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得()”「亡戟得矛」
成语“亡戟得矛”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wáng jǐ dé máo成语简拼:WJDM
成语注音:ㄨㄤˊ ㄐ一ˇ ㄉㄜˊ ㄇㄠˊ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有得有失
成语出处: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离俗》:“亡戟得矛,可以归乎?” 内容来自gyjslw.com
成语解释:比喻得到的和失去的相当,或有失有得。
成语用法:亡戟得矛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有失有得。
英文翻译:the gains offset the losses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打仗,一个小卒在混战中把戟丢了,但捡到一只矛。后退时问路人怎么办?路人说同样是兵器,回去没问题。他又问高唐大夫怎么办,高唐大夫说应该回去捡回来,他们两人重返战场,为寻找戟而英勇战死
成语“亡戟得矛”的扩展资料
1. 有没有什么 什么得什么的词语??? 急急急!热得(嘘嘘喘)酸得(啾啾脸)笑得(蜜蜜甜)做得(呱呱叫)谈得(哈哈笑)急得(团团转)内容来自gyjslw.com
2. 带“亡”字的成语有哪些?
多藏厚亡 、国破家亡 、进退存亡、家破人亡 、亡国灭种 、亡羊之叹 、家破身亡 、亡羊补牢 、名存实亡 、亡命之徒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亡国大夫
多藏厚亡
拼音: ō cáng hòu wáng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
解释: 厚:大;亡:损失。指积聚很多财物而不能周济别人,引起众人的怨恨,最后会损失更大。
出处: 先秦·李耳《老子》:“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国破家亡
拼音: guó pò jiā wáng
近义词: 山河破碎 反义词: 国富民强、国泰民安、天下太平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国家覆灭、家人离散
解释: 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出处: 晋·刘琨《答卢谌书》:“国破家亡,亲友雕残。”
进退存亡
拼音: jìn tuì cún wáng
解释: 前进、后退、生存、死亡。泛指各种好的与坏的处境。
出处: 《周易·乾》:“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家破人亡
拼音: jiā pò rén wáng
近义词: 妻离子散、流离失所 反义词: 家给人足、安居乐业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补语、分句;常与妻离子散连用
解释: 家庭破产,人口死亡。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元安禅师》:“师曰:‘家破人亡,子归何处?’”
亡国灭种
拼音: wáng guó miè zhǒng
解释: 国家灭亡,种族灭绝。谓一个国家被彻底毁灭。
亡羊之叹
拼音: wáng yáng zhī tàn
解释: 亡:丢失。叹:叹息。为丢失了羊而叹息。比喻探索学问,徘徊歧路,结果一无所得,空留遗憾。亦作“亡羊歧路”。
家破身亡
拼音: jiā pò shēn wáng
解释: 〖解释〗家庭毁灭,自身死亡。
出处: 〖出处〗《晋书·温峤传》:“会琨为段匹磾所害,峤表琨忠诚,虽勋业不遂,然家破身亡,宜在褒崇,以慰海内之望,”
亡羊补牢
拼音: wáng yáng bǔ láo
近义词: 知错就改 反义词: 时不我待、知错不改
用法: 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贬义
解释: 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名存实亡
拼音: míng cún shí wáng
