因人把问题解决好。一是悬而不绝。管理工作的是教育人、改造人、极大限度地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而不是压制人、打击人、挫伤人的工作热情。对于“个别人”问题的处理就要悬而不绝。“悬”是抓住问题不放,依据条规制度严肃处理:“不绝”是指处理过程中不要无限上纲,一棍子把人打死。这既可以使受管理者在思想上有较强的震动,又可使其感受到工作中还有改过的机会和成功的希望,进而达到教育、促动转化之目的。二是秘而不宣。对涉及个人品德、修养、声誉、生活隐私等方面的问题一定要冷处理,缩小范围和影响,使之妥善解决。三是堵而疏之。在贯彻各种制度规定、安排工作及布置任务时,不单是让下知道不能怎么做和只能怎么做的硬性规定,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懂得为什么作出这样的规定,从而使其将贯彻执行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三、思路要开阔。
  
  “穷寇勿迫,围师必阙”的精髓之三是:它具有逆常规、出奇招、险中求胜的新意和特点。我们在做管理工作时,不要被一些条条框框所束缚,而要敢于突破创新,勇于实践。在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有了许多新的变化。当前,我们要针对中层领导、职工思想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大胆地探索研究具有时代特色的新路子、新方法,发挥管理工作应有的作用。
  
  在现代营销战中,“穷寇勿迫,围师必阙”策略运用得很多。首先,对阵双方,尤其是力量强的一方,更不必倚强用强。很显然,一个年年叫嚷着洗牌重整的行业,结局无非是良币不振,劣币不去。若良币苦苦相逼,劣币破罐子破摔,大打价格战,还不是整个行业一损俱损?其次,潮涨潮落,上台时想到下台日,智者基本悟性。希望别人怎么对自己,自己就怎么对别人。在别人困难时给人一滴水,自己困难时也许能收获十桶油。第三,每一个行业都需要领袖。除了数字实力,更需要建立商业伦理的魅力。“穷寇勿迫,围师必阙者”比斩草除根者显然可以获得倍的道义分。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2. 请问“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详解
三句话表达了同一个意思 就是要网开一面 因为兔子逼急了也会咬人的。 “正在往家乡走的军队不要拦截,因为大家归心似箭,可以不顾一切的战斗;包围敌人的时候一定要留一个缺口,已经无路可走的流寇就不要在追赶了”。不论你与敌人相比有多强大,都不要把他逼到绝境,否则就是两败俱伤。不如打机敌人有生力量,然后我军全身而退。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3. 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 是什么意思
军争第七
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
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军争为利,军
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
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
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
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
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变
者也。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
分众,廓地分利,悬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夫金鼓旌
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民既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
法也。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
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
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
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提要]本篇以“诈”“动”“分合”为指导,论述军队在战场上实际接战中的战机选择问题,要求指挥者创造战机,不失时机地把握战机。
