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怒”字的成语「金刚怒目」
成语“金刚怒目”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jīn gāng nù mù成语简拼:JGNM
成语注音:ㄐ一ㄣ ㄍㄤ ㄋㄨˋ ㄇㄨ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张牙舞爪、青面獠牙
反义词:温文尔雅、低眉俯首、眉清目秀
读音纠正:怒,不能读作“sù”。
错字纠正:刚,不能写作“钢”;怒,不能写作“恕”。
成语出处:宋 庞元英《谈薮 薛道衡》:“金刚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成语解释:金刚:旧时寺院山门内的四大天王塑像;俗称四大金刚。形容面目威猛可怕。原作“金刚努目”。
成语用法:金刚怒目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形容面目威猛可畏。
成语造句:而对金刚怒目的座山雕和他手下的一大伙土匪,杨子荣镇定自若,侃侃而谈。
英文翻译:an awful look
成语故事:隋朝时期,吏部侍郎薛道衡喜欢游历名胜古迹,他在游览钟山古寺开善寺时,见寺内各种金刚与菩萨形象各异,就好奇地问小和尚为什么金刚怒目而菩萨低眉,小和尚告诉他金刚怒目是为了降妖,菩萨低眉则为了对众生世界显其慈悲
成语“金刚怒目”的扩展资料
1. 何为“菩萨低眉,金刚怒目”“金刚怒目”:威严勇猛,意即摧伏烦恼魔障,彻照凡情妄相,照破无明。“菩萨低眉”:慈悲喜舍之意。上句以菩萨之慈祥容貌,形容人之慈善;下句以金刚童子之怒目,形容人之威势。金刚现怒目身以降伏恶人,菩萨则现慈眉貌以摄取善人。
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2. 佛门中常说“金刚怒目、菩萨低眉”,为什么会有这种...
‘佛门中常说“金刚怒目、菩萨低眉“是因为在传统文化里菩萨都是好的
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3. 最能反映陶渊明诗风中“金刚怒目”一面的诗歌作品是?
陶翁虽然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高逸,但也有【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豪迈激荡。像【饮酒】【读山海经】、【咏荆轲】之类均此金刚怒目的之类。
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4. 陶渊明并不是 浑身静穆 ,也有 金刚怒目 的一面。...
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中评价陶渊明“并非整天整夜的飘然”,也有“金刚怒目式”的时候他有’悠然见南山’的一面,也有’金刚怒目式’的一面。’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注:《鲁迅全集》第6卷《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六)》。
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5. “不畏金刚怒目,只怕菩萨低眉”
不畏金刚怒目,只怕菩萨低眉。两句是讲寺院的塑像,金刚多怒目,而菩萨像则都是微闭双眼,眉自然就低了。民间常说低眉顺眼。为什么低眉就顺眼呢?低眉,实际是说态度好,遂顺对方。佛教中讲恒顺众生,因此菩萨都低眉,也是恒顺众生之意。
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6. 金刚怒目是什么意思
金刚怒目[jīn gāng nù mù]是一个成语,形容怒目,睁大眼睛,眼珠突出,面目像金刚一样威猛可畏。
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7. 李敖大陆行的三场演讲主题金刚怒目,菩萨低眉,尼...
我记得是 听的时候 还有他说的的状态 他说过的 金刚怒目的说 其他忘记了
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8. ‘金刚怒目’是什么意思?
[释义] 金刚:旧时寺院山门内的四大天王塑像;俗称四大金刚。形容面目威猛可怕。原作“金刚努目”。[语出] 《太平广记》引《谈薮》:“金刚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正音] 怒;不能读作“sù”。[辨形] 刚;不能写作“钢”;怒;不能写作“恕”。 [近义] 张牙舞爪 青面獠牙 [反义] 温文尔雅 低眉俯首 眉清目秀 [用法] 一般作宾语、定语。[结构] 主谓式。 [例句] 而对~的座山雕和他手下的一大伙土匪;杨子荣镇定自若;侃侃而谈。 [英译] an awful look 与“金刚怒目”相关的成语:敝帚千金 床头金尽 点铁成金 固若金汤 黄金时代 挥金如土 火眼金睛 金榜题名 刚愎自用 血气方刚 以柔克刚 柔茹刚吐 茹柔吐刚 柔能制刚 柔能克刚 柔中有刚 勃然大怒 横眉怒目 狂风怒号 恼羞成怒 怒不可遏 怒发冲冠 怒火中烧 怒目而视 本来面目 闭目塞听 不堪入目 侧目而视 瞠目而视 瞠目结舌 触目皆是 触目惊心
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9. 金刚怒目不及菩萨低眉
金刚怒目是恨铁不成钢的严父,菩萨低眉慈悲怜悯的慈母。都是我们至亲的家人。本是平等的。不及说明教育方法菩萨更适合自己。
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0. 陶渊明 金刚怒目 的一面 是哪一面? 急求...越多越...
金刚怒目:威猛可畏 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中评价陶渊明“并非整天整夜的飘然”,也有“金刚怒目式”的时候 他有’悠然见南山’的一面,也有’金刚怒目式’的一面。’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注:《鲁迅全集》第6卷《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六)》。
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