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才逸”「才藻艳逸」
成语“才藻艳逸”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才藻艷逸成语读音:cái zǎo yàn yì
成语简拼:CZYY
成语注音:ㄘㄞˊ ㄗㄠˇ 一ㄢˋ 一ˋ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瑀子籍才藻艳逸,而倜傥放荡。”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才藻:才情和文采,才华;艳:华美;逸;超逸。才华华美超逸
成语用法:才藻艳逸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才华。
成语“才藻艳逸”的扩展资料
1. 求王弼和阮籍的资料以及他们的关系王弼(226--249)
三国魏玄学家。字辅嗣。魏国山阳(今河南焦作)人。曾任尚书郎,少年即享高名,好谈儒道,辞才逸辩,与何晏、夏侯玄等同开玄学消谈风气,竞事清谈。认为’道者,’无’之称也’,天地虽大,’寂然至无,是其
本矣’。’无’是宇宙万物的本体,’万物皆由道而生’。强调’贵无’而’贱有’,并从本末、体用、动静、一多等关系上来论证’以无为本’。认识上提出’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的思想。从’凡有皆始于无’,肯定名教(有)出于自然(无)。用’援老入儒’方式。为封建伦理纲常辩护,即以新的玄学代替当时逐渐失势的汉儒经学。其注《易》偏重哲理,扫除汉代经学烦琐之风。著作有《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注》、《老子指略》。
阮籍(210~263) 三国魏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的儿子。
生平
阮籍 4岁丧父,家境清苦,勤学而成才。阮籍在政治上本有济世之志,曾登广武城,观楚、汉古战场,慨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当时明帝曹□已亡,由曹爽、司马懿夹辅曹芳,二人明争暗斗,政局十分险恶。曹爽曾召阮籍为参军,他托病辞官归里。正始十年(249),曹爽被司马懿所杀,司马氏独朝政。司马氏杀戮异己,被株连者很多。阮籍本来在政治上倾向于曹魏皇室,对司马氏集团怀有不满,但同时又感到世事已不可为,于是他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闭门读书,或者登山临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口不言。钟会是司马氏的心腹,曾多次探问阮籍对时事的看法,阮籍都用酣醉的办法获免。司马昭本人也曾数次同他谈话,试探他的政见,他总是以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来应付过去,使司马昭不得不说’阮嗣宗至慎’。司马昭还想与阮籍联姻,籍竟大醉60天,使事情无法进行。不过在有些情况下,阮籍迫于司马氏的淫威,也不得不应酬敷衍。他接受司马氏授予的官职,先后做过司马氏父子三人的从事中郎,当过散骑常侍、步兵校尉等,因此后人称之为’阮步兵’。他还被迫为司马昭自封晋公、备九锡写过’劝进文’。因此,司马氏对他采取容忍态度,对他放浪佯狂、违背礼法的各种行为不加追究,最后得以终其天年。
在思想上,阮籍崇奉老、庄。这一方面是鉴于当时险恶的政治情势,他需要采取谦退冲虚的处世态度,道家思想正好可以做他的精神依托,另一方面也是受了当时盛行的玄学的影响。阮籍也是魏晋玄学中的重要人物。他曾写过两篇著名的论文《通老论》、《达庄论》。不过阮籍并非纯宗道家,他对儒学也并不一概排斥,如他在《乐论》一文中就充分肯定孔子制礼作乐对于’移风易俗’的必要性,认为’礼定其象,乐平其心,礼治其外,乐化其内,礼乐正而天下平’。
赋、文创作 阮籍作品今存赋 6篇、散文较完整的9篇、诗90余首。他的赋都是短篇小赋,或咏物,或述志,内容不一。《清思赋》中说’清虚廖廓,则神物来集;飘□恍惚,则洞幽贯冥;冰心玉质,则激洁思存;恬淡无□,则泰志适情’,写出了超凡绝尘的’清思’境界。《首阳山赋》颂赞了伯夷、叔齐重视名节、清虚自守的精神,赋末说’托言于夷、齐,其思长,其旨远’,显示了作者与古人冥合的意思。《鸩赋》以鸩被犬所害为题材,寄寓了作者自身在现实生活中的惧祸心情。《猕猴赋》则以猕猴作为鹄的,批判了社会上的势利小人,此赋明显带有讽刺’礼法之士’的意味。以上两篇咏物赋,篇帙短小,语言简洁明练,而且全篇用托喻写法,意象生动,现实针对性又强,是阮籍赋中的佳作。
阮籍的论说文,都是阐述其哲学观念的,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思想,如《通老论》、《达庄论》、《通易论》、《乐论》等。这些论说文,都是采用’答客问’的辩难式写法,主人公则是’阮子’、’阮先生’或’先生’。所以读者从这些文章中,可以看到作者为自己塑造的玄学家形象。文章注重结构上的逻辑层次,一般都首尾照应,论证逐层深入,善于作抽象的、本质的分析,体现了魏晋时期思辩方式的进步。它们的语言风格比较朴素凝重,不尚华饰,稍有骈化的痕迹。
