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明较”「彰明较著」
成语“彰明较著”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彰明較著成语读音:zhāng míng jiào zhù
成语简拼:ZMJZ
成语注音:ㄓㄤ ㄇ一ㄥˊ ㄐ一ㄠˋ ㄓㄨ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显而易见、昭然若揭
反义词:模棱两可、语焉不详
读音纠正:较,不能读作“jiǎo”。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伯夷列传》:“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极其明显。
成语用法:彰明较著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造句:盛昱甚至在严劾崇厚的奏折上,彰明较著地指出,沈桂芬应该联带负责。(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英文翻译:very obvious
俄文翻译:совершенно очевидный <известный>
成语“彰明较著”的扩展资料
1. “较”字的读音有多少【拼音】:jiào
【基本解释】:
比:~量(liàng )、~劲(亦作“叫劲”)、比~、计~。
对比着显得更进一层的:成绩~佳。
明显:~然(显明)、彰明~著。
大旨,大概:~略。
【常用词组】:
较比 jiào bǐ〈方〉∶表示具有相当的程度;比较,较比不错
较差 jiào chà频数分布性或变量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的差
较场 jiào chǎng校场
较大 jiào dà一群中比较大的部分或数字
较高级 jiào gāo jí质量上高一级(如在档次、类型上)较高级类型的小卧车
较量 jiào liàng通过比赛或打仗等方式分出双方高低上下
较为 jiào wéi表示某事物或某种行动在对比中程度上更进了一层,相当于较、比较,多见于书面语
较著 jiào zhù明显,彰明较著公益成语:gyjslw.com
2. 较字是多音字吗?
不是。
较jiào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较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部首笔画
部首:车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0
五笔86:LUQY 五笔98:LURY 仓颉:KQYCK
笔顺编号:1521413434 四角号码:40548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F83
基本字义
1.
比:~量(liàng )。~劲(亦作“叫劲”)。比~。计~。
2.
对比着显得更进一层的:成绩~佳。
3.
明显:~然(显明)。彰明~著。
4.
大旨,大概:~略。
详细字义
〈名〉
1.
(形声。从车,交声。本义:车箱两旁板上的横木。士大夫以上的乘车,较上饰有曲铜钩)
2.
同本义 [cart’s beam]
以其隧之半为之较崇。——《考工记·舆人》
猗重较兮。——《诗·淇澳》。释文:“车两旁上出轼者。”
3.
又如:重较(两重横木)
4.
车箱 [compartment]
金薄缪龙,为舆倚较。——《后汉书》
5.
概略;大旨 [outline;summary]
此其大较也。——《史记·货殖列传》
斯其大较也。——嵇康《乐无哀乐论》
〈动〉
1.
较量 [compare]
长短相较。——《老子》。释文:“较,较量深浅也。”
鲁人猎较。——《孟子·万章下》。注:“猎较者,田猎较夺禽兽。”
大车不较。——《史记·田完世家》。索隐:“较者,校量也。”
不敢与较。——《聊斋志异·促织》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宋· 苏洵《六国论》
较死为苦。——清· 林觉民《与妻书》
较前此之仳离。——《广东军务记》
为之者较少。——蔡元培《图画》
2.
又如:较射(比较射技);较赛(比赛胜负);较艺(较量技艺);较估(比较估计);较量(比较衡量)
3.
计较 [haggle over]。如:较正(计较;争论);较名(计较声名地位);较计(计较)
4.
痊愈 [fully recover from an illness;be fully recovered]。如:较可(疾病减轻;痊愈);较痊(痊愈)
5.
用同“校”
6.
考核;检验 [check]。如:较阅(校阅);较对(校对核对);较覆(考核审查)
7.
校勘,校订 [collate]。如:较正(校正;辩驳);较讹(校正错误)
8.
辩驳,较证 [dispute]。如:较议(驳议);较论(论说;谈论;分辩;争论);较正(辩论是非)
9.
差,减轻 [lighter]。如:较好(亦作“较痊”。病情减轻);较可(亦作“效可”。病情减轻,病愈)
10.
通“角”。竞逐 [contend]
鲁人猎较, 孔子亦猎较。——《孟子·万章下》。 赵岐注云:“猎较者,田猎相较夺禽兽,得之以祭,时俗所尚,以为吉祥
11.
又如:较力(角力;比武);较猎(比赛谁打猎收获多);较竞(竞逐);较对(竞争对抗);较逐(角逐,竞争追求)
〈形〉
1.