孙子说:大凡用兵的法则,将帅受领国君的命令,从组织民众编成军队,到开赴前线驻地扎营与敌对阵,这中间最困难的事情莫过于与敌人争夺有利的制胜条件了。军争中最难的地方,又在于如何通过迂远曲折的途径达到近直的目的,化患害为有利。故意迂回绕道,并用小利引诱迟滞敌人,这样就能做到比敌人后出动而先到达必争的要地,这就叫做懂得“以迂为直”的计谋。故两军相争是为了有利于自己,若举大众而争,反失利而成为危险了。全军带着所有辎重去争利,就会行动迟缓而赶不上;丢弃大军去争利,辎重就会丢失。因此,卷甲急进,日夜不休息,以加倍的行程连续行军,走上百里的路程去与敌争利,三军将领都有可能被擒,身体健壮的士卒先到了,体弱疲倦的掉了队,采用这种方法,可能只有十分之一的兵力赶到;走上五十里的路程去与敌争利,先头部队的将领就可能遭受挫败,采用这种方法部队也只有半数赶到;走上三十里的路程去争利,部队也只有三分之二赶到。因此,军队没有辎重,无以为战就会覆亡,没有粮食就不能生存,没有物资储备,转输不继,就会覆亡。所以,不了解列国诸侯的计谋,不能与其结交;不熟悉山林、险阻、沼泽等地形的,不能行军;不使用向导的,不能得地利。故用兵打仗以诡诈多变为根本,根据是否有利采取行动,分散或集中使用兵力,随情况而变。军队行动快速时,像飘风骤至;行动缓慢时,像严整的森林;进攻敌人时,像迅猛的烈火;驻守时,持重像山岳一样屹立不动;荫蔽时,像阴云蔽天看不见日月星辰那样;动作起来,就像万钧雷霆的震击。夺取敌“乡”的粮食、资财、要分兵数路,开拓疆土,要分守要地,衡形势,相机而动。先懂得以迂为直、以直为迂计谋的,就能胜利。这就是两军相争的原则。《军政》上说:“用语言指挥听不到,所以用金鼓之声,令其或进或止,用动作指挥看不清,所以用旌旗之形,令其或开或合。”金鼓旌旗都有是用来统一军队作战行动的;军队行动既然统一了,那么勇敢的将士就不得单独前进,怯懦的也不得单独后退,这就是指挥人数众多的军队的方法,所以,夜间作战要多使用火光和鼓声,白天作战要多使用旌旗,之所以变换这些信号,都是为了适应士卒视听的变化。 三军可以挫伤其锐气,将军可以动摇其决心。军队早朝初战的时候,士气旺盛,陈兵到中午时候,士气就逐渐怠惰,到了日暮,士卒就会气竭思归。所以,善于用兵的人,总是避开敌人的锐气,等到敌人松懈疲惫人心思归时,才去打它,这是掌握军队士气的方法。以自己的严整来对待敌人的混乱,以自己的镇静来对待敌人的吵闹,这是掌握军心的方法。以自己的靠近战场来对待敌人的远道而来,以自己的安逸休整来对待敌人的奔走疲劳,以自己的粮足食饱来对待敌人的粮尽人饥,这是掌握军力的方法。不去迎击旗帜整齐,部署周密的敌人,不去攻击阵容严整、实力雄厚的敌人,这是掌握因敌变化的方法。 所以,用兵的方法:敌人占领高地,不要去仰攻;敌人背靠高地,不要从正面攻击;敌人假装败退,不要去追击;强大的敌人,不要去进攻;敌人以利诱我,不要贪食其饵;正在撤退回去的敌人,不要去拦阻;包围敌人,要留有缺口;对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去逼迫它。这些都是用兵应当掌握的方法。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4. “穷寇勿迫,围师必阙!”是什么意思?
“穷寇勿迫围师必阙”一词源于《孙子兵法·军争篇》,它包含着辩证的谋略思想。就其普遍指导性而言,它不仅限于军事领域,也可伸展到政治、经济、科技等广阔的空间。同样,它对我们做企业管理工作也不例外。本人结合多年来的经验,就这一谋略思想在现代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谈些看法。
军争第七
原文: 【军争第七】
1.孙子说: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2.故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军将,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3.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变者也。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4.《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5.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6.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译文: 【军争第七】
1.孙子说:用兵的原则,将领接受君命,从召集军队,安营扎寨,到开赴战场与敌对峙,没有比率先争得制胜的条件更难的事了。“军争”中最困难的地方就在于以迂回进军的方式实现更快到达预定战场的目的,把看似不利的条件变为有利的条件。所以,由于我迂回前进,又对敌诱之以利,使敌不知我意欲何去,因而出发虽后,却能先于敌人到达战地。能这么做,就是知道迂直之计的人。
2.“军争”为了有利,但“军争”也有危险。带着全部辎重去争利,就会影响行军速度,不能先敌到达战地;丢下辎重轻装去争利,装备辎重就会损失。卷甲急进,白天黑夜不休息地急行军,奔跑百里去争利,则三军的将领有可能会被俘获。健壮的士兵能够先到战场,疲惫的士兵必然落后,只有十分之一的人马如期到达;强行军五十里去争利,先头部队的主将必然受挫,而军士一般仅有一半如期到达;强行军三十里去争利,一般只有三分之二的人马如期到达。这样,部队没有辎重就不能生存,没有粮食供应就不能生存,没有战备物资储备就无以生存。
3.所以不了解诸侯各国的图谋,就不要和他们结成联盟;不知道山林、险阻和沼泽的地形分布,不能行军;不使用向导,就不能掌握和利用有利的地形。所以,用兵是凭借施诡诈出奇兵而获胜的,根据是否有利于获胜决定行动,根据双方情势或分兵或集中为主要变化。按照战场形势的需要,部队行动迅速时,如狂风飞旋;行进从容时,如森林徐徐展开;攻城掠地时,如烈火迅猛;驻守防御时,如大山岿然;军情隐蔽时,如乌云蔽日;大军出动时,如雷霆万钧。夺取敌方的财物,掳掠百姓,应分兵行动。开拓疆土,分夺利益,应该分兵扼守要害。这些都应该衡利弊,根据实际情况,相机行事。率先知道“迂直之计”的将获胜,这就是军争的原则。