近义词: 有名无实 反义词: 名副其实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补语;形容只剩一个空名
解释: 名义上还存在,实际上已消亡。
出处: 先秦·韩非《韩非子》:“惑主不然,计其入不计其出,出虽倍其入,不知其害,则是名得而实亡。”
亡命之徒
拼音: wáng mìng zhī tú
近义词: 不逞之徒 反义词: 谦谦君子
用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解释: 指逃亡的人。也指冒险犯法,不顾性命的人。
出处: 《周书·郭彦传》:“亡命之徒,咸从赋役。”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拼音: rén wèi cái sǐ,niǎo wèi shí wáng
解释: 旧时俗语。意思是为了追求金钱,连生命都可以不要。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拼音: shùn tiān zhě cún,nì tiān zhě wáng
解释: 〖解释〗指顺从天道的就生存,违背天道的则灭亡。
亡国大夫
拼音: wáng guó dà fū
解释: 《礼记·射义》:“贲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其余皆入。”孔颖达疏:“亡国之大夫者,谓亡君之国,言不忠且无智也。”后因以“亡国大夫”指不忠不智的前朝遗臣。内容来自gyjslw.com
3. 成语接龙生死存亡后面是什么(4个)
生死存亡 亡羊补牢 牢不可破 破釜沉舟 舟车劳顿 顿口无言 言不由衷内容来自gyjslw.com
4. 亡戟得矛的成语典故
【出处】: 《吕氏春秋·离俗》:“亡戟得矛,可以归乎?” 【成语故事】:鞍(春秋时齐,今山东济南市)之战是《左传》中最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鲁成公二年(公元前589年)。开始时,齐军小胜。齐侯误以为晋军怯弱,不堪一击,命令士兵打败晋军后,再吃早饭战役开始时,一个齐军战士落在大队人马后,正在手握长戟向前猛冲,突然从侧面杀出两名晋军拦住去路。齐军士兵独自一人毫不畏惧,将长戟抡动如飞,猛刺晋军。两名晋军奋勇对敌,一前一后用长予与齐军格斗。双方经过一番苦斗,齐军士兵终是单人不敌四手,手中长戟被晋军打掉了。齐军没了兵刃,转身逃去。两名晋军表现得十分仁义大度,他们不屑追杀失去兵器的勇士,掉头奔向大战场。齐军士兵逃跑时发现草丛中有战死士兵丢弃的长矛,他顺手起来准备重新参战。他向前跑了几步,猛然想起,战场上丢失兵器,按齐军军法是要受惩处的。他开始犹豫起来,不知如何是好。正在访径无计的时候,他发现远处有个人影向他缓缓走来。他想:“应该向别人请教一番,该如何摆脱困境。”齐军士兵急忙向来人跑去,跑至近前一看,来人像个读书人。齐军士兵心中大喜,立在路旁,向来人抱拳行礼,然后恭敬地问道:“请问先生,我在作战时失掉大戟,但又抬到一条长矛,您看,我还会受到惩罚吗?”读书人觉得这不是个问题,就不假思索地说:“戟是兵器,矛也是兵器,丢了戟,得到一条矛(亡戟得矛)得失相当嘛,不会受处罚的。”读书人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齐军士兵仍然不放心,他认为,一个书生哪里会懂军中法规,摇摇头,叹口气,仍感到十分为难。他心情沮丧地站在原地发呆。突然,他隐隐听到远处传来阵阵銮铃声响。原来是镇守高唐的齐国大夫经过这里。齐军士兵向大夫报告了亡戟得矛的过程,然后问,是否可以回营。齐大夫大怒,训斥道:“戟是戟,矛是矛,两者不能相抵,你等着受军法惩处吧。”这位士兵不愿受军法惩治,此时战事齐军渐渐不支,纷纷后退。这位齐军却坚持作战。他的同伴劝他一同逃命,他悲壮地说:“与其回去受军法处置而死,还不如多杀几个敌人,战死沙场乃是战士的本色。”他说完,抱着必死的决心返身投入战斗,直至战死。内容来自gyjslw.com
5. 带亡的成语有哪些
亡羊补牢、
唇亡齿寒、
歧路亡羊、
亡命之徒、
人琴俱亡、
追亡逐北、
多歧亡羊、
名存实亡、
救亡图存、
生死存亡、
自取灭亡、
家破人亡、
亡国之音、
危急存亡之秋、
人亡政息、
三户亡秦、
齿亡舌存、
亡矢遗镞、
危急存亡、
臧谷亡羊、
国破家亡、
亡国灭种、
若存若亡、
亡羊之叹、
多藏厚亡、
亡戟得矛、
亡羊得牛、
存亡继绝、
亡国之声、
存亡绝续内容来自gyjslw.com
6. “矛”字的组词有哪些?