通“皎”。明显 [obviously;conspicuously]
较,明也。——《广雅》
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史记·伯夷传》
白气较然。——《汉书·谷永传》
2.
又如:较炳(较著。较明。显著明白);较然(明显的样子);较言(明白说明);较明(明显;明白);较近(明显切近)
3.
正直 [honest]
鹄之言较,较者直也。射所以直己志。——《仪礼·大射仪》
较兮。——《书·大传》。注:“谓直道者也。”
〈副〉
1.
略,稍为 [a little;slightly;comparatively]。如:较别(特殊,特别);较亲(准确);较胜(准确;明白);水平较高;较约(概略);较略(大概;大体);较差
〈介〉
1.
用于两种事物的比较,相当于“比” [compare with]
十年后之理想之见识,必较十年前为不同。——清· 吴研人《杂说》。又如:环境较前更为恶劣
常用词组
1.
较比 jiàobǐ
[comparatively;fairly;quite;rather;relatively] 〈方〉∶表示具有相当的程度;比较
较比不错
2.
较差 jiàochā
[rap;be relatively poor] 频数分布性或变量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的差
3.
较场 jiàochǎng
[drill ground] 校场
4.
较大 jiàodà
[more] 一群中比较大的部分或数字
5.
较高级 jiàogāojí
[better] 质量上高一级(如在档次、类型上)
较高级类型的小卧车
6.
较劲,较劲儿 jiàojìn,jiàojìnr
(1)
[have a contest]∶各不相让或互不服气,要比出高低
他们决心和我们较劲,赶上并超过我们
(2)
[be more competitive]∶坚持自己的想法,不听劝阻
你越说,他越较劲
7.
较量 jiàoliàng
[measure] 通过比赛或打仗等方式分出双方高低上下
较量功夫
8.
较为 jiàowéi
[relatively] 表示某事物或某种行动在对比中程度上更进了一层,相当于“较”、“比较”,多见于书面语
这样干法较为容易发生误会
9.
较真,较真儿 jiàozhēn,jiàozhēnr
[serious] 〈方〉∶认真
他爱较真儿
10.
较著 jiàozhù
[obvious;clear] 明显
彰明较著
略举较著
隐藏更多释义
以下结果由HttpCN提供字形结构
繁体字:较
汉字首尾分解:车交 汉字部件分解:车交
笔顺编号:1521413434
笔顺读写:横折竖横捺横撇捺撇捺
较的英文翻译
以下结果由译典通提供词典解释
1.
comparatively
2.
to compare公益成语:gyjslw.com
3. 《史记 伯夷列传》翻译
一、译文: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要立叔齐为国君,等到父亲死了,叔齐要把君位让给伯夷。伯夷说:“这是父亲的遗命啊!”于是逃走了。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逃走了。国人只好拥立孤竹君的次子。
这时,伯夷、叔齐听说西伯昌能够很好地赡养老人,就想何不去投奔他呢!可是到了那里,西伯昌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武王追尊西伯昌为文王,并把他的木制灵牌载在兵车上,向东方进兵去讨伐殷纣。伯夷、叔齐勒住武王的马缰谏诤说:“父亲死了不葬,就发动战争,能说是孝顺吗?作为臣子去杀害君主,能说是仁义吗?”武王身边的随从人员要杀掉他们。太公吕尚说:“这是有节义的人啊。”于是搀扶着他们离去。
等到武王平定了商纣的暴乱,天下都归顺了周朝,可是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是耻辱的事情,他们坚持仁义,不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上,采摘野菜充饥。到了快要饿死的时候,作了一首歌,那歌辞是:“登上那西山啊,采摘那里的薇菜。以暴臣换暴君啊,竟认识不到那是错误。神农、虞、夏的太平盛世转眼消失了,哪里才是我们的归宿?唉呀,只有死啊,命运是这样的不济!”于是饿死在首阳山。
二、原文:出自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伯夷为商末孤竹君之长子,姓墨胎氏。初,孤竹君欲以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及父卒,叔齐让位于伯夷。伯夷以有违父命,遂逃之,而叔齐亦不肯立,亦逃之。后来二人听说西伯昌善养老人,合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正兴兵伐纣,二人叩马而谏,说:“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