4.《军政》说:“在战场上用语言来指挥,听不清或听不见,所以设置了金鼓;用动作来指挥,看不清或看不见,所以用旌旗。金鼓、旌旗,是用来统一士兵的视听,统一作战行动的。既然士兵都服从统一指挥,那么勇敢的将士不会单独前进,胆怯的也不会独自退却。这就是指挥大军作战的方法。所以,夜间作战,要多处点火,频频击鼓;白天打仗要多处设置旌旗。这些是用来扰乱敌方的视听的。
5.对于敌方三军,可以挫伤其锐气,可使丧失其士气,对于敌方的将帅,可以动摇他的决心,可使其丧失斗志。所以,敌人早朝初至,其气必盛;陈兵至中午,则人力困倦而气亦怠惰;待至日暮,人心思归,其气益衰。善于用兵的人,敌之气锐则避之,趁其士气衰竭时才发起猛攻。这就是正确运用士气的原则。用治理严整的我军来对付军政混乱的敌军,用我镇定平稳的军心来对付军心躁动的敌人。这是掌握并运用军心的方法。以我就近进入战场而待长途奔之敌;以我从容稳定对仓促疲劳之敌;以我饱食之师对饥饿之敌。这是懂得并利用治己之力以困敌人之力。不要去迎击旗帜整齐、部伍统一的军队,不要去攻击阵容整肃、士气饱满的军队,这是懂得战场上的随机应变。
6.所以,用兵的原则是:
对占据高地、背倚丘陵之敌,不要作正面仰攻;
对于假装败逃之敌,不要跟踪追击;敌人的精锐部队不要强攻;敌人的诱饵之兵,不要贪食;
对正在向本土撤退的部队不要去阻截;对被包围的敌军,要预留缺口;对于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过分逼迫,这些都是用兵的基本原则。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5. “穷寇勿迫,围师必阙!”是什么意思?
“穷寇勿迫围师必阙”一词源于《孙子兵法·军争篇》,它包含着辩证的谋略思想。就其普遍指导性而言,它不仅限于军事领域,也可伸展到政治、经济、科技等广阔的空间。同样,它对我们做企业管理工作也不例外。本人结合多年来的经验,就这一谋略思想在现代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谈些看法。
军争第七
原文: 【军争第七】
1.孙子说: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2.故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军将,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3.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变者也。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4.《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5.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6.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译文: 【军争第七】
1.孙子说:用兵的原则,将领接受君命,从召集军队,安营扎寨,到开赴战场与敌对峙,没有比率先争得制胜的条件更难的事了。“军争”中最困难的地方就在于以迂回进军的方式实现更快到达预定战场的目的,把看似不利的条件变为有利的条件。所以,由于我迂回前进,又对敌诱之以利,使敌不知我意欲何去,因而出发虽后,却能先于敌人到达战地。能这么做,就是知道迂直之计的人。
2.“军争”为了有利,但“军争”也有危险。带着全部辎重去争利,就会影响行军速度,不能先敌到达战地;丢下辎重轻装去争利,装备辎重就会损失。卷甲急进,白天黑夜不休息地急行军,奔跑百里去争利,则三军的将领有可能会被俘获。健壮的士兵能够先到战场,疲惫的士兵必然落后,只有十分之一的人马如期到达;强行军五十里去争利,先头部队的主将必然受挫,而军士一般仅有一半如期到达;强行军三十里去争利,一般只有三分之二的人马如期到达。这样,部队没有辎重就不能生存,没有粮食供应就不能生存,没有战备物资储备就无以生存。
3.所以不了解诸侯各国的图谋,就不要和他们结成联盟;不知道山林、险阻和沼泽的地形分布,不能行军;不使用向导,就不能掌握和利用有利的地形。所以,用兵是凭借施诡诈出奇兵而获胜的,根据是否有利于获胜决定行动,根据双方情势或分兵或集中为主要变化。按照战场形势的需要,部队行动迅速时,如狂风飞旋;行进从容时,如森林徐徐展开;攻城掠地时,如烈火迅猛;驻守防御时,如大山岿然;军情隐蔽时,如乌云蔽日;大军出动时,如雷霆万钧。夺取敌方的财物,掳掠百姓,应分兵行动。开拓疆土,分夺利益,应该分兵扼守要害。这些都应该衡利弊,根据实际情况,相机行事。率先知道“迂直之计”的将获胜,这就是军争的原则。
4.《军政》说:“在战场上用语言来指挥,听不清或听不见,所以设置了金鼓;用动作来指挥,看不清或看不见,所以用旌旗。金鼓、旌旗,是用来统一士兵的视听,统一作战行动的。既然士兵都服从统一指挥,那么勇敢的将士不会单独前进,胆怯的也不会独自退却。这就是指挥大军作战的方法。所以,夜间作战,要多处点火,频频击鼓;白天打仗要多处设置旌旗。这些是用来扰乱敌方的视听的。
5.对于敌方三军,可以挫伤其锐气,可使丧失其士气,对于敌方的将帅,可以动摇他的决心,可使其丧失斗志。所以,敌人早朝初至,其气必盛;陈兵至中午,则人力困倦而气亦怠惰;待至日暮,人心思归,其气益衰。善于用兵的人,敌之气锐则避之,趁其士气衰竭时才发起猛攻。这就是正确运用士气的原则。用治理严整的我军来对付军政混乱的敌军,用我镇定平稳的军心来对付军心躁动的敌人。这是掌握并运用军心的方法。以我就近进入战场而待长途奔之敌;以我从容稳定对仓促疲劳之敌;以我饱食之师对饥饿之敌。这是懂得并利用治己之力以困敌人之力。不要去迎击旗帜整齐、部伍统一的军队,不要去攻击阵容整肃、士气饱满的军队,这是懂得战场上的随机应变。
