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擅雕龙是年代的成语

2023年07月07日成语大全90

成语“文擅雕龙”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wén shàn diāo lóng
成语简拼:WSDL
成语注音:ㄨㄣˊ ㄕㄢˋ ㄉ一ㄠ ㄌㄨㄥˊ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文炳雕龙
成语出处:《北史·薛橙传论》:“橙并学称该博,文擅雕龙,或挥翰凤池,或著书麟阁,咸居禄位,各逞琳琅。” 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雕龙:擅长写文章。文章写得很出色
成语用法:文擅雕龙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文擅雕龙”的扩展资料

1. 刘勰《文心雕龙》体性篇云“学有深浅,习有雅正”,...
雅郑问题,是中国审美文化贯穿始终的一条线。这里可以解释为“雅俗”。刘勰这是在讨论影响作者风格形成的几大因素,其中一个方面就是作者的审美趣味有雅俗之别。 雅和郑,最初的渊源都是指的音乐。“雅,正也。”(《尔雅》)雅,最初在周代指的是符合先王之道的音乐,也可以理解为宫廷雅乐。郑,郑风、郑声,郑卫之音也,是指春秋时期开始发展起来的郑卫之地的音乐。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其最主要的文化思想主张就是很鲜明地“崇雅斥郑”。《论语·卫灵公》:“放 郑 声,远佞人。 郑 声淫,佞人殆。”像《诗经》里《溱洧》、《将仲子》、《野有蔓草》等所谓“淫奔”的作品,都是《郑风》里的篇章。在孔子时代,雅乐时人不赏,郑声、俗乐却颇受欢迎,这是“礼崩乐坏”的表现之一。(现在有种说法,就是有人考证出郑声的受欢迎是因为它发展出了七声音阶,而当时的雅乐还固守五声音阶,所以郑卫之音更受欢迎。)
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2. 文心雕龙,十句名言
逍遥以针劳,谈笑以药倦。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养气》。针劳:诊治劳累。药倦:医治疲倦。这两句大意是:通过安闲自在来消除劳累,通过谈话说笑去医治疲倦。人的体力或精神的疲倦劳累,大多是由于连续劳作,大脑和肌肉高度紧张所致。使身体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与人谈天说地,神情愉快,这种积极休息,可以使大脑和肌肉松弛,精神趋于和缓,疲倦劳累也就会自然消除。这两句可用以指导人们消除疲劳。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文心雕龙名言语录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缀文者:指作者。观文者:指读者。披文:阅读、分析文章。入情:进入作品规定的情景中,指被打动。这两句大意是作者只有当感情奔腾涌动时,才能文思如泉,运用文字形成作品;读者只有认真阅读、仔细分析作品,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为作品的情所打动。这两句话从作家、作品、读者三方面论述了审美活动的完整过程,并强调了真情实感对于作品的重要性。可供引用论述或说明只有当作家胸中感情澎湃,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时,才能写出好作品,打动读者的心灵。如果仅仅为文而文,矫情造饰,那么即使勉强成文,也不会具有感染力。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知音》。操:掌握。声:指音乐。器:指武器。这两句大意是:只有掌握了上千支曲子之后,方能通晓音乐;只有观察过上千口宝剑之后,方能识别武器。刘勰这段话的原意是:要想全面透彻地理解一部文学著作,首先必须阅读大量作品。《意林》引《新语》:“子云(扬雄)曰;能读千赋则善赋;君大(王君大)曰:能观千剑则晓剑”,刘勰语盖自此化出。我们今天在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工作中,仍须提倡刘勰的这一唯物的观点。鉴赏文艺作品,既要善于识别香花与毒草,还要善于鉴定砾石与宝珠。提倡“观千剑而识器”,就是强调比较。刘勰的这种强调亲自实践.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通过充分比较来鉴别事物性质的观点,同佯也适用于其他领域。
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句。
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附会》。章:章节。易:变换。代:取代。这两句大意是:修改章节比童写一篇文章更困难,更换一个字比取代一句话还艰苦。修改文章,既要保持原作的内容风格,又要字斟句酌,精益求精,确实是十分艰苦时。有时为了修改一个字、一句话,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3. 文心雕龙 物色 原文及翻译