《大人先生传》是阮籍今存最长的作品,4000余字。据《晋书·阮籍传》载,这篇作品作于阮籍游苏门山见仙人孙登之后。所谓’大人’即仙人,用司马相如《大人赋》意。文体与他的论说文近似,也采取辩难的方式展开,不过主人公已不是’阮先生’,而是改为’与自然齐光’、’变化神微’的’大人先生’了。文章一方面阐发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旨趣,一方面也对世俗庸人作了讥讽,特别是在第一段与’君子’的对话中,其思想锋芒之锐利,是阮籍著作中仅见的。从艺术上看,此文也是阮籍散文中最出色的。特别是’虱处□中’这一寓言故事,形象生动,寓理深刻,显然是受了《庄子》文风的影响。在这段故事之末,作者写道:’汝君子之处区之内,亦何异夫虱之处□之中乎!’强烈表达了对’礼法君子’的憎恶。在语言运用上,此文音节整齐,而且基本都用韵,时见对偶文句,有的地方铺排较多,接近于赋的风格。
咏怀诗 阮籍的诗歌代表了他的主要文学成就。其主要作品就是五言《咏怀诗》82首。此外还有四言《咏怀诗》,今存13首。这些诗的具体写作时间及背景已难确考,一般认为它们不是一时之作,而是包括了平生不同时期的作品,总题为’咏怀’。《咏怀诗》全都是抒情述怀作品。由于阮籍生活在特殊的政治环境中,加上他独特的性格和处世态度,使他的诗歌面貌很有个人特色。《文选》李善注引说:’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情测。’指出了它在内容上以感叹身世为主,也包含着讥刺时事的成分,在表现方式上则曲折隐晦。
《咏怀诗》中的身世之感,可分两个方面。一是自述生平经历及理想志向,一是表现惧祸忧生心情。这两方面有时分写,有时合说,并无定规。主要写生平经历志向的,如第 5首叙述’平生少年时’放志游乐情形,以及事后自悔岁月蹉跎的苦恼。第15首述’昔年十四五,志尚好诗书’,曾以颜回、闵子骞自期,但后来则又自己觉得荣名皆空、万念俱灰。又如第29首述’昔余游大梁’情状,第61首述自己’少年学击剑’等事,都可归入此类。此外,某些篇章主要是写诗人求仙及隐逸思想的,如第81首’昔有神仙者’、第74首’猗□上世士’,略同于游仙诗或招隐诗,反映了阮籍要坚持志节、不想同流合污的内心愿望,表现了他对解脱矛盾苦闷途径的寻求,基本上也可算在这一类里。主要写惧祸忧生心情的,如第1首,述诗人彻夜不寐,对着清风、明月起坐弹琴,耳中传来孤鸿悲鸣,不禁使他’忧思独伤心’。第3首’嘉树下成蹊’就比较明白地说出了在秋冬万物凋零时节中’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的沉重心情。此外如第11首’湛湛长江水’、第47首’生命辰安在’、第71首’木槿荣丘墓’等,都有较明显的忧生情绪。在诗歌中嗟叹人生不永,《古诗》和建安诗歌中就有不少。谢灵运就曾说曹植’颇有忧生之嗟’(《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阮籍父亲阮□也好作这一类诗。不过到阮籍的时代,政治形势更为险恶,他结合着自己的身世,不论在思想深度和表现技巧上又都有所发展。
’讥刺时事’,是阮籍诗中相当’隐避’因而颇难坐实的内容。前人曾在这方面下过很多勾稽考索的功夫,所说纷纭而大部分还难作定论。只有少部分篇章,能够体味出确有涉于时事,或者蕴含着对某种事实的看法。如第31首’驾言发魏都’,是写战国时梁惠王耽乐而军败身亡事的,陈沆以为此’借古以寓今也。明帝末路,歌舞荒淫,而不求贤讲武,……不亡于敌国,则亡于□,岂非百世殷鉴哉!’(《诗比兴笺》)其说近是。不过诗篇所暴露的,恐不止是明帝末年,还应包括整个魏末时期。又如第67首’洪生资制度’,是写’洪生’即鸿儒的,诗中说他们凭借着礼乐制度和次序纪纲,摆出道貌岸然姿态,但他们的言论行为,都是虚伪的,末二句说’委曲周旋仪,姿态愁我肠’,表示了诗人对这些’礼法之士’的批判态度。
《咏怀诗》在艺术上具有很大魅力。它的风格浑朴、洒脱、含蓄。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是,诗人在写作时不去刻意雕琢煅炼,而是凭着自己的感情所至,来驱遣才力,自然成文。这就是刘勰所说的’阮籍使气以命诗’(《《文心雕龙》·才略》)。另外,这种风格的形成,与描写上的不拘执实事、多用比兴也有关系。阮籍诗中的比兴,运用极为普遍,几乎无篇不比兴。比兴的素材很广泛,包括历史故事、典籍载记、神话传说,直到眼前景物,信手拈来,皆成文章。如第2首’二妃游江滨’,通篇以郑交甫遇二妃的传说作譬,抒发诗人与某友人’如何金石交,一旦更离伤’的感慨。第 6首’昔闻东陵瓜’,又以汉代召平行迹为喻,烘托出诗人’布衣可终身,宠禄岂足赖’的胸臆。第21首’于心怀寸阴’,又写冲天的玄鹤不与鹌鹑游于中庭,来表示诗人不屑与礼法之士为伍的决心。诸如此类的比兴,使诗篇呈现出一种才藻艳逸的风貌。又由于阮诗的比兴在意念上往往不是很切近的,而是比较悠远、旷放,给读者以较为宽广的联想余地,这就增强了诗篇’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钟嵘《诗品》上)的含蓄效果。
影响及作品流传 阮籍这样的文人,在封建时代里有一定代表性。他的《咏怀诗》继承了建安诗歌的传统,在五言诗的领域里作了新的开拓,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后世的广泛重视。文学史上有不少诗人都仿效作《咏怀诗》。陶渊明、庾信、陈子昂、李白等优秀诗人,都从阮籍的诗歌作品中汲取养料,从而丰富了他们的诗歌风格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2. “文采出众”是什么意思?