6.所以,用兵的原则是:
对占据高地、背倚丘陵之敌,不要作正面仰攻;
对于假装败逃之敌,不要跟踪追击;敌人的精锐部队不要强攻;敌人的诱饵之兵,不要贪食;
对正在向本土撤退的部队不要去阻截;对被包围的敌军,要预留缺口;对于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过分逼迫,这些都是用兵的基本原则。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6. 为什么说“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里清楚指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即国民党的覆灭和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的规律,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不仅这佯,而且也指明了前面所提出的“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论点是完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真理。
出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近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于1949年创作的一首七律。毛泽东(1893—1976年),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这首七律,是毛主席一组战争题材诗词中最后一篇,也是寓意十分深远、气象十分宏伟、格调十分崇高的珍贵的诗篇。
诗中首联描绘了解放军渡江解放南京的雄伟场面;颔联赞颂了南京解放所取得的历史性胜利,抒发了欢庆南京解放的革命豪情;颈联概括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尾联阐明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对全诗的思想做出哲理性的总结。
原文如下: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译文如下:
革命的暴风雨震荡着蒋家王朝都城南京,解放军以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险,直攻蒋军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南京城。
以雄奇险峻而著称的古都南京城回到了人民手中,她比任何时候都美丽。这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欢欣鼓舞的。
应该趁现在这敌衰我盛的大好时机,痛追残敌,解放全中国。不可学那贪图虚名,放纵敌人而造成自己失败的楚霸王项羽。
自然界如果有知,它会体察到兴盛与衰败这条不可改变的法则。不断地变异、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前进,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词句注释如下:
①钟山:此处用作南京的代语。
②苍黄:这里苍黄就是仓皇,即突然的意思。
③虎踞(jù)龙盘:形容地势优异。
④慨(kǎi)而慷:感慨而激昂。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
⑤宜将剩勇追穷寇: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把敌人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掉,不要留下后患。剩勇:形容人民解放军过剩的勇气。穷寇:走投无路的敌人。 
⑥沽(gū)名:故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猎取名誉。
⑦霸王:指楚霸王项羽。
⑧天若有情天亦老:这里指自然界的运行都是有规律的,新事物终究会取代旧事物。
⑨人间正道:社会发展的正常规律。
扩展资料:
1949年4月20日,全面内战已进入尾声,国民党军队全线溃败,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号令全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
当夜,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的一千余里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23日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后欢欣鼓舞,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7. “穷寇勿迫,围师必阙!”是啥意思?