《物色》是《文心雕龙》的第四十六篇,就自然现象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来论述文学与现实的关系。 全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自然景色对作者的影响作用。刘勰从四时的变化必然影响于万物的一般道理,进而说明物色对人的巨大感召力量;不同的季节也使作者产生不同的思想感情。根据这种现象,刘勰提炼出一条基本原理:“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迂,辞以情发。”相当精辟地概括了文学创作和自然景物的关系。 第二部分论述怎样描写自然景物。必须对客观景物进行仔细地观察研究,再进而结合物象的特点来思考和描写。刘勰从《诗经》中描绘自然景色的具体经验中,概括出“以少总多”的原则,认为这是值得后人学习的。对汉代辞赋创作中堆砌辞藻的不良倾向,刘勰提出了批评,要文学创作避免这种“繁而不珍”的罗列。 第三部分总结了晋宋以来“文贵形似”的新趋向,提出一些具体的写作要求:首先是要密切结合物象,“体物为妙,功在密附”;其次强调“善于适要”,能抓住物色的要点;再次是要继承前人而加以革新,做到“物色尽而情有余”;最后强调“江山之助”,鼓励作者到取之不尽的大自然府库中去吸取营养。 本篇是《文心雕龙》中写得比较精采的一篇。除论述的形象生动外,还以鲜明的唯物观点,比较正确地总结了情物关系、“以少总多”、“善于适要”和“江山之助”等重要问题。 (一) 春秋代序1,阴阳惨舒2;物色之动,心亦摇焉3。盖阳气萌而玄驹步4,阴律凝而丹鸟羞5;微虫犹或入感,四时之动物深矣。若夫珪璋挺其惠心6,英华秀其清气7;物色相召,人谁获安8?是以献岁发春9,悦豫之情畅10;滔滔孟夏11,郁陶之心凝12;天高气清13,阴沈之志远14;霰雪无垠15,矜肃之虑深16。岁有其物,物有其容17;情以物迁,辞以情发18。一叶且或迎意19,虫声有足引心;况清风与明月同夜,白日与春林共朝哉! 〔译文〕 春秋四季不断更代,寒冷的天气使人觉得沉闷,温暖的日子使人感到舒畅;四时景物的不断变化,人的心情也受到感染。春天来到,蚂蚁就开始活动;到秋天降临,萤火虫便要吃东西。这些微小的虫蚁尚且受到外物的感召,可见四季变化对万物影响的深刻。至于人类,灵慧的心思宛如美玉,清秀的气质有似奇花;在种种景色的感召之下,谁又能安然不动呢?所以,春日景物明媚,人便感到愉悦舒畅;夏天炎热沉闷,人就常常烦躁不安;秋日天高气清,引起人们阴沉的遥远之思;冬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4. 文言文:崔为文宗,婵世雕龙是什么意思
崔骃是文学的宗师,他的文章世代相传。 崔骃(?-公元92年),字亭伯,涿郡安平(今河北省安平县)人。自幼聪明过人,13岁便精通《诗》、《易》、《春秋》。又博学多才,尽通训诂百家之言。少游太学,与班固、傅毅齐名。。章帝时,他写了《四巡颂》,颂扬汉朝之德,文辞典美,受到章帝的重视。窦太后当政时,曾经在窦宪府内任主簿。窦宪横暴骄恣,他屡次讽谏劝阻。窦宪不能容忍,便让他出任长岑长,他弃而不任,返归家园。 代表作品:《四巡颂》、《安封侯诗》、《三言诗》等。 雕龙:战国时齐人驺衍善谈天地自然之事,雄辩恢奇,颇动人心,梁惠王待以上宾,平原君拂席为敬,燕昭王拥帚扫除而迎,均极为礼敬。稍后有驺奭,采驺衍之术以纪文,甚得齐王嘉赏,命为列大夫,营高门大屋为居处,以示尊重,以博能致天下贤士之名。国人因颂为“谈天衍,雕龙爽”。后因以“雕龙”比喻善于文辞。如《后汉书
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5. 文心雕龙是谁的作品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
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6. 文心雕龙 知音 的全文翻译
译文:对文学作品作出正确的评论是多么困难啊!评论固然难保正确,但正确的评论家也不容易遇见,要碰上正确的评论家,一千年也不过一两人吧!从古以来的评论家,常常轻视同时代人的作品而仰慕前代人,真像《鬼谷子》中所说的:“天天在眼前的并不任用,老远听到的声名却不胜思慕。”从前韩非子的《储说》刚传出来,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刚写成,秦始皇和汉武帝恨不能和他们相见。但是后来相见了,结果却是韩非子下狱,司马相如被冷落。这难道不是可以明显地看出是对同时代人的轻视吗?至于班固同傅毅,作品成就本来就差不多,但班固却讥笑傅毅说:“傅毅写起文章就没个停止的时候。”曹植评论作家时,也贬低陈琳;丁廙请他修改文章,他就称赞丁廙说话得体;刘修喜欢批评人,他就把刘修比作古代的田巴。那么,曹植的偏见就很明显了。所以曹丕说:“文人互相轻视”,这不是一句空话。还有楼护因有口才,便居然荒唐得写评论文章,说什么司马迁曾请教于东方朔;于是桓谭等人都来嘲笑楼护。楼护本来没有什么地位,信口乱说当然就会被人讥笑。何况作为一个文人学者,怎么能随便乱发议论呢?由此看来,有见识高超而不免崇古非今的人,那就是秦始皇和汉武帝;有才华卓越而太高自己、压低别人。那就是班固和曹植;有毫无文才而误信传说、不明真相的人,那就是楼护、刘歆担心杨雄的著作会被后人来做酱坛盖子,这难道是多余的慨叹吗?
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114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