文字写的特别地好!文采从众人中脱颖而出文章写的好,表达丰富,写的精彩入神。
1,形容文采出众的词语:笔底生花,春华秋实,摛翰振藻,摛文掞藻,才藻富赡,才藻艳逸
2, 后人用“夺锦之才”或“夺袍之才”,称文采出众之人。
3, 她,在家庭的熏陶下,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
4,一向文采出众的他,以为是网站故意诋毁,还带人跑到网站办公室讨说法,最后还发火砸了电 脑。
5,不过所不同的是,这位贪官文采出众,堪称“才女”,悔过书引经据典,令人刮目相看。
6,技艺精湛,文采出众,通人情,明道理,弘毅宽厚,逸群之才……像这样的年轻人,江湖上何止成千 上万。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3. 形容文采很好的成语有哪些?
妙笔生花、如橼巨笔、文采斐然、力透纸背
形容“文采很好”的成语:
【笔底生花】形容文采特异,作品华丽。
【摛翰振藻】翰:毛笔,引申为文词;振:发舒。施展文采,铺陈辞藻。
【辞趣翩翩】辞趣:文辞的意趣;翩翩:形容风致、文采的优美。指文辞的意趣很优美。
【摛文掞藻】摛、掞:发舒,铺陈。施展文采,铺陈辞藻。
【才藻富赡】藻:文采;赡:充足。富有才华文采。
【摛藻绘句】摛:铺陈;藻:文采。铺陈辞藻,描绘句子。形容以华丽的辞藻写作。
【才藻艳逸】才藻:才情和文采,才华;艳:华美;逸;超逸。才华华美超逸。
【凤采鸾章】形容诗文的文采华丽。
【斐然成章】斐、章:文采。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
古有李白,杜甫,李清照,后有巴金,朱自清,韩寒等等,他们都是很有文采的人,我们总用“妙笔生花、如橼巨笔、文采斐然,才思敏捷“来形容他们,真是一点也不为过。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4. 表示艳的四字成语
艳如桃李 容颜像成熟的桃李那样娇艳。 艳如桃李,冷若冰霜 形容女子容貌艳丽而态度严肃。 艳色绝世 姿色美丽,冠绝当代。 艳紫妖红 犹言姹紫嫣红。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5. 藻能租什么四字词语
【成语】:丽藻春葩
【拼音】:lì
zǎo
chūn
pā
【解释】:比喻美妙的言谈。
【成语】:才藻艳逸
【拼音】:cái
zǎo
yàn
yì
【解释】:才藻:才情和文采,才华;艳:华美;逸;超逸。才华华美超逸。
【成语】:鸿笔丽藻
【拼音】:hóng
bǐ
lì
zǎo
【解释】:形容诗文笔力雄健,词藻华丽。
【成语】:才藻富赡
【拼音】:cái
zǎo
fù
shàn
【解释】:藻:文采;赡:充足。富有才华文采。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6. 把恒和艳组成成语
没有把恒和艳组成成语
艳成语 :
争奇斗艳、
浓妆艳抹、
百花争艳、
艳美无敌、
桃夭李艳、
鲜艳夺目、
侧词艳曲、
班香宋艳、
柳夭桃艳、
温香艳玉、
哀感顽艳、
靓妆艳服、
艳如桃李,冷如霜雪、
艳紫妖红、
艳绝一时、
群芳竞艳、
群芳争艳、
淫词艳曲、
艳曲淫词、
艳色绝世、
妍姿艳质、
浓妆艳质、
浓桃艳李、
才藻艳逸、
花根本艳、
屈艳班香、
艳如桃李、
沤沫槿艳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