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三()”的成语「茅庐三顾」
成语“茅庐三顾”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máo lú sān gù成语简拼:MLSG
成语注音:ㄇㄠˊ ㄌㄨˊ ㄙㄢ ㄍㄨˋ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草庐三顾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醉写赤壁赋》第一折:“不肯去兰省一朝登北阙,便想这茅庐三顾到南阳。” 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成语解释:见“草庐三顾”
成语用法:茅庐三顾作宾语、定语;指求贤。
成语造句:明·陶宗仪《辍耕录·丘真人》:“岂不闻渭水同车,茅庐三顾之事,奈何山川悬阔,有失躬迎之礼。”
英文翻译:call on somebody three times to show one's sincerity
成语故事: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葛亮在隆中茅草房,自耕自食,但很有学问,人称“卧龙先生”。徐庶给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和关羽、张飞亲自到卧龙冈拜见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第三次终于见到诸葛亮,诚心请诸葛亮出山
成语“茅庐三顾”的扩展资料
1. 三顾茅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刘备手下谋士徐庶告诉刘备,南阳邓县隆中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
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
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诸葛亮答应了。
扩展资料
三顾茅庐背景
东汉末年,外戚,宦官秉政,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从此开始了近一百年的战乱时代。曹操坐据朝廷,孙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占据蜀中。
曹操凭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经过多年的南征北战,先后消灭吕布、袁术等割据势力,降张绣、逐刘备,控制了兖州、豫州、徐州以及司州等地。在官渡之战中,接受许攸的建议,曹操亲自率兵火烧袁绍的军粮,以少胜多,击败了河北强大的割据势力袁绍。
刘备只得投靠刘表。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南阳邓县隆中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去南阳邓县隆中拜访诸葛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顾茅庐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2. 简述三顾茅庐
刘备听说诸葛亮很有才识,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去请他出山辅佐。这天恰巧诸葛亮不在,只能失望而回。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的。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3. 三顾茅庐译文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樊市.一说为今河南南阳城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原作如下:
却说玄德访孔明两次不遇,欲再往访之。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
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玄德曰:“不然,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况吾欲见大贤耶?”张飞曰:“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飞曰:“既两位哥哥都去,小弟如何落后!”玄德曰:“汝若同往,不可失礼。”飞应诺。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豫州长社人,为著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豫洲阳翟人,也是著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4. 三顾茅庐的具体时间
刘备三顾茅庐是在建安十二年(207)。
有人向刘备推荐诸葛亮,说他才华过人、智谋深远,如果谁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平定天下了。刘备听了很高兴,于是派人打听诸葛亮的消息。
为了能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刘备带着丰厚的礼物,在关羽和张飞的陪同下,一起去请诸葛亮,不巧,诸葛亮不在家,刘备只好失望地回去了。
有一天,刘备听说诸葛亮回家了,就急忙带着关羽和张飞再一次去拜访刘备冒着雪,走了很远的路,希望能用自己的诚意打动诸葛亮,可是,这一次诸葛亮又没在家。
第三次,他们来到诸葛亮家时已经是中午了,书童说,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没有打扰他,而是恭敬地站在门口等诸葛亮醒来。
诸葛亮醒来后,心里非常感动,邀请刘备到自己的书房讨论国家大事,他们发现俩人有着安汉的目标,于是,诸葛亮决定接受刘备的邀请,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
扩展资料:
在东汉,名士、外戚、世家是最有威的三个身份。只要能得其一就能称霸一方。袁绍兄弟、曹操和孙就是靠这三个身份中的一个或二个或三个全占而称霸一方。
诸葛亮表面上虽是个农夫,实际上却是个名士,甚至是中原世家子弟。周边的亲朋好友要么是荆州的世家子弟,要么是荆襄的名士。
诸葛亮有大才大智,却心甘情愿窝在农村当农民,并不是不肯出山成就一番伟业,而是在等一个求贤若渴的贤明诸侯主动抛来橄榄枝,效仿当年吕尚在磻溪钓鱼。
诸葛亮在隆中草庐等来不被世人看好的刘备。刘备的志向及谦卑,竟被诸葛亮认同与欣赏,才有后来“鱼水关系”君臣榜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顾茅庐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