  “穷寇勿迫围师必阙”一词源于《孙子兵法·军争篇》,它包含着辩证的谋略思想。就其普遍指导性而言,它不仅限于军事领域,也可伸展到政治、经济、科技等广阔的空间。同样,它对我们做企业管理工作也不例外。本人结合多年来的经验,就这一谋略思想在现代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谈些看法。
  
  一、说话讲策略。
  
  “穷寇勿迫,围师必阙”的基本精髓之一是:不要置对方于绝境,逼其殊死反击,而要给对方一定的回旋余地,以避免双方交战程度紧张激烈。因此,我们在做管理工作中与对对方语言表述和交流时,也要给其留有一定的余地。不能说满话、难听的话、刺耳的话,而要考虑对方的承受能力,避免“顶牛”和抵触情绪。一是点到不点透。在教育、讲评工作或谈心时,于一般性的问题宜点到为止,不可深究,以免简单问题复杂化,人为造成对立情绪。二是泛指不特指。对一些刚刚露头的不良倾向和苗头,要采取“敲山震虎”的办法,只泛讲,不具体到某人某事,给人以“言者无心”的感觉,从而达到“听者有意”的目的。这也符合思想政治工作尊重人、理解人的基本要求。三是柔中寓刚。常言道“有理不在声高”。谈话说理时语气要随和、平缓,使工作对象有一种“亲和感”,但要不失原则、立场,做到情理适度。
  
  二、办事留余地。
  
  “穷寇勿迫,围师必阙”的基本精髓之二是:在包围上有意留下一个阙口,把制胜的着眼点和立足点放在阙口上,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国时,曹操在壶关围攻袁绍残部久攻不克,后来网开一面故意让守敌逃离坚固城防工事,结果很快就破了敌、夺了关。这种谋略对我们在管理中处理具体问题很有启发。它要求我们在处理问题时,不要搞“顶牛战术”强行硬攻,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因时因事因人把问题解决好。一是悬而不绝。管理工作的是教育人、改造人、极大限度地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而不是压制人、打击人、挫伤人的工作热情。对于“个别人”问题的处理就要悬而不绝。“悬”是抓住问题不放,依据条规制度严肃处理:“不绝”是指处理过程中不要无限上纲,一棍子把人打死。这既可以使受管理者在思想上有较强的震动,又可使其感受到工作中还有改过的机会和成功的希望,进而达到教育、促动转化之目的。二是秘而不宣。对涉及个人品德、修养、声誉、生活隐私等方面的问题一定要冷处理,缩小范围和影响,使之妥善解决。三是堵而疏之。在贯彻各种制度规定、安排工作及布置任务时,不单是让下知道不能怎么做和只能怎么做的硬性规定,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懂得为什么作出这样的规定,从而使其将贯彻执行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三、思路要开阔。
  
  “穷寇勿迫,围师必阙”的精髓之三是:它具有逆常规、出奇招、险中求胜的新意和特点。我们在做管理工作时,不要被一些条条框框所束缚,而要敢于突破创新,勇于实践。在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有了许多新的变化。当前,我们要针对中层领导、职工思想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大胆地探索研究具有时代特色的新路子、新方法,发挥管理工作应有的作用。
  
  在现代营销战中,“穷寇勿迫,围师必阙”策略运用得很多。首先,对阵双方,尤其是力量强的一方,更不必倚强用强。很显然,一个年年叫嚷着洗牌重整的行业,结局无非是良币不振,劣币不去。若良币苦苦相逼,劣币破罐子破摔,大打价格战,还不是整个行业一损俱损?其次,潮涨潮落,上台时想到下台日,智者基本悟性。希望别人怎么对自己,自己就怎么对别人。在别人困难时给人一滴水,自己困难时也许能收获十桶油。第三,每一个行业都需要领袖。除了数字实力,更需要建立商业伦理的魅力。“穷寇勿迫,围师必阙者”比斩草除根者显然可以获得倍的道义分。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11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