武王手下欲动武,被姜太公制止,说:“此义人也,扶而去之“。后来武王克商,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集野菜而食之,及饿将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扩展资料
一、人物简介
伯夷 (商末孤竹国君长子)
伯夷(生卒年不详),商末孤竹国人,商纣王末期孤竹国第八任君主亚微的长子,弟亚凭、叔齐。子姓,名允,是殷商时期契的后代。初,孤竹君欲以三子叔齐为继承人,至父死,叔齐让位于伯夷。
伯夷以父命为尊,遂逃之,而叔齐亦不肯立,亦逃之。伯夷叔齐同往西岐,恰遇周武王讨伐纣王,伯夷和叔齐不畏强暴,叩马谏伐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姜子牙曰:此二人义人也,扶而去之。”天下宗周,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饿死首阳山。
二、作者简介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公益成语:gyjslw.com
4. 著的成语
著的成语如下:
见微知著
著作等身
臭名昭著
积微成著
知微见著
彰明较著
著书立说
水中著盐
以微知著
见微如著
鸿篇巨著
著之竹帛公益成语:gyjslw.com
5. 较的多音字组词
较在中国汉语中不是多音字,只有一个发音jiao。因此不存在用较多音字组词。较可以组词为:计较 jì jiào、较量 jiào liàng、较真 jiào zhēn、较劲 jiào jìn、较好 jiào hǎo。公益成语:gyjslw.com
6. “彰”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1、彰明昭着 【zhāng míng zhāo zhe】
释义:犹彰明较着。指事情或道理极其明显。
出 处: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这个名目,叫做‘卖疯’,却是背着人在外面暗做的,没有彰明昭著在自己家里做的。
例句:他们开始时,暗地里偷窃,随后就彰明昭着地任意抢夺。
2、彰徨不定 【zhāng huáng bǔ dìng】
释义:惊慌恐惧,心神不定的样子。
出 处:《史记·伯夷列传》:“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3、彰往考来【zhāng wǎng kǎo lái】
释义:指彰明往事,考察未来。
出 处:语本《易·系辞下》:“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孔颖达疏:“往事必载,是彰往也;来事豫占,是察来也。”高亨注:“彰往,表明往事也。察来,观察来事也。”
4、彰明较着 【zhāng míng jiào zhù】
释义:指事情或道理极其明显。
出 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5、彰善瘅恶 【zhāng shàn dàn è】
释义:彰:表明、显扬;瘅:憎恨。表扬好的,斥责恶的。
出 处:《尚书·毕命》:“彰善瘅恶,树之风声。公益成语:gyjslw.com
7. ()明较著 成语填空
(彰)明较著 zhāng míng jiào zhù解释:彰、明、较、著:都是明显的意思。指事情或道理极其明显,很容易看清。出自:《史记·伯夷列传》:“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公益成语:gyjslw.com
8.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出自哪首诗?
在柔媚的湛蓝中
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 Dasha 译
在柔媚的湛蓝中
教堂钟楼盛开金尖顶。
燕语低回,蔚蓝萦怀。
旭日冉冉升起,尽染金尖顶,
风中,风向标在高处瑟瑟作响。
谁在钟底缘阶而下,
谁就拥有宁静的一生,因为
一旦外表被极度隔绝,
适应性便在人之中彰显。
钟声中的窗,恰如向着美的门。
同样,因为门依然遵循着自然,
便具有林中秀木的相似性。
纯真毕竟也是美。
严肃的心灵生自逝去之物的内部。
影像如此单纯、神圣,以至于
我们事实上时常畏惧于将之描绘。
上苍,始终至善至美,
拥有富足、德行与愉悦。
人或可仿效。
当生命充满艰辛,人
或许会仰天倾诉:我就欲如此这般?
诚然。只要良善纯真尚与心灵同在,
人就会不再尤怨地用神性度测自身。
神莫测而不可知?神如苍天彰明较著?
我宁愿相信后者。神本人的尺规。
劬劳功烈,然而诗意地,
人栖居在大地上。
我是否可以这般斗胆放言,
那满缀星辰的夜影,
要比称为神明影像的人
更为明澈洁纯?
大地之上可有尺规?
绝无!同样
造物主的世界不曾阻挡雷霆的步伐。
花是美的,因为花在阳光下绽放。
我们的双眼总会在生命中发现,
更美的事物仍要以花为名。
哦,我对此颇为明暸!
莫非神矢志于身心喋血,
而不再完整存在?
