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郭先生」成语故事
“南郭先生”的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齐国的国王非常喜欢听吹竽合奏,好吃懒做的南郭先生想办法混进了乐队,他不懂装懂、摇头晃脑,装出一幅行家的样子。不久老国王死后,新国王喜欢听吹竽独奏,南郭先生这下心虚了,害怕会露馅就连夜逃出了皇宫南郭先生是寓言故事中的哪个主人公?
南郭先生是《滥竽充数》这篇寓言故事里的主人公。故事是这样的: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齐宣王喜欢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有个名叫南郭的处士听说了齐宣王喜欢听合奏,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摆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从这以后,南郭处士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极为得意。其实南郭处士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处士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比别人吹奏得更投入。南郭处士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着丰厚的薪水。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但他喜欢听独奏。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轮流来吹竽给他欣赏。南郭处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南郭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假如这个故事是真实的,就反映了齐国成为了文化中心,强盛的齐国人才的中心,这种情况的出现,真正的人才来了,正所谓林子大了什么人都有,正所谓干大事者不拘小节,也有可能来了一些无才之人,但和人才相比,这些无才之人算得了什么呢?况且这些人也不是一无是处,他们聪明绝顶,应该是骗子中的极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教训,警示我们时刻注意防骗。同时,我们如果让他去作间谍,肯定是上好的人选。最后,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在这里反映的淋漓尽致,一看势头不好,很快逃走了,然而,齐王却没有发现这个人才,不知不觉失去了一个人才,实在是令人痛惜。
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南郭先生是什么意思
南郭先生:比喻无才而占据其位的人。近义词:南郭处士 相似词:南郭处士 先生 冬烘先生 好好先生
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南郭先生是怎样的人?人。
南郭先生是拿来比喻无才而占据其位的人;出 处 《晋书·刘寔传》:“推贤之风不立,滥举之法不改,则南郭先生之徒盈于朝矣。” 典 故 战国时期,齐国的国王非常喜欢听吹竽合奏,好吃懒做的南郭先生想办法混进了乐队,他不懂装懂、摇头晃脑,装出一幅行家的样子。不久老国王死后,新国王喜欢听吹竽独奏,南郭先生这下心虚了,害怕会露馅就连夜逃出了皇宫
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南郭先生到底姓什么?
南郭先生姓南郭;南郭(Nán guō)是中国的一个复姓,姓源出有二:1、出自姜姓,以居住地方位名称为氏。相传周朝齐国国君的同族大夫分居于东郭、南郭、西郭、北郭,各有以地名为姓的。郭为外城,住在南郭的,以南郭为氏。2、出自周初,周文王的弟弟虢叔的后人有南郭氏。历史名人如:南郭子綦、南郭处士。出处:推贤之风不立,滥举之法不改,则南郭先生之徒盈于朝矣。 《晋书·刘寔传》相关故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王非常喜欢听吹竽合奏,好吃懒做的南郭先生想办法混进了乐队,他不懂装懂、摇头晃脑,装出一幅行家的样子。不久老国王死后,新国王喜欢听吹竽独奏,南郭先生这下心虚了,害怕会露馅就连夜逃出了皇宫。
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什么是南郭先生?
南郭先生 ( nán guō xiān shēng )
解 释 比喻无才而占据其位的人
出 处 《晋书·刘寔传》:“推贤之风不立,滥举之法不改,则南郭先生之徒盈于朝矣。”
用 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示 例 我们不能学~那样滥竽充数
近义词 南郭处士
典 故
战国时期,齐国的国王非常喜欢听吹竽合奏,好吃懒做的南郭先生想办法混进了乐队,他不懂装懂、摇头晃脑,装出一幅行家的样子。不久老国王死后,新国王喜欢听吹竽独奏,南郭先生这下心虚了,害怕会露馅就连夜逃出了皇宫
南郭先生
水墨动画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1年摄制
导演:熊耕发 钱家骍 王柏荣
造型设计:张世明
内容: 战国时期,齐国的宣王喜欢听竽的大 合奏,就命乐正组织一支三百人的大型吹竽乐队。齐国有位南郭先生,既无学问又无长,靠斗鸡赌博骗取钱 财。是日,闻得齐宣王招聘吹竽乐师 三百名,南郭眼珠一转就去应聘,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混进了乐队。但他根 本不会吹竽,为了不让自己的竽发出 声音,偷偷用豆子塞住竽口,这样, 他就装模作样地在乐队里“吹奏”起 来。三百名乐师齐奏,气势宏伟,宣 王甚为满意。南郭先生又善于阿谀奉 承,更得宣王嘉奖。可是好景不长, 齐宣王驾崩,齐王继位。新王却喜欢听独奏,于是,乐正便推举南郭先生表演。南郭听后吓得浑身发抖, 竽中塞的一粒豆子也滚落出来,原形毕露,丑态百出,众乐师暗暗好笑。 渭王大怒:“简直是滥竽充数!”欲 惩办南郭。当天,南郭先生就逃之夭 夭。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南郭先生”扩展:
成语出处:《晋书 刘寔传》:“推贤之风不立,滥举之法不改,则南郭先生之徒盈于朝矣。” 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成语用法:南郭先生作主语、宾语;指滥竽充数的人。
反义词:北郭先生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成语解释:比喻无才而占据其位的人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造句:我们不能学南郭先生那样滥竽充数。
成语注音:ㄋㄢˊ ㄍㄨㄛ ㄒ一ㄢ ㄕㄥ
成语简拼:NGXS
英文翻译:south-city retired scholar
成语读音:nán guō xiān shēng
近义词:南郭处士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