矛盾、矛头、竹矛、操矛入室、长矛、矛戟、矛戟、倒持戈矛、霜矛、亡戟得矛、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1、矛盾[máo dùn]比喻言行自相抵触。 辩证法上指客观事物和人类思维内部各个对立面之间互相依赖又互相排斥的关系
2、矛头[máo tóu]矛的尖端,比喻攻击的锋芒
3、竹矛[zhú máo]竹制长柄直刺兵器。
4、操矛入室:[cāo máo rù shì]比喻深入了解对方,找出其纰漏,又以对方的论点来批驳对方。
5、长矛:[cháng máo]一端装有钢尖的长杆武器,有时在边上有钩状物或锄状物,在被刺刀取代之前一直为步兵所用
6、矛戟[ máo jǐ ] 矛和戟。亦用以泛称兵器。
7、倒持戈矛[dǎo chí gē máo]犹言倒持泰阿。戈、矛,皆兵器。
8、霜矛[shuāng máo ] 明亮锋利的矛。
9、亡戟得矛[wáng jǐ dé máo]比喻得到的和失去的相当,或有失有得。
10、以子之矛,攻子之盾[yǐ zǐ zhī máo,gōng zǐ zhī dùn]比喻拿对方的观点、方法或言论来反驳对方。内容来自gyjslw.com
7. 亡戟得矛造句?
小明橡皮擦丢了,原来找不到的铅笔找到了,算是亡戟得矛。
内容来自gyjslw.com
8. 亡戟得矛的解释和造句
齐国和晋国互相征战。平阿(地名)的余子(官名)丢失了戟捡到矛,退下战场离去,心里不痛快。问路上的陌生人说:“丢失了戟捡到矛,可以回家吗?”陌路人说:“戟是兵器,矛也是兵器,丢失兵器又捡到兵器,有什么不可以回家的?”离开的路上走着,心里还是不痛快,碰到高唐(地名)的孤(官名)叔无孙,就挡在他的马前,说:“今天打仗,丢失了戟捡到矛,可以回家吗?”叔无孙说:“矛不是戟,戟不是矛,丢失了戟捡到矛,它们难道可以相抵吗?”平阿(地名)的余子(官名)说:“是啊!”反身回去参战。跑步,才赶上了战斗。于是战死了。叔无孙说:“据我所知,君子救人于患难,必须同甘共苦。”(于是)快跑去参与战斗,也是到死也没离去。 造句:在塞翁失马中,丢了一匹马,却得到了一群马;摔断了脚,却免于服兵役而保全了性命,也算得上是亡戟得矛了。
内容来自gyjslw.com
9. 亡戟得矛出自于哪?
此典出自《侣氏春秋·离俗览·离俗》。齐、晋两国交战,平阿邑的一名预备役士兵在作战时丢失了戟却拣到了一支矛,撤退时他很不痛快,对路边的人说:“我丢了支戟,拣到支矛,可以回去吗·”那人说:“戟也是兵器,矛也是兵器,丢了兵器又拣到兵器,为什么不能回去·”士兵继续往回走,心里还是不痛快,路上,又碰到高唐邑的一个孤儿叔无孙,他就拦在叔无孙的马前说:“今天打仗,我丢了支戟,拣到支矛,可以回去吗·”叔无孙说:“矛不是戟,戟不是矛,虽然你丢失了戟,拣到支矛,但两者不能相抵,你回去后难道能够当得住上司的责问吗·”听了此话,那个士兵说:“噫!回去打仗,现在赶快回去还来得及。”他终于战死在疆场。叔无孙知道后,说:“我听说:君子使人遭受祸患,就一定要和他共患难。”说完,快速策马奔赴战场,结果也死在战场上没能活着回来。
内容来自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