灵魂,我相信,必当葆有纯真,
否则,就会抵达力之巅,在鹰翼之上,膺受
赞美的歌咏与众鸟的和鸣。
这就是本性,这就是外表。
哦美丽的溪流,波光粼粼,你在波光中清澈流淌,
宛若穿过银河的神的目光。
我如此熟谙你,
泪水夺眶而出。我看见,在我的外表
一个勃然的生命在我四周遍开万物,因为
我不曾不恰当地将之与墓地上的孤鸟相提并论。
只缘我有一颗跳动的心,
微笑依然是我在忧伤着世人。
我是否能成为一颗彗星?
我相信。因为彗星拥有鸟的迅疾轻捷;盛开在烈火中,
宛若向着纯洁的赤子。
伟大岂是人之本性所敢僭妄。
德行之喜悦理应得到嘉许,
得到花园里飘荡在三圆柱间严肃神灵的
嘉许。窈窕淑女必当头饰
爱神木之花,因为她的本性与情感
酷似爱神。而爱神木仅仅
生长在希腊的大地。
当一个人向镜中凝望,
在镜中看见自己如同被临摹的影像;
影像酷似真人。
人的影像生有双目,
明月秉有辉光。
而俄狄浦斯王拥有一目或已逾分。
他的人之苦难,无法描绘,无以言表,
无可置辩。
一旦戏剧表现这样一个人物,苦难油然而生。
当此刻我怀念着你,苦难于我意味着什么?
当溪流将我裹挟至亚细亚般
绵延的某处尽头。
无疑,俄狄浦斯饱受着这苦难。
无疑事实如此。
是否赫拉克勒斯也曾苦难?
毫无疑问。这对相交莫逆的朋友
不也承受着他们的苦难?
赫拉克勒斯同诸神干戈相向,就是苦难。
分享这些被生命嫉妒的不朽,
也是一种苦难。
而当一个人被太阳斑所覆盖,被些许斑点
彻底覆盖,更是一种苦难!这是艳阳的作为:
太阳裁处着万物。
太阳以光芒的魅力玫瑰一般
引领着少年人的道路。
俄狄浦斯承受的苦难,
看上去恰如
一个穷人悲叹
丢失了什么。
哦,拉伊俄斯之子,希腊大地上穷困的异乡人!
生即是死,死亦是一种生。
译后记:
荷尔德林的汉译名句“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就是出自本诗。荷尔德林在汉语语境中成为神圣,“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个诗句想来是其根本魅力——面对冷漠现实而无可奈何地归隐心灵,原因自然颇多。荷尔德林的诗歌汉译,钱春绮是目前最常见的,但篇数寥寥;北大出社1994年也曾出过一个叫顾正祥的人的译文集(顾的译文,在Dasha眼中,绿原的徒弟罢,从略)。而目击思想界,则荷尔德林的流传离不开马丁·海德格尔。不想揣度颇有争议的哲学家海德格尔在大陆大行其道的原因,但海氏热中于用哲学思辨阐述荷尔德林的诗思(或者说借荷尔德林来阐明自身),却因此引进了荷尔德林,以至于许多人谈论海氏便自然而然地引用荷尔德林的“诗意”。海氏谈论“诗意栖居”的文全译,出现在正式出物上Dasha是在刘小枫主编、魏育青等译的《人类困境中的审美精神》(上海知识出社1994年)上看到。Dasha手中是一本红色封面的精装本,里面“……人诗意地栖居……”,译者陈维纲,译自海氏的Vort?ge und Aufs?tze。可惜:一,海氏没有援引荷尔德林全诗;二,抛开将荷诗第一句blühen(动词,开花、花开)轻率误译外,关于“只要良善,纯真尚与人心同在”句,海氏在文章中明确指出“……‘良善’一语究指何物?它只是一无关紧要的字,但荷尔德林却用大写的修饰词‘纯真’来命名它……”,而这样的译文我们能看出“纯真”是“良善”的同位语指称着同一个物么?(而大陆学人引用的某些不知从什么地方译来的这句话,竟成为“只要良善和纯真……”),海氏的论述如何在译文中自圆其说?然而,说实话,在看到戴晖的《荷尔德林文集》前,陈维纲却是我最折服的人。因为他的译文中的“彰明”、“较著”、“劬劳”、“功烈”,我一直畏惧于动笔翻译荷尔德林。Dasha一直坚持,荷尔德林作为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高古诗人”,译诗必须文质彬彬、好尚古文(他的原文也是如此,他的文字也是令如今普通以德语为母语的人费解的),也是这个原因,本诗的翻译建立在陈维纲先生的译笔之上,仅致谢忱。
Dasha 2002年7月29日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